新科三匹空調故障代碼(新科空調顯示e3是什么故障)
前沿拓展: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廈門市委宣傳部舉行“牢記使命 奮斗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各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工作成效和經驗亮點。
第十場發布會
今天上午舉行
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上官軍主持,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賴祖輝,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總會計師陳國榮出席并發布有關情況。
賴祖輝說,人社工作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市人社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社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立足更高起點,著眼更高層次,聚焦更高水平,全力引人才、保就業、強保障、促和諧,各項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廈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引才育才成效顯著、特色鮮明
2022廈門“金磚+”留學人才項目對接洽談會
過去十年,廈門市人才總量從63萬上升到147萬,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數量3600人,各類人才總量位列福建省首位。每萬人大學受教育比例從17.8%增長到26.94%,位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多次獲評“最佳引才城市”“海創人才吸引力城市”。
強化國際人才引育。修訂實施全國首部鼓勵留學人員創業法規。10年間,每年引進留學人才從591人增至1821人,目前全市留學人才總量超過3.4萬人,每萬人常住人口留學人才65.9人,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
深化職稱改革試點。探索在生物醫藥、航空維修、物聯網和智能輸配電等行業率先開展職稱評審辦法改革試點,“航空維修產業職稱評審”被列為國務院第六批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打造兩岸人才高地。首創臺灣特聘專家制度,累計評選540名臺灣特聘專家(專才);現有省級以上臺灣青創基地22家(其中國家級7家),數量位居大陸城市前列;在全國率先實行臺灣技術士證書直接匹配對應大陸職業資格證書。
突出職業能力建設。組織開展技能提升行動,10年間,培訓各類勞動者142.41萬人次,全市建成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家、省級71家,福建省3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均在廈門。
就業工作紓困克難、保障有力
開展“點對點”輸轉務工人員來廈返廈
強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的保障力度,10年間,全市累計失業人員再就業88.33萬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5.44萬人,接收畢業生就業人數39.14萬人。全面推進“充分就業社區”創建,全市83.67%社區達到充分就業社區。
持續深化重點群體就業政策,不斷提升就業供需端匹配度。全市登記用工企業23.15萬家,比十年前增長487.56%;登記在職職工275.08萬人,比十年前增長86.09%。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銜接就業扶貧和鄉村振興,在10省25地市設立勞務輸入基地,創新開展“點對點”輸轉務工人員來廈返廈,在緩解企業用工短缺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市外來廈務工人員達195.41萬人,比十年前增長94.59%。
對接“全省營商環境監測督導”指標體系,廈門勞動力市場監管和包容普惠創新——人才流動便利度指標進入全國標桿城市行列,勞動力市場服務與監管指標綜合排名全省第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結果,我市公共就業以90.15的得分,排名全國第一。
社保服務奮楫趕超、爭先進位
社保窗口為辦事群眾提供暖心服務(市人社局供圖)
在全省率先完成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城鎮基本社保綜合增長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曾連續5年位列全省第一。10年間,我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從200.71萬人增加到511.2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從150.73萬人增加到285.6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從152.1萬人增加到282.65萬人。
10年來,發放待遇總額逾千億元,各項社保待遇水平居全國前列,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覆蓋率穩居全國前列;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作為全國首批試點。
在全省率先建成社保基金內控系統,率先啟動社保卡省內通辦和異地社保卡停用代辦,全國首創“大學生參保制卡一件事套餐”,持續推動社保卡加載社保、醫保、金融、交通等領域服務應用。社會保障卡持卡人口覆蓋率達97%。
勞動關系以點帶面、和諧穩定
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監察員走訪一在建工程項目,對一起欠薪反映實地調查核實。
開展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建設,各區確定至少一個街(鎮)、一個社區、一條商業街(樓宇)和8家小微企業的“1118”和諧勞動關系示范工程建設模式被寫入省委、省政府文件,通過創建和諧勞動關系示范點以點帶面、典型示范,在全省進行推廣。目前,全市共確定“1118”工程各級示范點296個,評選認定3個國家級、51個省級勞動關系和諧單位。
率先全省開發“勞動關系調節數字云”,榮獲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司法創新案例,并改造升級為全省系統部署運行。
連續多年保持省對市根治欠薪考核A級第一名,獲評國務院全國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先進集體,多次代表福建省接受國務院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實地考核。
下一步,市人社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勇立潮頭、勇毅前行,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千方百計促就業保民生,全心全意引人才謀發展,為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書寫廈門人社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上,這些市民關注的問題有答案了↓↓
問
人才作為城市發展的第一資源,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關注。請問賴祖輝局長,市人社局在推進人才強市發展過程中主要有哪些亮點和成效?
