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區馬場道專業維修馬桶(西馬馬桶各地區維修電話)
前沿拓展:
作者李庚翔1950年出生,曾任企業高管、咨詢管理顧問、講師。1950至1957年其間居住在和平區馬場道,其親友大部分也都曾居住在五大道地區,對五大道有著深厚的感情。
我從出生到七歲是在天津的馬場道度過的。在我出生之前,爺爺奶奶帶領全家已經搬出了特別一區福建路2號老宅(位于舊德租界、現河西區),住進了英租界。
福建路老宅是一棟三層的德式花園洋房,院子里有荷花池和花窖,抗戰時房子被日本人強征,全家被迫離開。
而馬場道的住宅則是一座尖頂洋房(老門牌250號),這房子原屬徐家,后來被我家租用,爺爺李士熙就是在這所宅子中于1943年去世的。
馬場道250號舊居 (舊門牌)
我們一房我有兩位伯父五位姑姑,都是按照家族大排行排輩。那時六伯父李堯藩被派駐美國任中國銀行經理,因二戰的爆發無法回國,直到 1948年才得以回津探親。
父親將與自己正在熱戀中的母親介紹給六伯父,六伯父很高興,臨回美國之前說了一句:“小弟,這位小姐人很好,祝你們幸福!”。
馬場道250號舊居 (舊門牌),攝于1948年。
七十年后的今天,我的父母都已相繼辭世,六伯父也于前年以104歲的高齡在洛杉磯仙逝,而這張站在馬場道宅前高臺階上的家族合影,便成為了彌足珍貴的紀念。
1948年,父母結婚。
我的父母在1948年六伯父回美國后不久結婚了,男方的證婚人是周學輝,女方證婚人是袁克定,因六伯父一家已經定居美國,所以父母就住在六伯父夫婦原來的房間,連家具用的都是六伯父的。
我們一家三口
我是1950年出生的,母親告訴我,是天津著名婦產科大夫丁懋英接生的我。她告訴母親,為我接生后她就要出國了,果然不久就去了香港。
在產房,母親的兩位最要好的耀華中學同學黎雪玲與徐謙來看剛出生的寶寶。母親要她倆當我的干媽,她倆那時還沒有結婚,羞澀地說“就叫干爸吧!”,所以我剛出生就有了兩位“干爸”。
我兩歲時,大家族解體了,離開這座住宅后,各房另立門戶。
一家三口在洛陽道積善里二樓后平臺。
因洛陽道積善里是四姑家的房產,所以就安排奶奶與九伯父一家住到積善里33號,而隔壁31號就是四姑家。
十二姑搬到了河北路順和里,十姑搬到了馬場道照耀里,位于曲阜道的養和里是外公李典臣的房產,其中109號屬于我母親所有,我們本應搬到自己的住宅。
那時房客尚沒騰出,而這時恰好馬場道安裕里四號的一層空了出來,那是潘四奶奶(民國國務總理潘復的四兒媳、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張勛的女兒張夢湘)的房產,外公與潘四奶奶是好朋友,于是我家就搬到了安裕里四號。
隨后養和里109號又騰出一層,就安排十一姑住了進去。
這安裕里4號,一住就住到了七歲,所以七歲之前,給我印象最深的當然就是這條馬場道了。
那時的馬場道,中間有低矮的松墻,蜿蜒的馬路是那么的靜謐,間或有幾輛汽車經過,包括那大鼻子、歪膀子的13路公共汽車。
馬路兩邊是高低錯落的洋房,掩映在槐樹的樹蔭下。馬路兩邊的便道鋪設的是大塊黃灰色的水泥磚,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小孔,給我的感覺特像一塊塊的餅干。
而馬場道上最顯眼的就是天津師范學院、天和醫院、香港大樓與疙瘩樓這些大塊頭建筑了,余下的大都是兩三層的小洋樓。
我家所在的安裕里是一個很短的死胡同,胡同口臨馬場道,在天和醫院對面。胡同左手住宅解放后為高干所占,右手的臨街住宅住了很多住戶。
靠里的住宅是丹華火柴廠東家林家的住宅,小胡同走到頭是面對馬場道的并排兩個鐵門,右邊是駐軍大院,左邊就是我家住的安裕里四號。
