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燃氣灶9g75n維修(老板燃氣灶9g311)
前沿拓展:
消費級電腦市場是價值百億元的市場,每年都有數不清的新概念、新產品、新風潮誕生。在這浩浩蕩蕩、不可阻擋的市場發展中,即使有燦若繁星的精品,卻難免不被時間、視野所埋沒,就如同古詩當中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好在人是有記憶的,真正的英雄雖然會被埋沒,但永遠不會被遺忘,就像我們這次為大家準備的年度最佳產品系列,是抱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挑選出來的精品,我們相信他們是不會被時間埋沒、明年、甚至以后都是值得加入購物車的明星產品。最后祝愿大家在濁酒與談笑中迎來屬于自己的2019。
以下是超能網2018年度最佳產品完全榜單,后面的分頁為各產品點評,歡迎網友補遺。歡迎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請留意官微和小超哥朋友圈,小超哥微信號9501417)轉發此榜單或文章,我們將從轉發名單中各抽取兩名幸運兒,贈送價值369元的彩融Artists 3散熱器一個。
AMD這邊主流AM4平臺最大變動就是推出了Ryzen APU,中低端產品終于有核顯了,而中高端產品與上代的變化不大,主要制程改良頻率提升,不過價格低了不少性價比高了很多。AMD在HEDT平臺方面搬動則很大,推出了24核和32核的產品,是現在消費級市場上核心數最多的處理器。
而Intel這邊在主流平臺的變動比較大,把8核16線程的處理器引入到LGA 1151平臺,Core i9品牌也引入到主流平臺,Core i7雖然升級到8核但也成了首代沒超線程的i7處理器,HEDT平臺與上代相比其實變化不算很大,不過第九代酷睿與酷睿X系列的內部導熱材料從硅脂變成了釬焊,隨著散熱性能的改善處理器頻率也大幅提升,現在Intel處理器的頻率要比AMD的高出許多。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今年各方面的最佳處理器。
年度最佳處理器:Ryzen 7 2700X(8核16線程,3.7-4.3GHz,16MB L3,TDP 105W)
為什么年度最佳處理器要選Ryzen 7 2700X?因為它擁有與Core i9-9900K一樣的8核16線程,然而價格只要后者的一半,它有著比Core i7-9700K和Core i7-8700K更多的線程數,所以在并行運算要求較高的多媒體創作上有著較大的優勢,游戲表現雖然不及Intel處理器強,但也能保障足夠流暢的游戲幀率,綜合性能和價格來說Ryzen 7 2700X無疑是今年最佳的處理器。
相關評測文章:《二代銳龍襲來: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同步評測》
最強游戲處理器:Core i9-9900K (8核16線程,3.6-5.0GHz,16MB L3,UHD 630核顯,TDP 95W)
要游戲幀率高你的CPU就得有足夠高的頻率,當然核心數量也不能少,而Core i9-9900K有著目前零售處理器中最高的頻率,8核16線程的規格也足夠強,說它是最強的游戲處理器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相關評測文章:《酷睿i9-9900K/i7-9700K同步評測:八核的時代來了》
最佳生產力處理器: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32核64線程,3.0-4.2GHz,64MB L3,TDP 250W)
現在核心數量最多的消費級處理器已經落到AMD手上,32核64線程的規格無人能敵,用它可以大幅減少多媒體內容創作時所用的渲染時間,大幅提升生產力,它還支持四通道DDR4內存并可提供64條PCI-E通道,擴展能力相當強,可以組建一臺相當強的多媒體工作站。
相關評測文章:《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2950X首發評測:32核一出誰與爭鋒》
最具性價比游戲處理器:Ryzen 5 2600X(6核12線程,3.6-4.2GHz,16MB L3,TDP 95W)
其實Core i5-8600K的游戲性能會比Ryzen 5 2600X好不少,然而受到Intel處理器缺貨的影響它的價格相當不穩定,而Ryzen 5 2600X的價格已經穩步降至1500元左右了,性價比極佳,游戲性能也不弱,而且還有SMT多線程的加持,擁有比Core i5更好的多線程能力。