答
市人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全力推動人才強市戰略,強化高端人才和基礎人才引育,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突出對臺特色優勢,優化提升人才服務,多措并舉為廈門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多次獲評“最佳引才城市”“海歸創業吸引力城市”。
廈門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火炬園)所在的新科廣場
一是積極打造區域人才高地。強化高端引領,我市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600人,位居福建省首位。啟動“‘i海歸’留廈”全球引才計劃,舉辦金磚創新基地人才賽道暨留學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全市共有留學人才3.4萬人,每萬人常住人口中留學人員數量位列副省級城市前三。強化基礎人才引育,對新引進畢業生發放新引進人才補貼,力度全國領先,實施“百城千校萬人”大招聘行動,探索“校園云招聘”、“直播帶策帶崗”等新型招聘形式,近三年接收畢業生就業人數年均增長超過10%。大力開展技能人才培訓,10年間,共培訓各類勞動者142.41萬人次。典型做法獲《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報道。
二是率先推進人才體制改革。深化人才職稱評審改革。建立以能力、業績、貢獻為主要標準的人才評價導向,率先在自貿區航空維修產業推行以主管部門、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和企業為主體的多元職稱評審模式,被列為“國務院第六批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復制推廣經驗”。牽頭實施《廈門市高層次人才評價認定標準》,將薪酬、崗位和實際貢獻等市場因素納入評價范疇,鼓勵用人單位向人才“發高薪”,通過人才引領促進產業鏈創新能級提升。推進職業資格改革,開展技能人才企業自主評價與第三方機構評價相結合,為技能人才成長打開通道。
三是創建對臺特色工作品牌。實施全國首個臺灣高端人才引進計劃——臺灣特聘專家制度,給予每人最高150萬元補助,已累計評選540名臺灣特聘專家、專才。舉辦大陸第一個臺灣專業人才對接會并連續舉辦十七屆,吸引超過5000多名臺灣中高端人才來廈交流應聘。按“非禁即享”原則在全國率先實行臺灣技術士證書直接匹配大陸對應職業資格證書,直接采認臺灣地區地政士、工程師、會計師等專業資格230多名。
四是營造良好人才生態環境。牽頭開展高層次及骨干人才確認,構建“租售贈補”一體化人才安居保障體系,有效緩解人才在廈安居需求。2018年以來發放高層次人才住房補貼1.79億元,2351名人才申購人才住房和保障性商品房。建設高質量區域性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協調人才解決醫療保健、子女就學、配偶安置等實際需求,營造人才舒心安心工作生活的良好環境。
問
近10年來廈門經濟取得較大發展,企業在用工需求方面也不斷增長,請問陳國榮總會計師,我市在企業用工服務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
2012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市人社局堅持“服務經濟發展”工作主線,全力保障企業用工和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實現“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不斷提升就業供需端匹配度,確保全市企業用工和就業形勢穩定,央視、福建日報、廈門日報等主流媒體多次專版報道。全市登記用工企業23.15萬家,與2012年同期相比增加487.56%;登記在職職工275.08萬人,同比增加86.09%。
一是構建政策體系。突出政策穩定性、針對性、應急性,出臺助企紓困減負長期中期短期政策,綜合施策幫助企業招工用工穩工,持續推進全面頂格、能出盡出助企紓困政策,為開展企業用工服務奠定堅實政策支撐。實行“免申即享”“快速兌現”,確保政策快速惠及企業。發放各項補貼(補差)及獎勵資金達100多億元,惠及20多萬家企業。
二是打造服務機制。加強企業用工缺工動態監測,堅持需求牽引,建立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和風險預警機制,針對性開展用工服務。發揮11個線下市場作用,推廣移動、線上招聘會,通過開展網絡招聘、直播帶策帶崗等,豐富招聘形式,保持招聘“不打烊”。
三是創新助企模式。強化校企合作,拓展企業院校招聘渠道,搭建政校企合作平臺,已舉辦18屆校企合作對接會。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有效銜接就業扶貧與鄉村振興,開展勞務輸出輸入合作,在10省25地市設立勞務輸入基地,在廈務工人員190萬余人,緩解企業用工工作成效顯著。推進用工調劑,促進供需雙方達成對接,想方設法把人留“廈”來。
專場招聘會走進廈門大學,不少展位前大排長龍
下一步,市人社局將加大政策宣導力度,力促政策落地見效,引導企業用好用足現有紓困扶持政策,減降人力成本,支持企業穩崗留工擴就業;搭建用工共享平臺,充分挖掘就業潛力,探索共享用工新機制,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用工信息溝通,推進企業間用工調劑;穩定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將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與服務保障企業用工相結合,全面推進就業服務提質、保障企業用工提效。
問
社會保障一直以來都是公眾關注的熱點。請問陳國榮總會計師,在社會保障托底民生方面,我市人社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持續增強人民獲得感和安全感?