安裕里4號舊居
這是一棟獨棟的兩層別墅式建筑。我家住底樓一層,有三個居室,后面下臺階是廚房,中二樓有個小過間,再往里就是洗手間。洗手間寬敞明亮,花磚鋪地,白色瓷磚到頂,洗手池馬桶浴盆俱全。
二樓再上去是一個三十多平方米的大平臺。樓房的大門是法式冰花玻璃的落地門,門廳是大理石地面。
樓下我家一間大房間做客廳,一間小的做臥室,最小的是傭人房住陳媽。房間里是大玻璃窗,地面鋪的是細條的菲律賓木人字拼花地板。
樓前有一個小院,小院的車房及后面的平房還住有兩戶人家。二樓住著沈家,當時僅記得沈家的兩個男孩叫沈鋼、沈鐵,比我大幾歲。沈鋼能用鐵絲彎成一個彈弓,這叫我特別的羨慕。
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去年居然聯系上了已在澳洲定居的沈鐵,他告訴我他以下還有弟弟妹妹,而哥哥沈鋼則早已過世。沈鐵現在是澳洲華人僑領,我為能夠聯系上沈鐵而高興,為沈鋼的過早過世而唏噓。
家里對我管得很嚴,輕易不讓我走出小樓。記得有一次旁邊駐軍大院來了一車的稻草,就卸在院子里,我一個小孩子偷跑出來看到了開心的不得了,在稻草上面打滾玩。
不料有小朋友告到我家說我“禍禍稻草”,結果被父親打了一頓還罰站。那時的罰站就是讓站在屋子的門后,直到大人把我放出來。我母親曾經對別人說我那時特乖,叫罰站就在站門后一動不動,有時大人忘記了還找我呢!
我還給父親惹過一回“禍”。
有一天突然派出所來了位警察,對我父親進行詢問,繞來繞去,我父親才明白警察在盤問我父親是否抽大煙,給父親弄得丈二和尚愈發摸不著頭腦。
再后來警察終于說“是你家孩子告訴別人的!”,父親趕忙問我都說什么了?那時我才三四歲,指著父親抽的雪茄對警察說:“我爸爸抽大煙!”結果是警察與父親都尷尬的笑了。
安裕里胡同口豎著兩個石柱,禁止汽車進入,所以胡同里總是安安靜靜的。胡同對面的天和醫院原來叫做西湖飯店,樓頂的涼亭內總停著幾只鴿子。
父親有一只捷克氣槍,有一次他在胡同口用槍瞄準了亭子里的鴿子,旁邊有人饒有興趣地看著他。
可當他真的打下一只鴿子的時候,那位看客說話了,說你剛才打下的就是我家的鴿子,它不是一般的鴿子,是用重金買回來的種鴿,而且它們是一對,這你得賠。
父親一看知道遇上“碰瓷”的了,只好賠錢了事。
作者與表姐
我小時候的玩伴很多,那時我們這一輩里有好些孩子歲數都差不多,比如九伯父家的堂弟,十二姑家的表哥表弟,十一姑家的表姐表妹,大姨夫家的表哥等。
上幼兒園之前,我家的陳媽會用竹子推車推著我,去疙瘩樓找表哥玩,而他家的保姆也會推著他來找我玩。
十一姑家是我最常去的,有時我與表姐玩,小妹就生氣說:“你們再不帶我玩兒,我就告娘去!”。
我們家和姑姑家好些用的物品都一樣,如我們用的小紅塑料筷子、綠花的搪瓷碗、灰藍色帶小白點的大搪瓷盆(洗澡用的)等等。
在姑姑家的大平臺,我們幾個小孩玩和平棍兒,姑姑家的保姆就給我們炒黃豆吃,有時姑姑還會帶我們去吃核桃酪。姑姑沒有男孩,待我如同兒子一樣,特好。
作者(右一)與兩位表弟在洛陽道奶奶家院子里。
親戚之外,玩伴中除了沈鋼、沈鐵,還有在大理道住的佳寧與老虎,他們姐弟的父親叫田建國,是山東督軍田中玉的獨子,母親是我母親的耀華同學,姐姐佳寧大我半歲,弟弟老虎小我半歲。
我在他們家玩時看到有粗粗的彩色鉛筆,很喜歡,回來后母親就給我買了彩筆與畫紙。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喜歡上了畫畫。
有一天,佳寧、老虎隨他們的媽媽住到了我家,幾個月離開后就再也沒有見到他們,直到我長大后才知道他們的父母離婚了。
該上幼兒園了,母親先是領著我去報考“四友”,但是笨笨的我回答老師的兩個提問都錯了。
老師問我“你家幾口人呀?”