相關評測文章:《二代銳龍襲來: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同步評測》
最具性價比入門級處理器(核顯平臺):Ryzen 3 2200G(4核4線程,3.5-3.7GHz,4MB L3,Vega 8核顯,TDP 65W)
要談核顯性能的話基本上就只有AMD那兩顆Ryzen APU可選了,相比與1000多的Ryzen 5 2400G,只需700元的Ryzen 3 2200G性價比明顯好得多,兩者的游戲性能大概就差10%左右,沒太大必要加錢買前者。
相關評測文章:《AMD Ryzen APU同步評測:當Zen遇上Vega,最強核顯平臺誕生啦》
最具性價比入門級處理器(獨顯平臺):Core i3-8100(4核4線程,3.6GHz,6MB L3,UHD 630核顯,TDP 65W)
但如果你想選個入門級四核然后再加塊獨顯的話,Core i3-8100散片是更好的選擇,兩者的價格差不多,Core i3-8100的CPU性能較Ryzen 3 2200G更好,而且后者只能提供PCI-E 3.0 x8的插槽,Core i3-8100是可以提供全速的PCI-E 3.0 x16插槽,雖然對甜點級顯卡的性能影響不大,但強迫癥表示這不能接受。
相關評測文章:《入門四核選哪個?Ryzen 3 2200G全方位對比Core i3-8100》
年度最有創意處理器:Core i7-8809G (4核8線程,3.1-4.2GHz,8MB L3,RX Vega M GH顯卡,4GB HBM 2顯存,TDP 100W)
Kabylake-G處理器大概是今年最意想不到的產品,Intel找AMD的定制部門定制了這個RX Vega M顯卡,然后和自己的CPU裝到一塊PCB上就成了Kabylake-G,最高端的型號是Core i7-8809G,該系列處理器主要用在Intel自己的骷顱峽谷NUC上,還有部分OEM廠商的二合一設備也有用它,它給予了這些設備之前不曾擁有的3D性能,讓這些高性能設備變得更為緊湊。
今年Intel和AMD都推出了不少新的處理器,但由于接口沒變動所以舊的主板可以直接上新的CPU,當然新的主板也繼續推向市場,Intel這邊就有Z390、H370、B360和H310等新芯片組,AMD這邊則有X470和B450,HEDT平臺的X299和X399雖然沒有變化,但是主板廠都推出了新的產品迎接新的處理器。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今年各方面的最佳主板。
年度最佳顏值主板:華碩ROG MAXIMUS XI FORMULA
論顏值最好的主板,那非華碩ROG MAXIMUS XI FORMULA莫屬,它身上有全覆蓋式的盔甲,并且采用了大量的單鏡面設計,主板表面看起來很閃亮,也隱藏了下面的RGB燈,通電后就變成另一個模樣,鏡下會滲出優雅的燈光,并畫出各種圖案,此外主板還有第二代LiveDash OLED和金屬背板,是顏值相當之高的一塊主板。
相關評測:《華碩ROG Maximus XI Formula主板評測,AI讓超頻更簡單》
年度最有創意主板:華碩ROG MAXIMUS XI GENE
華碩的ROG GENE系列一直是最強的mATX規格主板,而今年的MAXIMUS XI GENE則是讓你感到“原來mATX主板還能弄成這樣”,雖然它是mATX主板,但由于支持獨家的DIMM.2擴展卡,讓這小板能提供4個M.2接口,比很多ATX主板還多,另外它也支持獨家的雙倍容量內存技術,使得只有兩條內存插槽的它也可支持64GB內存,主板底部的接口全部翻轉90°方便玩家接線,這是今年能讓我眼前一亮的產品。
相關評測:《華碩ROG Maximus XI Gene主板評測:最強mATX Z390》
年度最佳創作者主板:微星MEG X399 CREATION
內容創作者需要更多的核心更強的并行處理能力,擁有32核的X399平臺是最適合的,而最好的X399主板非微星MEG X399 CREATION莫屬,它擁有X399主板中最強的16+3相供電,很多的Ryzen TR 2990WX的超頻記錄就是在這主板上誕生的,而且擴展能力相當強,配送了塊M.2 Xpander-AERO擴展卡,可額外擴展四個M.2 SSD并用他們來組RAID,是一塊相當強的X399主板。
相關評測:《微星MEG X399 CREATION主板評測:16+3相供電的怪獸》
主流價位最佳AM4主板:技嘉B450 AORUS PRO WIFI
