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中央空調維修加氟(我國礦產資源的種類和現狀)
發布日期:2023-01-24 17:52:55
瀏覽:
瀘州中央空調維修加氟(我國礦產資源的種類和現狀)
來源:【礦業界】編者按:方克定同志是我國著名的資源戰略家、地質學家。他生前幾十年如一日思謀著關乎國計的重大戰略問題,一直奮戰在資源戰略、行政改革和地質事業發展的研究前沿。在世紀之交,他積極參與謀劃我國地質勘查體制改革,有力推動了中央和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他創造性提出了“大國土、大資源、大地質”理念,對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管理、地質工作轉型發展和世界一流新型地質調查局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斯人已逝,幽思長存。我們將陸續刊發他生前出版的《方寸集》中的若干文章,以此重溫他有關資源戰略、生態文明建設、地質工作轉型發展和世界一流新型地質調查局建設的深邃思考與真知灼見,緬懷和學習他方正為公、寸心思民,思想解放、視野宏闊,求真務實、勤奮耕耘的情懷、精神、品質。本期推出《談《中國礦產資源2035戰略綱要》》一文(原載于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國土資源經濟參考》2018年第1期(總第362期)(2018年1月15日)。余韻、馬朋林整理)。一《中國礦產資源2035戰略綱要》研究的兩個前提性問題(一)放寬主題詞和切入點如何放寬?一種可能是從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簡稱PRED)概念切入。一國礦產資源現狀是在變化的需求下礦產勘查業和采掘業長期交互作用的結果,“資源2035”轉彎抹角,不如“產業2035”直截了當。中國地質調查局最新情報資料提出發達國家“礦產資源管理與產業管理、生態管理等相互交織”。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資源大國“通常采用’橫向擴權、縱向延伸’的辦法,推動資源管理、產業管理和生態管理三者的統一”。這是很新的見解。果真如此,《中國礦產資源2035.改成《中國礦業2035》是不是更好?關鍵是把國外情報搞準確、國內的政府機構改革方案搞清楚。“人口、資源、環境、發展(PRED)”與大國的關系,上海有專家2017年提出“世界6大國”:美國、中國、歐盟(27國共同體,以發達國家為主)、日本、俄羅斯、印度。其中發達國家、金磚國家各占一半,無一不與PRED有關。“6大國”人口均過億(人口多,市場大,網民多,數據多,大數據時代占有優勢),除日本外資源豐富(日本作為世界前列的海外凈資產國,其海外資源面積已超過本土面積的10倍,計劃2020年成為資源大國),除中國、印度外環境都好,現階段的發展也好。“6大國”之外,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地大物博,加拿大、澳大利亞經濟發達,礦業領先,環境也好,但人口稀少,巴西的發展不足;南非資源豐富,按人口、國土只能算中等國家。《中國21世紀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白皮書》(2000年)揭開了序幕,與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度契合。由此入手,資源、環境以礦產資源和能源為重點(結合大資源-能源觀、大環境觀,重在戰略包容性而不求控制性),關鍵在“發展”:①主要是經濟發展,可串聯PRE,如中國勞動適齡人口減少,工業機器人產量占到世界1/3(核心零部件劣勢不容忽視),人的三重角色(個體的人、組織或企業的人、社會的人)也要分析,對資源、環境的影響更大。②發展的階段性不能回避。③發展有新內涵(如“德國工業4.0”有鮮明的時代性),或能把《新時代礦產資源戰略綱要》的基本內容串起來。“世界6大國”是動態、變換的,阿根廷(面積大、人口少)經濟在20世紀50年代曾居世界前6,后來倒退了,新發現橫跨4省的VacaMuerta頁巖油氣田雄踞南半球。礦業因油氣與非油氣有別不能套用“6大國”概念,無須多說。