我說四口:有我,有爸爸媽媽,還有陳媽。
老師又問“你是男孩還是女孩呀?”
我說“我是女孩兒”,
把老師都逗樂了,其結果就是與“四友”擦肩而過,去了“培育”幼兒園。
培育就坐落在香港大樓旁邊(即后來的和平區六幼,已拆除),好在我的表哥表姐們大都在這里,所以進入培育感覺很親切。
在我兒時的印象中,培育有個大大的院子,紅色的木柵欄圍墻,英式的小洋樓,教室內是軟木地板,還有寬敞明亮的大平臺。
我們進入教室時有老師的風琴伴奏。老師們都非常和藹可親,教我們唱歌跳舞,做手工,做游戲。中午我們都要午睡,然后吃下午點心,有水果和蛋糕。
院子里有滑梯、蹺蹺板、有沙坑,沙坑旁還有大大的木積木,那是用三合板做成的,看起來挺大,但一點也不重,還可以拼起來搭成小房子。
那時每天有位常師傅蹬著一輛兒童車來接我去幼兒園。
他在前面蹬車,后面是帶棚的小屋,左右開有兩個小窗戶,里面可做四位小朋友,常師傅在安裕里接完我,還要去革新里接李慰先(我堂兄李庚鑑的女兒,與我同歲)和劉文杰(我表姐家養女之子)。
我的一位幼兒園同學叫姚俊華(原天津市副市長姚俊之女),她家就住我家附近,我從安裕里出來往右一拐,從馬場道進入昆明路不遠就是她家,進入一個很獨特的拱門后是洋式平房。
她家并非奢侈,卻非常西化。姚俊華有自己的家庭兒童區,有各種各樣的洋娃娃。她穿的裙子有很多皺褶,就像洋娃娃一樣漂亮。我曾被她母親邀請去做客,我母親也邀請俊華來我家做客。
我們班還有個高大的男孩叫曹學文,住在美國大院。他是我孩時除去沈鋼沈鐵外崇拜的另一位帥男孩,既聰明又調皮。
一次我們逗著玩,他將我的眼睛碰了一下,痛得我半天睜不開,被送回了家,點了幾天眼藥才好,但我知道他不是有意的。
文革后在北京我見過他一次,他的表哥與我的表哥是清華同學,他人已經比我高了半頭。
父親母親常帶我去吃飯的地方就是起士林。那里的一層與二層中間是通透的,鋪設的軟木地板可以跳舞,有寬敞的大理石樓梯通向二樓,餐椅是沙發座的鋼管圈椅,呈乙字型,時尚典雅。
我那時最愛吃沙拉,喝紅菜湯,卻往往吃過抹著黃油果醬的面包后,只能吃一點沙拉喝一點湯,正餐卻吃不下去了,父親則是不變的奶油烤雜拌和罐悶牛肉。
母親還常常帶我去華士林買點心,華士林是位于馬場道劉冠雄舊居對面的一家小店鋪,卻很有名。
那里有黃油三角餅、奶油角,還有一種窄長的小蛋糕,并排粘在紙上,我給它起的名字叫“鞋底兒”,特別好吃。
小時候我的身體比較瘦弱,一有病就會請一位出診的醫生來我家,他提著一只小小的皮質藥箱,給我開藥和打針。
若理發就去馬路對過天和醫院旁的一家小理發店,記得那位禿頭的理發師傅剪起頭發來“嚓嚓嚓”的倍兒溜!不剪時也會“嚓嚓嚓”的擺弄剪子,將剪子“玩”得特酷。
而起士林對過的平安電影院則賦予了我最初的電影情結,我最早記得的電影就是印度電影“兩畝地”。
最難忘的就是看完電影后走出來的那一瞬間,天一下子變得黑了(因為進去時天還亮著,看完電影已經是晚上了),大家從旁門魚貫而出,看到華燈初上,再配上一聲聲的吆喝:“楊村的糕干”,把我一下子從電影情節拉回到現實之中。
作者與父母在海河大光明擺渡口。
父母還曾帶我去海河擺渡碼頭看大火輪,那巨大的船身和高聳的煙囪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
