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帥康燃氣灶維修(帥康燃氣灶北京地區的維修電話)
前沿拓展: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一般是指“朱元璋(明太祖)”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諱元璋,字國瑞, 姓硃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鐘離。生四子,太祖 其季也。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氣。及產, 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 貌雄杰,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 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逾月,游食 合肥。道病,二紫衣人與俱,護視甚至。病已,失所在。凡歷光、固、汝、潁諸州 三年,復還寺。當是時,元政不綱,盜賊四起。劉福通奉韓山童假宋后起潁,徐壽 輝僭帝號起蘄,李二、彭大、趙均用起徐,眾各數萬,并置將帥,殺吏,侵略郡縣, 而方國珍已先起海上。他盜擁兵據地,寇掠甚眾。天下大亂。
十二年春二月,定遠人郭子興與其黨孫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將徹里不花憚不敢 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賞。太祖時年二十四,謀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 “得毋當舉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閏三月甲戌朔入濠見子興。子興奇其狀 貌,留為親兵。戰輒勝,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后也。子興與德崖齟齬,太祖 屢調護之。秋九月,元兵復徐州,李二走死,彭大、趙均用奔濠,德崖等納之。子 興禮大而易均用,均用怨之。德崖遂與謀,伺子興出,執而械諸孫氏,將殺之。太 祖方在淮北,聞難馳至,訴于彭大。大怒,呼兵以行,太祖亦甲而擁盾,發屋出子 興,破械,使人負以歸,遂免。是冬,元將賈魯圍濠。太祖與子興力拒之。
十三年春,賈魯死,圍解。太祖收里中兵,得七百人。子興喜,署為鎮撫。時 彭、趙所部暴橫,子興弱,太祖度無足與共事,乃以兵屬他將,獨與徐達、湯和、 費聚等南略定遠。計降驢牌寨民兵三千,與俱東。夜襲元將張知院于橫澗山,收其 卒二萬。道遇定遠人李善長,與語,大悅,遂與俱攻滁州,下之。是年,張士誠據 高郵,自稱誠王。
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脫脫大敗士誠于高郵,分兵圍六合。太祖曰:“六合破, 滁且不免。”與耿再成軍瓦梁壘,救之。力戰,衛老弱還滁。元兵尋大至,攻滁, 太祖設伏誘敗之。然度元兵勢盛且再至,乃還所獲馬,遣父老具牛酒謝元將曰: “守城備他盜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賴以完。脫脫既破士誠,軍 聲大振,會中讒,遽解兵柄,江淮亂益熾。
十五年春正月,子興用太祖計,遣張天祐等拔和州,檄太祖總其軍。太祖慮諸 將不相下,秘其檄,期旦日會廳事。時席尚右,諸將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 就左。比視事,剖決如流,眾瞠目不能發一語,始稍稍屈。議分工甓城,期三日。 太祖工竣,諸將皆后。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總諸公兵,今甓城皆后期, 如軍法何?”諸將皆惶恐謝。乃搜軍中所掠婦女縱還家,民大悅。元兵十萬攻和, 拒守三月,食且盡,而太子禿堅、樞密副使絆住馬、民兵元帥陳野先分屯新塘、高 望、雞籠山以絕餉道。太祖率眾破之,元兵皆走渡江。三月,郭子興卒。時劉福通 迎立韓山童子林兒于亳,國號宋,建元龍鳳。檄子興子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祐、太 祖為左右副元帥。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寧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然念林兒勢 盛,可倚藉,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
夏四月,常遇春來歸。五月,太祖謀渡江,無舟。會巢湖帥廖永安、俞通海以 水軍千艘來附,太祖大喜,往撫其眾。而元中丞蠻子海牙扼銅城閘、馬場河諸隘, 巢湖舟師不得出。忽大雨,太祖喜曰:“天助我也!”遂乘水漲, 從小港縱舟還。因擊海牙于峪溪口,大敗之,遂定計渡江。諸將請直趨集慶。太祖 曰:“取集慶必自采石始。采石重鎮,守必固,牛渚前臨大江,彼難為備,可必克 也。”六月乙卯,乘風引帆,直達牛渚。常遇春先登,拔之。采石兵亦潰。緣江諸 壘悉附。諸將以和州饑,爭取資糧謀歸。太祖謂徐達曰:“渡江幸捷,若舍而歸, 江東非吾有也。”乃悉斷舟纜,放急流中,謂諸將曰:“太平甚近,當與公等取之。” 遂乘勝拔太平,執萬戶納哈出。總管靳義赴水死,太祖曰:“義士也”,禮葬之。 揭榜禁剽掠。有卒違令,斬以徇,軍中肅然。改路曰府。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 領元帥事,召陶安參幕府事,李習為知府。時太平四面皆元兵。右丞阿魯灰、中丞 蠻子海牙等嚴師截姑孰口,陳野先水軍帥康茂才以數萬眾攻城。太祖遣徐達、鄧愈、 湯和逆戰,別將潛出其后,夾擊之,擒野先,并降其眾,阿魯灰等引去。秋九月, 郭天敘、張天祐攻集慶,野先叛,二人皆戰死,于是子興部將盡歸太祖矣。野先尋 為民兵所殺,從子兆先收其眾,屯方山,與海牙掎角以窺太平。冬十二月壬子,釋 納哈出北歸。
十六年春二月丙子,大破海牙于采石。三月癸未,進攻集慶,擒兆先,降其眾 三萬六千人,皆疑懼不自保。太祖擇驍健者五百人入衛,解甲酣寢達旦,眾心始安。 庚寅,再敗元兵于蔣山。元御史大夫福壽,力戰死之,蠻子海牙遁歸張士誠,康茂 才降。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諭之曰:“元政氵賣擾,干戈蜂起,我來為民除亂 耳,其各安堵如故。賢士吾禮用之,舊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貪暴殃吾民。”民乃大 喜過望。改集慶路為應天府,辟夏煜、孫炎、楊憲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壽,以 旌其忠。
當是時,元將定定扼鎮江,別不華、楊仲英屯寧國,青衣軍張明鑒據揚州,八 思爾不花駐徽州,石抹宜孫守處州,其弟厚孫守婺州,宋伯顏不花守衢州,而池州 已為徐壽輝將所據,張士誠自淮東陷平江,轉掠浙西。太祖既定集慶,慮士誠、壽 輝強,江左、浙右諸郡為所并,于是遣徐達攻鎮江,拔之,定定戰死。夏六月,鄧 愈克廣德。
秋七月己卯,諸將奉太祖為吳國公。置江南行中書省,自總省事,置僚佐。貽 書張士誠,士誠不報,引兵攻鎮江。徐達敗之,進圍常州,不下。九月戊寅,如鎮 江,謁孔子廟。遣儒士告諭父老,勸農桑,尋還應天。
十七年春二月,耿炳文克長興。三月,徐達克常州。夏四月丁卯,自將攻寧國, 取之,別不華降。五月,上元、寧國、句容獻瑞麥。六月,趙繼祖克江陰。秋七月, 徐達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八思爾不花遁。冬十月,常遇春克池州,繆大亨克揚 州,張明鑒降。十二月己丑,釋囚。是年,徐壽輝將明玉珍據重慶路。
十八年春二月乙亥,以康茂才為營田使。三月己酉,錄囚。鄧愈克建德路。夏 四月,徐壽輝將陳友諒遣趙普勝陷池州。是月,友諒據龍興路。五月,劉福通破汴 梁,迎韓林兒都之。初,福通遣將分道四出,破山東,寇秦晉,掠幽薊,中原大亂, 太祖故得次第略定江表。所過不殺,收召才雋,由是人心日附。冬十二月,胡大海 攻婺州,久不下,太祖自將往擊之。石抹宜孫遣將率車師由松溪來援,太祖曰: “道狹,車戰適取敗耳。”命胡德濟迎戰于梅花門,大破之,婺州降,執厚孫。先 一日,城中人望見城西五色云如車蓋,以為異,及是乃知為太祖駐兵地。入城,發 粟振貧民,改州為寧越府。辟范祖干、葉儀、許元等十三人分直講經史。戊子,遣 使招諭方國珍。
