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馬桶下水道維修(馬桶進水器維修)
前沿拓展:
陳希平/口述 羅元文、趙令賓/訪談、文字
03:37
視頻加載中...
枕流公寓住戶、上海塑料制品十八廠退休職員陳希平講述枕流公寓往事。視頻:王柱(03:37)
枕流公寓位于上海市靜安區華山路699、731號,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保護單位。公寓建于1930年,業主為李鴻章之子李經邁,由美商哈沙德洋行設計,華商馥記營造廠施工,建筑采用折中主義風格,時因設施高檔齊備、名人匯聚,有“海上名樓”之稱。
整個公寓項目占地7970平方米,其中花園面積2500平方米,建筑占地979平方米,地上7層,地下1層,初建成時共約40套住房。公寓平面由內部式、外廊式和躍層式等單元組成,一至五層每層6-7套,設二室戶約80平方米、三室戶約100平方米和四室戶約150平方米。六至七層為躍層,設有五室戶和七室戶,在當時上海公寓中頗為少見。
1949年以后這里空置的房間被分配給高級知識分子居住,知名住戶包括報人徐鑄成,導演朱端鈞,作家周而復、峻青、王慕蘭,文藝理論家葉以群,畫家沈柔堅,三棲明星周璇,影劇表演藝術家喬奇和孫景路夫婦、孫道臨、徐幸,越劇表演藝術家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等。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聯合候車式文化工作室、上海市靜安區靜安寺街道共同推出“枕流之聲”系列稿件,以口述歷史呈現枕流公寓內十余個家庭跨越七十年的悲歡離合,并根據口述史料通過圖形建模還原1930年代枕流公寓的建筑特征,記錄人與建筑共同書寫的城市歷史。
陳希平,1952年生于上海,1954年入住華山路731號,上海塑料制品十八廠退休職員
夏夢來這里住過
訪問員:陳老師,可以做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嗎?
陳希平:我是1952年在上海出生的。現在已經退休了,以前在企業工作。
訪問員:您在上海什么地方出生,又是什么時候搬來枕流公寓的呢?
陳希平:出生在哪里我不知道,只知道是在上海。因為我是家里的長孫嘛,所以幾個月就到祖父祖母身邊一起生活了。我是和我的祖父祖母一起搬到這里來的,大概是1953、1954年吧。因為我3歲從這里去上幼兒園的,來這里肯定是在這之前。
訪問員:那當初你們搬來的時候就是住在這個單位嗎?是買的還是租的呀?
陳希平:當時好像沒有買,應該都是租的吧。好像都是付金條“頂”的,就是后面要住的人給前面的房東付金條,他們說是“頂”的。
訪問員:那當初的房型和現在一樣嗎?
陳希平:一樣的,三間房。
訪問員:那時候就祖父祖母和您三個人一起生活嗎?
陳希平:我最小的時候,記得是三個人還有兩個保姆住在這里。我的其他叔叔、嬢嬢都不在,反正家里人很少。基本上就是兩個老人和我吃飯,這是最早的幾年。過了兩年,我有兩個表妹(住過來了)。估計是1957年左右,她們的父母到內地貴州遵義去了,就把兩個孩子送到這里了,這下就變成三個小孩了。
訪問員:那當時的裝修是什么樣的?
陳希平:那個時候都是油漆墻面,窗下面都有熱水汀,包括衛生間都有。就是說,最早的時候是有暖氣的,也有熱水洗澡。原本外面小花園里有個大煙囪通到房頂上面,現在沒有了,拆掉了。有這么大的一個大煙囪。鍋爐就在地下室。后來“文革”開始前的幾年熱水沒有了。但是每年有一次保養,試鍋爐。大概在春節以前,要燒兩個星期左右,這個時候呢就又有熱水了。我印象很深,一天可以洗兩次澡。浴缸放滿,人泡在里面。因為這個龍頭一開就是熱水。后來沒有熱水供給的時候呢,就要自己燒水才能洗澡了。
訪問員:那個時候在上海已經算是很高配置了吧?
