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鐵轉換器怎么焊接的(銅鐵轉換接頭)
前沿拓展:
(報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證券/李超,袁健聰,華鵬偉 )
公司概況:國內合金軟磁粉芯領軍者歷史沿革:科技立身,深耕合金軟磁領域
鉑科新材是細分領域龍頭,國內規模化生產全系列鐵硅合金軟磁粉芯的主要廠家之一。 深圳市鉑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9 年,2019 年于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碼: 300811),是一家聚焦于軟磁粉末、金屬磁粉芯以及應用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010 年惠東生產基地建成投產,開啟鐵硅合金軟磁的規模化生產。2011 年成為光伏逆變 器龍頭 Power-One 供應商,2013 年成為華為的二級材料供應商,依靠產品的優異性能逐 步打開市場。2014 年鐵硅二代材料研發成功,2017 年惠東生產基地二期建成,2018 年鐵 硅三代材料研發成功,產能和產品質量逐年上升,逐漸取代美系和韓系廠商,成為全球光 伏逆變器金屬軟磁材料市場中占有率最大的廠商,并發力新能源、半導體領域。2020 年 獲全國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技術優勢得到高度認可。2021 年與河源江 東新區簽約,計劃建設河源生產基地,公司預計建成后產能將達 2 萬噸。
主營業務:金屬軟磁粉、金屬軟磁粉芯及相關電感元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特 別是以金屬軟磁粉芯為核心的生產、研發業務。其中合金軟磁粉為制造合金軟磁粉芯的核 心材料,公司生產的合金軟磁粉 90%以上為自用,用于生產合金軟磁粉芯,合金軟磁粉芯 為電感元件的核心部件。公司的合金軟磁粉芯產品是中高頻率、高功率電感的優選材料, 克服了傳統金屬軟磁電阻比較低、損耗大和功率比較低的特點,具有比較高的飽和磁通密 度、更大的電阻率和更小的渦輪損耗。
股權結構: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杜江華,其控股的深圳市摩 碼新材料投資有限公司持有鉑科新材 27.87%的股權,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杜江華直接和 間接持有鉑科新材股權共計 15.4%。子公司均為全資控股,分別對應惠東、河源兩大生產 基地和成都的產品研發和銷售子公司。
經營分析:產銷齊升,營業收入持續快速增長
公司營收與歸母凈利潤近 3 年穩步提升。公司 2019 年至 2021 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分別為 4.03 億元、4.97 億元、5.22 億元,保持較快速度的增長,總體營收增加主要歸功于合金軟磁粉芯的銷量 大幅增加。2020 年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 1.07 億元,較 2019 年同比增長 25.9%。公司 2021 年 前三季度營收約 5.22 億,同比增長約 55%,歸母凈利潤約 0.84 億元,同比增長 8.6%左右。兩者增 長幅度不同原因在于原材料成本上漲幅度較大,整體采購價格同比上漲 16%~20%,降低了毛利水 平;另外,公司上半年推動了股權激勵方案,合計攤銷 700 萬左右利潤。
2018 年以來公司的產量和產銷率均逐年上升。2020 年度公司合金軟磁粉芯生產量較 2019 年度 增幅較大,主要得益于公司產能的提升。同時,公司銷售量比上年增加了 34.1%,產銷率達 103%。 主要由于公司通過不斷的市場推廣和研發投入,公司的技術和產品被客戶及各應用領域的用戶等熟 知、認可及接受,訂單量飽和,供不應求,實現銷售快速增長。