另一種可能是仿俄羅斯“底土資源(Subsoil)”(1992年,含地下物質、能量、結構與空間的總和)管理,亦即包括礦業權管理全過程的地下全要素的資源管理,可加以比較。(二)新時代礦產資源戰略綱要的基本內容和特色避免與中國地調局《新時期我國礦產資源管理的戰略思考》、中國地科院《新一輪保障程度論證系列成果》(量化分析特色明顯)、中國礦業聯合會高資委《十年建成礦業強國》項目同構化,還有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咨詢中心、油氣戰略中心等的同類研究。總體上圍繞同一目標,進行各有側重的差異化探索。建議《新時代礦產資源戰略綱要》以經濟研究(礦產資源經濟、礦產空間經濟、礦產生態經濟)為聚焦點。“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是根本,排在第一位。生態經濟(1966年)、生態現代化(1985年)先后起源于美國、德國,已風靡世界。國內有許滌新《生態經濟學》(1987)專著。1999年來還有10多個“生態省”試點。“兩山”論(2005年)發源地——浙江省安吉縣余村,八山一水一分田,余嶺山的優質石灰巖有3個采石場,連同水泥廠每年300多萬元凈利潤使余村成為全縣的首富村,全村280戶的一半以上在此打工,因而被看作全村經濟的“命根子”。但粉塵蔽日,污染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已被關停。在余村溪辦起了漂流活動,水泥廠拆除、復綠后正改成房車露營基地,荷花山景區將從“農家樂”向高端民宿轉型升級。美麗鄉村的生態經濟使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萬元(2014年,比10年前增長5倍,大幅度超過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從礦產(包括化石能源)衍生出來的“低碳經濟(LCE)”(2003年),總結英國工業革命240多年的利弊脫穎而出,義無反顧,席卷全球,認識不斷深化:從能源革命提高到發展方式轉變,從環境觀提高到經濟觀再到文明觀。全球碳交易市場快速擴大,已超過油氣成為第一大市場,中國是最大供給方,還有低碳會計、低碳社會、碳捕捉和儲存(CCS)等。低碳不等于低金屬,不排除低磷、低硫、低氟利昂、低二氯甲烷,禁高毒農藥。《新時代礦產資源戰略綱要》以經濟為主題和主線,提高到經濟規律上,切合礦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完全可以做到。二《新時代礦產資源戰略綱要》以這15年和后15年為時代背景這15年指“十一五”到“十三五”(2005~2020年),經濟騰飛。21世紀初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2001年),加速第二輪重化工業化和城鎮化,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三期疊加”轉型減速),也是世界第一固體礦業大國,靠兩條腿:采礦企業(世界40強占1/3,但躋身最前列的很少)和地勘單位(世界最大,局部改革開放雙滯后)。采礦“三業(采礦業、采石業、河道采砂業)”大采大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產消原煤近800億噸、水泥300多億噸,近20年開挖礦石總量上千億噸,規模和密集度可謂空前絕后,兼釋正、負能量,另河道采砂3個“1億噸(長江中下游年度采砂總量上億噸,黃河中下游與此相近,珠江口采砂總量略少)”,開膛破肚,傷筋動骨,擾動三大江河中下游的河勢和基流,引發生態退化和地質災害。礦業總體上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穩、大而不牢,核心在于基礎失衡,如劉益康《九評中國礦業之痛》(2015年),可見一斑。建議給出失衡框架,并做必要評估,避免資源和生態安全風險。國內對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深入人心,而“基本礦情”的研究屬于弱項,可聯系PRED或PREEED,以經濟為主線深入探究:①資源稟賦與經濟起飛。②常規油氣資源與非油氣資源的二元結構。③供、需關系。