AMD的B450與上代B350比起來主要是供電強化了許多,技嘉這款B450 AORUS PRO WIFI在ATX板型的B450當中算是均價,但它有著比其他同價位主板更強的供電配置,有三個PCI-E x16插槽和兩個M.2接口,擴展能力比較強,而且它還有一般高端主板才會有的一體式I/O背板,拿來配Ryzen 7 2700X也沒什么問題,性價比挺高的。
主流價位最佳LGA 1151主板:華擎Z370 Pro4
最佳性價比Intel LGA 1151主板選的是華擎Z370 Pro4,它其實是去年的主板,然而Z370更新BIOS后一樣可以上第九代酷睿處理器,而且它才800多元,作為一塊Z370它各方面都比同價位的B360要強,而且還支持CPU和內存的超頻,用它來配合非K處理器使用也是相當好的,這主板性價比非常高。
今年是顯卡市場最動蕩的一年,年初有虛擬貨幣過山車式漲跌事件,臨近崩盤邊緣;年中顯卡出現了一波莫名其妙大漲價,GTX 1060、RX 580居然漲至3000元高位,甚至一度出現有市無價現象,讓游戲玩家苦不堪言。到了9月份,NVIDIA終于在兩年后帶來了全新的圖靈架構顯卡,讓顯卡、游戲市場煥發了生機;而AMD方面則是祭出RX 590、RX 580 2048SP橫掃2000元以下市場,占領中低端顯卡入口。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幾款2018年的最佳顯卡產品。
性能之王:NVIDIA TITAN RTX
要說性能之王,TITAN RTX顯卡當之無愧啊,滿血版TU102圖靈核心,4608個CUDA核心, GDDR6顯存容量直接飆升到24GB,這種規模都是前所未有的,當然27999元的泰坦顯卡也是前所未有的。
頻率比起RTX 2080 Ti還要高,默認核心頻率1350MHz,boost頻率能達到1770MHz,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單精度浮點性能為16.3TFLOPS;每秒可繪制110億條光線;Tensor性能增加到130TFLOPS,都超越TITAN V了。
當然這并不是最令人激動的地方,真正令人興奮的是其“RTX”頭銜,RTX既代表了NVIDIA最新的光線追蹤技術以及DLSS,也可能代表著NVIDIA未來10年技術發展趨勢,實時光線追蹤將會成為未來游戲標配的一項技術,而硬件性能早已不成問題。
TITAN RTX作為第一代支持RT Core以及Tensor Core的泰坦顯卡,顯然它肩負的是開創全新的游戲、渲染時代,也是目前當之無愧的性能之王。
最強游戲卡:微星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
TITAN RTX雖好,但真的太貴了,我都可以買兩張頂級RTX 2080 Ti顯卡呢。那么RTX 2080 Ti哪家強?就2018年已經發布的來看,微星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是目前體驗最好的RTX 2080 Ti顯卡。
素有“三風魔龍”之稱的它,修長的設計,三把大風扇可以讓TU102核心溫度壓制到極致,滿載也只有70℃左右,表現是非常優秀了。低溫同時也保證了GPU BOOST 4.0發揮最佳作用,穩定在更高頻率上,因此其性能也是名列前茅。
外觀在上一代基礎上進行改進,融入了更多RGB元素,流光效果會讓你有全新的體驗。
最有新意: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
RTX 20系列顯卡發布以后,大家看到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今年的公版顯卡比以往更強,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頻率更高了;二是“煤氣灶”造型更深得民心。這間接導致了公版與非公版之間的差距急劇縮小,而非公版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有沒有一款顯卡能夠全方位獲勝呢?我想這應該就是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如果你看過我們之前的評測,你就會發現它表現實在是太完美了,溫度、功耗、性能、超頻、外觀、用料基本上都是名列前茅,所有優點集合在一起,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最欣賞的一點就是它的液晶屏升級了,是真·液晶屏,尺寸更大,可以提供自定義圖片、GIF上傳功能,這是以往舊版、其他廠商類似產品所做不到的。能夠自定義內容真的非常重要,首先現在玩家講求外觀要漂亮,其次要有個性,如果單純顯示顯卡實時參數意義不大,除了編輯要時刻關注以外,還會有哪些傻瓜會盯著屏幕看呢?
