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哪里有維修燃氣灶的(惠城區哪里有修燃氣灶的電話)
前沿拓展:
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投稿郵箱:wbfkblsl1@ycwb.com
羊城晚報《惠州文脈》5月27日版面圖
雨天到嵐石看瀑布
□肖建國
嵐石有瀑布,很早就聽說了。但一直沒去看過。
六年前,我一個人一輛車,順著大嵐河搞調研。從源頭的觀音山開始,沿河岸西行,一直到嵐派村,目送河水注入東江的懷抱,才算結束。目的是把一河兩岸所有可開發的文旅資源搞清楚。那次調研,大嵐河陪伴我整整七天。這七天里,我聽過她的歌,看過她的舞蹈,遭遇過她不高興時的咆哮,更癡迷過她帶給我的陣陣花香。當我經嵐建、穿沙尾,順著河流來到嵐田地界時,有好心人提議,往東北再走六七里地,就可到嵐石看瀑布。但前提條件是要步行。因為那里還是泥土路,我的車開不進去。
當時,我已沉醉在大嵐河的風光中。那山那水那竹海,反復在我腦海中變幻跳躍,牽著我的心,系著我的魂,讓我心潮澎湃。“給我十年時間,還你一個五星級文旅大鎮。”豪邁的吶喊,在我心中噴薄而出。我不愿離開大嵐河半步,便拒絕了好心人的提議。
一晃,六年過去了。我如火般的激情,在常年多雨的季節里慢慢湮滅。
現在,我驅車駛過大嵐河,專程到嵐石看瀑布。
沒想到蒼天有意,竟然下起了細雨。要知道,惠城北部山區,很多地方都是以“嵐”字起名。比如河叫大嵐河,鎮叫大嵐鎮(已與橫瀝鎮合并),村名帶嵐的,則更多了,嵐建、嵐中、嵐田、嵐石、嵐星、嵐派等。嵐就是山里的霧。要想看到如詩如畫的“嵐煙”,雨天是最好的選擇。
就憑這一點,我覺得不虛此行。
嵐石的瀑布在龍潭寨,地圖上一搜,就能查到這個名字。
這是一方純粹的山村。村前是稻田,嫩綠的秧苗在田疇里鋪展,在風雨中呢喃,草木的清香從車窗里擠進來,給我一個久別的擁抱,又戀戀不舍地飄向遠方。村后是一條隱進地底的山脈,拱起的山脊渾圓、敦重。遠遠望去,如牽手的浮屠,連綿自然地起伏著。山上全是樹,郁郁蔥蔥,蓬勃而旺盛。遠離了城市的擠壓,少了車馬的喧嘩,沒有霓虹燈的騷擾,山村顯得無比寧靜,天地一片清白。
嵐石村居住的都是客家人,以馬、鐘、黃姓居多,在三百多年前從梅州搬遷惠州。為躲避戰亂,先祖們選中了在龍潭寨安家。而瀑布就在最高山嶺夾縫中形成。
看到這座山,我很驚訝。這是一座純粹的石頭山。一層一層的石頭疊加著,往上堆,往上長。陡峭、凌厲,充滿精氣神。站在谷底向上看,整個山體的高度有五十多米。層層疊疊,傷痕累累。那皴劈的裂痕,在歲月的磨礪中,像風干的血!就是這些普通的石頭,經過忘我的疊加,顯示出非同一般的氣勢,像巨人樣矗立在這里。這樣的山,惠城少有。惠城有的是土山,里面藏著零散的石頭。
水從山頂一瀉而下,遇到突起的石壁,水花四濺,如白練般灑向谷底,就形成了嵐石的瀑布。山頂有樹,更多的是灌木。一叢叢,一簇簇,不拘小節,野蠻成長。我想,經過千百年的錘煉,孤寂的石頭山需要傾聽,更需要關愛。于是便開放出一塊胸肌來,接納了這些植物,任由它們婆婆媽媽的安家,恣肆妄為地成長。
瀑布不大,最寬處不過十多米,分出四五個梯度,承接著水的洗禮。山頂上的水匯集而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出若干條細線。或垂直落下,或抱團雀躍,或順著石壁下滑,猶如一群頑皮的精靈,成群結隊,吵著叫著鬧著,各展絕技,從高處向下俯沖。他們不避兇險,與黑得發亮的石頭相擁相抱相摩擦,濺出朵朵水花,撐起片片銀紗。以粉身碎骨的壯烈,在我眼前虛化出水茫茫、霧緲緲,仙山云海的景象。