合金軟磁粉芯是公司目前的主要業務,營收占比接近 97%。2020 年度公司營收結構 中合金軟磁粉芯、合金軟磁粉、磁性電感元件及其他主營業務占比分別為 96.9%、2.1%、 0.4%、0.2%。合金軟磁粉芯收入占比從 2016 年 91.14%逐年提升 2020 年的 96.9%,毛 利占比則提高至 94.8%,在公司業務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
公司三大業務均具有較高的毛利率,受上游原料成本提升影響,近兩年略有所下滑。 公司合金軟磁粉芯、合金軟磁粉及磁性電感元件的毛利率較高,2020 年度分別為 38.1%、 74.5%、29.9%,同比分別下降 3.14、1.31、7.05 個百分點,主要系近兩年合金軟磁產品 價格呈現下降趨勢,并且原材料價格上漲所致。由于公司的合金軟磁粉芯業務占比 95%以 上,因此整體銷售毛利率相應也呈現下降趨勢。此外,公司對外銷售的合金軟磁粉末產品 為高端鐵硅鉻粉末,具有較高毛利率,主要供給 TDK 等全球知名貼片電感企業。2018 年 度以前毛利率較低的原因是公司還同時銷售鐵硅鋁退火粉,該產品毛利率較低。
公司費用控制能力較強,三費率均處于較低水平。2021 年 Q1-Q3 季度銷售、管理、 財務費率分別為 1.4%、12.2%和 0.9%,過去五年各項費率均未有較大變動。其中 2021 年前三季度管理費率略微上升,主要原因為職工薪酬、折舊等增加和計提的股權激勵費用; 財務費用略微上升,主要原因為利息支出的增加。
投建項目逐步投產,公司盈利能力指標開始回升。2016-2019 年公司 ROE 與 ROA 呈逐年下降趨勢,主要原因為公司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擴產和廠房設備升級以及原材料價格 的上漲。隨著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公司單位凈資產貢獻的利潤開始回升,我們預計未來更 多在建項目的投產將帶動企業單位資產盈利能力進一步上升。(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軟磁材料:電能變換環節的核心材料
軟磁材料是指矯頑磁力小、容易磁化與退磁的磁性材料。相較于永磁材料,軟磁材料 磁導率高,在較低的外部磁場強度下就可獲得大的磁感應強度及高密度磁通量,同時矯頑 力小,取消磁場后易退磁化,在實際應用中主要起到導磁作用,實現電路的電能參數變換。
按材料類型分類,軟磁材料可分為金屬軟磁、鐵氧體軟磁、非晶與納米晶軟磁三大類。 (1)金屬軟磁:第一代軟磁材料,最早以硅鋼為代表,后續有鐵鎳、鐵鋁、鐵鈷、鐵硅 鋁等多元合金,特點是具有高飽和磁感應強度,高導磁率和低電阻率的特點,可適用于大 電流、高功率的應用場景。(2)鐵氧體軟磁:第二代軟磁材料,包括錳鋅鐵氧體、鎳鋅鐵 氧體、鎂鋅鐵氧體等,由于其為金屬氧化物,電導性較差,渦流損耗小,因此主要適用于 低功率、高頻應用場景。(3)非晶與納米晶軟磁:第三代軟磁材料,通過在金屬軟磁的冶 煉過程中加入玻璃化元素(硅、硼、碳等),通過快淬技術使其成為非晶態,保留了金屬 軟磁高飽和磁感應強度和高導磁率,提高電阻率,渦流損耗變小。納米晶軟磁則是在非晶 合金的基礎上通過特殊的熱處理工藝得到的晶粒在納米級別的軟磁合金,具備更優異的綜 合性能,但成本較高。
按制品形態分類,軟磁材料可分為合金類、粉芯類、鐵氧體三大類。(1)合金類:最 主要包括硅鋼片、坡莫合金、非晶及納米晶合金;(2)粉芯類:由經過表面絕緣處理的磁 粉末壓制而成,主要包括鐵粉芯(Iron Core)、鐵硅鋁粉芯(Sendust)、高磁通量粉芯(High Flux)以及坡莫合金粉芯(MPP);(3)鐵氧體類:以金屬氧化物為軟磁材料的特殊粉芯, 包括錳鋅系、鎳鋅系等。
下游電子技術逐步邁向高頻、高功率時代,為金屬軟磁粉芯帶來新機遇。在光伏發電 領域,分布式光伏電站需求釋放導致大量逆變器的接入并網,客觀上帶來了電網側大功率 大容量的電能變換與輸送新需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功率快充平臺將成為消費需求的 新趨勢;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產業領域,大功率高頻計算對 UPS、服務器等大功率用 電設備的電源端提出了更高性能的要求;在消費級電子品領域,智能終端的快充技術使得 充電電源適配器的輸出功率大幅增長。下游電子技術逐步邁向高頻、高功率時代。