答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積極創新理念,強化監管,逐步形成了具有廈門特色的城鄉一體化全民社保體系。
群眾在窗口辦理業務
一是堅持全民社保導向,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我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涵蓋城鎮職工、農民工、被征地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居住證持有人、港澳臺居民等人群,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共同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全覆蓋。我市在全國率先將農民工納入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保障范圍,在全省率先實施基層快遞網點從業人員單獨參加工傷保險辦法。目前,我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11.2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85.6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82.65萬人,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
二是建設多層次發展體系,有力保障參保人員權益。我市養老保險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覆蓋率穩居全國前列,第三支柱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作為全國首批試點。較早建立了社會保險待遇靈活調整機制,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上調17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最初的200元提高到330元;每年適時調整工傷保險定期待遇和失業保險待遇;目前我市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居全國前列。強化風控建設,在全省率先建立起集社保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的風險防控新體系。
三是強化高標準服務意識,著力打造便捷服務平臺。作為全國首批電子社保示范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我市持續提速增效打造城鄉一體化的“智慧社保”經辦服務體系。
線上“五個一”:一號呼叫——“12333”咨詢熱線每年受理人社業務咨詢服務超過300萬人次。一卡應用——社會保障卡持卡人口覆蓋率達到97%,在全國率先實現社保卡圖書證、輪渡購票等功能應用。一機自助——遍布全市的500余臺自助服務一體機提供20多項社保自助服務功能。一網經辦——“全程網辦”業務占比76.55%。一臺服務——在全國率先開通社保微信公眾服務平臺。
線下“五個一”:一次性辦結——“即辦件”業務占比77.78%。一趟不用跑——“一趟不用跑”業務占比96.30%。一窗式通辦——綜合柜員制實現一個窗口集中受理業務。一公里到位——“15分鐘便民服務圈”實現社保業務在社區辦理。一件事集成——全國首創“大學生參保制卡一件事套餐”,政銀校互動,推動多個“一件事套餐”落地實施。
問
農民工工資被拖欠問題一直以來是老百姓關心關注的事情,也是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請問賴祖輝局長,廈門市如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讓農民工安“薪”無憂,市人社局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答
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事關廣大農民工的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穩定。我市有近200萬外來務工人員,已經成為我市產業工人的主體,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而獨特的貢獻。廈門曾入選全國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十大城市。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市人社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把根治欠薪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恪守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堅持市場主體負責、政府依法監管、社會協同監督,依法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讓農民工在廈門安“薪”無憂。
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各方責任。我市成立了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明確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形成齊抓共管、多方共治的責任體系。
二是堅持源頭治理,規范工資支付行為。市人社局將工程建設領域作為根治欠薪工作的重點,全面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各項長效制度,從源頭上解決農民工工資“錢哪來”、“錢放哪”、“錢誰發”、“發給誰”等問題。
三是加強監督管理,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市人社局以建立健全欠薪“零容忍”的制度體系、監管有效的工作格局、懲處有力的執法機制為目標,綜合運用行政、司法、信用和社會監督手段,依法查處各類欠薪違法行為,營造“不敢欠、不能欠、不愿欠”的社會氛圍。具體實踐中,市人社局還創建了成立一支黨員突擊隊、建立一套工作指南、創建一批示范項目、暢通一條維權渠道、研發一個預警系統的“五個一”工作法和強化工程項目“點”支撐,暢通平臺網絡“線”連接,突出部門多層“面”聯動的“點、線、面”結合的“立體式”欠薪治理模式,這些經驗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
經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監察員的協調,一起勞資糾紛得到妥善處置。(市人社局供圖)
經過共同努力,我市根治欠薪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拖欠農民工工資多發高發的態勢得到了明顯遏制。立案查處的欠薪案件、涉及金額、涉及人數逐年下降,其中查處欠薪案件涉及金額從2012年1.18億元降至2021年680萬元,勞動關系長期總體和諧穩定。我市連續四年在福建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中取得A級第一名。2021年,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榮獲“全國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22年,榮獲“福建省平安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廈門日報記者:何無痕 攝影:黃少毅 圖片來源廈門日報圖片中心、廈門人社)
拓展知識:
- 移動電源電路板維修(如何自行修復故障)08-01
-
有圖像無伴音故障部件(解決有圖像無伴音故障的部件問題:一步步排查與修復
2024-08-25
-
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地址(如何找到五洲空調售后維修網點的詳細地址?)
2024-08-25
-
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如何獲取山特空調廠家維修服務部的詳細信息和優質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