大采大耗、大進(原料)大出(初級產品),全國已有69座資源枯竭城市,分析不同時期供、需分離的演變和特征。④礦業周期。一是沿用傳統概念,中國礦業歷經4個礦業周期,保持輪回性;二是套用“德國工業4.0”(含礦業),中國少數先進礦企已達到工業3.0,大部分礦企仍處于或接近工業2.0;三是仿照“德國工業4.0”模式改造礦業周期:在14年超級周期之后,進入“全球礦業2.0”階段,并向“全球礦業命運共同體”延伸;四是綜合改造:英國工業革命(1760~1840年)開啟煤鐵時代,19-20世紀油氣時代,1950年進入核能時代,2003年提出低碳經濟,各具時代性。以上,新賦予后三種以代際意義,比前一種有質的變化。⑤礦山安全危機,災害隱患四伏。山西大型煤礦由第三方監測生產全過程,4年未出大型礦難,進了一大步。⑥勘采深度(“三深一表”),據統計當前全球采深超過1000米的金屬礦山128座,最深達到地下4000米,加拿大、南非、中國居前3位,中國較短時間內可能躍居第一(未來10年中國將有1/3以上金屬礦山采深達到或超過1000米,小礦自然淘汰)。有學者認為,如果勘查深度達到2000米,我國固體礦產資源量可翻一番。近年中國油氣開采延深明顯,仍受資源瓶頸約束。⑦與生態掛鉤的綠色礦業,欠賬很多,處于極不平衡狀態。⑧時空關系,呈現“先空(全球化)后時(現代化)”跡象,也是《九評中國礦業之痛》的根源所在。⑨智能采礦、無人采礦,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⑩觀察礦業的視角,勘查業、采掘業之間有所不同,值得關注。附及,礦產勘查舞弊,1993?1997年加拿大Bre-X礦業公司勘查印度尼西亞布桑金礦(虛報2200噸以上)是世界地勘史上最大的造假丑聞。15年后在遼寧省建昌縣揭開溫杖子(金泰-紅旗)金礦官商勾結,200多千克儲量偽報7噸的刑事案件,致2.3億元國有資產流失,涉黃金總公司和兩個專業地質隊(地礦第11地質大隊、有色107地質隊),立案偵查34人。都是5年騙局,溫杖子比布桑是小巫見大巫,但屬國有企業和地勘單位犯案。可見“誠信”作為跨國地質文化要義,不可或缺。后15年指“十四五”到“十六五”(2021?2035年),減速提質。分兩步走的第一步(前現代化)。普華永道預測2030年中國GDP超美,指標偏于單一。第二步完善生態經濟(ECO),即實現經濟騰飛與環境保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自然生態與人工生態的高度統一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是關鍵性的一步。至于“10年建成礦業強國”(2016年),預計在礦業現代化之后,而不是超前。常規固體礦業強國與油氣礦業強國的時空差異大,恐難同徑、同步。聯系“德國工業4.0”(含礦業,我們對其中礦業的情報研究很少),其5大特點適用于礦業,而礦業的個性化早于工業,礦業信息化、智能化慢于工業,中國機器人采礦、辦公室采礦更慢一些。礦業產業鏈涉及礦產品深加工、采礦設備制造業(礦業機器人,工信業)、礦山服務業(金融業、軟件和信息業、“三新”服務業)均需加強,尤以礦山服務業既是礦業也是服務業的短板。農村兩權分離、三權分置都是重大制度創新,前者解決溫飽亦即公平問題,成效卓著;后者解決效率問題,要求強化農業服務業,可資比照。“德國工業4.0”中工業上游的中小企業多,與礦業有所不同。在“三期疊加”的特殊困難期,也是“2.0補課、3.0普及、4.0示范”復雜交錯期,中國制造業升級的瓶頸相應于德國的“產業公地”(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非市場性協調”(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無人區”負效應),我們的情報研究也不足。比較“美國工業互聯網”(2012年)與“德國工業4.0&(2013年)#美國“軟服務(Intelligent)”(計算機術語),實現物理世界(P)與賽博世界(C)的相互作用,強調高性能設備、低成本傳感器以取得大數據,以“打敗中國”為制造業20年發展目標。德國“硬制造(Smart)”,強調CPS系統的整體功能(P+C,“系統的系統”),已納入中德合作領域。中國“兩化”深度融合的綜合集成困境待解。