金屬軟磁粉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是在通信與消費電子領域逐步替代鐵氧體。目前通信 與消費電子領域的功率電感材料以鐵氧體為主流。相較于鐵氧體,金屬軟磁粉芯最大的優 勢在于具有高飽和磁通密度,且溫度穩定性好,使用頻率范圍廣,具有良好的交直流疊加 穩定性。隨著通信與消費電子領域邁向高頻、高功率時代,在高功率、大電流的應用場景 中,金屬軟磁粉芯可以以較小的體積獲得較好的性能,具有明顯的優勢。此外,金屬軟磁 粉芯還具有良好的磁性能穩定性以及性能可控性。
行業概況:新能源賽道賦能,金屬軟磁粉芯市場前景廣闊
金屬軟磁粉芯是制作電感器的重要磁心部件,應用場景豐富,下游市場廣闊。金屬軟 磁粉芯上游原料主要為鐵、鋁、硅等各類型礦石原料。礦石原料通過冶金制粉技術得到金 屬軟磁粉,進而經過絕緣處理、壓制與燒結等工藝得到金屬軟磁粉芯。金屬軟磁粉芯作為 磁心的電感器,廣泛用于的光伏&儲能、空調、新能源汽車、不間斷電源(UPS)、5G 基 站和服務器等下游領域。國內高端金屬軟磁粉產品供給電感生產外資企業,毛利較高,如 悅安新材與鉑科新材;全球金屬軟磁粉芯電感器市場,主要由外資和臺資引領,國內企業 盈利能力還有較大上升空間。
金屬軟磁粉芯與電感器全球市場穩步增長,未來6年CAGR預測分別為6.5%和4.2%。 電感器作為金屬軟磁粉芯最直接下游的電子器件。
在光伏和儲能領域,金屬軟磁粉芯主要應用于組串式光儲逆變器。逆變器是把直流 (DC)電能轉變成定頻定壓或調頻調壓交流電(AC)的轉換器。光伏逆變器主要分為集 中式、組串式、集散式方案。集中式為若干個并行的光伏組串被連到同一臺集中逆變器的 直流輸入端,采用的軟磁材料主要為硅鋼片;組串式則為每個光伏組串通過一個逆變器, 在交流端并聯并網,逆變器數量多,且功率密度逐步提高,金屬軟磁粉芯具有優異的交直 流疊加穩定性,且耐受大電流環境,使用占比較大。
組串式逆變器滲透率不斷提升,利好金屬軟磁粉芯市場需求。隨著功率模塊技術的發 展,組串式逆變器單機功率逐步提升,憑借更優異的綜合性能逐漸取代部分集中式光伏逆 變器。在組串式方案下,1GW 光伏裝機量用粉量約 200 噸,利好金屬軟磁粉芯需求放量。(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光伏和儲能領域均為潛力巨大的增量市場。隨著全球各國“碳達峰、碳中和”等政策的 推行與落地,光伏發電和儲能市場的未來增長空間巨大。2020 年全球光伏和儲能新增裝 機量分別為 134 GW 和 5.3 GW,我們預計到 2025 年將分別增長到 350 GW 和 27.8 GW, 2020-2025 年 CAGR 分別為 21.2%和 39.3%,且未來全球范圍的低碳排放需求將持續利 好光儲行業保持高增長態勢。
在新能源車領域,金屬軟磁粉芯主要用于汽車和充電樁充放電環節的 OBC、DC-DC、 升壓電感等。OBC,即 AC-DC 車載充電機,以交流電源作為輸入,輸出為直流,是直接 給動力電池充電的裝置。DC-DC 一般用于高壓電池包給低壓車載電子器件的供電,用于 將高壓小電流轉換為低壓大電流。升壓電感則是將電壓升高的裝置,其原理為:當回路斷 開時,電感內的磁能會以無窮高電壓的形式變換回電,因此不斷地扳動電源開關可使電壓持 續在高位,達到升壓效果。
插電混動車粉芯用量較大,純電車粉芯用量有望進一步提升。PHEV(插電混動汽車) 的電池容量包較小,串聯電壓不足,因此充電時需要升壓電感,對金屬軟磁粉芯需求較大, 例如單臺比亞迪超級混動 DM-i 的金屬軟磁粉芯用量約 3.3kg,用于升壓電感;對于傳統純 EV(純電動汽車)的電池充電環節只包含 OBC,電池容量包足夠大,串聯電壓可達到目 前要求的 450 伏而無需升壓電感,金屬軟磁粉芯的單車用量約 0.7kg 左右。隨著純 EV 的 800-1200V 高壓充電成為新的趨勢,拉動升壓電感的需求,預計純 EV 新增的升壓電感將 使單車粉芯用量提升約 300%。
