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第一謎案:建文帝到底有沒有被燒死?本文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頭條創作挑戰賽#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南京城外,金川門前“燕”字大旗旌旗獵獵。自己的四叔燕王朱棣已經兵臨城下了,建文帝朱允炆此時早已方寸大亂。在聽說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已經打開金川門投降燕王以后,他自知大勢已去。此時的朱允炆悲憤交加,一向仁柔的他竟然發起狠來,之前恐怕連一只雞都沒殺過的他竟然拔出自己的寶劍,親手殺死了意圖通敵做燕王內應的徐增壽(大將軍徐達的三兒子,燕王朱棣的小舅子),然后在皇宮中放起一把火。這一放火不要緊,燒出來了一個六百年不能破解的謎團: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有沒有死于宮中大火?
南京金川門
關于建文帝下落的討論和爭議,從朱棣攻入南京的那一天起直到現在都沒有停止過,作為明朝十六帝中唯一一位至今下落不明的皇帝,他的下落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事實上,朱棣攻入南京時宣稱建文帝被大火燒死了,當時的明朝人很多就不相信,這種爭議一直到明末都沒有能夠形成定論。但是到了600年后的現代,很多人反而相信建文帝是真的被宮中大火燒死了,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是生是死到底有沒有燒死當然不是我們隨便就說張口就來了,要有史料依據,說建文帝燒死的史料最主要的就是明初的官修史書《明太宗實錄》,里面是這么記載的:
“(燕軍入京后,建文帝)遂闔宮自已焚燃。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癡呆耶!”
這話啥意思呢?翻譯過來就是說朱棣攻入南京城后,建文帝放火自焚了。朱棣遠遠看見宮中濃煙滾滾,急忙派太監去救人。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太監們把他的尸體從火中拖出來,然后回去稟報朱棣,朱棣聽后大哭,說“傻孩子,你怎么這么傻呢?”。又說
“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
這句比較好理解了,朱棣用厚禮埋葬了建文帝,派遣官員前往祭奠,并且為此三天不上朝。
明實錄·太宗實錄
那么這種說法可不可信呢?顯然是不可信的,要不然后面就不會有爭議了,為何不可信呢,除了下文將要提到的其他史料佐證之外,主要還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明太宗實錄》是朱棣死后,他的兒子仁宗朱高熾時代編修的,“太宗”是朱高熾給朱棣上的廟號,到嘉靖年間才改為“成祖”。主持修書的是永樂年間朱棣重用的內閣大學士楊士奇。俗話說的好:“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基于這樣的政治立場,他們當然需要說建文帝被燒死了,否則朱棣登基豈不是成了篡位么?
二、既然說建文帝燒死了,而且朱棣厚葬了他,那么請問建文帝的陵墓在哪里呢?我們至今都找不到建文帝的陵墓。實際上不要說今天,即便是300多年前的明朝末期,當時明朝著名的史學家談遷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了,他在《國榷》中就寫道“金陵故老,無能指建文帝葬處”。要知道按照《明史·王景傳》的記載,朱棣可是以“天子禮”安葬朱允炆的,既然是這么隆重的禮節那么至少應該立個碑什么的吧,可是什么都沒有,這難道不能說明一些問題么?
歷史劇《大明風華》中的朱允炆形象
談完了《明實錄》,我們再來看看最權威的史書《明史》。《明史·恭閔帝本紀》是專門記載建文帝生平的正史(“恭閔帝”是乾隆皇帝給朱允炆上的謚號),書中是這么記載的:
“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這樣的記載太奇怪了,哪里奇怪呢?先看第一句,“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這句話再清晰不過了,說宮中起了大火,建文帝不知道去哪兒了。可是緊跟著又說道:“朱棣派太監將建文帝和馬皇后的尸體從火中拖出來,八天之后將其下葬”。請注意,這兩句話是《本紀》中連續記載的,中間沒有任何間隔,簡直莫名其妙!前面剛說建文帝“不知所終”,然后緊跟著又說朱棣派人把建文帝和皇后的尸體找出來并下葬了,這不是前后矛盾么?一向被后世譽為嚴謹翔實的《明史》怎么會犯這么低級且明顯的錯誤呢?