倒不如支持自定義內容,讓玩家發揮自己想象,別具個性的顯卡將會成為新的炫耀手段。
最具性價比:XFX RX 590黑狼版
如果你想知道2000元內買一張既能滿足網游、電競游戲,或者是普通畫質下的游戲大作顯卡,我們真誠推薦AMD RX 590。原因很簡單,和GTX 1060 6GB價格差不多,但性能要強太多,10%都不為過。
盡管RX 590脫胎于RX 580,而且“12nm”工藝真假難辨,但只要頻率、性能有進步,你大可以不必理會它的身世,“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只要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而我們推薦XFX RX 590黑狼版的原因在于,在價格相同情況下,它頻率是市售RX 590之中最高的,達到了1580MHz,性能當然更強勁。
最強mini顯卡:索泰GTX 1080 Ti Mini
雖然GTX 1080 Ti已成昨日黃花,但終究是一代游戲卡皇,叱咤風云游戲顯卡市場2年里,也誕生過非常多精品顯卡。但在我們眼里,可能不及索泰這一款GTX 1080 Ti Mini顯卡,Pascal核心的精華都濃縮在了這21cm顯卡之中。
索泰GTX 1080 Ti Mini也是最短小精悍的GTX 1080 Ti顯卡,9cm+10cm、五熱管的散熱方案沒有落后太多,溫度尚且壓制得不錯,因此性能還是要比NVIDIA Founders Edition顯卡要高一些。
我們常說,科技的最佳體現在于設備微型化上,小小身軀容納“百川”,如此甚好?別看現在的顯卡個個都是“虎背熊腰”,其實完全體現不出那種“精致美”,反倒是索泰GTX 1080 Ti Mini顯卡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組建一臺游戲小鋼炮。
其實做小顯卡也需要廠商的“勇氣”,由于國人普遍對顯卡認知就是“越大越好”,導致小顯卡反倒沒了出路,銷量堪憂,廠商索性就不做了,能出一兩款也算是大發慈悲了。好好珍惜像索泰GTX 1080 Ti Mini這樣的顯卡吧,可能將來就再也沒有這種顯卡了。
筆記本最佳搭配:NVIDIA MX150
如今游戲筆記本依然是Intel+NVIDIA的天下,AMD產品數量依然太少說不上話。目前輕薄本大多數均搭配NVIDIA MX 150顯卡,≈桌面版的GT 1030顯卡,別看規格一般般,這可能是NVIDIA出貨量最大的移動版獨顯,遍布各家產品。搭載此獨顯筆記本,日常不僅能夠加速PhotoShop、Lightroom的圖片編輯速度,閑暇時間還能夠玩一玩網游呢。
經過了去年的缺貨與暴漲,隨著閃存廠生產線向3D工藝的升級完成產能穩步攀升,再加上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大幅跳水,NAND閃存價格今年年初就開始平穩的下降,在一年的時間里SSD的價格幾乎腰斬,年初799元只能買個256GB的M.2 SSD,年底就能買個512GB的了,已經有不少產品的價格低于1元1GB。
去年TLC閃存就已經取代MLC閃存,現在市場上還在用MLC的SSD已經很少了,QLC閃存今年嶄露頭角,然而它想取代TLC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至少現在從QLC的性能和耐久度來看路都不知道在哪。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今年各方面的最佳SSD。
年度最佳SSD:三星970 EVO
就性能而言三星970 EVO肯定不是最強的,它上面至少還有用MLC閃存的970 PRO,更別提Intel的傲騰了,然而結合售價來看的話三星970 EVO確實是最值得推薦的,它在使用TLC閃存的M.2 SSD當中性能是最好的,由于它的SLC Cache足夠大,500GB以上的970 EVO實際體驗并不會與用MLC的970 PRO差太遠,價格則便宜得多。