新能源電動車及充電樁領域將是未來重要的增量市場。隨著各國對新能源車扶持政策 和措施的持續出臺,以及消費者節能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全球電動車行業將持續快速發 展。
UPS 電源是金屬軟磁電感器的重要存量市場,預計未來穩步增長。UPS 電源是數據 中心供配電系統的主要核心系統之一。金屬軟磁粉芯電感器應用于高頻、高功率 UPS 電 源,以滿足更高的電源性能與穩定性要求。隨著 AI、云計算與大數據等信息產業的高速發 展,數據中心的市場需求激增。
變頻空調是合金軟磁粉芯主要的存量市場,預計未來幾年需求穩定。變頻空調領域, 金屬軟磁粉芯主要應用于變頻器。變頻器參與控制和調整壓縮機轉速,使之始終處于最佳 的轉速狀態,提高能效比,金屬軟磁粉芯制成的電感器在其中充當了重要作用。按此比 例估計,未來全球變頻空調的銷量將穩定在每年 1.5 億臺左右。
在以下假設下:
1)中信證券研究部電新組 預計 2021-2025 年全球光伏裝機量 CAGR 約為 21.6%,其中金屬軟磁粉芯主要用于組串 式光伏逆變器,其滲透率國內數據,我們預計從 2020 年的 66.5%緩慢上升至 2025 年的 74.0%。根假設金屬軟磁粉芯在逆變器中的粉芯用量為 200 噸/GW, 2021 年單價約為 3.3 萬元/噸,并逐年小幅度下調至 2025 年的 3.1 萬元/噸。
2)新能源汽車領域,其中,乘用車銷量按 2020 年 國內乘用車占比 95%估計,純電與混電銷量按國內純電 75%與混電 25%占比估計。 2021-2025 年 CAGR 均約為 37.7%。假設純電每萬臺粉芯用量約 7 噸,隨著高壓充電平 臺的逐步滲透,預計 2025 年純電粉芯用量可達 17.4 噸/萬臺。插混粉芯用量估計維持為 20 噸/萬臺。目前市場電車用粉芯單價均估算為 5 萬元/噸,假設逐步下調至 2025 年的 4.6 萬元/噸。充電樁新增量參照國際能源署數據,我們預測 2021-2025 年 CAGR 約為 64.9%。 根據鉑科新材招股說明書,充電樁均價約 2 萬元/臺,按變壓器價值約為充電樁 5%,電感 器按變壓器價值的 10%,電感磁芯為電感器價值的 70%進行估算,每萬臺充電樁粉芯用 量為 14.0 噸,單價估算為 5 萬元/噸。
3)變頻空調領域,按 90%估計,我們預計 2021-2025 年 CAGR 約為 2.0%。 每萬臺變頻空調粉芯用量為 2.5 噸,變頻空調用金屬軟磁粉芯價值較低,單價估算為 2.5 萬元/噸。
4)UPS 領域,支撐 UPS 市場需求,我們預計全球 UPS 市場 2021-2025 年 CAGR 約為 5.0%。按電感器價值 占 UPS 總價值 3%,電感磁芯占電感器價值 70%估算,每萬臺 UPS 粉芯用量約為 21.5 噸,單價估算為 4.5 萬元/噸。
我們預計 2021-2025 年全球金屬軟磁粉芯市場需求量 CAGR 約 18.1%,2025 年全球 總需求量可達 20.1 萬噸;全球金屬軟磁粉芯市場規模 CAGR 約 20.1%,2025 年全球總 市場規模 75.2 億元。(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競爭格局:鉑科新材穩居國內金屬軟磁粉芯領域龍頭地位
金屬軟磁粉芯全球市場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競爭格局較為集中,前四大廠商市占率 約 58%。2020 年全球金屬磁粉芯市場規模為 4.75 億美元(約 30 億人民幣),其中亞太地 區是最大的市場,約占 75%,北美與歐洲市占率約 20%。前四大廠商依次為美磁(美國)、 昌星(韓國)、鉑科新材(中國)、東睦科達磁電(中國),其中鉑科新材與東睦科達磁電 市占率分別約為 15.6%和 10.0%,美磁和昌星則共占有約 1/3 的市場份額。
鉑科新材的金屬磁粉芯業務營收規模與毛利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近幾年,鉑科金屬 磁粉芯業務營收始終高于東睦科達磁電,且近三年增速快于科達磁電。2020 年鉑科新材 的金屬磁粉芯銷售收入達 4.81 億元,東睦科達磁電的金屬磁粉芯銷售收入達 3.09 億元。 毛利率方面,鉑科新材的毛利率基本保持在 40%左右,高于東睦科達磁電的 17%~24%, 毛利率優勢明顯。在全球范圍來看,鉑科產品的下游細分應用領域與美磁、昌星等主要外 資企業無明顯競爭沖突,因此具有較好的業務發展環境。