關于這個問題,著名的明史專家孟森先生在《明史講義》中早就論證過了,原文就不摘抄了,直接說老先生的結論。從宮中起火到火中拖出帝后的尸體,不過是幾個時辰的事情,死了就是死了,沒死就是沒死,怎么會模棱兩可呢?而且如果說明明已經知道建文帝被燒死了,為何又說“不知所終”呢?而且為什么要先說“不知所終”,然后再說“出尸于火”呢?史官想表達的意思有點隱晦,意思是建文帝確實“不知所終”了,但是朱棣為了斷絕建文舊臣乃至天下百姓的念想,所以才指鹿為馬的說火中有建文帝的尸體。
民國時的明史專家孟森先生照片
孟森先生更是指出了為什么史官會這么模棱兩可的去寫。清康熙年間修《明史》時,史館中當時就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建文帝燒死了,一種認為出逃了。但是康熙年間爆發了著名的“朱三太子案”,有人以崇禎皇帝三太子的名義起兵反清,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為了某種意義上的“政治正確”,當時《明史》總編王鴻緒為了不忤逆康熙皇帝,才決定采納建文帝被燒死的說法,因此《明史》才留下了這樣的記錄。
事實上,后來人們在故宮發現了乾隆四十二年重修的《明史本紀》刻本,我們現在稱為四庫本。其中《建文紀末》中關于建文帝下落的記載改成了:
“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詭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學士王景言,備禮葬之。”
重修后四庫版《明史》中關于建文帝下落的記載
什么意思呢?被火燒死的是馬皇后,而不是建文帝,朱棣派太監把馬皇后的尸體從火中拖出來,指鹿為馬的說是建文帝的尸體!
真相大白了,建文帝根本沒有被燒死,火中發現的是馬皇后的尸體,但是朱棣卻指認說是建文帝的尸體,并將其下葬。
那么一向嚴謹的《明史》為什么會對建文帝的下落做如此重大的調整呢?因為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乾隆皇帝曾下詔對早已定稿三十多年的《明史》本紀部分進行重修,此時康熙年間爆發的“朱三太子案”早已塵埃落定,民間反清復明的活動也少了很多,當時的史官們也就不需要再有所顧慮了,他們不能容忍正史中對建文帝下落這種如此干系重大的記載出現疏漏甚至是錯誤,出于史官的職業道德,他們根據真實情況調整了《明史》中的記載。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四庫本”的《明史》到乾隆皇帝死也沒有能夠刻本頒印。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史》仍然是乾隆初年修成的“殿本”,所以才造成了后世對建文帝的下落有了如此重大的誤解,以為建文帝在朱棣攻入南京時就燒死了。
歷史劇《大明風華》中的朱棣形象
也就是說200多年前正史中早已論定了建文帝并沒有死于宮中大火的結論,可是我們現代大多數人由于沒有深入研究明史,居然根據《明史》殿本的記載認為建文帝當時就燒死了,并因此造成了明史上爭論了幾百年的謎案,實在是非常可惜!對于這么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的真實下落有必要讓更多的人知道!
看到這里,不知道上面的內容是否已經顛覆了你對建文帝的認知?
其他佐證事實上,建文帝并沒有燒死,而是出逃了這種說法已經被現代大多數的明史專家們所接受,可以說幾乎已成公論。如果你還不信的話,那我們繼續引用官修史書《明史》中的其他史料加以佐證。
首先看《明史·鄭和傳》中的關于鄭和下西洋的記載。朱棣為什么要派鄭和下西洋呢,《明史·鄭和傳》中是這么記載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翻譯過來就是說朱棣懷疑建文帝跑到了海外,想要派人找尋他的下落,而且想要派兵到海外耀武揚威,宣示中國富強,所以才派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模型
這很明顯了吧,如果說朱棣親眼看到建文帝死于宮中大火,還派鄭和下西洋去找啥呢?不僅僅派人去國外找,國內也派人去找。《明史·胡濙傳》中又記載:
“永樂元年,遷戶科給事中。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 ,諸舊臣多從者 ,帝疑之。五年,遣濙領御制諸書,并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都鄉邑,隱察建文安在。”
翻譯過來就是說胡濙在永樂元年任戶科給事中(七品小言官),朱棣懷疑建文帝并沒有死,因此派遣胡濙以尋訪張三豐的名義尋找建文帝的下落。胡濙這一找就是十六年,一直到永樂二十一年才回京復命。期間胡濙的母親去世了,朱棣竟然不允許胡濙回去為母親守孝,要奪他的情。這在極其講究孝道的古代非常不合常理,史書上并沒有朱棣信奉道教的記載,為了尋訪一位傳說中虛無縹緲的神仙,朱棣就這么不近人情連胡濙的母親去世都不準他回家嗎?這顯然說不通,很明顯胡濙的真實使命就是尋找建文帝的下落,這件事情顯然對朱棣來說干系重大。這又說明建文帝根本沒有燒死。
《明史·姚廣孝傳》中關于溥洽的記載也可以佐證建文帝并沒有燒死。溥洽是誰呢?他是建文帝的主錄僧,主錄僧就是明朝時專門幫皇帝做法事的僧人,可以理解為明朝時的佛教事務管理委員會的主席。據說就是他為建文帝剃度并幫助建文帝逃走的,朱棣攻入南京后將其囚禁。
影視劇中的姚廣孝形象
一直到永樂十六年三月,八十四歲的姚廣孝病危,朱棣親自去慶壽寺探望他。或許是因為姚廣孝跟溥洽一樣都是主錄僧的身份,姚廣孝對溥洽有些許憐憫之情,臨死前他對朱棣說:
“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意思是溥洽被囚禁很久了,希望陛下能釋放他。朱棣念及這位待他如恩師般的“靖難第一功臣”的情分,才釋放了溥洽。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說建文帝已經在火中燒死了,那么朱棣干嘛還囚禁溥洽十幾年不肯釋放呢?換句話說,如果說建文帝出逃是溥洽自己瞎編的,那么朱棣應該以妖言惑眾罪名殺掉他呀?既然朱棣沒有殺溥洽,也遲遲不愿意釋放他,就說明建文帝肯定沒有死。
塵埃落定相信看到這里,大家應該都沒有什么疑問了,我們基本能夠得出結論:建文帝沒有被燒死,而是逃出了南京。那么朱棣到底知不知道建文帝的下落呢?