相關評測:《三星970 EVO 500GB M.2 SSD評測:一個甜點級的SSD》
最佳性價比M.2 NVMe SSD:西數黑盤NVMe / HP EX920
三星970 EVO雖好,但放在同類產品中價格還是偏高,特別是1TB的產品還要差不多2000元,而西數的黑盤和HP的EX920都做到1500元內了,雖然他們兩個的性能沒有970 EVO好,但論性價比的話要好得多。
最佳性價比SATA SSD:三星 860 EVO / 西數藍盤
現在SATA SSD基本上就剩下價格上的優勢了,有些SATA SSD為了壓價格就直接用了無緩存的方案,說真的有緩存的SSD性能還是要好不少,特別是隨機性能方面,在這類SATA SSD當中三星的860 EVO和西數藍盤是比較均衡的,性能在同類產品中也是相當好的,500GB內的容量性價比都很高。
性能最強SSD:Intel 傲騰905P
Intel的傲騰905P是現在最強的SSD這誰有意見?雖然說它的連續讀寫速度只有2600/2200MB/s好像不是很高,但這貨的隨機性能比普通SSD強得多,特別是QD1的隨機性能,而且3D XPoint在高壓力寫入時也不會掉速,用NAND閃存的SSD根本不可能做到這個,這是NAND的寫入特性所決定的,當然了傲騰905P的價格也和它的性能那樣高得要命。
采融Artists 3
采融今年下半年推出的Artists 3系列散熱器的命名很有特色,畢竟是叫做“藝術家”,大家都知道做工、設計普通的散熱器是很難顯得精致的,更不要說是要有藝術氣息。事實上這是采融今年推出的高端系列,定位是要高于以往的Basic系列的,系列主打鋁合金扣具、全焊接工藝,整體鍍鎳,對應Intel、AMD平臺推出的產品分別叫做Artists 3i、Artists 3a。
Intel的傲騰905P是現在最強的SSD這誰有意見?雖然說它的連續讀寫速度只有2600/2200MB/s好像不是很高,但這貨的隨機性能比普通SSD強得多,特別是QD1的隨機性能,而且3D XPoint在高壓力寫入時也不會掉速,用NAND閃存的SSD根本不可能做到這個,這是NAND的寫入特性所決定的,當然了傲騰905P的價格也和它的性能那樣高得要命。
采融Artists 3
采融今年下半年推出的Artists 3系列散熱器的命名很有特色,畢竟是叫做“藝術家”,大家都知道做工、設計普通的散熱器是很難顯得精致的,更不要說是要有藝術氣息。事實上這是采融今年推出的高端系列,定位是要高于以往的Basic系列的,系列主打鋁合金扣具、全焊接工藝,整體鍍鎳,對應Intel、AMD平臺推出的產品分別叫做Artists 3i、Artists 3a。
Artists 3系列散熱器作為窄身單塔五熱管散熱器無論是工藝還是性能都很是瞄準精品的,因為它是一款能夠以并不突出的體積成功壓制滿載的八核十六線程Core i9-9900K處理器的單塔散熱器,效能是完全能夠讓人滿意的,比自家的黑豹、變形金剛要好得多,畢竟它的身材很苗條,是近年少有的中高端風冷散熱器,想要追求小鋼炮平臺的玩家可以考慮。
相關評測:《采融ARTISTS 3i散熱器評測:近年少有的精品風冷》
貓頭鷹NH-U14S TR4 SP3/DX-3647
貓頭鷹的NH-U14S系列原本就是單塔散熱器系列中的佼佼者,但是2018年?NU-U14S系列莫非不是2013年的產品?其實你有所不知,在今年夏天的臺北電腦展期間發布他們針對Intel LGA 3647、AMD TR4平臺推出的NH-U14S DX-3647、NH-U14S TR4 SP3,前者是針對服務器推出的散熱器,后者是針對線程撕裂者平臺的,或許你會覺得它距離你很遠,但他們其實都是能夠在京東、淘寶買到的,其實你一看它們對應的平臺就知道性能不可能差。
這兩者都是單塔散熱器,都配備六熱管,但它們的重量都不低,前者的重量達到1030克,后者都有957克(都算上風扇),不過工藝、性能都是很不錯的,根據參考ServeTheHome的測試,前者可以將ThreadRipper 1950X壓制到61℃,后者可以將Intel Xeon Gold 6134(八核十六線程)壓制到63℃。