芯片電感:移動通信與計算機領域重要的被動元件
芯片電感屬于片式功率電感器,主要用于芯片旁路供電等場景。片式電感是移動通信 與計算機領域重要的被動元件之一,根據其用途,可分為功率電感與射頻電感。功率電感 主要用于穩定電壓,電源電路中使用的電感主要有“電壓轉換”與“扼流”兩種作用,目 前主要以鐵/鐵氧體材料的繞線型電感為主流,但在大功率需求場景中,比如服務器 GPU、 CPU 等芯片旁路供電時,開始采用金屬軟磁粉芯作為電感材料。射頻電感則用于控制信號 的電路,尤其是用于 600 MHz 至幾十 GHz 的高頻頻段,大多采用非磁心結構,以陶瓷材 料的疊層電感為主流。
芯片電感行業:全球市場預計穩步提升 芯片電感:移動通信與計算機領域重要的被動元件 芯片電感屬于片式功率電感器,主要用于芯片旁路供電等場景。片式電感是移動通信 與計算機領域重要的被動元件之一,根據其用途,可分為功率電感與射頻電感。功率電感 主要用于穩定電壓,電源電路中使用的電感主要有“電壓轉換”與“扼流”兩種作用,目 前主要以鐵/鐵氧體材料的繞線型電感為主流,但在大功率需求場景中,比如服務器 GPU、 CPU 等芯片旁路供電時,開始采用金屬軟磁粉芯作為電感材料。射頻電感則用于控制信號 的電路,尤其是用于 600 MHz 至幾十 GHz 的高頻頻段,大多采用非磁心結構,以陶瓷材 料的疊層電感為主流。
行業概況:5G 移動通信與大功率計算的發展推動芯片電感需求放量
芯片電感廣泛應用在移動通信與計算機領域,如手機、通信基站、GPU 和 CPU 旁路 供電等。芯片電感主要用于現實電壓、電流變換等電能轉換,常見于電源管理芯片(PMIC)、 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供電電路中。在 GPU、CPU 電路中,芯片電感、電容、MOS 管與驅動芯片共同構成供電電路,滿足 GPU、CPU 供電需求。
5G 移動通信領域的快速發展方向拉動芯片電感的需求不斷增加。在手機方面,單部 手機中電源管理芯片(PMIC)數量的提升推動芯片電感需求的上升。根據順絡電子的統 計,5G 智能手機中電感使用數量將會增長至約 130~230 個,其中芯片電感約占 5%。在 通信基站方面,5G 基站通道數從 32 提高至 64,單基站的天線扇面數量也提升 3 個,較 大幅拉動了功率電感的需求提升。
全球 5G 手機滲透率不斷提高以及 5G 新基站數快速增加,持續利好芯片電感市場。 5G 手機領域,2020 年全球 5G 手機出貨量約 2.5 億臺,同比大幅增長約 18.6 倍,我們預 計 2025 年全球 5G 手機出貨量可達 8.6 億臺,滲透率占比提高至約 58%。5G 基站領域,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 年全球新增 5G 基站約 106 萬個,其中國內新增量約為 80 萬臺,預計 2025 年全球 5G 基站累積建設數可達到 692 萬個。(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PC 與服務器的處理芯片功耗不斷提升,利好金屬軟磁芯片電感市場需求。在 PC 與 服務器領域,芯片電感主要用于 GPU 和 CPU 旁路供電等。一臺電腦或者服務器根據功率 不同有 18~48 片芯片電感不等。隨著算力不斷提升,CPU、GPU 等核心運算與處理芯片 的功耗不斷升高。英特爾 2021年度發布的第 12代 i7-12700K CPU芯片的長時功耗(PL1) 與短時睿頻功耗(PL2)分別達到了 125 W 與 190 W。英偉達計劃明年發布的 GeForce RTX 3090 SUPER 與 GeForce RTX 4090 顯卡對應功耗可達 400 W 和 550 W。由于過高的電 壓容易擊穿電路,因此,只能通過提高電流滿足高功率運行,從而對功率電感性能提出更 高的要求。相較于鐵氧體,金屬軟磁粉芯在耐受大電流方面性能更好,有望未來逐步替代 鐵氧體芯片電感。
全球 PC 和服務器年出貨量預計穩定增長。我們預計 2021 年全球服務器出貨量將達 到 1294 萬臺,同比增加 5.0%,預計 2025 年達到 1429 萬臺,4 年 CAGR 約為 2.5%。