細聽,瀑布在彈奏一首歌。她在歌聲里,講述著山里人家的故事。遙想當年,兵荒馬亂的歲月里,祖輩們活得并不比豬狗雞鴨有尊嚴。為了果腹和繁衍,他們翻山越嶺,經過長途跋涉,選中這塊淵雅靜穆的地方。有泉水,可枯枝煮茶。有竹林,可結廬為家。有瀑布,可琴操伯牙。于是,祖先們的子孫在這里開枝散葉,生息壯大。到了現在,以瀑布為分界線,西邊叫福田,東邊稱寨下。當然,還有很多秘密,需要在這山水草木中一一尋找。
谷底是水潭,是飛馳而下的精靈們的聚集地。水波激蕩,卷起無數浪花,亮亮的閃著光,別有一種逸韻。水太清,可以看到軟泥上的青荇,在水底招搖。我以為很淺,丟下一粒石子,望著它掙扎著沉入水底,才明白水太清會給人造成一種假象。看看那光滑發亮的石頭,哪一塊不是在水的誘惑下,經受不住常年的溫存,漸漸失去了棱角分明的本真。
雨越下越大,節奏明亮而流暢。晶瑩剔透的雨珠密集砸在水面上,噼啪著響,敲打出無數水泡,像朵朵綻開的白蘑菇。山坡上各具形態的花草樹木,也在雨水中滋潤起來。向客開如笑,留人意自閑。它們以一種恬然之狀,配合著升騰的水霧,勾勒出一幅迷幻般的山澗煙雨圖。
嵐煙越來越濃,輕輕的,飄飄的。一團團青白,柔情似水般在你身邊繞來繞去。看得見,抓不住,只能靜心享受。我是愛這嵐煙的。她讓我在現實的碰壁中,找到了如夢一樣的解脫。細聞,嵐煙里花動香濃。有梔子、茉莉、山楂、桂花,還有竹子成片成片的清香。
竹林就在瀑布周邊,順著溪水兩邊生長。品種不多,只有單竹和刺竹。單竹表皮白粉,節間長,英俊挺拔;刺竹多枝,一窩挨著一窩生長,密密匝匝,嚴實得讓風都難以穿過。這里的竹子生命力極其旺盛,個個恪守本真,內心從容淡定,除了生長,沒其他貪圖。可惜沒有伯樂識得他們的清純與智慧,只能以每噸二三百元的價格砍伐掉,用以制作牙簽,或搭棚支架。我曾呼吁,能否深度開發、改良品種、提升其價值,比如編竹燈、做竹纖維的物品等。
天色漸暗,山野越發空靈。面對樸拙的自然,原始的風物,我能感受到山光水影的真誠,花草樹木的靈性,以及竹海深處的空靈。她們借著風聲雨聲,正靜靜地向我敘說著這片土地上古老的神諭。
紅菇娘
□夏楊
有次回老家,我特意帶著當時只有4歲半的兒子,到我童年常玩耍的河邊漫步。在野草間,果然找到了那種兒時叫作“香馬漿”的小野果。
這種不起眼的野生植物,對于我,卻有一種心結。
這幾年80后90后進入懷舊期,許多童年的記憶成了割舍不下的小情懷。加上這個時代信息高度發達,有啥新需求,很快就有新供給。因此在城市的街頭,偶爾可見這種裹著苞衣,內皮黃綠的草果,通用名叫作“酸漿”。
對這種小果子,許多人并不認識。包括我的愛人,開始她還以為是哪國引進的新品。最喜歡收集各種稀奇水果的兒子對此甚為好奇,見了就要買。
讓我吃驚的是,沒想到這種童年熟悉的小野果,多年后能在城市的街頭重逢。
記得我身邊也有人偶爾提起這種野果。一位老家在東北的多年年輕同事休假探親回來,路上就放出話,說帶了“guniang”回來。不明所以的同事開始議論,不知帶了什么樣的“姑娘”。后來見了,方知是一種土特產,他喚作“姑娘”,其實就是我熟悉的“香馬漿”。
同事帶來時,果子的苞衣已被剝掉,黃澄澄光溜溜一盒。大家在會議桌邊圍觀時,果然十有八九不識這種“神品”為何物。他們在不斷解讀這種果子為何叫“姑娘”時,我內心的小情結也再次蠢蠢欲動。
小時候,在田間地頭,常見這種野生植物。尤其是黃豆即將成熟的深秋,我最喜歡和小伙伴一起在原野里瘋跑,其中一個找尋的目標,就是這種野果。因為那時黃豆成熟,葉子落了,長在其間的香馬漿卻還青枝綠葉,老遠就能發現。又加上季節到了,往往能找到剛好成熟的果子。
對于童年的我來說,能發現一棵,能撿出一兩顆成熟的漿果,就很滿足。小心翼翼地用手剝開黃色苞衣,露出金燦燦的小果。放在鼻上一聞,有一種特殊的香味。迫不及待塞進口里慢咂,啪的一聲被咬破,香甜的汁液就流出來。每次吃到,都有種眩暈般的快感。