陳希平:應該說那個時候在上海已經算是好的了。因為我們從小生活就有煤氣嘛。又有烤箱,衛生間也都有抽水馬桶,有浴缸,什么都有。現在的生活和當時的生活感覺是一樣的。
訪問員:當時你們過年過節都會做點什么?
陳希平:過年過節熱鬧了,就自己做熏魚啊、肉丸啊、蛋餃。還要磨糯米粉,用一個石頭的碾子。我們是寧波人嘛,要吃湯圓的。還有豬板油,全部都是自己做的。小孩嘛就是穿新衣服,然后出去放炮仗、玩耍。過年就很熱鬧,走走親戚啊,樓里上上下下地互動。現在節日越過越淡了。過年做幾個菜,和平時都一樣,吃飯的人也少。沒什么人來往了,和過去過年完全兩回事。
訪問員:這里有一個地下的游泳池,公寓頂層還有一個露臺,你們小時候會去這些地方玩嗎?
陳希平:游泳池可能也就是一個傳說。在地下室有一個兒童可以戲水的地方,大概就膝蓋這么高吧,一個淺的所謂的游泳池,不是人們想象的那種。在我印象中,也沒有去游過。但是這個結構是有的,只是后來沒有人去游過。
訪問員:像露臺這樣的地方,你們會上去嗎?
陳希平:上面那個露臺其實不對外開放的。五六十年代人民廣場啊、中山公園放煙火嘛,“文化大革命”以前都放的,我們就到樓頂上看煙火。那個時候煙火是相當漂亮,因為前面看上去沒有什么阻擋物,就很漂亮。現在看不到了。再放,高樓太多了,視線可能也不行了。
訪問員:當初還配置了停車場,有誰擁有車位的嗎?
陳希平:對的,停車位就在現在隔壁的693號那里,已經變成大樓了,過去就是汽車間。據說每一戶居民都配套有一間車房。當時汽車很少,好像就一家有私人汽車。
訪問員:當初枕流公寓住了很多名人,您有沒有聽說過誰啊?他們的日常又是什么樣的?
陳希平:先說名氣比較大的,像是孫道臨、王文娟,越劇演員有三個,傅全香,還有一個叫范瑞娟,都在這里住過。孫道臨和王文娟在這里結婚的時候我們還小,去敲門,咚咚咚的。那個時候王文娟出來拿一盒糖,大家吃點糖。孫道臨住在這里的時候,當時還有一個瘋狂的追星族,那個女青年在大樓里上下跑,鬧得不得了。范瑞娟老師會在花園里面練功的,可能是做小生的吧,有的時候踢踢腿啊什么的。王文娟老師和傅全香老師好像沒有在花園里面練功,我們沒有見過。還有一個比較有名的,他女兒過去和我同班過兩年,姓汪的,叫汪依華。她的父親大概叫汪正華。我后來才知道是一個唱京劇的名角,住在四樓,在這里住過幾年吧。他女兒是我們小學時候的同班同學。之所以這個人印象比較深,是因為他還有一個親戚那個時候名氣比較大的,是香港的一個電影明星叫夏夢。我小時候有印象,(夏夢)來他們家住過一段時間,(對夏夢的印象)甚至比她爸爸的印象深,是個女明星嘛。
陌生的家族歷史
訪問員:您幼兒園是在哪里念的?