十九年春正月乙巳,太祖謀取浙東未下諸路。戒諸將曰:“克城以武,戡亂以 仁。吾比入集慶,秋毫無犯,故一舉而定。每聞諸將得一城不妄殺,輒喜不自勝。 夫師行如火,不戢將燎原。為將能以不殺為武,豈惟國家之利,子孫實受其福。” 庚申,胡大海克諸暨。是月,命寧越知府王宗顯立郡學。三月甲午,赦大逆以下。 丁巳,方國珍以溫、臺、慶元來獻,遣其子關為質,不受。夏四月,俞通海等復池 州。時耿炳文守長興,吳良守江陰,湯和守常州,皆數敗士誠兵。太祖以故久留寧 越,徇浙東。六月壬戌,還應天。秋八月,元察罕帖木兒復汴梁,福通以林兒退保 安豐。九月,常遇春克衢州,擒宋伯顏不花。冬十月,遣夏煜授方國珍行省平章, 國珍以疾辭。十一月壬寅,胡大海克處州,石抹宜孫遁。時元守兵單弱,且聞中原 亂,人心離散,以故江左、浙右諸郡,兵至皆下,遂西與友諒鄰。
二十年春二月,元福建行省參政袁天祿以福寧降。三月戊子,征劉基、宋濂、 章溢、葉琛至。夏五月,徐達、常遇春敗陳友諒于池州。閏月丙辰,友諒陷太平, 守將硃文遜,院判花云、王鼎,知府許瑗死之。未幾,友諒弒其主徐壽輝,自稱皇 帝,國號漢,盡有江西、湖廣地,約士誠合攻應天,應天大震。諸將議先復太平以 牽之,太祖曰:“不可。彼居上游,舟師十倍于我,猝難復也。”或請自將迎擊, 太祖曰:“不可。彼以偏師綴我,而全軍趨金陵,順流半日可達,吾步騎急難引還, 百里趨戰,兵法所忌,非策也。”乃馳諭胡大海搗信州牽其后,而令康茂才以書紿 友諒,令速來。友諒果引兵東。于是常遇春伏石灰山,徐達陣南門外,楊璟屯大勝 港,張德勝等以舟師出龍江關,太祖親督軍盧龍山。乙丑,友諒至龍灣,眾欲戰, 太祖曰:“天且雨,趣食,乘雨擊之。”須臾,果大雨,士卒競奮,雨止合戰,水 陸夾擊,大破之,友諒乘別舸走。遂復太平,下安慶,而大海亦克信州。初,太祖 令茂才紿友諒,李善長以為疑。太祖曰:“二寇合,吾首尾受敵,惟速其來而先破 之,則士誠膽落矣。”已而士誠兵竟不出。丁卯,置儒學提舉司,以宋濂為提舉, 遣子標受經學。六月,耿再成敗石抹宜孫于慶元,宜孫戰死,遣使祭之。秋九月, 徐壽輝舊將歐普祥以袁州降。冬十二月,復遣夏煜以書諭國珍。
二十一年春二月甲申,立鹽茶課。己亥,置寶源局。三月丁丑,改樞密院為大 都督府。元將薛顯以泗州降。戊寅,國珍遣使來謝,飾金玉馬鞍以獻。卻之曰: “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寶玩非所好也。”秋七月,友諒將張定 邊陷安慶。八月,遣使于元平章察罕帖木兒。時察罕平山東,降田豐,軍聲大振, 故太祖與通好。會察罕方攻益都未下,太祖乃自將舟師征陳友諒。戊戌,克安慶, 友諒將丁普郎、傅友德迎降。壬寅,次湖口,追敗友諒于江州,克其城,友諒奔武 昌。分徇南康、建昌、饒、蘄、黃、廣濟,皆下。冬十一月己未,克撫州。
二十二年春正月,友諒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以龍興降。乙卯,如龍興,改為洪 都府。謁孔子廟。告諭父老,除陳氏苛政,罷諸軍需,存恤貧無告者,民大悅。袁、 瑞、臨江、吉安相繼下。二月,還應天。鄧愈留守洪都。癸未,降人蔣英殺金華守 將胡大海,郎中王愷死之,英叛降張士誠。處州降人李祐之聞變,亦殺行樞密院判 耿再成反,都事孫炎、知府王道同、元帥硃文剛死之。三月癸亥,降人祝宗、康泰 反,陷洪都,鄧愈走應天,知府葉琛、都事萬思誠死之。是月,明玉珍稱帝于重慶, 國號夏。夏四月己卯,邵榮復處州。甲午,徐達復洪都。五月丙午,硃文正、趙德 勝、鄧愈鎮洪都。六月戊寅,察罕以書來報,留我使人不遣。察罕尋為田豐所殺。 秋七月丙辰,平章邵榮、參政趙繼祖謀逆,伏誅。冬十二月,元遣尚書張昶航海至 慶元,授太祖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不受。察罕子擴廓帖木兒致書歸使者。
二十三年春正月丙寅,遣汪河報之。二月壬申,命將士屯田積谷。是月,友諒 將張定邊陷饒州。士誠將呂珍破安豐,殺劉福通。三月辛丑,太祖自將救安豐,珍 敗走,以韓林兒歸滁州,乃還應天。夏四月壬戌,友諒大舉兵圍洪都。乙丑,諸全 守將謝再興叛,附于士誠。五月,筑禮賢館。友諒分兵陷吉安,參政劉齊、知府硃 叔華死之。陷臨江,同知趙天麟死之。陷無為州,知州董會死之。秋七月癸酉,太 祖自將救洪都。癸未,次湖口,先伏兵涇江口及南湖觜,遏友諒歸路,檄信州兵守 武陽渡。友諒聞太祖至,解圍,逆戰于鄱陽湖。友諒兵號六十萬,聯巨舟為陣,樓 櫓高十余丈,綿亙數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丁亥,遇于康郎山,太祖分軍十 一隊以御之。戊子,合戰,徐達擊其前鋒,俞通海以火砲焚其舟數十,殺傷略相當。 友諒驍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舟膠于沙,不得退,危甚,常遇春從旁射中定邊,通 海復來援,舟驟進,水涌太祖舟,乃得脫。己丑,友諒悉巨艦出戰,諸將舟小,仰 攻不利,有怖色。太祖親麾之,不前,斬退縮者十余人,人皆殊死戰。會日晡,大 風起東北,乃命敢死士操七舟,實火藥蘆葦中,縱火焚友諒舟。風烈火熾,煙焰漲 天,湖水盡赤。友諒兵大亂,諸將鼓噪乘之,斬首二千余級,焚溺死者無算,友諒 氣奪。辛卯,復戰,友諒復大敗。于是斂舟自守,不敢更戰。壬辰,太祖移軍扼左 蠡,友諒亦退保渚磯。相持三日,其左、右二金吾將軍皆降。友諒勢益蹙,忿甚, 盡殺所獲將士。而太祖則悉還所俘,傷者傅以善藥,且祭其親戚諸將陣亡者。八月 壬戌,友諒食盡,趨南湖觜,為南湖軍所遏,遂突湖口。太祖邀之,順流搏戰,及 于涇江。涇江軍復遮擊之,友諒中流矢死。張定邊以其子理奔武昌。九月,還應天, 論功行賞。先是,太祖救安豐,劉基諫不聽。至是謂基曰:“我不當有安豐之行。 使友諒乘虛直搗應天,大事去矣。乃頓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諒亡,天下不難定也。” 壬午,自將征陳理。是月,張士誠自稱吳王。冬十月壬寅,圍武昌,分徇湖北諸路, 皆下。十二月丙申,還應天,常遇春留督諸軍。
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長等率群臣勸進,不允。固請,乃即吳王位。建 百官。以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諭之曰: “立國之初,當先正紀綱。元氏暗弱,威福下移,馴至于亂,今宜鑒之。”立子標 為世子。二月乙未,復自將征武昌,陳理降,漢、沔、荊、岳皆下。三月乙丑,還 應天。丁卯,置起居注。庚午,罷諸翼元帥府,置十七衛親軍指揮使司,命中書省 辟文武人材。夏四月,建祠,祀死事丁普郎等于康郎山,趙德勝等于南昌。秋七月 丁丑,徐達克盧州。戊寅,常遇春徇江西。八月戊戌,復吉安,遂圍贛州。達徇荊、 湘諸路。九月甲申,下江陵,夷陵、潭、歸皆降。冬十二月庚寅,達克辰州,遣別 將下衡州。
二十五年春正月己巳,徐達下寶慶,湖湘平。常遇春克贛州,熊天瑞降。遂趨 南安,招諭嶺南諸路,下韶州、南雄。甲申,如南昌,執大都督硃文正以歸,數其 罪,安置桐城。二月己丑,福建行省平章陳友定侵處州,參軍胡深擊敗之,遂下浦 城。丙午,士誠將李伯升攻諸全之新城,李文忠大敗之。夏四月庚寅,常遇春徇襄、 漢諸路。五月乙亥,克安陸。己卯,下襄陽。六月壬子,硃亮祖、胡深攻建寧,戰 于城下,深被執,死之。秋七月,令從渡江士卒被創廢疾者養之,死者贍其妻子。 九月丙辰,建國子學。冬十月戊戌,下令討張士誠。是時,士誠所據,南至紹興, 北有通、泰、高郵、淮安、濠、泗,又北至于濟寧。乃命徐達、常遇春等先規取淮 東。閏月,圍泰州,克之。十一月,張士誠寇宜興,徐達擊敗之,遂自宜興還攻高 郵。