后來有一次母親帶我去師范學院看八舅,八舅知道我喜歡畫畫,就拿出紙筆叫我畫一個我最喜歡的畫,我就畫了那天看到的“民主十一號”大火輪。
那時外公也已經離開了小營門131號的大宅子,舉家遷往北京,開始借住毛家灣潘復的公館(此宅后來改為林彪帥府),后搬到南鑼鼓巷東不壓橋朱家的一套宅院。
不過外公或大舅也不時會來天津,就住在我家,幾十年后才知道那是來天津處理資產的,包括變賣一些房產與首飾。
外公喜歡孩子,常常用胳膊裝成大象的鼻子晃來晃去逗我樂。
大舅愛喝啤酒,我見到舅舅就說:“舅舅喝啤酒!”舅舅就會假裝在拍球,我就裝做是皮球蹲在地上跳呀跳,我跳一下舅舅就拍一下,逗得大人們哈哈大笑。
1956年,大舅和六舅早已在北京的外交部工作,在外國駐華使館當了英文翻譯。兩位舅舅和我父親中學都是上的英國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 現天津20中學的前身)。大舅畢業于美國伯克利大學,六舅與我父親畢業于北京輔仁大學,所以他們的英語都非常出色。
我父親雖然享受著高工資的待遇,但優越的環境對于年富力強的父親來說過于清閑。他所在的開灤礦務局董事會越來越成為擺設,每天無所事事,所以他也通過國務院招聘及舅舅的介紹,到北京外交部擔任了翻譯工作。
1957年,父親接我們全家——母親、我和1955年出生的妹妹搬到了北京。
這之后,北京的四合院逐漸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而天津的小洋樓則離我越來越遠,漸漸化成一個童年的夢,但這個夢卻永遠的留在了我心中的一角,繚繞不去,永不會割舍,永不會忘懷。
完
采稿 校對 編輯 | 紫石
關于我們
本號匯集了五大道人講述的老故事及五大道人的文學作品等,旨在重溫五大道老時光、弘揚五大道人文精神。歡迎新老五大道人踴躍投稿,文字、口述均可(有意者請在私信留言,我們會盡快回復),在展現您才華的同時,與我們一起分享故鄉的當下與過往。本號所有刊登文章均為原創,不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拓展知識:
- 林內熱水器故障(如何自行檢修和維修)09-23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特靈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電話(中央特靈空調室內機怎么檢修詳細步驟與注意事項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24小時熱線(美的空調加著氟注意什么美的空調使用氟注意事項)
2024-09-12
-
特靈空調24小時人工服務(特靈空調風機電容怎么接詳細步驟解析)
2024-09-12
-
特靈廠家售后服務官網熱線(中央特靈空調匹數和面積分配如何合理選擇匹數以
2024-09-12
-
開利中央空調總部售后維修熱線電話(開利空調高壓堵塞是什么樣現象開利空調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