陳希平:我記得上的可能是一個私立幼兒園。武康大樓后面有一個弄堂里面,具體位置我記不清了。唯獨有幾件幼兒園的事情是記得的。一個是我剛去的時候鬧嘛,不肯去。園長是一個姓張的女老師,蠻好的。領我到她洋房上面自己的房間去睡了兩天,還從冰箱里拿出一個吃的。為什么印象那么深呢?因為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冰塊里面人家都放些赤豆啊,綠豆啊什么的。她的冰塊里面放的是一個肉圓。這是我唯一一次在她那里看到的。我活到現在了,許多朋友家里都去過了,從來沒有看到有一家人冰塊里面放的是肉丸一樣的東西。第二個我現在還有印象的是幼兒園煮的菜飯。過去上海話說是“咸酸飯”,這個味道相當好,我到現在還有這個印象。第三個,我小時候很頑皮,愛搗蛋。有一次老師批評我沒有坐三輪車(回家)。那個時候我們去上學,沒有什么班車的,只有一個三輪車,上面放著一個木架子,小孩坐著去。我帶了學校煮飯人的小孩,比我小一點,帶著他跑回來,逃到這里來。那個時候不敢到家里面來咯,我就帶著他從隔壁大樓轉進花園里,再到大煙囪邊上,那個時候那里有一個像格籠那么大的地方,我們兩個就躲在里面。大人們著急嘞,小孩沒有了,煮飯阿姨的兒子也沒有了。后來,就一路找到這里來,把我們給找到了。因為這個吃了一個批評。幼兒園的記憶里大概就是這么幾件印象深刻的事情。
訪問員:那小學和初中呢?有沒有邀請同班同學到您家來玩?
陳希平:有的。小學嘛,那個時候我們大樓里就有好幾個同班同學。我們互相走動蠻多的,他們到我家里來玩,我也會到他們家去,家里沒有什么隔閡。
訪問員:到您家玩些什么呢?
陳希平:到家來嘛,就有的時候來做功課呀。學習小組啊,比方大家來學習,來做作業啊。或者誰有什么玩具就拿出來玩一下。還有就是,你們可能沒有咯,那個時候玩麻將牌,拿一個東西往上一丟,下面放了一些東西,掉下來像是抓包一樣的,男孩女孩都玩的。
訪問員:當初您父母是從事什么工作的?
陳希平:到這里以后,和我父母接觸得比較少。我父親是在鋼鐵廠工作的。我母親那個時候沒工作,大概“文化大革命”以后,再到生產組去工作的。
訪問員:聽說您的祖父是遠赴英國留學回來的是嗎?
陳希平:對我祖父倒是稍微有點了解,不過那也是1980年代一次偶然的機會才知道的。就是“文化大革命”抄家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我的祖父曾經在英國留學10年的事情。那次是我祖母的妹妹來信,說她到英國旅游碰到了我祖母的弟弟,然后他們一起到我祖父留學住的房東的家里去了。我在邊上看了覺得很驚奇,就問:“我的祖父怎么到外國去過啊?”因為出國的事情在1980年代看來是很遙遠的。“誒!你不知道啊?”我祖母說。她就說我的祖父和我祖父的弟弟兩個人很小就去了,是比較早的一批留學生。在英國學習了大概10多年吧,讀的是冶金開礦,回來以后在盛宣懷底下的漢冶萍公司工作過,后來在浦東錢倉站和外國人做生意。舊輪船來,把輪船拆掉,鋼鐵賣掉。家里吃西餐的兩個盤子應該是當時某條船上的餐具。后來聽我伯父說,日本人來了以后,為保安全,我祖父和叔公趕緊在廠區里掛起了英國國旗,以為這樣就能逃過一劫。但事情并不像他們想象得那么簡單,日本人最終還是從倉庫里沒收了兩萬噸鋼鐵。這些鋼鐵后來很有可能都被日本人用來造子彈、造槍打中國人了。他們認為這個事情沒有處理好。從此以后我們家就開始家道中落了。
祖父輩留下的瓷盤,上有“BOMBAY & PERSIA STEAM NAVIGATION”字樣
訪問員:那您作為家庭的長孫,有沒有被賦予什么家族的使命?
陳希平:沒有,那個時候也不時興這個。現在好像有什么繼承家業啦,有些家庭甚至要寫家譜啊。那個時候談到這些嚇都嚇死了,很忌諱的。像(祖父的)這個事情也是偶然的機會才知道,有些事甚至是通過大字報,通過后來發生的種種才知道家里的歷史的。
訪問員: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對您的祖父有什么影響嗎?