在以下假設下:
1)4G 手機滲透率逐年 下降,2020-2025 年 CAGR 預計為-9.3%。5G 手機與 4G 手機芯片電感數量分別估計為 8 個與 4 個。
2)假設單個 5G 基站的芯片電感數量為 60 個。
3)假設每臺 PC 與服務器芯片電感數量分別為 33 個。
我們預計 2025 年全球芯片電感需求量約 226.7 億顆/年,2020-2025 年 CAGR 約 6.6%。 由于芯片電感細分型號較多,存在較大價差,故不再進一步測算市場規模。
競爭格局:全球電感市場主要由外資與臺資企業掌握
全球電感市場目前由日系、中國臺系廠商主導。2019 年全球電感市場規模約為 38.5 億美元,村田、TDK、太陽誘電等日系廠商依靠強大的技術優勢,合計占據全球電感市場 近 50%的份額。此外,奇力新、佳邦科技、乾坤科技等中國臺系廠商以及威世(美國)、 順絡電子(中國大陸)等廠商也占據一定份額。從終端應用市場來看,主要生產廠商主要包括中國臺灣的乾坤科技、奇力新、佳邦科技等,以及日 本的村田、松下、太陽誘電、美國的威世、線藝、韓國的三星電機等,其中全球一體成型 功率電感的產能占 70%左右。
營收方面,村田、TDK 等日系廠商營收規模遙遙領先。村田和 TDK 的營業收入在 100 億美元以上,太陽誘電營收規模稍小,在 20-30 億美元左右,但日系廠商中電感業務占總 營收比例較小,約為 10%;中國臺系廠商營收均在 10 億美元以下,但臺系廠商主要接收 美國威世的電感器專利、作為威世的代工廠,專注于電感器的生產(特別是一體成型功率 電感),電感器業務占總營收比例超過 70%。(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毛利率方面,電感主要生產廠商的毛利率大多集中在 25%-30%區間。相比而言,日 系廠商依靠技術優勢占據高端市場,毛利率相對較高;而中國臺系廠商由于需要支付專利 費用,毛利率略低于日系廠商。
日系廠商收縮電感業務,電感市場出現國產化空間。TDK、村田等日系廠商的電感業 務占比均在 10%左右,并非其主要業務,且不具備成本優勢,利潤率低于其他主要業務, 因此日系廠商正在調整布局,縮減電感業務。此外,國內主要的電感生產公司順絡電子業 務以射頻電感為主,一體成型功率電感技術較薄弱,一體成型功率電感領域的國產替代市 場機遇已現。
投資亮點:站穩金屬軟磁粉芯龍頭地位,布局下游再創機遇公司亮點 1:坐擁霧化制粉+絕緣制芯技術優勢,構筑競爭壁壘
鉑科新材在制粉和制芯兩大核心環節均擁有領先的技術工藝。制粉環節,鉑科新材是 國內首家將霧化法運用到工業量產鐵硅軟磁粉的企業,目前有氣霧化、真空霧化、離心霧 化等制粉平臺。相較于機械球磨法,霧化粉末具有球形度高、粉末粒度可控、氧含量低、 生產成本低以及適應多種金屬粉末的生產等優點,已成為高性能及特種金屬粉末制備技術 的主要發展方向。鉑科直接參與霧化工藝設備的研發與組裝定制,具有較強技術壁壘。
制芯環節,鉑科新材擁全球先進的粉體絕緣和壓制技術。粉體絕緣技術是在粉末的球 體外包覆一層絕緣層,從而增大粉芯的電阻率,大大降低渦流損耗。公司已成功研發出多 種粉體絕緣技術,包覆粉體的絕緣層厚度薄、致密性好、耐高溫,很好保證了磁粉芯的溫 度、損耗等方面的優異性能。壓制過程則是將覆有絕緣層的粉末壓成特定的粉芯形狀,公 司的高密度成型技術、模壁潤滑技術等核心工藝能夠保證在壓制過程中盡量不損壞粉體表 面絕緣層,同時使磁粉芯具有更高的密度,從而提升產品的飽和磁感應強度等參數性能。
得益于優秀的工藝技術,鉑科新材生產的金屬軟磁粉芯擁有領先的性能。光伏發電、 新能源車等下游領域對磁材的安全性和性能穩定性要求極高,鉑科的制粉制芯一體化生產 模式能夠更好的保證產品的一致性,磁粉芯參數誤差小,極佳的產品穩定性大大提升了產 品的競爭力。此外,中高頻應用領域要求粉芯的具有低損耗性質,鉑科的鐵硅粉芯與鐵鎳 粉芯產品的磁損曲線明顯低于韓國昌星的同類型粉芯產品,具有更低損耗的優勢,鐵硅鋁 產品損耗也基本與昌星產品持平。
