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空氣能維修(拉薩空氣干燥)
前沿拓展:
2021年12月24日,采氣工宋曉明在排查采氣樹的泄露隱患,他戴著藍色棉手套,拿著鐵片小心翼翼地刮掉接口處的鹽結晶。新京報記者 喬遲 攝
青海油田澀北氣田,柴達木盆地中的一塊廣闊鹽堿地,無法生長植被,使這里看起來荒涼又單調。
1300多口天然氣井星羅棋布地分散在荒漠。每一口氣井上都矗立著一個由金屬管道和閥門連結而成的采氣樹。
戴著深棕色棉工帽,穿著厚重的棉服,宋曉明有點笨重地彎下腰仔細地觀察采氣樹的每一個閥門、接口和壓力、溫度表,確保采氣樹正在安全生產。
1300多口天然氣井和500多位采氣工人共同組成了澀北氣田。他們在荒漠戈壁堅守,擔負著青海油田周邊及澀寧蘭管道供氣任務,其中澀格管道負責西藏拉薩的供氣任務。
到了冬季,每天有十幾輛液化天然氣運輸車由格爾木市行駛1000多公里到拉薩,這里的天然氣就產自澀北氣田。
天然氣銷售青海分公司西藏分公司(以下簡稱“天然氣西藏分公司”)主要職能是運營拉薩的天然氣儲存站。這里擔負著整個拉薩供氣的任務。員工劉永壽等人負責安全生產、檢修設備,把液化天然氣再通過管道輸送到拉薩市的企業和千家萬戶。
在加氣站,藏族姑娘卓嘎則動作麻利地為公交車加氣,拉薩城區加氣的公交車已經擴展到495輛。每一輛經卓嘎加氣的公交車,“都是自己盡責任的事情,不能有閃失。”
2010年3月,中國石油以青海油田澀北氣田為氣源地,啟動“氣化西藏”工程。2011年10月,世界海拔最高的拉薩天然氣站建成投產,青海油田當年可向拉薩市區供氣71萬立方米,結束了拉薩市作為中國省(區、市)首府唯一沒有使用天然氣的歷史,是繼青藏鐵路、電力線路后的又一條“天路”。
2021年是天然氣進藏的第十年。拉薩地區2021年用氣量5000萬立方米,累計替代近35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萬噸。
三代石油人堅守荒漠油田
50歲的宋曉明是青海油田澀北氣田的巡檢工人,他和其他兩個隊員負責巡檢方圓9公里的582口氣井。
格爾木是距離澀北氣田最近的城市,兩地相距237公里,從格爾木到澀北,要坐兩個半小時的班車。一路上經過格爾木河、草原、察爾汗鹽湖、荒漠、雅丹地貌。這條路遠離城市,視線開闊、一望無際,路的盡頭就是湛藍天空。越往西北走,越多白色鹽分附在土壤表面,遠看好像薄薄的一層雪。
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下,卻有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澀北氣田,是目前中國石油陸上第四大氣田。因地處澀聶湖之北而得名,共分為一號氣田、二號氣田和臺南氣田,有1300余口天然氣井星羅棋布地分散在荒漠戈壁。
582個氣井的采氣樹,是宋曉明需要巡檢的設備。采氣樹豎立在白色的鹽堿地上。內徑65毫米的油管深入地下,天然氣從管道內源源不斷地冒出,經過地下管道流入集氣站。
主管道連接著幾條細管道,管道上安裝著閥門、壓力和溫度變送器,遠看像一棵舒展著枝葉的小樹。
2021年12月23日,采氣樹豎立在荒漠的沙土地上,采氣主管道連接著幾條細管道,管道上安裝著閥門、壓力和溫度變送器,遠看像一顆舒展著枝葉的小樹。新京報記者 喬遲 攝