青島海爾率先發布《工業大規模定制白皮書》(2017年),開啟以用戶大規模需求驅動的新時代,不同于美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也不同于德國以工業化帶動信息化,將用戶從單純的消費者變成生產與消費合一的“產消者”,是一種新形式的融合,從而創造全球獨一無二的新優勢。而礦山生產的品種既定,用戶定制只限于深加工程度,是由技術創新能力決定的。這表明第一、第二產業的不同屬性。山東作為礦業大省,有沒有“兩化”融合的典型礦山?三新時代礦業的革命性(或重大)變化革命性,即顛覆性創新,是《新時代礦產資源戰略綱要》全篇的重心。重在排查并抓住“顛覆性創新點”:新礦種可燃冰(大陸邊緣冰凍圈),我們有技術優勢和區域優勢(高原冰凍圈)。地熱(水熱+干熱)+地溫(河北雄安)不是礦產資源,但屬新能源(新能種),也是“顛覆性創新點”,應擴大應用范圍。同屬“顛覆性創新點”的資源修復和再利用,我國有長有短,有的亟須補課。USGS正建立礦石物質的生命循環模型,用以追蹤各種元素和礦物在環境中的歸宿,作為基礎理論研究也有顛覆性創新意義。與此同時,不舍棄漸進性創新(“德國工業4.0”)。從短缺型到過剩型或有中間階段:過剩與短缺并存型。開發清潔能源所需的銀、銦、碲、釘等關鍵金屬和鈣鈦礦等關鍵礦物,我國有豐有歉。從數量約束型到質量、生態約束型,引發資源結構(門類)變化。美國新興的金屬危要性分析揭示關鍵金屬資源的供給風險、環境影響風險和供給限制脆弱性風險,有待引進試用。資源生產,傳統可供資源數量減少20%-25%(這是新概括),新資源(礦種)、新產品、新業態,中國煤炭與煤層氣(高、低碳能源又是吸附式溫室氣體同體共生),應是“顛覆性創新點”之一,資源世界第三(少于常規天然氣、多于頁巖氣),開發量世界第一。山西、陜西、內蒙古占一半以上,“十二五”期間形成沁水盆地、鄂爾多斯東緣兩大煤層氣產業基地,其中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致密砂巖氣互層組合,還有閉坑礦井的殘留煤層氣等,“五氣兼籌”,優能減災,兩權合一試點。注意同體共生的消長關系。資源消費,以礦產需求峰值為時代背景,取決于新型工業化(中國制造2025年)、信息化、城鎮化目標。社會學家李培林認定全國城鎮化目標為75%,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認定為65%(距57%只有8個百分點),中國社科院一份專項報告認為全國70%的農民已進入城市圈,這對礦業峰值的影響差別很大。還有農業現代化以及全域生態化(人工化和自然化建立新平衡)也是重要因素。從世紀之交開始,作為項目主題的我國礦政管理較長期間沒有理順,是重要的基礎失衡。對資源生產和消費的變革都有負面影響;連同地質勘查基金的“非市場性協調”困局(“銜接”不力),也使找礦新機制減色。推進以上革命性變化,不能不考慮這些牽制因素。全球資源格局,現狀基于供需分離,強調競爭機制,還是“叢林法則”的弱肉強食,與長遠目標青黃不接。過渡性勢在必行,要加快協同轉型研究。四《新時代礦產資源戰略綱要》的目標設定、戰略任務和重點《新時代礦產資源戰略綱要》的基本原則,新、舊都有,必須堅持。7個新型資源觀作為基本方針,也要分項樹立典型。目標設定似有3類問題:一是明確含義,如“國土基本穩定”“生態基本均衡”,不知具體何所指?二是過高的目標要求(如要求青藏高原、中亞干旱區與東亞季風區“生態基本均衡”),恐怕做不到。三是能源基本獨立、資源約束全面緩解、環境排放零增長、資源消耗實現4倍速可立目標,要說明主要依靠亦即努力方向。《新時代礦產資源戰略綱要》的戰略任務和重點:1) 資源綜合調查評價和綠色勘查戰略。公益性地質調查轉型較好,商業性地質勘查吃大鍋飯是40年改不掉的痛點、難點,成了新時代礦業深改的“一馬擋路”,與礦業資本市場同屬“基礎失衡”陷阱。綠色礦業含綠色勘查,我們注意不夠,應當認真總結。2)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提升戰略,新資源、新能源,互聯網+礦業,一熱一冷,只是憧憬,要找結合點和突破口,百余礦種、上千個產業形成矩陣,以“一礦一碼”為抓手。3)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布局和結構優化戰略,其中自然保護區出現2種趨勢:一是資源減量20%?25%#二是資源增量,如藏北羌塘高原近25萬平方千米(略大于廣西壯族自治區),1993年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羌塘盆地經10多年地質調查發現中生界擁有104億噸油氣資源量,已被列為“十三五”油氣接替區。