陳希平:我的祖父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就已經去世了,我祖母又沒有工作。所以一開始別人家都抄了,我們這里沒有抄。后來有來過一次,好像是街道或者公安局的吧,感覺還是比較文明的,不像紅衛兵,打、砸、燒這些都沒有,還是相當文明的。再后來是我大伯父的單位來抄過兩次。然后我們家搬到樓上的一套單位去了,紅衛兵要在這里辦什么司令部。樓上那個單位就是后來喬奇他們住的地方,在上面住過幾年,隨后再搬下來。
訪問員:你們是搬去過樓上,有的家庭應該是直接搬離這里的吧?
陳希平:有的,就是勒令搬走了。像我們這樣能夠五六十年住在這里的不多,人不多。
在父輩的影響下去云南插隊
訪問員:您是初中之后去云南插隊的嗎?
陳希平:對。我們是68屆,一片紅,“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我就到云南去了。因為我家里人認為云南比較好,抗戰的時候,我父親和伯父在西南地區讀書生活過一段時間,他們對云南昆明印象比較好。他們可能是抗戰時期的印象,但這個印象對我選擇云南有作用。
訪問員:所以說并不是強制的,而是你選擇到什么地方去的?
陳希平:對。有很多地方可以選擇。到黑龍江、云南、貴州,都可以。報名,自覺報名。
訪問員:有沒有什么公寓的鄰居和您一起去云南?
陳希平:有,我們這個樓一共去了5個人。7樓的小陳一個。2樓,陸家,他們有三個,兩個哥哥,一個妹妹。就我們5個人,坐一列火車,1969年3月2號離開上海到云南,去插隊。
訪問員:當初有什么送行儀式嗎?
陳希平:有,那時候送行,敲鑼打鼓,一直送到彭浦車站。啊呀,喊口號的也有,哭的也有,鬧得不得了。火車經過貴陽,還在武斗,在打槍嘞。昆明再一路下去到生產隊,走了有半個多月,路途遙遠。
訪問員:那您后來在云南待了多久?生活怎么樣?
陳希平:整整10年。1969年去,1979年想辦法通過各種途徑返城。插隊嘛,講個故事給你們聽。一次回云南的火車上,來了兩個人,是上海電影廠大有作為攝制組的,來拍知青題材的電影。我說:“如果你到云南呢,肯定要到我們集體戶來,因為我們是云南先進集體戶。”那么他們和我講,他們來主要是為了拍個人先進。我想那估計我們是沒什么希望被拍到了。回到生產隊,大概過了一個多月,突然有一天,一輛吉普車開到我們村莊里來了。他們來了,說也要拍一下。這個時候就幸福了,根據導演指揮配合拍電影,算是出政治工,也有工分,而且是最高的工分。有一天,攝制組小顧和我說:“小陳啊,你就站在這個位置。我保證隨便怎么剪,你家里人肯定能看得到你。”我就“哦哦哦”,拿了個鋤頭拼命地挖。這兩年,我們把知青的老片子拿出來看,誒!確實有那么一個鏡頭。不知道是在片頭還是片尾,在打名字的背景里面,確實有我們勞動的鏡頭,至少這個歷史的資料上面也有個一兩秒鐘了。
訪問員:看來還是有不少難忘的回憶的。
陳希平:是啊,我們當初在云南瀾滄做知識青年,回來以后大家都分開了。有了微信群以后,我們又聯系上了。然后我們就在群里寫一些回憶文章啊,大家越寫越多,干脆自籌出了一本書,叫《碎葉集》。據說之前云南省委書記到普洱地區視察工作的時候還看到了這本書,評價很高,說沒想到這些老知青還在踏踏實實地做一些實事。退休生活也就是這件事情比較有意義了。
看浦江潮起潮落
訪問員:后來您回到上海之后有沒有覺得有什么變化呀?公寓,鄰居還有生活?