2007年至2009年,澀北氣田實現了自動化無人值守運行。管道上的變送器通過距離采氣樹20米外的太陽能電子遠傳系統,將數據傳回到集氣站。工作人員直接通過電腦就能遠程了解各個氣井的運行狀況。
宋曉明需要每天開著皮卡車在荒漠兜兜轉轉,每遇到一個氣井就停下來檢查,查看跑冒滴漏,排除故障隱患。
582個采氣樹全部檢查完需要10天到半個月,一個月內所有氣井巡查兩遍。有些采氣樹比較集中,三個采氣樹連在一起,是“三胞胎”。有的氣井比較分散,需要開車三四公里遠。
宋曉明記得,剛開始巡檢,總是遇到找不到采氣樹的情況。每個采氣樹長得都高度相似,經常挨得很近,但卻屬于不同的集氣站。“地圖上顯示它就在你旁邊,但怎么也找不見。”工作四年后,宋曉明幾乎對每一個采氣樹的位置都了然于心。
冬天是保供高峰期,澀北油氣田冬季氣溫普遍在零攝氏度以下,采氣樹的閥門、管道有被凍堵的風險。尤其突然降溫時,管道遇冷收縮,連接處的間隙變大,容易發生漏氣現象。“好幾次都是一個星期前才看過的井,過了幾天路過一看又漏了,所以需要不停地巡查、整改。”宋曉明說。
海拔2700多米的高原上,陽光直射讓人睜不開眼。即使在中午,冬季的冷風依然強勁,不能被衣物包裹的手和耳朵一會兒就被凍麻了。宋曉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環境。他戴著厚重的深棕色棉工帽,有點笨重地彎下腰仔細地觀察采氣樹上每一個管道連接處和閥門,查看是否有跑冒滴漏的現象,記錄管道上每個壓力和溫度變送器的數值,還需要檢查太陽能電子遠傳系統的電纜、太陽能電池板是否連接正常。“每天必須要轉,不轉的話心里沒數,不知道井的情況到底咋樣。”
一個采氣樹上的接口處出現了乳白色和銹紅色結合的鹽結晶。宋曉明說,原天然氣從地底下冒出時,會夾雜著雜質、水分,如果采氣樹的接口發生漏氣,就會形成鹽結晶。他戴著藍色棉手套,拿著鐵片小心翼翼地刮掉鹽結晶,再用密封脂堵住跑氣的接口。
如果靠近漏氣的采氣樹能聽見漏氣細微的聲音,還有一種沒過濾的天然氣發出的臭味。“地底下幾萬年前的味道,賊臭。”
宋曉明的工作地點大部分在車里和戶外,澀北的鹽堿地土壤很硬,地面坑坑洼洼,開車搖晃顛簸。夏季開車沙土揚進車里,“干完一天都是灰頭土臉的,車窗關上熱得不行。”帶鹽分的沙土粘到嘴上,嘴巴變得又紅又腫,開裂起皮是常事。
宋曉明的父親就是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員工,如今宋曉明的兒子宋逸杰也在大學畢業后成為了青海油田的工人,宋逸杰大學就讀于西南石油大學的自動化專業,去年開始在澀北氣田二號集氣站上班。
與成都的時尚和熱鬧相比,澀北氣田的環境冷清得可怕,宋逸杰心里有些落差,但他并不后悔。他作為宋家第三代青海油田工人,對澀北有很深的情懷。“從小在這長大,有種歸屬感,爺爺和父親在中石油工作,奉獻了一輩子,我也想回來出一份力。”
澀北氣田的天然氣在集氣站經過脫水過濾形成符合安全標準的天然氣,流入澀—格地下管道到達格爾木液化廠,天然氣經過-162℃低溫加壓轉化為液態,被裝入液化天然氣運輸車里,經過卡車司機30多小時的運輸,到達拉薩天然氣站。
截至2021年12月底,天然氣西藏分公司向西藏供氣2.96億立方米,實現了拉薩主城區天然氣供給全覆蓋。惠及12萬余戶居民、495輛公交車。
高原加氣站上的“仙女”
早晨9點,位于海拔3600多米的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金珠西路的加氣站,藏族姑娘卓嘎的早班開始了。