可望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提供開發與保護相協調的管理指引。青海西部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無人區),綠色勘查值得期待。4) 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和綜合利用戰略。具有高熔點、高價值的銖金屬,是制造高溫合金必需的原材料和石油工業的催化劑。國外銖礦主要有智利、美國、俄羅斯遠東(伊圖魯普島,日稱擇捉島)、哈薩克斯坦、阿美尼亞、秘魯等地,國內在陜西省洛南縣黃龍鋪鑰礦的伴生銖礦豐富(2011年),屬珍稀資源。此外,重視、試行金屬物質流分析(MFA),推進城市礦山開發。5) 礦山環境修復與治理戰略。礦山復墾是采礦業的末端組成部分,采礦結束,復墾完畢,才能閉坑。廣西平果鋁礦屬于巖溶堆積型鋁土礦,實行剝離-采礦-復墾一體化23年,效益良好。但全國采礦土地復墾率15%?25%(2013年),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原因之一是資金不足1/10(總體需萬億元),長期欠賬。復墾基金或保證金制度不健全,是否趨向英國的PPP模式?2008-2011年國家分3批確定了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縣、區),(占全國城市總數的18%)其中,黑龍江10個,內蒙古8個,吉林、遼寧各7個,湖北、湖南各5個,云南、甘肅各3個。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瀘州天然氣資源枯竭,相應的化工產業衰退,10年轉型為川滇黔渝結合部的區域中心城市。6) 綠色礦山建設與示范戰略,與生態文明同步,我國欠賬已久。《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以“2020年綠色礦山格局基本建立”為戰略目標。“十二五”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前后4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第一、第二批評估187家達標,第三批242家,第四批209家,總計638家,不過百分之一二,未見示范礦山。“基本建立綠色礦山格局”只剩3年了,要有緊急補救辦法,以防落空。比照綠色建筑,首先用實際運行效果對綠色建筑實行后評估的方法研究,以找到最終目標。再比照安徽鳳陽小崗村三次產業俱備,“江山依舊,舊貌猶存”,一夜跨過溫飽線,30年未過富裕坎,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6萬元(全國平均3800元)。依托“溫飽即安”思想建不成綠色礦山。7) 礦產勘查開發利用技術創新戰略,采礦機器人可用于特殊煤層采掘、鑿巖、井下噴漿以及瓦斯、地壓監測。德國已開發出2款四輪驅動的采礦機器人,瑞典也有創新性產品,在歐洲領先。徐州圣能科技公司研發“礦業生產自動化系統”,國內領先。另對水下采礦、深海采礦、太空采礦機器人已開始研發活動。互聯網+礦業發展,近年天津國際礦業大會曾做總結(未見相應資料)。8) 建議增補“礦業文化發展戰略”,參見附件。9) 全球資源治理能力提升戰略,5個話語權,“一帶一路”。我國將放寬采礦業的外資準入限制,也鼓勵中國礦企“走出去”。有色的中礦資源公司(1999年)主營業務:勘查工程技術服務、地基工程技術服務、礦權投資業務。經營策略以海外市場為主(2003年),覆蓋以非洲為主的10多個國家,堅持上游化、長期化,應在全行業復制、推廣。全球礦產資源治理,在宏觀上設定“全球礦業命運共同體”目標。五要把握好3個重點問題一是中國地調局發展中心2017年提出“全球礦業生命共同體”,是全新、超大概念,也是前述革命性變化的遠景終端。我把它理解為以礦產品為中心的產業鏈組合,包括勘查業,采礦業,礦產品深加工涉相關能源、原材料工業,勘采設備制造業,勘采服務業,廢棄礦產品與礦業跡地再利用等。產業空間基于地球巖石圈、冰凍圈,涉國際海底和地外特定小行星。其內涵跨三次產業,礦產資源戰略研究的跨界探索包括“兩化融合”(或“三化融合”)。