Be quiet!Dark Rock Pro 4
其實我們去年就測試過旗艦定位的Dark Rock 3,那是一款全體黑化、擁有六熱管的高端產品,在高性能的同時還能有非常好的靜音表現,后者主要是SilentWings風扇獨特的流體動壓軸承風扇,這是實現高性能與高靜音的有力武器,壓制曾經的Core i7-7700K簡直如同探囊取物,而今年他們繼續推出第四代產品,包括Dark Rock Pro 4、Dark Rock 4、Dark Rock Pro TR4,前者是雙塔結構的七熱管散熱器,后者是傳統的單塔六熱管散熱器,最后針對線程撕裂者推出的TR4版本就是在Dark Rock Pro 4系列的基礎上加強散熱底座。
說真的現在高端散熱器當中這種黑化造型的產品還是比較少的,所以不喜歡光污染、就喜歡酷黑造型的直男玩家或許會喜歡這種鋼鐵一般的散熱器。
華碩玩家國度龍王、龍神水冷散熱器
雖然未必說性能最強,但是今年水冷散熱器當中最特別的肯定是華碩玩家國度,他們今年發布的龍王(Ryo)、龍神(Ryujin)散熱器相當值得關注,當然這并不是說價格(120規格水冷賣到四位數真心不是開玩笑),而是說這兩款散熱器集中展示華碩玩家國度的強項:LiveDash彩色OLED屏幕能夠實時顯示狀態、并且支持Aura Sync燈光同步功能。
華碩ROG Ryujin龍神與ROG Ryuo龍王是世界首款內嵌1.77英寸LiveDash彩色OLED顯示屏的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這個顯示屏支持實時顯示系統狀態,例如CPU溫度、頻率、電壓等信息外,亦支持播放用戶喜歡的圖像,包括各種靜態圖像和動態圖像。同時散熱器也支持RGB燈光系統,可通過AURA SYNC神光同步技術與ROG主板完美實現燈光同步。
在基本規格方面,ROG Ryujin龍神系列擁有360mm和240mm冷排兩個版本,均搭載有來自貓頭鷹的iPPC 2000 PWM 300px工業扇,在靜音及散熱效能上有極佳的平衡。同時散熱器的水冷頭還搭載有靜音風扇,用于解決常見的一體式CPU水冷系統無法有效降低主板供電區域溫度的問題,甚至可以對CPU周圍區域的M.2 SSD進行降溫,是一種結合了風冷、水冷優勢的產品,對系統的穩定性和散熱效能的有相當不錯的效果。
美商海盜船H115i RGB Platinum 280
海盜船這款散熱器是相當高端的產品,海外零售價是170美元,國內售價1299元,而事實上無論是性能還是做工還是性能都不錯,不過這款散熱器最特別之處在于燈管以及可玩性,水冷頭能夠通過Micro USB接口連接主板的USB接針,然后通過美商海盜船功能很強大的iCUE控制軟件自定義燈光、轉速,基本可以說是可玩性較為突出的水冷散熱器,另外低噪音、支持零轉速的風扇同樣是優點。
相關評測:《美商海盜船H115i RGB Platinum散熱器評測:高玩的理想千里馬》
ID-COOLING ZoomFlow 240
前面的精品算是售價、定位跟性能拔尖的高端產品,最后我們還是不忘推薦一款性價比較高的水冷散熱器,那就是在年中水冷橫評評測中拿到金獎的ID Cooling ZoomFlow 240,它是本次橫評當中表現最強的單品,溫度能控制地很好,安裝便捷、做工扎實,燈光效果同樣值得肯定,配合499元的售價值得選擇。
其實嘛,一開始要我評選年度最佳機箱,我是很為難的,因為機箱既是一臺電腦的“衣服”(外觀),又是電腦的“骨骼”(結構),如果你沒親自用過,很難評價這個機箱好不好用,結構是否合理,所以這里評選的機箱以我們用過的為準,剩余的就留給大家討論啦。
最佳硬件展示平臺機箱——酷冷至尊COSMOS C700M
作為COSMOS系列的后來者,酷冷至尊COSMOS C700M很好地繼承了C700P的各種優點,流線型的外觀設計語言、模組化的箱體內架構、對稱式鋁合金提手以及RGB環繞燈帶等。