二十六年春正月癸未,士誠窺江陰,太祖自將救之,士誠遁,康茂才追敗之于 浮子門。太祖還應天。二月,明玉珍死,子升自立。三月丙申,令中書嚴選舉。徐 達克高郵。夏四月乙卯,襲破士誠將徐義水軍于淮安,義遁,梅思祖以城降。濠、 徐、宿三州相繼下,淮東平。甲子,如濠州省墓,置守冢二十家,賜故人汪文、劉 英粟帛。置酒召父老飲,極歡,曰:“吾去鄉十有余年,艱難百戰,乃得歸省墳墓, 與父老子弟復相見。今苦不得久留歡聚為樂。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遠賈,濱 淮郡縣尚苦寇掠,父老善自愛。”令有司除租賦,皆頓首謝。辛未,徐達克安豐, 分兵敗擴廓于徐州。夏五月壬午,至自濠。庚寅,求遺書。秋八月庚戌,改筑應天 城,作新宮鐘山之陽。辛亥,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帥師二十萬討張 士誠。御戟門誓師曰:“城下之日,毋殺掠,毋毀廬舍,毋發丘壟。士誠母葬平江 城外,毋侵毀。”既而召問達、遇春,用兵當何先。遇春欲直搗平江。太祖曰: “湖州張天騏、杭州潘原明為士誠臂指,平江窮蹙,兩人悉力赴援,難以取勝。不 若先攻湖州,使疲于奔命。羽翼既披,平江勢孤,立破矣。”甲戌,敗張天騏于湖 州,士誠親率兵來援,復敗之于皁林。九月乙未,李文忠攻杭州。冬十月壬子,遇 春敗士誠兵于烏鎮。十一月甲申,張天騏降。辛卯,李文忠下余杭,潘原明降,旁 郡悉下。癸卯,圍平江。十二月,韓林兒卒。以明年為吳元年,建廟社宮室,祭告 山川。所司進宮殿圖,命去雕琢奇麗者。是歲,元擴廓帖木兒與李思齊、張良弼構 怨,屢相攻擊,朝命不行,中原民益困。
二十七年春正月戊戌,諭中書省曰:“東南久罹兵革,民生凋敝,吾甚憫之。 且太平、應天諸郡,吾渡江開創地,供億煩勞久矣。今比戶空虛,有司急催科,重 困吾民,將何以堪。其賜太平田租二年,應天、鎮江、寧國、廣德各一年。”二月 丁未,傅友德敗擴廓將李二于徐州,執之。三月丁丑,始設文武科取士。夏四月, 方國珍陰遣人通擴廓及陳友定,移書責之。五月己亥,初置翰林院。是月,以旱減 膳素食,復徐、宿、濠、泗、壽、邳、東海、安東、襄陽、安陸及新附地田租三年。 六月戊辰,大雨,群臣請復膳。太祖曰:“雖雨,傷禾已多,其賜民今年田租。” 癸酉,命朝賀罷女樂。秋七月丙子,給府州縣官之任費,賜綺帛,及其父母妻長子 有差,著為令。己丑,雷震宮門獸吻,赦罪囚。庚寅,遣使責方國珍貢糧。八月癸 丑,圜丘、方丘、社稷壇成。九月甲戌,太廟成。硃亮祖帥師討國珍。戊寅,詔曰: “先王之政,罪不及孥。自今除大逆不道,毋連坐。”辛巳,徐達克平江,執士誠, 吳地平。戊戌,遣使致書于元主,送其宗室神保大王等北還。辛丑,論平吳功,封 李善長宣國公,徐達信國公,常遇春鄂國公,將士賜賚有差。硃亮祖克臺州。癸卯, 新宮成。
冬十月甲辰,遣起居注吳琳、魏觀以幣求遺賢于四方。丙午,令百官禮儀尚左。 改李善長左相國,徐達右相國。辛亥,祀元臣余闕于安慶,李黼于江州。壬子,置 御史臺。癸丑,湯和為征南將軍,吳禎副之,討國珍。甲寅,定律令。戊午,正郊 社、太廟雅樂。
庚申,召諸將議北征。太祖曰:“山東則王宣反側,河南則擴廓跋扈,關隴則 李思齊、張思道梟張猜忌,元祚將亡,中原涂炭。今將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 決勝?”遇春對曰:“以我百戰之師,敵彼久逸之卒,直搗元都,破竹之勢也。” 太祖曰:“元建國百年,守備必固,懸軍深入,饋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 欲先取山東,撤彼屏蔽,移兵兩河,破其籓籬,拔潼關而守之,扼其戶檻。天下形 勝入我掌握,然后進兵,元都勢孤援絕,不戰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關隴 可席卷也。”諸將皆曰善。
甲子,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帥師二十五萬,由淮入河,北取 中原。胡廷瑞為征南將軍,何文輝為副將軍,取福建。湖廣行省平章楊璟、左丞周 德興、參政張彬取廣西。己巳,硃亮祖克溫州。十一月辛巳,湯和克慶元,方國珍 遁入海。壬午,徐達克沂州,斬王宣。己丑,廖永忠為征南副將軍,自海道會和討 國珍。乙未,頒《大統歷》。辛丑,徐達克益都。十二月甲辰,頒律令。丁未,方 國珍降,浙東平。張興祖下東平,兗東州縣相繼降。己酉,徐達下濟南。胡廷瑞下 邵武。癸丑,李善長帥百官勸進,表三上,乃許。甲子,告于上帝。庚午,湯和、 廖永忠由海道克福州。
《明史》本紀第二 太祖二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建元洪 武。追尊高祖考曰玄皇帝,廟號德祖,曾祖考曰恒皇帝,廟號懿祖;祖考曰裕皇帝, 廟號熙祖,皇考曰淳皇帝,廟號仁祖,妣皆皇后。立妃馬氏為皇后,世子標為皇太 子。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諸功臣進爵有差。丙子,頒即位詔于天下。追 封皇伯考以下皆為王。辛巳,李善長、徐達等兼東宮官。甲申,遣使核浙西田賦。 壬辰,胡廷瑞克建寧。庚子,鄧愈為征戍將軍,略南陽以北州郡。湯和克延平,執 元平章陳友定,福建平。是月,天下府州縣官來朝。諭曰:“天下始定,民財力俱 困,要在休養安息,惟廉者能約己而利人,勉之。”二月壬寅,定郊社宗廟禮,歲 必親祀,以為常。癸卯,湯和提督海運。廖永忠為征南將軍,硃亮祖副之,由海道 取廣東。丁未,以太牢祀先師孔子于國學。戊申,祀社稷。壬子,詔衣冠如唐制。 癸丑,常遇春克東昌,山東平。甲寅,楊璟克寶慶。三月辛未,詔儒臣修女誡,戒 后妃毋預政。壬申,周德興克全州。丁酉,鄧愈克南陽。己亥,徐達徇汴梁,左君 弼降。夏四月辛丑,蘄州進竹簟,卻之,命四方毋妄獻。廖永忠師至廣州,元守臣 何真降,廣東平。丁未,祫享太廟。戊申,徐達、常遇春大破元兵于洛水北,遂圍 河南。梁王阿魯溫降,河南平。丁巳,楊璟克永州。甲子,幸汴梁。丙寅,馮勝克 潼關,李思齊、張思道遁。五月己卯,廖永忠下梧州,潯、貴、容、郁林諸州皆降。 辛卯,改汴梁路為開封府。六月庚子,徐達朝行在。甲辰,海南、海北諸道降。壬 戌,楊璟、硃亮祖克靖江。秋七月戊子,廖永忠下象州,廣西平。庚寅,振恤中原 貧民。辛卯,將還應天,諭達等曰:“中原之民,久為群雄所苦,流離相望,故命 將北征,拯民水火。元祖宗功德在人,其子孫罔恤民隱,天厭棄之。君則有罪,民 復何辜。前代革命之際,肆行屠戮,違天虐民,朕實不忍。諸將克城,毋肆焚掠妄 殺人,元之宗戚,咸俾保全。庶幾上答天心,下慰人望,以副朕伐罪安民之意。不 恭命者,罰無赦。”丙申,命馮勝留守開封。閏月丁未,至自開封。己酉,徐達會 諸將兵于臨清。壬子,常遇春克德州。丙寅,克通州,元帝趨上都。是月,征天下 賢才為守令。免吳江、慶德、太平、寧國、滁、和被災田租。八月己巳,以應天為 南京,開封為北京。庚午,徐達入元都,封府庫圖籍,守宮門,禁士卒侵暴,遣將 巡古北口諸隘。壬申,以京師火,四方水旱,詔中書省集議便民事。丁丑,定六部 官制。御史中丞劉基致仕。己卯,赦殊死以下。將士從征者恤其家,逋逃許自首。 新克州郡毋妄殺。輸賦道遠者,官為轉運,災荒以實聞。免鎮江租稅。避亂民復業 者,聽墾荒地,復三年。衍圣公襲封及授曲阜知縣,并如前代制。有司以禮聘致賢 士,學校毋事虛文。平刑,毋非時決囚。除書籍田器稅,民間逋負免征。蒙古、色 目人有才能者,許擢用。鰥寡孤獨廢疾者,存恤之。民年七十以上,一子復。他利 害當興革不在詔內者,有司具以聞。壬午,幸北京。改大都路曰北平府。征元故臣。 癸未,詔徐達、常遇春取山西。甲午,放元宮人。九月癸亥,詔曰:“天下之治, 天下之賢共理之。今賢士多隱巖穴,豈有司失于敦勸歟,朝廷疏于禮待歟,抑朕寡 昧不足致賢,將在位者壅蔽使不上達歟?不然,賢士大夫,幼學壯行,豈甘沒世而 已哉。天下甫定,朕愿與諸儒講明治道。有能輔朕濟民者,有司禮遣。”乙丑,常 遇春下保定,遂下真定。冬十月庚午,馮勝、湯和下懷慶,澤、潞相繼下。丁丑, 至自北京。戊寅,以元都平,詔天下。十一月己亥,遣使分行天下,訪求賢才。庚 子,始祀上帝于圜丘。癸亥,詔劉基還。十二月丁卯,徐達克太原,擴廓帖木兒走 甘肅,山西平。己巳,置登聞鼓。壬辰,以書諭明升。
