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入侵事件在每個國家都時有發生,比如中國的水葫蘆、澳大利亞的兔子、美國的野豬等等,因此物種入侵是一件讓很多國家都非常頭疼的事情。
雖然我國是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但由于我國對這些入侵的物種進行了有效的治理才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損失嚴重,因為每一種企圖占據中國領土的物種都是以失敗告終,可卻有一種入侵魚,在我國南方水域如魚得水了40年,都沒有被認出來是外來物種,這是怎么回事?
被認為是本地物種的麥瑞加拉鯪。
麥瑞加拉鯪簡稱為麥鯪,是鯪魚中的一種,喜歡溫熱的水域環境,主要以腐敗的植物為食,不挑食,生長速度也快,而且環境適應能力還極強,在水庫、湖泊、池塘以及江河中都能正常生存。
由于其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而被我國于1982年從印度引入,并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養殖,目前在我國各地池塘中都有養殖,同時還是海南、福建、云南等地的重要經濟型魚種,可誰也沒有想到,當初的麥鯪如今竟然占據了珠江下游流域。
由于珠江水域有著適宜的魚類生存環境,被譽為魚類的天堂,所以在珠江中生存著豐富的魚類資源,也包括外來入侵的麥鯪,在這樣適宜的生存環境下,麥鯪的數量得到了高速發展,就連我國本土魚類都甘拜下風,還被認為是我國本土魚——草魚,在珠江“混”的如魚得水。
我國本土魚與外來麥鯪。
作為我國“四大家魚”之一,草魚分布很廣,與麥鯪在外形上極為相似,因此有好多人都傻傻地分不清楚草魚和麥鯪,但是細微去觀察到話,兩者還是有很多不同的。
首先在體型方面,我國土生土長的草魚明顯要更大一點,雖然麥鯪的生長速度很快,但在魚類中,體型也不算小,但是其重量一般超不過20公斤,而我們草魚最重是可以超過50公斤的;
其次是背部的不同,麥鯪的魚背比我國草魚的背部要隆起來一些,而且顏色也不同,麥鯪的背部為深灰色,草魚則為茶黃色;還有魚眼的顏色,麥鯪的為紅色,而草魚則是單調的黑白色。兩種魚外形上最明顯的差別就是身上同一位置,顏色不同,另外,兩種魚的生活習性也有所不同,比如草魚喜涼,麥鯪喜溫。
如果你從來沒有聽說過麥鯪,那么當你看到它時就會自然而然地把它當作草魚,但草魚的經濟價值是比麥鯪高的,于是現在市場上一直有拿麥鯪冒充草魚的現象。
外來物種入侵非常可怕。
地球上的各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氣候環境,也因此造就了不同的生態系統,而這些生態系統的形成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一般都是以萬年為單位的,其中存活下來的物種也是經過多輪的優勝劣汰才被保留下來的,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牽制的穩定的生態系統。
一旦有外來物種入侵的話,就會搶占同類物種的棲息地以及食物,打破當地的生態系統,威脅到本土生物的生存,比如巴西龜泛濫成災后,不僅與本土龜類爭奪食物,還過度飲食本土的魚蝦、魚卵等,嚴重危害到了本土生物,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直接造成嚴重的破壞,因此物種入侵被認為是喪失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隨著頻繁的人類活動,外來物種入侵事件在全球各個地方都經常發生,就拿我國來說,截止到2020年6月5日,我國已經發現了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有71種可能會對我國造成嚴重危害,總之,物種入侵事件,必須要引起全球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