這種小果子給我印象深,也因為要找到一顆成熟果子不易。好東西誰都喜歡,香馬漿野生植株雖多,但要么你找到時還不熟,要么被同樣嘴饞的蟲兒搶先吃空了。那次帶江南在河堤上找見許多植株,都遠沒成熟。好在江南只是對新奇的果子感興趣,并非吃到才罷休。
這種果形如燈籠的野果,我從小熟悉,卻一直不知道它的學名叫什么。后來專門查資料,才知道叫酸漿。但我還有疑問,資料顯示,酸漿的果子成熟時苞衣內為紅色,這和我的印象有出入,我只見過黃色的。它的另一別名,叫“燈籠果”,確實很形象。只是我見的應叫“黃燈籠”,而不是“紅燈籠”。
我繼續查詢。酸漿,又名紅菇娘、掛金燈、燈籠草、洛神珠、絳珠草、泡泡草、香木香子等。有一種正統的名稱叫“菇蔦”。還有一種說法:東北是黃菇娘,紅菇娘是絳珠草。
細比較這一長串名字,“洛神珠”和“絳珠草”聽起來最高大上。而“香木香子”,口語發音有點接近我家鄉的叫法“香馬漿”。想來鄉土的稱呼隨口叫,圖個形象,大抵如此吧。
同事帶回來的小果子,是人工種植的,才有這集中大量的產出。我悄悄收起兩顆,盤算著得閑時分離出種子,在陽臺上花盆里種兩棵,方便給孩子觀察成長過程,也悄悄放任一下自己的小情懷,隨時就能“致童年”。
兒子出生在城市,極少接觸鄉野,但對草木卻很有興趣,這像我,大概是遺傳的。那次在家鄉河堤上摘下來的青果,他央求媽媽,要放在行李里帶回廣州。
這也讓我想起,小時候我也曾央求過母親,把這種野生的小果子,在菜園子里種幾棵。對這種事,母親居然是答應的。她從野果中剝離出種子,用種瓜菜一樣精細的工序種出了這種野果。
現在想來,我的童趣之心,大概來自母親的遺傳。從物資短缺年代走過來的父親,至今秉承著“種花不如種菜”“養鳥不如養雞”的樸實觀念。但母親不是這樣,農作物之外,對花花草草她一樣珍愛。基于此,我每年回老家探親時,能想到帶給母親的最好的禮物,就是選一兩盆在北方難得一見的花草。
那次試種酸漿,母親很用心。她先在苗圃中育苗,用摻和好的細質營養土制作營養缽,然后把溫水泡過的酸漿種子點入缽中,覆土后再用塑料膜覆蓋,以保溫催芽。等種子發芽并長成茁壯植株后,再連著營養缽起出,分栽到菜園中去。
這種原本野生的草木,大概享受不了如此細心的呵護,后來竟瘋長至半人高。正因長勢過旺,個子雖高,掛果卻不多。這次試種不算成功,但我沒再提繼續種的要求。僅此一次,我已得到極大滿足。母親的寬厚慈愛,我一直心存感激。想到這件事,雖跨越30多年時光,我心中依然充滿暖意。
而酸漿這種小野果,在我的童年記憶里也永遠充滿溫馨。每次想起,那誘人的香味就跳出來,讓我的心為之一蕩,多了幾分甜蜜柔軟,幸福的笑不由自主地浮現在臉上。
又到粽子飄香時
□戚思翠
古云: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粽子飄香時,在歡快的兒歌聲中,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因“端”和“初”相同,“五”又與“午”相通,因此稱“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故亦謂“端陽”。
古時,粽子叫角黍,作祭品。角黍,即角形粽。所謂“角”是指古代祭祀時最高級的供品為牛,粽子的形狀代表牛角;“黍”是一種黃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陽”,包角黍用的“菰葉”(粽葉)為“陰”,陰陽結合,有驅邪納福、祈求平安的意思。晉代周處的《風土記》云:“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而《本草綱目》記載:“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之形,故曰粽。”