二年春正月乙巳,立功臣廟于雞籠山。丁未,享太廟。庚戌,詔曰:“朕淮右 布衣,因天下亂,率眾渡江,保民圖治,今十有五年。荷天眷祐,悉皆戡定。用是 命將北征,齊魯之民饋糧給軍,不憚千里。朕軫厥勞,已免元年田租。遭旱民未蘇, 其更賜一年。頃者大軍平燕都,下晉、冀,民被兵燹,困征斂,北平、燕南、河東、 山西今年田租亦與蠲免。河南諸郡歸附,久欲惠之,西北未平,師過其地,是以未 逞。今晉、冀平矣,西抵潼關,北界大河,南至唐、鄧、光、息,今年稅糧悉除之。” 又詔曰:“應天、太平、鎮江、宣城、廣德供億浩穰。去歲蠲租,遇旱惠不及下。 其再免諸郡及無為州今年租稅。”庚申,常遇春取大同。是月,倭寇山東濱海郡縣。 二月丙寅朔,詔修元史。壬午,耕耤田。三月庚子,徐達至奉元,張思道遁。振陜 西饑,戶米三石。丙午,常遇春至鳳翔,李思齊奔臨洮。夏四月丙寅,遇春還師北 平。己巳,諸王子受經于博士孔克仁。令功臣子弟入學。乙亥,編《祖訓錄》,定 封建諸王之制。徐達下鞏昌。丙子,賜秦、隴新附州縣稅糧。丁丑,馮勝至臨洮, 李思齊降。乙酉,徐達襲破元豫王于西寧。五月甲午朔,日有食之。丁酉,徐達下 平涼、延安。張良臣以慶陽降,尋叛。癸卯,始祀地于方丘。六月己卯,常遇春克 開平,元帝北走。壬午,封陳日煃為安南國王。秋七月己亥,鄂國公常遇春卒于軍, 詔李文忠領其眾。辛亥,擴廓帖木兒遣將破原州、涇州。辛酉,馮勝擊走之。丙辰, 明升遣使來。八月丙寅,元兵攻大同,李文忠擊敗之。己巳,定內侍官制。諭吏部 曰:“內臣但備使令,毋多人,古來若輩擅權,可為鑒戒。馭之之道,當使之畏法, 勿令有功,有功則驕恣矣。”癸酉,《元史》成。丙子,封王顓為高麗國王。癸未, 徐達克慶陽,斬張良臣,陜西平。是月,命儒臣纂禮書。九月辛丑,召徐達、湯和 還,馮勝留總軍事。癸卯,以臨濠為中都。戊午,征南師還。冬十月壬戌,遣楊璟 諭明升。甲戌,甘露降于鐘山,群臣請告廟,不許。辛卯,詔天下郡縣立學。是月, 遣使貽元帝書。十一月乙巳,祀上帝于圜丘,以仁祖配。十二月甲戌,封阿答阿者 為占城國王。甲申,振西安諸府饑,戶米二石。己丑,大賚平定中原及征南將士。 庚寅,擴廓帖木兒攻蘭州,指揮于光死之。是年,占城、安南、高麗入貢。
三年春正月癸巳,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副之,分道 北征。二月癸未,追封郭子興滁陽王。戊子,詔求賢才可任六部者。是月,李文忠 下興和,進兵察罕腦兒,執元平章竹貞。三月庚寅,免南畿、河南、山東、北平、 浙東、江西廣信、饒州今年田租。夏四月乙丑,封皇子樉為秦王,晉王,棣燕王, 橚吳王,楨楚王,榑齊王,梓潭王,巳趙王,檀魯王,從孫守謙靖江王。徐達大 破擴廓帖木兒于沈兒峪,盡降其眾,擴廓走和林。丙戌,元帝崩于應昌,子愛猷識 理達臘嗣。是月,慈利土官覃垕作亂。五月己丑,徐達取興元。分遣鄧愈招諭吐蕃。 丁酉,詔守令舉學識篤行之士。己亥,設科取士。甲辰,李文忠克應昌。元嗣君北 走,獲其子買的里八剌,降五萬余人,窮追至北慶州,不及而還。丁未,詔行大射 禮。戊申,祀地于方丘,以仁祖配。辛亥,徐達下興元。鄧愈克河州。丁巳,詔開 國時將帥無嗣者祿其家。是月旱,齋戒,后妃親執爨,皇太子諸王饋于齋所。六月 戊午朔,素服草屨,步禱山川壇,露宿凡三日,還齋于西廡。辛酉,賚將士,省獄 囚,命有司訪求通經術明治道者。壬戌,大雨。壬申,李文忠捷奏至,命仕元者勿 賀。謚元主曰順帝。癸酉,買的里八剌至京師,群臣請獻俘。帝曰:“武王伐殷用 之乎?”省臣以唐太宗嘗行之對。帝曰:“太宗是待王世充耳。若遇隋之子孫,恐 不爾也。”遂不許。又以捷奏多侈辭,謂宰相曰:“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 皆賴其生養,奈何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乙亥,封買的里八剌為崇禮侯。丙子, 告捷于南郊。丁丑,告太廟,詔示天下。辛巳,徙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杭州 民無業者田臨濠,給資糧牛種,復三年。是月,倭寇山東、浙江、福建濱海州縣。 秋七月丙辰,明升將吳友仁寇漢中,參政傅友德擊卻之。中書左丞楊憲有罪誅。八 月乙酉,遣使瘞中原遺骸。冬十月丙辰,詔儒士更直午門,為武臣講經史。癸亥, 周德興為征南將軍,討覃垕,垕遁。辛巳,貽元嗣君書。十一月壬辰,北征師還。 甲午,告武成于郊廟。丙申,大封功臣。進李善長韓國公,徐達魏國公,封李文忠 曹國公,馮勝宋國公,鄧愈衛國公,常遇春子茂鄭國公,湯和等侯者二十八人。己 亥,設壇親祭戰沒將士。庚戌,有事于圜丘。辛亥,詔戶部置戶籍、戶帖,歲計登 耗以聞,著為令。乙卯,封中書右丞汪廣洋忠勤伯,御史中丞劉基誠意伯。十二月 癸亥,復貽元嗣君書,并諭和林諸部。甲子,建奉先殿。庚午,遣使祭歷代帝王陵 寢,并加修葺。己卯,賜勛臣田。壬午,以正月至是月,日中屢有黑子,詔廷臣言 得失。是年,占城、爪哇、西洋入貢。
四年春正月丙戌,李善長罷,汪廣洋為右丞相。丁亥,中山侯湯和為征西將軍, 江夏侯周德興、德慶侯廖永忠副之,率舟師由瞿塘,潁川侯傅友德為征虜前將軍, 濟寧侯顧時副之,率步騎由秦隴伐蜀。魏國公徐達練兵北平。戊子,衛國公鄧愈督 餉給征蜀軍。庚寅,建郊廟于中都。丁未,詔設科取士,連舉三年,嗣后三年一舉。 戊申,免山西旱災田租。二月甲戌,幸中都。壬午,至自中都。元平章劉益以遼東 降。是月,蠲太平、鎮江、寧國田租。三月乙酉朔,始策試天下貢士,賜吳伯宗等 進士及第、出身有差。乙巳,徙山后民萬七千戶屯北平。丁未,誠意伯劉基致仕。 夏四月丙戌,傅友德克階州,文、隆、綿三州相繼下。五月,免江西、浙江秋糧。 六月壬午,傅友德克漢州。辛卯,廖永忠克夔州。戊戌,明升將丁世貞破文州,守 將硃顯忠死之。癸卯,湯和至重慶,明升降。戊申,倭寇膠州。是月,徙山后民三 萬五千戶于內地,又徙沙漠遺民三萬二千戶屯田北平。秋七月辛亥,徐達練兵山西。 辛酉,傅友德下成都,四川平。乙丑,明升至京師,封歸義侯。八月甲午,免中都、 淮、揚及泰、滁、無為田租。己酉,振陜西饑。是月,高州海寇亂,通判王名善死 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丙申,征蜀師還。十一月丙辰,有事于圜丘。 庚申,命官吏犯贓者罪勿貸。是月,免陜西、河南被災田租。十二月,徐達還。是 年,安南、浡泥、高麗、三佛齊、暹羅、日本、真臘入貢。
五年春正月癸丑,待制王祎使云南,詔諭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祎至,不屈死。 乙丑,徙陳理、明升于高麗。甲戌,魏國公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出雁門,趨和林, 曹國公李文忠為左副將軍,出應昌,宋國公馮勝為征西將軍,取甘肅,征擴廓帖木 兒。靖海侯吳禎督海運,餉遼東。衛國公鄧愈為征南將軍,江夏侯周德興、江陰侯 吳良副之,分道討湖南、廣西洞蠻。二月丙戌,安南陳叔明弒其主日熞自立,遣使 入貢,卻之。三月丁卯,都督僉事藍玉敗擴廓于土剌河。夏四月己卯,振濟南、萊 州饑。戊戌,始行鄉飲酒禮。庚子,鄧愈平散毛諸洞蠻。五月壬子,徐達及元兵戰 于嶺北,敗績。是月,詔曰:“天下大定,禮儀風俗不可不正。諸遭亂為人奴隸者 復為民。凍餒者里中富室假貸之,孤寡殘疾者官養之,毋失所。鄉黨論齒,相見揖 拜,毋違禮。婚姻毋論財。喪事稱家有無,毋惑陰陽拘忌,停柩暴露。流民復業者 各就丁力耕種,毋以舊田為限。僧道齋醮雜男女,恣飲食,有司嚴治之。閩、粵豪 家毋閹人子為火者,犯者抵罪。”六月丙子,定宦官禁令。丁丑,定宮官女職之制。 戊寅,馮勝克甘肅,追敗元兵于瓜、沙州。癸巳,定六部職掌及歲終考績法。壬寅, 吳良平靖州蠻。甲辰,李文忠敗元兵于阿魯渾河,宣寧侯曹良臣戰沒。乙巳,作鐵 榜誡功臣。是月,振山東饑,免被災郡縣田租。秋七月丙辰,湯和及元兵戰于斷頭 山,敗績。八月丙申,吳良平五開、古州諸蠻。甲辰,元兵犯云內,同知黃理死之。 九月戊午,周德興平婪鳳、安田諸蠻。冬十月丁酉,馮勝師還。是月,免應天、太 平、鎮江、寧國、廣德田租。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圜丘。甲子,征南師還。壬申, 納哈出犯遼東。是月,召徐達、李文忠還。十二月甲戌,詔以農桑學校課有司。辛 巳,命百官奏事啟皇太子。庚子,鄧愈為征西將軍,征吐番。壬寅,貽元嗣君書。 是年,瑣里、占城、高麗、琉球、烏斯藏入貢。高麗貢使再至,諭自后三年一貢。
六年春正月甲寅,謫汪廣洋為廣東參政。二月乙未,諭暫罷科舉,察舉賢才。 壬寅,命御史及按察使考察有司。三月癸卯朔,日有食之。頒《昭鑒錄》,訓誡諸 王。戊申,太閱。壬子,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副之,備 邊山西、北平。甲子,指揮使于顯為總兵官,備倭。夏四月己丑,令有司上山川險 易圖。六月壬午,盱眙獻瑞麥,薦宗廟。壬辰,擴廓帖木兒遣兵攻雁門,指揮吳均 擊卻之。是月,免北平、河間、河南、開封、延安、汾州被災田租。秋七月壬寅, 命戶部稽渡江以來各省水旱災傷分數,優恤之。壬子,胡惟庸為右丞相,八月乙亥, 詔祀三皇及歷代帝王。冬十月辛巳,召徐達、馮勝還。十一月壬子,擴廓帖木兒犯 大同,徐達遣將擊敗之,達仍留鎮。甲子,遣兵部尚書劉仁振真定饑。丙寅,冬至, 帝不豫,改卜郊。閏月乙亥,錄故功臣子孫未嗣者二百九人。壬午,有事于圜丘。 庚寅,頒定《大明律》。是年,暹羅、高麗、占城、真臘、三佛齊入貢。命安南陳 叔明權知國事。