在推進融合中提倡“三個一體化”:資源和產業經濟的“三資(資源、資產、資本)一體”、空間經濟的“三生(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一體”、生態經濟的“三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一體”,即3個“三贏”。二是全國“基本礦情”。我國礦情復雜,正、負兩面交織,并有獨特性,21世紀變化空前,對全球礦情的影響愈來愈大。要強弱項,總結提高,加深認識。“基本礦情”不是平面羅列,而是立體式綜合優、劣勢和境內、外項目的整裝剖析和提升,對礦產資源戰略研究起引領和制衡作用。三是警惕“基礎失衡”陷阱。商業性固體礦產勘查業深改乏力,“摸著石頭不過河”,除內在的改革開放雙滯后效應外,外在的礦業服務業短板也起了很大約束作用。“基礎失衡”短板侵蝕礦業的許多方面,其消極作用不可低估。對此要有清醒認識,加強研究、協調、監測,防范重大安全風險。這3個問題提得是否適當,也需要討論。附件我國礦業文化戰略我國礦業開發歷史悠久,分階段的礦業文化豐富多彩。新石器時代出現陶器:河南仰韶文化的彩陶,湖北屈家嶺文化的黑陶、灰陶,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白陶,以至商代的灰陶、白陶等,白陶是瓷器的先驅。東漢晚期到三國時代瓷器取代陶器。唐瓷“南青北白”,還在鉛釉陶中增添鐵、銅、鉆、錳等金屬氧化物,所產唐三彩陶以造型和釉彩獨樹一幟。宋代五大名窯精品輩出,景德鎮千年窯業成為瓷藝中心,特別是明代民窯青花瓷登峰造極,它以含氧化鉆的單純青色料用毛筆描繪在瓷坯上,具有中國畫的筆致韻味,青白相映,幽靚蒼翠,極富藝術魅力。在景德鎮中心區正建比肩世界的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浙江龍泉青瓷窯藝入選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分4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陶瓷燒制和金屬鍛制傳統技藝不下50種。夏、商或更早進入青銅時代。陜西西安以仰韶文化為主的姜寨新石器遺址(公元前4600年),意外地發現了黃銅片、黃銅管金屬物,表明新石器后期有一段“金石并用”期,還把銅的冶煉和鑄造推早了幾百年。從新石器晚期到夏一商一西周延綿約2000年的四川三星堆文化,作為古蜀城邦和青銅文化的杰出代表,約與古希臘的米諾斯文明相當。米諾斯青銅文明的銅來自塞浦路談《中國礦產資源2035戰略綱要》斯,三星堆青銅文明的銅來自云南東川。云南東川銅礦、個舊錫礦都有2000多年的采冶遺址。云南東川號稱“天南銅都”。湯丹銅礦是東川兩個大型銅礦之一,其名稱來自古法煉銅:“以湯沃之,其色始丹”。湯丹鎮是目前云南省唯一以工業和銅文化為主題的歷史文化名鎮。其中小龍潭公園是礦山遺跡復墾、治理的典范。云南個舊擁有黑馬井青銅墓地群、卡房沖子坡東漢冶煉遺址等古代錫文化遺址,雞街火車站等近代交通類錫文化遺址,云廟等古建筑類錫文化遺址,云錫馬拉格錫礦舊坑等工業類錫文化遺址,號稱“世界錫都”“中國冶金活態博物館”。包括錫畫在內的錫藝制品,琳瑯滿目。“云錫”被納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30個“鄉愁”記憶之一。2013年建立個舊錫文化創意產業園。早在西漢就有《鹽鐵論》,記述公元前81年召開的鹽鐵會議圍繞鹽鐵官營制展開的大辯論,可見鹽、鐵業對封建經濟的獨特重要性。四川自貢鹽業文化,東漢以來近2000年,自貢以沖擊式頓銼鉆鑿技術鑿井13000口,1835年鑿成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自貢井鹽深鉆汲制技藝已被納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清代“聽民穿井,永不加賦”,吸引大量外來人口,古鹽井、古天車、古鹽鎮、古鹽道紛呈。1858年川鹽濟楚,盛極一時。從戰國到秦漢實現以鐵代銅。河北邢臺(古襄國)沙河作為西漢三大冶鐵基地之一,也是我國鐵冶文化的發祥地。南北朝時期北朝東魏、北齊之間(6世紀)的沙河綦村人、道術之士綦母懷文(復姓,少數民族)發明灌鋼技術,見于《北史》。灌鋼技術早于西方的坩堝煉鋼技術上千年。