端午節這天,人們懷念屈原抱石投江以身殉國的悲壯、想念孝女曹娥沿江豪哭誓死尋父的悲傷、嘆惋白蛇許仙共飲雄黃酒的凄美愛情……盡管關于端午節的傳說很多,但提起屈原可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南北朝梁代文學家吳均在《續齊諧記》里寫道,屈原五月五日(指農歷)投汨羅江,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后來屈原顯靈,說那些東西都被江中蛟龍偷吃了,并告訴人們,如果以后要再給他送東西吃,可以塞些蛟龍害怕的楝樹葉,再用五彩線纏上。這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關于端午吃粽的真正來源。
宋人楊無咎的《齊天樂》詞:“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詞雖簡短,卻寫盡了宋人端午節的風情。到清代,人們陸續用葦葉、竹葉裹粽。端午日,民間有賽龍舟、插艾草、吃粽子、佩香囊、喝雄黃酒等各種各樣的習俗。雖然各地風俗有同有異,但端午節吃粽子,在全國各地基本上都差不多。所不同的是粽子口味而已,南方咸,北方甜。
故鄉鹽城,“不南不北”,魚米之鄉,河網密布,一年四季,果蔬飄香,風景宜人。每至仲夏,通往稻田的村道縱橫交錯,蛙鳴聲此起彼伏,偶爾有白鷺從頭頂飛過。農人忙著引水、犁田、插秧苗,一片片插好的秧苗點綴在水田里,倒映著藍天白云,微風過處,荷葉翩舞,荷花含香,芳芬撲鼻,令人心曠神怡,頗有江南韻味。那時,家前屋后,河岸溝旁,蘆葦高大密匝。整個村子像淹沒在綠色海洋中,處處飄逸著葦葉的清香。此時,母親總是偷天換日、隔三差五地打一些粽葉回來,備那。常跟母親去打粽葉,見母親一手扶著蘆葦稈,一手抓住葦葉的根部,朝下用力一撴,隨著“啪”的一聲,青翠的葦葉應聲被掰下。母親言,打粽葉亦有學問。過時的葦葉老了,而一棵蘆葦底部的葦葉太老太硬,梢上的葦葉太小太嫩,既不中用又傷蘆葦,只有中間的葦葉最佳。一般一棵蘆葦稈也只能掰下三四片葉子。
那個年代,每逢端午節,父親就是想辦法弄幾斤糯米回來。為了讓我們在端午節早上準時吃上新鮮可口的粽子,無論母親有多忙,有多累,她都要在每年端午節的頭一天及夜里忙得不可開交,忙得筋疲力盡,幾乎徹夜未眠。母親將粽葉一張張地剪洗燙開,將糯米、豆類進行淘凈、浸泡。白天趕“工分”的母親,晚上回來顧不上吃晚飯,就在蚊蟲叮咬的煤油燈下開始裹粽子。我蹲在旁邊看著,如癡如醉。盡管燈光黯淡,但我分明看到母親額頭和鼻尖上滲出細密的汗珠晶瑩剔透。在昏暗的光暈里,母親猶如一幅素簡濃墨的油畫。那一幕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里,揮之不去。
母親小心翼翼地將三張粽葉拼齊卷成喇叭狀,由左手的無名指與食指夾住,右手用銅勺舀上半勺拌有蠶豆或紅豆的糯米,倒進粽葉喇叭筒里,用筷子輕輕將“喇叭角”搗實,然后再舀滿糯米填實,沿著“喇叭”翻轉、纏繞粽葉,裹緊。用左手捏緊已成型的粽子,再取一張稍結實的粽葉封頭,順著粽子翻轉兩下。最后,用粽針在粽子適當處戳穿過去,將粽葉的細尾巴穿過粽針的針孔,稍微拉長粽葉尾巴。緊接著,自粽針的尖端將粽針小心拔出,便帶出了那個封頭的粽葉尾巴,隨后拽住粽葉尾巴輕輕拿捏、收緊。一只活潑可愛碧綠滴翠的三角“粽寶寶”就這樣誕生了!