七年春正月甲戌,都督僉事王簡、王誠、平章李伯升屯田河南、山東、北平。 靖海侯吳禎為總兵官,都督于顯副之,巡海捕倭。二月丁酉朔,日有食之。戊午, 修曲阜孔子廟,設孔、顏、孟三氏學。是月,平陽、太原、汾州、歷城、汲縣旱蝗, 并免租稅。夏四月己亥,都督藍玉敗元兵于白酒泉,遂拔興和。壬寅,金吾指揮陸 齡討永、道諸州蠻,平之。五月丙子,免真定等四十二祎府州縣被災田租。辛巳, 振蘇州饑民三十萬戶。癸巳,減蘇、松、嘉、湖極重田租之半。六月,陜西平涼、 延安、靖寧、鄜州雨雹,山西、山東、北平、河南蝗,并蠲田租。秋七月甲子,李 文忠破元兵于大寧、高州。壬申,倭寇登、萊。八月甲午朔,祀歷代帝王廟。辛丑, 詔軍士陣歿父母妻子不能自存者,官為存養。百姓避兵離散或客死,遺老幼,并資 遣還。遠宦卒官,妻子不能歸者,有司給舟車資送。庚申,振河間、廣平、順德、 真定饑,蠲租稅。九月丁丑,遣崇禮侯買的里八剌歸,遺元嗣君書。冬十一月壬戌, 納哈出犯遼陽,千戶吳壽擊走之。辛未,有事于圜丘。十二月戊戌,召鄧愈、湯和 還。是年,阿難功德國、暹羅、琉球、三佛齊、烏斯藏、撒里、畏兀兒入貢。
八年春正月辛未,增祀雞籠山功臣廟一百八人。癸酉,命有司察窮民無告者, 給屋舍衣食。辛巳,鄧愈、湯和等十三人屯戍北平、陜西、河南。丁亥,詔天下立 社學。是月,河決開封,發民夫塞之。二月甲午,宥雜犯死罪以下及官犯私罪者, 謫鳳陽輸作屯種贖罪。癸丑,耕耤田。召徐達、李文忠、馮勝還,傅友德等留鎮北 平。三月辛酉,立鈔法。辛巳,罷寶源局鑄錢。
夏四月辛卯,幸中都。丁巳,至自中都。免彰德、大名、臨洮、平涼、河州被 災田租。罷營中都。致仕誠意怕劉基卒。五月己巳,永嘉候硃亮祖偕傅友德鎮北平。 六月壬寅,指揮同知胡汝平貴州蠻。
秋七月己未朔,日有食之。辛酉,改作太廟。壬戌,召傅友德、硃亮祖還,李 文忠、顧時鎮山西、北平。戊辰,詔百官奔父母喪不俟報。京師地震。丁丑,免應 天、太平、寧國鎮江及蘄、黃諸府被災田租。八月己酉,元擴廓帖木兒卒。
冬十月丁亥,詔舉富民素行端潔達時務者。壬子,命皇太子諸王講武中都。十 一月丁丑,有事于圓丘。十二月戊子,京師地震。甲寅,遣使振蘇州、湖州、嘉興、 松江、常州、太平、寧國、杭州水災。是月,納哈出犯遼東,指揮馬云、葉旺大敗 之。
是年,撒里、高麗、占城、暹羅、日本、爪哇、三佛齊入貢。
九年春正月,中山侯湯和,潁川侯傅友德,都督僉事藍玉、王弼,中書右丞丁 玉,備邊延安。三月己卯,詔曰:“比年西征燉煌,北伐沙漠,軍需甲仗,皆資山、 陜,又以秦、晉二府宮殿之役,重困吾民。平定以來,閭閻未息。國都始建,土木 屢興。畿輔既極煩勞,外郡疲于轉運。今蓄儲有余,其淮、揚、安、徽、池五府及 山西、陜西、河南、福建、江西、浙江、北平、湖廣今年租賦,悉免之。”
夏四月庚戌,京師自去年八月不雨,是日始雨。五月癸酉,自庚戌雨,至是日 始霽。六月甲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辛丑,李文忠還。
秋七月癸丑朔,日有食之。是月,蠲蘇、松、嘉、湖水災田租,振永平旱災。 元將伯顏帖木兒犯延安,傅友德敗降之。八月己酉,遣官省歷代帝王陵寢,禁芻牧, 置守陵戶。忠臣烈士祠,有司以時葺治。分遣國子生修岳鎮海瀆祠。西番朵兒只巴 寇罕東,河州指揮甯正擊走之。閏九月庚寅,以災異詔求直言。
冬十月己未,太廟成,自是行合享禮。丙子,命秦、晉、燕、吳、楚、齊諸王 治兵鳳陽。十一月壬午,有事于圓丘。戊子,徙山西及真定民無產者田鳳陽。十二 月甲寅,振畿內、浙江、湖北水災。己卯,遣都督同知沐英乘傳詣陜西問民疾苦。
是年,覽邦、琉球、安南、日本、烏斯藏、高麗入貢。
十年春正月辛卯,以羽林等衛軍益秦、晉、燕三府護衛。是春,振蘇、松、嘉、 湖水災。
夏四月己酉,鄧愈為征西將軍,沐英為副將軍,率師討吐番,大破之。是月, 振太平、寧國及宜興、錢塘諸縣水災。五月庚子,韓國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總 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議軍國重事。癸卯,振湖廣水災。丙午,戶部主事趙 乾振荊、蘄遲緩,伏誅。六月丁巳,詔臣民言事者,實封達御前。丙寅,命政事啟 皇太子裁決奏聞。
秋七月甲申,置通政司。是月,始遣御史巡按州縣。八月庚戌,改建大祀殿于 南郊。癸丑,選武臣子弟讀書國子監。九月丙申,振紹興、金華、衢州水災。辛丑, 胡惟庸為左丞相,汪廣洋為右丞相。
冬十月戊午,封沐英四平侯。辛酉,賜百官公田。十一月癸未,衛國公鄧愈卒。 丁亥,合祀天地于奉天殿。是月,免河南、陜西、廣東、湖廣田租。威茂蠻叛,御 史大夫丁玉為平羌將軍,討平之。十二月乙巳朔,日有食之。丁未,錄故功臣子孫 百百余人,授官有差。
是年,占城、三佛齊、暹羅、爪哇、真臘入貢。高麗使五至,以嗣王未立,卻 之。
十一年春正月甲戌,封皇子椿為蜀王,柏湘王,桂豫王,模漢王,植衛王。改 封吳王橚為周王。己卯,進封湯和信國公。是月,征天下布政使及知府來朝。二月, 指揮胡淵平茂州蠻。三月壬午,命奏事毋關白中書省。是月,第來朝官為三等。
夏四月,元嗣君愛猷識理達臘殂,子脫古思帖木兒嗣。五月丁酉,存問蘇、松、 嘉、湖被水災民,戶賜米一石,蠲逋賦六十五萬有奇。六月壬子,遣使祭故元嗣君。 己巳,五開蠻叛,殺靖州指揮過興,以辰州指揮楊仲名為總兵官,討之。
秋七月丁丑,振平陽饑。是月,蘇、松、揚、臺海溢,遣官存恤。八月,免應 天、太平、鎮江、寧國、廣德諸府州秋糧。九月丙申,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
冬十月甲子,大祀殿成。十一月庚午,征西將軍西平侯沐英率都督藍玉、玉弼 討西番。是月,五開蠻平。
是年,暹羅、阇婆、高麗、琉球、占城、三佛齊、朵甘、烏斯藏、彭亨、百花 入貢。
十二年春正月己卯,始合禮天地于南郊。甲申,洮州十八族番叛,命沐英移兵 討之。丙申,丁玉平松州蠻。二月戊戌,李文忠督理河、岷、臨、鞏軍事。乙巳, 詔曰:“今春雨雪經旬。天下貧民困于饑寒者多有,其令有司給以鈔。”丙寅,信 國公湯和率列候練兵臨清。
夏五月癸未,蠲北平田租。六月丁卯,都督馬云征大寧。秋七月丙辰,丁玉回 師討眉縣賊,平之。己未,李文忠還掌大都督府事。八月辛巳,詔凡致仕官復其家, 終身無所與。九月己亥,沐英大破西番,擒其部長三副使。
冬十一月甲午,沐英班師,封仇成、藍玉等十二人為侯。庚申,大寧平。十二 月,汪廣洋貶廣南,賜死。征天下博學老成之士至京師。
是年,占城、爪哇、暹羅、日本、安南、高麗入貢。高麗貢黃金百斤、白金萬 兩,以不如約,卻之。
十三年春正月戊戌,左丞相胡惟庸謀反,及其黨御史大夫陳寧、中丞涂節等伏 誅。癸卯,大祀天地于南郊。罷中書省,廢丞相等官,更定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 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二月壬戌朔,詔舉聰明正直、孝弟力田、賢良 方正、文學術數之士。發丹符,驗天下金谷之數。戊辰,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聽致 仕,給以誥敕。三月壬辰,減蘇、松、嘉、湖重賦十之二。壬寅,燕王隸之國北平。 壬子,沐英襲元將脫火赤于亦集乃,擒之,盡降其眾。
夏四月己丑,命群臣各舉所知。五月甲午,雷震謹身殿。乙未,大赦。丙申, 釋在京及臨濠屯田輸作者。己亥,免天下田租。吏以過誤罷者還其職。壬寅,都督 濮英進兵赤斤站,獲故元豳王亦憐真及其部曲而還。是月,罷御史臺。命從征士卒 老疾者許以子代,老而無子及寡婦,有司資遣還。六月丙寅,雷震奉天門,避正殿 省愆。丁卯,罷王府工役。丁丑,置諫院官。
秋八月,命天下學校師生,日給廩膳。九月辛卯,景川侯曹震、營陽侯楊璟、 永城侯恭顯屯田北平。乙巳,天壽節,始受群臣朝賀,賜宴于謹身殿,后以為常。 丙午,置四輔官,告于太廟。以儒士王本、估佑、襲斅、杜斅、趙民望、吳源為春、 夏官。是月,詔陜西衛軍以三分之二屯田。安置翰林學士承旨宋濂于茂州,道卒。
冬十一月乙未,徐達還。丙午,元平章完者不花、乃兒不花犯永平,指揮劉廣 戰沒,千戶王輅擊敗之,擒完者不花。十二月,天下府州縣所舉士至者八百六十余 人,授官有差。南雄侯趙庸鎮廣東,討陽春蠻。
是年,琉球、日本、安南、占城、真臘、爪哇入貢,日本以無表卻之。