所制襄國宿鐵刀“猶甚快利”,助長了北齊的軍力強悍。鐵應用于農具、機具到兵器,較銅廣泛得多,對社會生產力的影響更大。鐵冶文化的影響力也大于青銅文化。世界上關于人類文明的3條標準:城市、文字、復雜的禮儀建筑(尚無定論,1958年),傳到東方補充了一條:冶金術。可見我國對礦業文化的重視程度。春秋戰國時期多有采煤,時稱“石涅”或“涅石”。明宋應星著《天工開物》對采煤技術有系統記述。河北開灤煤礦建于1878年,跨3個世紀,礦、路一體發展,被譽為“中國煤炭工業源頭”“北方民族工業搖籃”。1976年經受唐山大地震考驗,浴火重生。它以“基業長青、(7萬多)員工幸福”為共同愿景,“舉力盡責、強企富民”為企業價值觀。2008年調整資源戰略,“內挖外擴”,在河北、山西、內蒙古、新疆以至加拿大、澳大利亞獲得115億噸資源量。2012年實行煤炭、煤化工雙主業經營模式。2014年名列世界500強企業第394位。2016年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94位。現以煤為基,多元發展,前景可期。上古時代傳說“三苗”首領蚩尤戰敗被殺,部族南遷、西遷。后來集聚湘西、黔東和川黔滇等地。苗族銀飾文化有千年歷史。其銀飾手工鍛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6年),由湖南省鳳凰縣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傳習所(2011年)開展傳習活動。苗族銀飾以大為美,以重為美,以多為美,體現圖騰崇拜。江西、湖北、廣西、云南等地都有銀礦。礦業文化隨礦而興、因文成脈,反過來又促進礦業發展,引領礦業創新。中國礦業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景德鎮瓷窯、自貢鹽井、個舊錫礦都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源條件(個舊、東川、景德鎮先后被確定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礦業文化發展戰略設想:分大類整理礦業歷史文化;分類保護礦業文化遺址和典籍;提升礦業文化精髓(如“物適其用”先于“物盡其用”,“貨當其流”先于“貨暢其流”等);關注現代礦業文化(推動礦業轉型升級);加大礦業文化的社會影響力;有條件地選建礦業文化創意(產業)園。另從全球著眼,早于“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2005年)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IAIA,2014年)、旨在保護工業遺產的《下塔吉爾憲章》(2003年)及相應的“無錫建議”(2006年)等。中外工業遺產指工業文化的遺留物,具有歷史、文化、科學技術、藝術美學4種價值。其中,除工廠、車間、機器設備等外也包括礦山和冶煉遺址。國內如北京有朝陽區酒仙橋798廠建成當代創意藝術集聚區,門頭溝區東馬各莊煤礦建成煤炭展覽館,房山區永紅煤礦建成大型遺址公園等。《下塔吉爾憲章》的15年(2003?2018年)發展尚待跟蹤。本文來自【礦業界】,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ID:jrtt
- 林內熱水器故障(如何自行檢修和維修)09-23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特靈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電話(中央特靈空調室內機怎么檢修詳細步驟與注意事項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24小時熱線(美的空調加著氟注意什么美的空調使用氟注意事項)
2024-09-12
-
特靈空調24小時人工服務(特靈空調風機電容怎么接詳細步驟解析)
2024-09-12
-
特靈廠家售后服務官網熱線(中央特靈空調匹數和面積分配如何合理選擇匹數以
2024-09-12
-
開利中央空調總部售后維修熱線電話(開利空調高壓堵塞是什么樣現象開利空調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