端午這天,父母起得特早,天還未亮,就見父親抱著一捆菖蒲與艾草回來了。沾雨帶露的艾葉青青的,菖蒲卻碧翠碧翠的,父親挑了幾根挺拔的,一組插在門楣上,一組擱在香案旁,陣陣清香帶著淡淡的澀味直沖肺腑,舒爽宜人。此刻,自廚房飄來濃郁的粽香。原來,母親幾乎一夜未睡,頭天晚上裹好粽子已深夜,剛睡一會又起來烀粽子。那時,既沒電又無煤氣爐,燒鍋灶是煮食的唯一方式,碰上陰雨天土灶還“倒煙”,母親常被嗆得咳嗽不已。一鍋粽子要烀幾小時才熟透。母親將粽子煮好,天已拂曉。
母親揀好一大碗極標致的粽子,恭恭敬敬地放到菩薩面前,又拿幾只好看些的粽子放一邊,說要送給鄰居還有橋南頭的“五保奶奶”嘗嘗。然后用一只盆,將粽子置盆中堆成“粽山”,端到桌上叫我們一群孩子先吃。我們毫不客氣,迫不及待剝開一只只粽子狼吞虎咽……濃郁撲鼻的粽香,早已彌漫了溫馨的草屋,飄出屋外,流向遠方。待母親送完粽子回來,發現鍋里粽子所剩無幾了。母親站在廚屋門口,呼啦呼啦地喝著昨天晚上剩下的麥糝粥后,揀了一只最破爛的粽子,便又扛著釘耙“上工”去了。
端午這天中午飯菜也很特別,都要跟“紅”字連在一起,還要湊足十二樣,俗稱“十二紅”。紅燒肉、紅燒黃魚、炒長魚必不可少。端午前后,集鎮上的生鮮柜前擠滿了買黃魚的人。鄉下人平日很少吃黃魚,但在端午節這天,無論如何都要買的。一般快到端午時,河里就有小漁船在叫賣黃魚,三毛錢一斤……蝦、莧菜、西紅柿都算紅色,還有咸鴨蛋,煮熟剖開,那紅彤彤的蛋黃也算一紅,其他的菜都是用醬油紅燒或紅拌。孩時曾天真地問母親:“哪有‘十二紅’12個菜呀?”聰明的母親指著韭菜炒長魚,調侃道:“喏,韭(與九諧音)菜韭菜,就已經是九個菜啦!”