陳希平:回來以后呢,我的感覺就是,“文化大革命”以前鄰里關系比較融洽。一棟樓上上下下大家都認識,一個孩子自由走動看到大人,或者說家庭和家庭之間都會打個招呼。“文革”以后人際關系就疏遠了。就像我和葉新建老師,這么長時間認識的熟人,中間起碼也有一二十年沒有聯系了,看到最多點個頭。以前是天天在一起的好兄弟啊!你想這個變化多大啊。其他鄰居也是,在馬路上或者公園里碰到會交流,但是我不到他們家里去,他們也不到我家里來,有事情就在門口(講兩句)。后來就沒有(串門)這個習慣了。
訪問員:后來您回到上海是做什么工作呢?
陳希平:回到上海以后呢,先是去勞動局報到。現在回想起來,勞動局的那個干部說話還是蠻有意思的,他和我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上海市現在缺少勞動力,特別希望你們這種去過農村的人,能吃苦的人回來工作。以前的事情就不要談了,你現在就到工業局報到。”就是說,一定要到具體工廠報到以后才能落戶。因為我知道過去有些人拿了戶口,不到指定的工廠去報到,他有路子,到其他地方上班嘞,那一線沒有工人了。所以我就去工業局報到,然后就去工廠里面做工人了,從最底層開始做。一開始我到這個工廠參觀,還嚇了一大跳。為什么啊?那個工廠里面的工人都像楊白勞一樣,渾身都是白色。因為是一個塑料化工的車間,煉膠的。他們穿著的棉襖上面蓋滿了白色的粉塵,一根丙烯繩子扎在腰里。我想,這個地方怎么能去呢?誒!一分配就把我分配到這個車間去了。這個也沒有辦法。當時如果說能落戶上海,能夠有一個上海戶口,感覺已經是很不錯了。
訪問員:您回上海之后是和誰住在這里呀?
陳希平:那時候這里人就多了,房子就很擠了。包括我的祖母、我、我的表妹、我的嬢嬢、還有叔叔啊,他們都住在這里。他們成家了以后,就一人拿一間房間。我就住在這個房間,放兩個床。后面的樓上還有一個廂子間,是小間,也能住人。那個時候阿姨就沒辦法了,只能睡在走廊上,打一個床鋪。可以說是人滿為患。
訪問員:像是花園、頂樓露臺這些公共的地方您現在還會去嗎?
陳希平:花園可以自己去走走啊,鍛煉鍛煉。露臺可能已經有一二十年沒有上去了。
訪問員:那現在您每天的生活大概是怎么樣的?
陳希平:我現在啊?每天早上起來自己弄個早餐。吃好了就看看股票,要么就看看電視劇咯,要么就是外面走走,要么就是同學聚會,出去旅游。晚上吃完飯我就到湖南路那邊一個街心花園打太極拳。有一個老師帶著,其他的學員現在都成朋友了。
訪問員:枕流建于1930年,至今90年的歷史,像一個耄耋老人。你們和它的淵源超過了半個世紀,它對您或者您的家庭意味著什么?如果要給這位老人捎一句話,您會說什么?
陳希平:簡單來說,就是“有你真好”,能和枕流一起看浦江潮起潮落,看上海怎樣發展。這就是我現在心里想的。因為我估計自己這輩子在這里也不會動了。曾經也想過出國,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我在美國碰到過一個在徐匯區混得很好的人,結果在那里開大巴,他后悔了。這就是人的命運,我是這樣理解的。現在感覺上海也蠻好,出去也不一定好。
責任編輯:彭珊珊
校對:欒夢
拓展知識:
- 林內熱水器故障(如何自行檢修和維修)09-23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特靈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電話(中央特靈空調室內機怎么檢修詳細步驟與注意事項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24小時熱線(美的空調加著氟注意什么美的空調使用氟注意事項)
2024-09-12
-
特靈空調24小時人工服務(特靈空調風機電容怎么接詳細步驟解析)
2024-09-12
-
特靈廠家售后服務官網熱線(中央特靈空調匹數和面積分配如何合理選擇匹數以
2024-09-12
-
開利中央空調總部售后維修熱線電話(開利空調高壓堵塞是什么樣現象開利空調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