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飲料“分級”試行,ABCD怎么選?
經濟日報| 作者 張爍
近日,全國首個飲料“營養選擇”分級標識試點項目在上海啟動,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飲料“分級”,究竟怎么分?為什么要推出分級標識?如何看待此次試行的飲料營養分級?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
Q
飲料“分級”,怎么分?
A:據了解,根據飲料中“非乳源性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劑”等4種成分含量,評定等級從高至低,標識ABCD四級,推薦程度逐步遞減。
此次分級考慮的4項成分都是需要適量或限量攝入的,因此在評定等級的判定上,需要取最低等級作為最終的總體級別。例如某飲料非乳源性糖含量為5.6g/100 ml,非乳源性糖等級為C級,飽和脂肪含量為1.2g/100 ml,等級為B級,反式脂肪酸含量為0g/100ml等級為A級,不添加非糖甜味劑,等級為A級,最終該飲料的總體評級為C級。
Q
為什么要推出分級標識?
A:在這次飲料分級試點之前,上海疾控部門曾對市場上部分“現場制作的奶茶”進行營養分析,結果令人擔憂。上海市疾控中心曾對全市13個品牌銷量前三名的現制奶茶,共計122款產品進行營養分析,結果發現,93.3%標稱“不額外加糖”的奶茶,實際總糖大于0.5g,47.4%標稱“三分糖”的奶茶,實測總糖大于5g。這也就是說,按照上海最新試點的飲料分級,僅含糖量一項,93%以上標稱“額外不加糖”的奶茶,可能被評為B級以上;將近一半“標稱三分糖”的奶茶,可能被評為C級以上。專家表示,建立營養分級進行試點,希望能提升人們對食物營養的認知,指導合理選擇飲品。
Q
如何看待此次試行的飲料營養分級?
A:據介紹,首批參與飲料“營養選擇”標識試點的奶茶飲料品牌企業有4家。雖然目前參與企業還不多,但起到的消費導向值得關注。
一方面,營養分級有助于提升消費者對于食物營養的認知,指導其合理選擇飲品。營養分級標識以一種更易懂更明晰的形式,將更多信息展示給消費者。借助這份“消費指南”,消費者可以更全面了解飲料的成分構成和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做出更適宜自身的選擇。
另一方面,營養分級對商家的生產流程和生產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以往,只注重口味不注重成分,營養分級使飲料研制受到標準的約束,倒逼企業將更多心思花在成分研究上,并提供更加透明的產品成分信息。
隨著近年來“控糖”概念的流行,無糖、低糖飲料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買飲品的首選,但許多消費者對飲料含糖量的概念不夠清晰。在市場上,不添加糖、添加少量糖或者添加甜味劑的飲料都可以稱為無糖飲料,不少消費者陷入“無糖=零糖”的誤區。因此,對飲品進行營養分級顯得尤為重要。
(來源: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易事特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24小時官網(如何獲取易事特空調廠家24小時售后服
2024-08-26
-
賽智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服務熱線(如何聯系賽智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服務熱線以
2024-08-25
-
AKL空調維修服務電話(如何獲取AKL空調維修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