一晃,我們漸漸長大。1986年,父親讓我參加成人高考,可丟開書本已在社辦廠工作六年的我,對考試毫無信心。臨考那天,母親半夜三更起來裹粽子。她微笑地說,吃了她的粽子考試一定會中(舉)!我盯著母親眼角下的血杠杠,心像蝎蜇一樣痛,強忍眼淚。聽父親說,母親為了采下塘沿上的幾片清香鮮亮的葦葉,掉到池塘深處,劃破了臉與手腳,還差點被蛇咬……或因偉大而神奇的母愛力量,那年,我沒辜負母親的期望,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鹽城化工技師學院。然而,就在我畢業那年,母親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又是五月端午節,又到粽子飄香時,在市場經濟物質豐富的今天,人們隨時可以吃上粽子,而端午的節日氣氛似乎也越來越淡了。想起那些陳年往事,夢幻一般,童話一般。如今,端午節已成為法定假日,作為一家“煮婦”,必須著手裹些粽子了,同時設計一下廚房“十二紅”的佳肴。不為別的,只為懷念詩人,還有我親愛的父母。
童年蟬趣
□李敬榮
夏天到了,樹上的知了又開始了歡快的歌唱,歌聲把我帶回到了童年。
那時,老家的田邊地頭,一到夏天,到處有蟬。蟬的別名是大家熟悉的“知了”。一般在地下時叫蟬,爬到樹上蛻掉皮,會飛會叫后稱為知了。
炎熱的夏季,樹上一陣陣大合唱似的蟬鳴此起彼伏,這是捉蟬的好時機。我喜歡吃蟬,更喜歡捉蟬,那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夜幕降臨,打著一個手電筒,走在鄉間路邊,彎腰用手指摳出那些藏在泥土下面的蟬,和一伸手就夠到破土而出正往樹上爬的蟬,既休閑消夏,又能感受收獲的無限喜悅。
蟬多生長在路邊樹多草木多的地下。黃昏時分,邊慢慢走邊瞅地上。當看見一個小小的圓孔,孔口和地面持平,就蹲下來用手指摳或用鏟子挖,會發現一只蟬蜷縮在里邊,用手一揪就出來了,扔進小水桶里。有時候地上的小孔,也不一定都是蟬的居所,有些是螞蟻洞穴或者別的動物穴。
捉蟬時經常幾個小伙伴相約,說說笑笑地一起去。手電筒一束束的光明晃晃地交織著,大伙一個個彎腰低頭,瞪大雙眼,緊盯著地面搜尋。小玉是捉蟬的高手,她仿佛有火眼金睛,可以發現隱藏在薄薄土層下的蟬。她拿一根細的小棍,眼睛如掃雷器一樣,敏銳地四處掃視。突然她死死盯住一個地方,悄悄地蹲下來,用小棍快速地一戳,馬上傳來“噗”的一聲,我們知道小玉又得到了一個戰利品。“你是孫悟空變的嗎,還能看到地皮下的蟬?”小敏帶著佩服又有點酸溜溜的語氣說。我們也很興奮,心里又羨慕小玉。我有時誤挖了螞蟻洞,自己感到沮喪,還會引來小伙伴們的打趣歡笑聲。
運氣好的蟬,晚上爬出洞,爬到了樹上,或爬在草莖上,夜晚搖身一變,成了可以飛翔的知了。這時再想捉它,就得在天將亮未亮時起床,拿一根細長棍,抬頭觀察樹上,此時的知了,翅膀是軟的,還飛不了。用棍一戳,“啪”的一聲就掉到了地上,撿起放到玻璃瓶或小桶里。
一會兒,太陽升起來了,陽光一照,知了的翅膀就變硬,身體變黑,可以飛了。這時就不容易捉到了。
捉回家的蟬用水洗干凈,放進咸菜缸里。過上幾天,撈出來,沖洗一下。鍋里的油燒熱,把蟬放進去,用鏟子壓扁,兩面煎成金黃色,噴噴香,肉質細嫩,真可謂鄉間美味。
每年,我們都盼望著夏天,盼望著蟬帶給我們的樂趣。時光荏苒,我們漸漸長大,為了求學、工作,童年的小伙伴們早已各奔東西。每次聯系,都會不由自主聊起年少時的鄉間蟬趣,那是永遠快樂的回憶。歲月如一本書,童年捉蟬的那一頁,何時翻閱,都帶給人滿滿的歡喜。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朱光宇
拓展知識:
- 冰箱盤管注意事項(如何保持清潔和維護)。05-09
- 電磁爐故障大全(如何自行檢修和維護)07-29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特靈廠家24小時人工服務(特靈空調不工作原因是什么原因【特靈空調失效原因解
2024-09-12
-
開利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中央開利空調故障代碼h4如何診斷和修復)
2024-09-12
-
特靈空調廠家維修號碼(家用中央特靈空調維修更換你需要知道的步驟和注意事
2024-09-12
-
蘇州張家港史麥斯壁掛爐售后電話(如何快速找到并聯系售后服務)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客服(美的空調h什么意思探究美的空調H的奧秘)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