繼續看《明史·胡濙傳》的記載吧:
“ 二十一年還朝,馳謁帝于宣府, 帝已就寢, 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 先濙未至,傳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
什么意思呢?翻譯過來就是說永樂二十一年,胡濙終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回到了北京,可是朱棣不在北京,當時朱棣正在北征蒙古,于是胡濙又馬不停蹄的趕到了宣府。胡濙到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了,朱棣早已經睡覺了,但是聽說胡濙到了,馬上起床召入。胡濙跟朱棣徹夜長談,一直談到凌晨天都快亮了才出來。胡濙還沒回來的時候,聽說建文帝去了海外,朱棣多次派遣太監鄭和下西洋尋找他的下落,到這個時候朱棣的疑慮終于消除了。
現存的胡濙墓碑
大家想想看,胡濙受朱棣的重托,從永樂五年就開始秘密尋找建文帝的下落,到現在已經過去十六年了,期間胡濙的母親去世朱棣都不讓他回去守孝,如果沒有什么確切的消息的話,胡濙敢回京師給朱棣復命么?到了宣府以后,朱棣都睡了,胡濙為什么這么著急要讓太監把朱棣叫起來呢?叫起來之后又為什么聊了那么久,“四鼓乃出”呢?種種跡象表明,胡濙顯然是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而且這個下落很可能是建文帝已經死在了國內某個地方,又或者說建文帝早已遠離世俗,無心參與政治了,也不會對朱棣的皇位產生威脅,朱棣終于可以放心了。
真相終于大白了,折磨了朱棣二十一年的心病終于解脫了,知道了這個消息的朱棣想必會微微一笑,然后安心的睡個好覺吧!一年之后,朱棣就駕崩了,在臨死前一年得到了被自己逼迫退位的侄子的下落,朱棣應該可以瞑目了吧!
既然建文帝沒有燒死,那么他到底去了哪里呢?這個課題可太大了,很多明史專家花費數十年心血都沒有能夠研究出來,我一個業余的明史愛好者當然不敢隨便亂說。篇幅所限,本文只探討和論證建文帝究竟有沒有被燒死這一話題,關于建文帝究竟怎么逃出南京城的,以及逃出生天后他究竟會跑到哪里去呢?歡迎大家繼續閱讀我的下一篇文章:明史第一謎案:建文帝既然沒被燒死,那他逃去哪里了呢?
對于這個結論,大家怎么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讀史明智,知古鑒今,我是明史大觀。創作不易,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歡迎大家跟我一起讀明史,弘揚傳統文化!
- 榮事達洗衣機e5故障排除(如何快速解決)09-18
- 1海爾空氣能故障代碼大全處理方法(如何快速排查空調故障)
- 2怎么知道燃氣表電池沒電了(三種簡單判斷方法)
- 3格力故障代E5(格力故障代E5:解析最常見故障及排查方法)
- 4格力空氣能常見故障(格力空氣能常見故障解決方案)
- 5樂堡保險柜開鎖(樂堡保險柜解鎖指南)
- 6富強勝防盜門售后-400全國免費咨詢熱線(“領先防盜門品牌-400全國熱線,為您提
- 7內開內倒窗戶常見故障維修(如何自行修復窗戶卡頓、玻璃破損等問題)
- 8立方保險柜廠家電話(立方保險柜廠家電話:方便快捷安全的通信方式)
- 9上海方太燃氣灶24小時客服熱線(如何快速聯系并解決問題)
- 10能率燃氣灶售后全國維修電話號碼查詢(全國能率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
-
Daikin空調售后中心(如何有效地聯系Daikin空調售后中心以解決常見問題和獲取支
2024-08-26
-
格力空調故障顯示大全(全面解析格力空調故障顯示:一站式解決方案指南)
2024-08-25
-
美樂柯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24小時(如何聯系美樂柯空調廠家24小時售后服務電
2024-08-25
-
施耐德優力空調24小時人工服務熱線(如何聯系施耐德優力空調24小時人工服務熱
2024-08-25
-
惠康空調售后服務電話(如何獲取惠康空調售后服務電話并解決常見問題?這個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