有公交車從加氣站門口駛進來,卓嘎一邊擺著手,一邊大嗓門喊著“退后退后”,幫助司機正確停穩車輛。高原上的風大,卓嘎患了感冒,她的聲音有些嘶啞。
卓嘎今年27歲,她有著圓圓的臉蛋,耳朵上戴著一副優雅的珍珠耳墜。細長的雙眼皮,笑起來眼睛彎彎的,臉龐是健康的小麥色,帶著一點高原紅。
拉薩的冬天夜晚氣溫普遍在零攝氏度以下。加氣管放了一晚上已經變得僵硬彎曲。卓嘎拿起加氣槍,把加氣槍頭旋轉兩圈,讓五米左右的加氣管變直。然后走到公交車旁,彎下腰打開公交車側邊的氣箱門,把加氣槍插到公交氣箱的氣孔里,固定住安全扣,動作麻利地擰幾個閥門和開關,天然氣就源源不斷地加進公交車里。
卓嘎已經在這個加氣站工作4年了,一套加氣流程行云流水,幾乎不到15秒就可以搞定。天然氣進藏十年,拉薩城區加氣的公交車已經擴展到495輛。每一輛經卓嘎加氣的公交車,“都是自己盡責任的事情,不能有閃失。”
2021年12月16日夜間,拉薩堆龍德慶區金珠西路加氣站,藏族姑娘卓嘎在進行加氣站設備安全巡查并進行記錄。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加滿一輛公交車需要15分鐘左右,卓嘎操作完加氣設備,曬曬太陽取暖。拉薩的早晨寒氣還沒有退散,卓嘎不喜歡戴手套,會妨礙她操作,感覺冷時,她把兩只手放在胸前搓熱取暖。她會時不時跺跺腳,用手捂著耳朵。
氣加滿后,卓嘎上前關閉閘門,拔出加氣管時,發出“刺”的一聲,這是排放多余氣體的聲音。
早班一直持續到晚上9點,她需要站上一整天,只有吃飯和上廁所的時候會有值班的站長來接替一下工作。實在累得不行,她就在小腿一樣高的安全杠上面坐一會兒。
每天來這里加氣的公交車司機她都認識。她拿一盒口香糖分給每個來加氣的司機,司機們喜歡跟卓嘎聚在一起聊天,他們用藏語交流,有說有笑。
2018年,卓嘎剛來加氣站工作時,對加氣槍發出的聲音、啟動大型設備等都有心理恐懼。她沒有自信,操作時會有一些猶豫。
如果加氣槍插進公交車氣箱沒有操作好,會發生“爆槍”,加氣槍“砰”的一聲彈出來,卓嘎起初會害怕。現在她已經工作了四年,操作流程已經成熟老練。
同事們評價卓嘎,總是大大咧咧的,很樂觀。卓嘎喜歡大笑,鼻子和眼睛的皮膚都皺在一起,眼睛瞇起來,露出兩顆小虎牙。
“凡事靠自己,多努力嘗試,不要依賴他人。”這是卓嘎16歲離開西藏山南老家時,父母給她的叮囑。卓嘎是她的小名,大名叫次旦卓瑪。次旦在藏語中代表的意思是生命無憂,卓瑪是仙女。名字寄托了父母對卓嘎的祝愿。
青海小伙扎根拉薩天然氣站
距離卓嘎工作的加氣站一公里左右的天然氣西藏分公司拉薩天然氣站,是卓嘎丈夫劉永壽工作的地方。
冬天的早晨,在天然氣設備周圍,源源不斷地冒著水蒸氣,遠看白茫茫的一片。白色的水蒸氣從6個直立長方形的設備周圍形成,貼著地面向四周彌漫。
液態天然氣需要加熱到5攝氏度以上轉化為氣態,再通過管道輸送出去,水蒸氣就是加熱過程中熱空氣遇冷產生的。
劉永壽和三個工人穿著紅色工衣,頭戴安全帽,徑直走向水氣中。氣體從腳部慢慢往上蔓延,一直到胸前。水蒸氣附在衣服上,寒氣漸漸滲透進來,渾身都是濕冷的。
2021年12月17日,中國石油昆侖能源西藏有限公司拉薩天然氣站,劉永壽走在寒冷的霧氣中檢查,地面上的植物被水汽包裹著結了冰。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他們需要檢查設備,劉永壽右手拿著對講機,看著壓力和溫度變送器的數值,與監控室電腦前的值班人員核對數據,再拿可燃氣體報警器,探測每一個閥門和管道連接處,排查泄漏隱患。