十四年春正月戊子,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湯和、傅友德為左、右副將軍,帥師 討乃兒不花。命新授官者各舉所知。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壬子,罷天下歲造兵 器。癸丑,命公候子弟入國學。丙辰,詔求隱逸。二月庚辰,核天下官田。三月丙 戌,大赦。辛丑,頒《五經》、《四書》于北方學校。
夏四月庚午,徐達率諸將出塞,至北黃河,擊破元兵,獲全寧四部以歸。五月, 五溪蠻叛,江夏侯周德興討平之。
秋八月丙子,詔求明經老成之士,有司禮送京師。庚辰,河決原武、祥符、中 牟。辛巳,徐達還。九月壬午朔,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左、右副將軍, 帥征支南。徐達鎮北平。丙午,周德興移師討施州蠻,平之。
冬十月壬子朔,日有食之。癸丑,命法司錄囚,會翰林院給事中及春坊官會議 平允以聞。甲寅,免應天、太平、應德、鎮江、寧國田租。癸亥,分遣御史錄囚。 己卯,延安侯唐勝宗帥師討浙東山寇,平之。十一月壬午,吉安侯陸仲亨鎮成都。 庚戌,趙庸討廣州海寇,大破之。十二月丁巳,命翰林春坊官考駁諸司章奏。戊辰, 傅友德大敗元兵于白石江,遂下曲靖。壬申,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走普寧自殺。
是年,暹羅、安南、爪哇、朵甘、烏斯藏入貢。以安南寇思明,不納。
《明史》本紀第三 太祖三十五年春正月辛巳,宴群臣于謹身殿,始用九奏樂。景川侯曹震、定遠侯王弼 下威楚路。壬午,元曲靖宣慰司及中慶、澄江、武定諸路俱降,云南平。己丑,減 大辟囚。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庚戌,命天下朝覲官各舉所知一人。二月壬子。 河決河南,命駙馬都尉李祺振之。甲寅,以云南平,詔天下。閏月癸卯,藍玉、沐 英克大理,分兵徇鶴慶、麗江、金齒,俱下。三月庚午,河決朝邑。
夏四月甲申,遷元梁王把匝剌瓦兒密及威順王子伯伯等家屬于耽羅。丙戌,詔 天下通祀孔子。壬辰,免畿內、浙江、江西、河南、山東稅糧。五月乙丑,太學成, 釋奠于先師孔子。丙子,廣平府吏王允道請開磁州鐵冶。帝曰:“朕聞王者使天下 無遺賢,不聞無遺利。今軍器不乏,而民業已定,無益于國,且重擾民。”杖之, 流嶺南。丁丑,遣行人訪經明行修之士。
秋七月乙卯,河決滎澤、陽武。辛酉,罷四輔官。乙亥,傅友德、沐英擊烏撒 蠻,大敗之。八月丁丑,復設科取士,三年一行,為定制。丙戌,皇后崩。己丑, 延安侯唐勝宗、長興侯耿炳文屯田陜西。丁酉,擢秀才曾泰為戶部尚書。辛丑,命 征至秀才分六科試用。九月己酉,吏部以經明行修之士鄭韜等三千七百余人入見, 令舉所知,復遣使征之。賜韜等鈔,尋各授布政使、參政等官有差。庚午,葬孝慈 皇后于孝陵。
冬十月丙子,置都察院。丙申,錄囚。甲辰,徐達還。是月,廣東群盜平,詔 趙庸班師。十一月戊午,置殿閣大學士,以邵質、吳伯宗、宋訥、吳沉為之。十二 月辛卯,振北平被災屯田士卒。乙亥,永城侯薛顯理山西軍務。
是年,爪哇、琉球、烏斯藏、占城入貢。
十六年春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戊午,徐達鎮北平。二月丙申,初命天 下學校歲貢士于京師。三月甲辰,召征南師還,沐英留鎮云南。丙寅,復鳳陽、臨 淮二縣民徭賦,世世無所與。
夏五月庚申,免畿內各府田租。六月辛卯,免畿內十二州縣養馬戶田租一年, 滁州免二年。
秋七月,分遣御史錄囚。八月壬申朔,日有食之。九月癸亥,申國公鄧鎮為征 南將軍,討龍泉山寇,平之。
冬十月丁丑,召徐達等還。十二月甲午,刑部尚書開濟有罪誅。
是年,琉球、占城、西番、打箭爐、暹羅、須文達那入貢。
十七年春正月丁未,太祀天地于南郊。戊申,徐達鎮北平。壬戌,湯和巡視沿 海諸城防倭。三月戊戌朔,頒科舉取士式。曹國公李文忠卒。甲子,大赦天下。
夏四月壬午,論平云南功,進封傅友德潁國公,陳桓恒等侯者四人,大賚將士。 庚寅,收陣亡遺骸。增筑國子學舍。五月丙寅,涼州指揮宋晟討西番于亦集乃,敗 之。
秋七月戊戌,禁內官預外事,敕諸司毋通內官監文移。癸丑,詔百官迎養父母 者,官給舟車。丁巳,免畿內今年田租之半。庚申,錄囚。壬戌,盱貽人獻天書, 斬之。八月丙寅,河決開封。壬申,決杞縣,遣官塞之。己丑,蠲河南諸省逋賦。
冬十月丙子,河南、北平大水,分遣駙馬都尉李祺等振之。閏月癸丑,詔天下 罪囚,刑部、都察院詳議,大理寺覆讞后奏決。是月,召徐達還。十二月壬子,蠲 云南逋賦。
是年,琉球、暹羅、安南、占城入貢。
十八年春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癸酉,朝覲官分五等考績,黜陟有差。 二月甲辰,以久陰雨雷雹,詔臣民極言得失。己未,魏國公徐達卒。三月壬戌,賜 丁顯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詔中外官父母歿任所者,有司給舟車歸其喪,著為令。 乙亥,免畿內今年田租。命天下郡縣瘞暴骨。丙子,初選進士為翰林院、承敕監、 六科庶吉士。己丑,戶部侍郎郭桓坐盜官糧誅。
夏四月丁酉,吏部尚書余熂以罪誅。丙辰,思州蠻叛,湯和為征虜將軍,周德 興為副將軍,帥師從楚王楨討之。六月戊申,定外官三年一朝,著為令。
秋七月甲戌,封王禑為高麗國王。庚辰,五開蠻叛。八月庚戌,馮勝、傅友德、 藍玉備邊北平。是月,振河南水災。
冬十月己丑,頒《大誥》于天下。癸卯,召馮勝還。甲辰,詔曰:“孟子傳道, 有功名教。歷年既久,子孫甚微。近有以罪輸作者,豈禮先賢之意哉。其加意詢訪, 凡圣賢后裔輸作者,皆免之。”是月,楚王楨、信國公湯和討平五開蠻。十一月乙 亥,蠲河南、山東、北平田租。十二月丙午,詔有司舉孝廉。癸丑,麓川平緬宣慰 使思倫發反,都督馮誠敗績,千戶王升死之。
是年,高麗、琉球、安南、暹羅入貢。
十九年春正月辛酉,振大名及江浦水災。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是月,征蠻 師還。二月丙申,耕耤田,癸丑,振河南饑。
夏四月甲辰,詔贖河南饑民所鬻子女。六月甲辰,詔有司存問高年。貧民年八 十以上,月給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歲加帛一匹,絮一斤;有田產 者罷給米。應天、鳳陽富民年八十以上賜爵社士,九十以上鄉士;天下富民八十以 上里士,九十以上社士。皆與縣官均祀,復其家。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歲給米六 石。士卒戰傷除其籍,賜復三年。將校陣亡,其子世襲加一秩。巖穴之士,以禮聘 遣。丁未,振青州及鄭州饑。
秋七月癸未,詔舉經明行修練達時務之士。年六十以上者,置翰林備顧問,六 十以下,于六部、布按二司用之。八月甲辰,命皇太子修泗州盱眙祖陵,葬德祖以 下帝后冕服。九月庚申,屯田云南。
冬十月,命官軍已亡子女幼或父母老者皆給全俸,著為令。十二月癸未朔,日 有食之。是月,命宋國公馮勝分兵防邊。發北平、山東、山西、河南民運糧于大寧。
是年,高麗、琉球、暹羅、占城、安南入貢。
二十年春正月癸丑,馮勝為征虜大將軍,傅友德、藍玉副之,率師征納哈出。 焚錦衣衛刑具,以系囚付刑部。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禮成,天氣清明。侍臣進 曰:“此陛下敬天之誠所致。”帝曰:“所謂敬天者,不獨嚴而有禮,當有其實。 天以子民之任付于君,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實也。即如國 家命人任守令之事,若不能福民,則是棄君之命,不敬孰大焉。”又曰:“為人君 者,父天母地子民,皆職分之所當盡,祀天地,非祈福于己,實為天下蒼生也。” 二月壬午,閱武。乙未,耕耤田。三月辛亥,馮勝率師出松亭關,城大寧、寬河、 會州、富峪。
夏四月戊子,江夏侯周德興筑福建瀕海城,練兵防倭。六月庚子,臨江侯陳鏞 從征失道,戰沒。癸卯,馮勝兵逾金山。丁未,納哈出降。閏月庚申,師還次金山, 都督濮英殿軍遇伏,死之。
秋八月癸酉,收馮勝將軍印,召還,藍玉攝軍事。景川侯曹震屯田云南品甸。 九月戊寅,封納哈出海西侯。癸未,置大寧都指揮使司。丁酉,安置鄭國公常茂于 龍州。丁未,藍玉為征虜大將軍,延安侯唐勝宗、武定侯郭英副之,北征沙漠。是 月,城西寧。
冬十月戊申,封硃壽為舳艫侯,張赫為航海侯。是月,馮勝罷歸鳳陽,奉朝請。 十一月壬午,普定侯陳桓、靖寧侯葉升屯田定邊、姚安、畢節諸衛。己丑,湯和還, 凡筑寧海、臨山等五十九城。十二月,振登、萊饑。