企業核心研發人員身居企業要職,不斷增加研發投入。截至 2021 年 H1 公司共有研 發人員 56 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約 6.3%,其核心技術人員位居公司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 員等要職。其中,公司董事、技術總監郭熊志先生為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兼任國際電 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簡稱 IEEE)委員以及中國電源學會新能源電能變換技術專業委員 會委員;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阮佳林先生為深圳市后備領軍人才,兼任中國電源學會磁技 術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副主任委員。公司獨立董事居學成先生現為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先進 高分子材料實驗室執行主任、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研究合作部部長。公司 2020 年研發費 用約 0.27 億元,占總營收 5.4%,近三年 CAGR 約 22.8%,并于 2021 年 8 月份公告研發 中心建設項目,計劃投入 0.4 億元,建設期 2 年。
企業核心研發人員身居企業要職,不斷增加研發投入。截至 2021 年 H1 公司共有研 發人員 56 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約 6.3%,其核心技術人員位居公司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 員等要職。其中,公司董事、技術總監郭熊志先生為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兼任國際電 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簡稱 IEEE)委員以及中國電源學會新能源電能變換技術專業委員 會委員;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阮佳林先生為深圳市后備領軍人才,兼任中國電源學會磁技 術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副主任委員。公司獨立董事居學成先生現為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先進 高分子材料實驗室執行主任、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研究合作部部長。公司 2020 年研發費 用約 0.27 億元,占總營收 5.4%,近三年 CAGR 約 22.8%,并于 2021 年 8 月份公告研發 中心建設項目,計劃投入 0.4 億元,建設期 2 年。(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公司亮點 2:產業鏈一體化+內外協同模式提高客戶黏性,助力產能擴張
企業在產業鏈一體化基礎支撐下,構筑產品研發的內外協同模式,綁定下游用戶。鉑 科新材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業內“制粉+制芯+提供電感解決方案”一體化的公司,并正在 積極縱向延伸產品線,布局芯片電感器件業務。在技術優勢與產業鏈一體化的支持下,鉑 科可以直接參與下游用戶的電感解決方案,如格力、華為、MPS 等企業。通過現場技術支 持工程師參與用戶的新、舊產品開發改造的技術方案設計,協同實現產品性能與成本優化, 提供更具性價比、性能更優異的新產品,下游客戶則直接綁定鉑科作為其電感元件的二級 供應商,從而有效提高優質客戶的黏性,加速市場滲透。