整個檢查流程大概二十分鐘,地面上的狗尾巴草被水汽包裹著結了冰。
這里是拉薩最大的天然氣儲存站,液化天然氣經過車輛運輸從格爾木到達儲存站,再通過天然氣管道運輸到拉薩市民的千家萬戶。截至2021年12月底,拉薩通天然氣的居民已經達到12萬余戶,天然氣進藏十年累計向拉薩城區供應天然氣2.96億立方米,幾乎實現了拉薩主城區天然氣供給全覆蓋。
劉永壽已在拉薩天然氣站工作了十年,現在是副站長。
劉永壽說,西藏是全國唯一尚未覆蓋天然氣管網的省區,產自青海油田的天然氣,通過管道輸送至青海格爾木工廠壓縮液化后,用大型槽車經青藏公路行駛千余公里送達拉薩的。十年前,拉薩市的用氣量很低,冬天一天只用一兩萬立方米,從格爾木來三輛液化車就足夠。十年后,使用量已經漲到了一天超過30萬立方米,需要拉十幾輛車。
包括天然氣站所在的拉薩經濟開發區也大變樣。十年前,整個開發區只有幾家企業,道路冷清荒涼,周邊也很少有住宅樓。員工們除了上班幾乎沒有任何娛樂場所,每天都是單位—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
十年后,宿舍的小區門口就是一條美食街,川菜、上海菜、重慶火鍋應有盡有,KTV、網吧、茶館到處都是,開發區成為了繁華的商業區。
劉永壽的家在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每次回家需要坐22個小時的火車。劉永壽是漢族人,但常年在拉薩,臉被曬得黝黑透著紅,很多人都會把他認成藏族人。
近些年,劉永壽和卓嘎夫妻倆的生活漸漸穩定富足,他們去年在拉薩經濟開發區買了新房,等待著入住新家。他們的兒子五歲,上幼兒園中班,小男孩有著和劉永壽一樣的圓臉蛋,卓嘎的雙眼皮。
去年12月中旬,劉永壽和卓嘎來到布達拉宮廣場上拍了合影,多年前他們剛認識時,就在那里合照過。
2021年12月19日,布達拉宮廣場,劉永壽和卓嘎合影,劉永壽總是很害羞,卓嘎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他們是一對典型的傳統夫妻,劉永壽總是很害羞,在人前,他有些不好意思。卓嘎大大咧咧地挽著老公的胳膊,劉永壽做個鬼臉,把卓嘎逗得前仰后合。他們的頭依偎在一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新京報記者 喬遲 編輯 胡杰 校對 劉軍
拓展知識:
- 湖州比力奇熱水器官方維修電話10-15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南京浦口慶東壁掛爐售后電話(如何快速找到并聯系售后服務)
2024-09-12
-
三菱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24小時(三菱空調外機連接閥怎么開詳細步驟解析)
2024-09-12
-
特靈24小時人工電話(立式特靈空調排行榜2021前十名哪些品牌的產品值得購買?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中央美的空調變頻美的空調哪種更適合你的家
2024-09-12
-
ATLAS空調售后維修點查詢(如何查找ATLAS空調的官方售后維修服務點?)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