是年,琉球、安南、高麗、占城、真臘、朵甘、烏斯藏入貢。
二十一年春正月辛巳,麓川蠻思倫發入寇馬龍他郎甸,都督甯正擊敗之。辛卯, 大祀天地于南郊。甲午,振青州饑,逮治有司匿不以聞者。三月乙亥,賜任亨泰等 進士及第、出身有差。丙戌,振東昌饑。甲辰,沐英討思倫發敗之。
夏四月丙辰,藍玉襲破元嗣君于捕魚兒海,獲其次子地保奴及妃主王公以下數 萬人而還。五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六月甲辰,信國公湯和歸鳳陽。甲子,傅友德 為征南將軍,沐英、陳桓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東川叛蠻。
秋七月戊寅,安置地保奴于琉球。八月癸丑,徙澤、潞民無業者墾河南、北田, 賜鈔備農具,復三年。丁卯,藍玉師還,大賚北征將士。戊辰,封孫恪為全寧侯。 是月,御制八諭飭武臣。九月丙戌,秦、晉、燕、周、楚、齊、湘、魯、潭九王來 朝。癸巳,越州蠻阿資叛,沐英會傅友德討之。
冬十月丁未,東川蠻平。十二月壬戌,進封藍玉涼國公。
是年,高麗、古城、琉球、暹羅、真臘、撒馬兒罕、安南入貢。詔安南三歲一 朝,象犀之屬毋獻。安南黎季犛弒其主煒。
二十二年春正月丙戌,改大宗正院曰宗人府,以秦王樉為宗人令,晉王、燕 王棣為左、右宗正,周王橚、楚王楨為左、右宗人。丁亥,大祀天地于南郊。乙未, 傅友德破阿資于普安。二月己未,藍玉練兵四川。壬戌,禁武臣預民事。癸亥,湖 廣千戶夏得忠結九溪蠻作亂,靖寧侯葉升討平之,得忠伏誅。是月,阿資降。三月 庚午,傅友德帥諸將分屯四川,湖廣,防西南蠻。
夏四月己亥,徙江南民田淮南,賜鈔備農具,復三年。癸丑,魏國公徐允恭、 開國公常升等練兵湖廣。甲寅,徙元降王于眈羅。是月,遣御史按山東官匿災不奏 者。五月辛卯,置泰寧、朵顏、福余三衛于兀良哈。
秋七月,傅友德等還。八月乙卯,詔天下舉高年有德識時務者。是月,更定 《大明律》。九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冬十一月丙寅,宣德侯金鎮等練兵湖廣。己卯,思倫發入貢謝罪,麓川平。十 二月甲辰,周王橚有罪,遷云南,尋罷徙,留居京師。定遠侯王弼等練兵山西、河 南、陜西。
是年,高麗、安南、占城、暹羅、真臘入貢。元也速迭兒弒其主脫古思帖木兒 而立坤帖木兒。高麗廢其主禑,又廢其主昌。安南黎季犛復弒其主日焜。
二十三年春正月丁卯,晉王、燕王棣帥師征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征 虜前將軍潁國公傅友德等皆聽節制。己卯,大祀天地于南郊。庚辰,貴州蠻叛,延 安侯唐勝宗討平之。乙酉,齊王榑帥師從燕王棣北征。贛州賊為亂,東川侯胡海充 總兵官,普定侯陳桓、靖寧侯葉升為副將,討平之。唐勝宗督貴州各衛屯田。二月 戊申,藍玉討平西番叛蠻。丙辰,耕耤田。癸亥,河決歸德,發諸軍民塞之。三月 癸巳,燕王棣師次迤都,咬住等降。
夏四月,吉安侯陸仲亨等坐胡惟庸黨下獄。丙申,潭王梓自焚死。閏月丙子, 藍玉平施南、忠建叛蠻。五月甲午,遣諸公侯還里,賜金幣有差。乙卯,賜太師韓 國公李善長死,陸仲亨等皆坐誅。作《昭示奸黨錄》,布告天下。六月乙丑,藍玉 遣鳳翔侯張龍平都勻、散毛諸蠻。庚寅,授耆民有才德知典故者官。
秋七月壬辰,河決開封,振之。癸巳,崇明、海門風雨海溢,遣官振之,發民 二十五萬筑堤。八月壬申,詔毋以吏卒充選舉。藍玉還。是月,振河南、北平、山 東水災。九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己卯,振湖廣饑。十一月癸丑,免山東被災田租。十二月癸亥,令殊死 以下囚輸粟北邊自贖。壬申,罷天下歲織文綺。
是年,墨刺、哈梅里、高麗、占城、真臘、琉球、暹羅入貢。
二十四年春正月癸卯,大祀天地于南郊。戊申,潁國公傅友德為征虜將軍,定 遠侯王弼、武定侯郭英副之,備北平邊。丁巳,免山東田租。二月壬申,耕耤田。 三月戊子朔,日有食之。魏國公徐輝祖、曹國公李景隆、涼國公藍玉等備邊陜西。 乙未,靖寧侯葉升練兵甘肅。丁酉,賜許觀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辛未,封皇子旃為慶王,權寧王,楩岷王,橞谷王,松韓王,模王, 楹安王,桱唐王,棟郢王,彝伊王。癸未,燕王棣督傅友德諸將出塞,敗敵而還。 五月戊戌,漢、衛、谷、慶、寧、岷六王練兵臨清。六月己未,詔廷臣參考歷代禮 制,更定冠服、居室、器用制度。甲子,久旱錄囚。
秋七月庚子,徙富民實京師。辛丑,免畿內官田租之半。八月乙卯,秦王樉有 罪,召還京師。乙丑,皇太子巡撫陜西。乙亥,都督僉事劉真、宋晟討哈梅里,敗 之。九月乙酉,遣使諭西域。是月,倭寇雷州,百戶李玉、鎮撫陶鼎戰死。
冬十月丁巳,免北平、河間被水田租。十一月甲午,五開蠻叛,都督僉事茅鼎 討平之。庚戌,皇太子還京師,晉王來朝。辛亥,振河南水災。十二月庚午,周 王橚復國。辛巳,阿資復叛,都督僉事何福討降之。
是年,天下郡縣賦役黃冊成,計戶千六十八萬四千四百三十五,丁五千六百七 十七萬四千五百六十一。琉球、暹羅、別失八里、撒馬兒罕入貢。以占城有篡逆事, 卻之。
二十五年春正月戊子,周王橚來朝,庚寅,河決陽武,發軍民塞之,免被水田 租。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何福討都勻、畢節諸蠻,平之。辛丑,令死困輸粟塞 十。壬寅,晉王、燕王棣、楚王楨、湘王柏來朝。二月戊午,召曹國公李景隆等 還京師。靖寧侯葉升等練兵于河南及臨、鞏、甘、涼、延慶。都督茅鼎等平五開蠻。 丙寅,耕耤田。庚辰,詔天下衛所軍以十之七屯田。三月癸未,馮勝等十四人分理 陜西、山西、河南諸衛軍務。庚寅,改封豫王桂為代王,漢王楧為肅王,衛王植為 遼王。
夏四月壬子,涼國公藍玉征罕東。癸丑,建昌衛指揮月魯帖木兒叛,指揮魯毅 敗之。丙子,皇太子標薨。戊寅,都督聶緯、徐司馬、瞿能討月魯帖木兒,俟藍玉 還,并聽節制。五月辛巳,藍玉至罕東,寇遁,遂趨建昌。己丑,振陳州原武水災。 六月丁卯,西平候沐英卒于云南。
秋七月庚辰,秦王樉復國。癸未,指揮瞿能敗月魯帖木兒于雙狼寨。八月己未, 江夏侯周德興坐事誅。丁卯,馮勝、傅友德帥開國公常升等分行山西,籍民為軍, 屯田于大同、東勝,立十六衛。甲戌,給公侯歲祿,歸賜田于官。丙子,靖寧侯葉 升坐胡惟庸黨誅。九月庚寅,立皇孫允炆為皇太孫,高麗李成桂幽其主瑤而自立, 以國人表來請命,詔聽之,更其國號曰朝鮮。
冬十月乙亥,沐春襲封西平侯,鎮云南。十一月甲午,藍玉擒月魯帖木兒,誅 之,召玉還。十二月甲戌,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等兼東宮師保官。閏月戊戌, 馮勝為總兵官,傅友德副之,練兵山西、河南、兼領屯衛。
是年,琉球中山、山南、高麗,哈梅里入貢。
二十六年春正月戊申,免天下耆民來朝。辛酉,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丁丑, 晉王統山西、河南軍出塞,召馮勝、傅友德、常升、王弼等還。乙酉,蜀王椿來 朝。涼國公藍玉以謀反,并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舳艫侯硃壽、 東莞伯何榮、吏部尚書詹徽等皆坐誅。己丑,頒《逆臣錄》于天下。庚寅,耕耤田。 三月辛亥,代王桂率護衛兵出塞,聽晉王節制。長興侯耿炳文練兵陜西。丙辰,馮 勝、傅友德備邊山西、北平,其屬衛將校悉聽晉王、燕王節制。庚申,詔二王軍務 大者始以聞。壬戌,會寧侯張溫坐藍玉黨誅。
夏四月乙亥,孝感饑,遣使乘傳發倉貸之。詔自今遇歲饑,先貸后聞,著為令。 戊子,周王橚來朝。庚寅,旱,詔群臣直言得失,省獄囚。丙申,以安南擅廢立, 絕其朝貢。
秋七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戊申,選秀才張宗浚等隨詹事府官分直文華殿,侍 皇太孫。八月,秦、晉、燕、周、齊五王來朝。九月癸丑,代、肅、遼、慶、寧五 王來朝。赦胡惟庸、藍玉余黨。
冬十月丙申,擢國子監生六十四人為布政使等官。十二月,頒《永鑒錄》于諸 王。
是年,琉球、爪哇、暹羅入貢。
二十七年春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辛酉,李景隆為平羌將軍,鎮甘肅。 發天下倉谷貸貧民。三月庚子,賜張信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辛丑,魏國公徐輝 祖、安陸侯吳杰備倭浙江。庚戌,課民樹桑棗木棉。甲子,以四方底平,收藏甲兵, 示不復用。