技術與產品優勢,以及創新的內外協同商業模式幫助公司成功在光伏、新能源多個領 域綁定國內外許多優質客戶。鉑科產品性能、規模化交付能力以及品質一致性都得到了下 游客戶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了包括 ABB、比亞迪、格力、固德威、華為、錦 浪科技、美的、TDK、臺達、陽光電源、伊頓、中興通訊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認可并 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公司作為全球逆變器用軟磁材料中占有率最大的廠商,我們測 算 2020 年全球市場占有率接近 50%,代表性客戶包括固德威、華為、錦浪科技、陽光電 源等。
粉芯業務供不應求,擴產加速迎接需求放量。在技術優勢與商業模式創新的加持下, 企業滿負荷生產狀態無法完全滿足客戶的所有訂單需求。隨著下游需求增長,公司積極推 進產能擴產。惠東生產基地為目前公司唯一的合金磁粉芯投產基地,2020 年產能為約 1.6 萬噸,公司計劃 2021 年底擴產至 2.5 萬噸。此外,公司將在河源建設第二個生產基地, 計劃分兩期在河源江東新區投資建設高端合金軟磁材料生產基地,總產能達 2 萬噸。河源 基地目前已經拿到環評批復,根據可轉債的募集說明書,公司預計該基地將于 2022 年投 產并達到 25%產能,2023 年達產 75%, 2024 年釋放全部產能。綜合惠東基地的擴產計 劃以及河源基地的產能投放節奏,預計在 2024 年鉑科金屬軟磁粉芯總產能將達到 4.5 萬 噸。
公司亮點 3:一體成型新技術助力芯片電感新業務布局
企業積極布局芯片電感業務,聚焦中高頻、高功率應用場景。當芯片功率大于 300 W 時,主流的鐵氧體芯片電感劣勢凸顯,金屬軟磁片式電感可以在小體積下耐受大電流高達 100 A,而鐵氧體電感一般為 50-60 A。鉑科新材立足于金屬軟磁粉芯技術優勢,積極開拓 下游芯片電感新業務,開發高頻降壓片式電感,用于 GPU、CPU 等大功率芯片供電,有 望解決小體積難以耐受大電流的芯片電感行業痛點。
企業成功開發一體成型新技術,提升芯片電感性能表現。相較于村田、TDK 等全球龍 頭企業采用的低壓成型+低溫烘烤工藝,鉑科采用高壓成型+高溫銅鐵共燒工藝,也是目前 全球唯一一家采用這種工藝技術的廠商。得益于工藝優勢,鉑科產品磁粉更致密,相較于 鐵氧體電感,體積可減少約 50%~75%,且具有更好的熱穩定性與散熱性,目前產品適用 頻率已經可以做到功率電感最大應用頻率 10 MHz,耐受最大電流可達 100 A,有望解決 行業未來發展的痛點,逐步替代鐵氧體芯片電感。
把握市場機遇,企業芯片電感量產在即,下游客戶群體不斷擴充。芯片電感領域目前 主要由日系、臺系廠商占據,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影響,村田、太陽誘電、TDK 等日系電 感廠商開始“收縮戰線”的發展戰略,為鉑科快速切入市場創造機遇。目前鉑科的芯片電 感業務已完成中試,在進行小批量生產線的搭建,產品處于手工打樣、合作送樣階段,我 們預計 2021 年末-2022 年初開始進行小批量供貨,2022 年開始持續供貨,下游合作企業 包括英飛凌、英偉達、中興等知名企業。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拓展知識:
- 在百度搞發明的人09-22
- 太陽能故障e4(太陽能故障e3)12-06
- 小天鵝洗衣機脫水桶不轉(該怎么辦?)09-22
- 志高掛機pc故障代碼(志高柜機顯示e5)04-06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開利中央空調總部售后維修熱線電話(開利空調高壓堵塞是什么樣現象開利空調
2024-09-12
-
開利廠家售后服務電話24小時(開利空調機組故障復位該如何操作?)
2024-09-12
-
開利24小時服務電話(開利空調怎么排空開利空調排空攻略)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壓縮機卡死是什么情況壓縮機卡死情況概述
2024-09-12
-
維諦技術空調廠家移機(如何正確進行維諦技術空調廠家的設備移機操作?)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