秋八月甲戌,吳杰及永定侯張銓率致仕武臣,備倭廣東。乙亥,遣國子監生分 行天下。督吏民修水利。丙戌,階、文軍亂,都督甯正為平羌將軍討之。九月,徐 輝祖節制陜西沿邊諸軍。
冬十一月乙丑,潁國公傅友德坐事誅。阿資復叛,西平侯沐春擊敗之。十二月 乙亥,定遠侯王弼坐事誅。
是年,烏斯藏、琉球、緬、朵甘、爪哇、撒馬兒罕、朝鮮入貢。安南來貢,卻 之。
二十八年春正月丙午,階、文寇平,甯正以兵從秦王樉征洮州叛番。丁未,大 祀天地于南郊。甲子,西平侯沐春擒斬阿資,越州平。是月,周王橚、晉王、率 河南、山西諸衛軍出塞,筑城屯田。燕王棣帥總兵官周興出遼東塞。二月丁卯,宋 國公馮勝坐事誅。己丑,諭戶部編民百戶為里。婚姻死喪疾病患難,里中富者助財, 貧者助力。春秋耕獲,通力合作,以教民睦。
夏六月壬申,詔諸土司皆立儒學。辛巳,周興等自開原追敵至甫答迷城,不及 而還。己丑,御奉天門,諭群臣曰:“朕起兵至今四十余年,灼見情偽,懲創奸頑 或法外用刑,本非常典。后嗣止頒《律》與《大誥》,不許用黥剌、剕、劓、閹割 之刑。臣下敢以請者,置重典。”又曰:“朕罷丞相,設府、部、都察院分理庶政, 事權歸于朝廷。嗣君不許復立丞相。臣下敢以請者置重典。皇親惟謀逆不赦。余罪, 宗親會議取上裁。法司只許舉奏,毋得擅逮。勒諸典章,永為遵守。”
秋八月丁卯,都督楊文為征南將軍,指揮韓觀、都督僉事宋晟副之,討龍州士 官趙宗壽。戊辰,信國公湯和卒。辛巳,趙宗壽伏罪來朝,楊文移兵討奉議、南丹 叛蠻。九月丁酉,免畿內、山東秋糧。庚戌,頒《皇明祖訓條章》于中外,“后世 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論”。十一月乙亥,奉議、南丹蠻悉平。十二月壬辰,詔河 南、山東桑棗及二十七年后新墾田,毋征稅。
是年,朝鮮、琉球、暹羅入貢。
二十九年春正月壬申,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癸卯,征虜前將軍胡冕討郴、桂 蠻,平之。辛亥,燕王棣帥師巡大寧,周世子有燉帥師巡北平關隘。三月辛酉,楚 王楨、湘王柏來朝。甲子,燕王敗敵于徹徹兒山,又追敗之于兀良哈禿城而還。
秋八月丁未,免應天、太平五府田租。九月乙亥,召致仕武臣二千五百余人入 朝,大賚之,各進秩一級。
是年,琉球、安南、朝鮮、烏斯茂入貢。
三十年春正月丙辰,耿炳文為征西將軍,郭英副之,巡西北邊。丙寅,大祀天 地于南郊。丁卯,置行太仆寺于山西、北平、陜西、甘肅、遼東,掌馬政。己巳, 左都督楊文屯田遼東。是月,沔縣盜起,詔耿炳文討之。二月庚寅,水西蠻叛,都 督僉事顧成為征南將軍,討平之。三月癸丑,賜陳安阝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庚 辰,古州蠻叛,龍里千戶吳得、鎮撫井孚戰死。
夏四月己亥,都指揮齊讓為平羌將軍,討之。壬寅,水西蠻平。五月壬子朔, 日有食之。乙卯,楚王楨、湘王柏帥師討古州蠻。六月辛巳,賜禮部覆試貢士韓克 忠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己酉,駙馬都尉歐陽倫有罪賜死。
秋八月丁亥,河決開封。甲午,李景隆為征虜大將軍,練兵河南。九月庚戌, 漢、沔寇平。戊辰,麓川平緬土酋刀干孟逐其宣慰使思倫發以叛。乙亥,都督楊文 為征虜將軍,代齊讓。
冬十月戊子,停遼東海運。辛卯,耿炳文練兵陜西。乙未,重建國子監先師廟 成。十一月癸酉,沐春為征虜前將軍,都督何福等副之,討刀干孟。
是年,琉球、占城、朝鮮、暹羅、烏斯藏、泥八剌入貢。
三十一年春正月壬戌,大祀天地于南郊。乙丑,遣使之山東、河南課耕。二月 乙酉,倭寇寧海,指揮陶鐸擊敗之。辛丑,古州蠻平,召楊文還。甲辰,都督僉事 徐凱討平么些蠻。
夏四月庚辰,廷臣以朝鮮屢生釁隙請討,不許。五月丁未,沐春擊刀干孟,大 敗之。甲寅,帝不豫。戊午,都督楊文從燕王棣,武定侯郭英從遼王植,備御開平, 俱聽燕王節制。
閏月癸未,帝疾大漸。乙酉,崩于西宮,年七十有一。遺詔曰:“朕膺天命三 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 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 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 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 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辛卯,葬孝陵。謚曰高皇帝,廟號太祖。 永樂元年,謚圣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增謚開天 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帝天授智勇,統一方夏,緯武經文,為漢、唐、宋諸君所未及。當其肇造之初, 能沉幾觀變,次第經略,綽有成算。嘗與諸臣論取天下之略,曰:“朕遭時喪亂, 初起鄉土,本圖自全。及渡江以來,觀群雄所為,徒為生民之患,而張士誠、陳友 諒尤為巨蠹。士誠恃富,友諒恃強,朕獨無所恃。惟不嗜殺人,布信義,行節儉, 與卿等同心共濟。初與二寇相持,士誠尤逼近。或謂宜先擊之。朕以友諒志驕,士 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圓,故先攻友諒。鄱陽之役,士誠卒不能出姑 蘇一步以為之援。向使先攻士誠,浙西負固堅守,友諒必空國而來,吾腹背受敵矣。 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山東、次河洛,止潼關之兵不遽取秦、隴者,蓋擴廓 帖木兒、李思齊、張思道皆百戰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則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 出其不意,反旆而北。燕都既舉,然后西征。張、李望絕勢窮,不戰而克,然擴廓 猶力抗不屈。向令未下燕都,驟與角力,勝負未可知也。”帝之雄才大略,料敵制 勝,率類此。故能戡定禍亂,以有天下。語云“天道后起者勝”,豈偶然哉。
贊曰: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杰景從,戡亂摧 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后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 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 修人紀,崇鳳都,正后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 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至于雅尚志節,聽蔡 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 孫承業二百余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至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 祀,有以哉。
拓展知識:
- 板集成灶維修(集成灶控制板維修)12-01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開利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中央開利空調故障代碼h4如何診斷和修復)
2024-09-12
-
特靈空調廠家維修號碼(家用中央特靈空調維修更換你需要知道的步驟和注意事
2024-09-12
-
蘇州張家港史麥斯壁掛爐售后電話(如何快速找到并聯系售后服務)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客服(美的空調h什么意思探究美的空調H的奧秘)
2024-09-12
-
三菱電子空調售后維修電話是多少(中央三菱空調出現故障E1全面解析:中央三菱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