而在這些的基礎上,C700M再度做出的突破也不容小覷:外觀設計的改進、ARGB燈效的升級、增添多個硬盤支架、新增獨立顯卡支架和附帶贈送PCIe x16延長線等,印象最令人深刻的是,顯卡除了正常安裝和垂直安裝,還能傾斜安裝,異于尋常的展示角度往往會引起好奇和關注,大家再也不用怕常規的安裝方式埋沒了顯卡的RGB燈。
COSMOS C700M上在傳承經典的COSMOS機箱風格之余,一直在探索與突破之中,為求得就是以最完美的姿態展示你的電腦硬件。
最佳ITX機箱——迎廣A1
這可是最令人念念不忘的ITX機箱,從臺北電腦展2017看到迎廣A1 ITX機箱就情有獨鐘,終于在今年正式發售了。雖然沒有當初竹子上蓋的版本,但內斂的RGB元素引入讓A1顯得更加精致。
外觀上,它方方正正,輔以圓角過渡,這真是迎廣機箱的風格,干凈利落的感覺,結構上雖然沒有什么大突破,可硬件結構分布卻十分合理,這個設計功力非一般廠商可以擁有的。側面的暗黑色亞克力側透簡直是神來之筆,當硬件的燈光在里面閃爍,機箱仿佛成了一個“金魚缸”,極具觀賞性,放在桌面也是賞心悅目。
對了,它的擴展性還是很強的,120水冷、全長顯卡、ATX電源、120風扇散熱、2個2.5英寸盤位,如果你改裝一下還能塞進一個3.5英寸硬盤呢,機箱頂部支持時下火爆的無線充電,日常使用,回到家開電腦手機丟在迎廣A1上面就可以充電啦。
最炫技的機箱——迎廣Z-Tower
臺北電腦展2018上,有一個機箱讓所有的人心中充滿了問號,這真的是個機箱?迎廣Z-Tower就是這么一個特立獨行的機箱,設計靈感來源于龍卷風,全開放式設計,獨特的造型意味著它的設計、制造都是一等一的。
不同于常規機箱的彎折、沖壓成型、部分CNC架構,迎廣Z-Tower身上有太多鏤空以及曲線,迎廣使用了純鋁材質運用特殊砂模鑄造法鑄件,同時經過CNC打磨機進行拋光處理后,再將各個部件組合起來,最后成品機箱整重42kg,400×740×720mm巨大尺寸,你說,造這么一個機箱多費功夫,迎廣不就是赤裸裸地炫耀自己的技術嗎?
當然,近乎藝術品等級的迎廣Z-Tower售價也是讓人目瞪口呆,官方售價39800元,每一臺都有全球唯一編碼,以示紀念。
最優雅的機箱——聯力PC-O11 Dynamic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包豪斯,原本是建筑上的大師,他設計的東西雖不驚艷,但非常看著就覺得莫名的舒服,聯力PC-O11 Dynamic就是這樣的一款產品。
盡管會給人一種棱角分明的觀感,O11 Dynamic前面板及主艙側板的兩塊全透鋼化玻璃也許并不吸睛,但是好看。獨特的分艙機箱內結構對于裝機體驗有著一定的提升,聯力申請了專利的榫卯式固定方式也相當牢固。
聯力PC-O11 Dynamic完全可以作為桌面機箱使用,給你帶來最通透的空間體驗,全側透的鋼化玻璃側板和并不顯得高聳的機箱高度使其滿足放在桌面的視覺需求,足夠寬裕的空間意味著機箱的硬件兼容性和可擴展性之高。
最具性價比的RGB機箱——先馬璃光一號
先馬璃光系列機箱跳脫出先馬固有死板的設計局面,以全新的形態出現,外箱體上內嵌的RGB燈條,以及兼顧對稱設計的個性化外觀。
這也是這個價位顏值比較出眾的中塔機箱,而且內部的ATX-II機箱架構經得起考驗,基本上沒有啥毛病了,內部空間多,可擴展性、兼容性、散熱效果都可以滿足主流級硬件的需求。
而先馬璃光一號正在走一條以RGB燈效為起點的探索之道,如何讓更多的用戶了解到RGB的魅力。
由于今年是電競游戲異常火熱的一年,無論是長盛不衰的LOL、CS:GO,還是新崛起的OWL、PUBG比賽等,讓大家看到電競市場的潛力所在,由此也推動了電競外設市場興盛,無論職業選手,還是硬核或普通游戲玩家,都不約而同有著在外設上進行消費升級的需求,而今年除了傳統做外設的那些廠商,也不乏其它新興品牌或者PC DIY品牌的進軍市場,所以外設產品幾乎每個月都有那么幾個新品,而且都做得很不錯,各有自己的特點,要在今年這個百花爭艷百花齊放的外設市場中選出那么幾個最佳,實屬不易,但強中自有強中手,以下是我們評選出的數款最佳外設產品。
最佳旗艦級游戲鍵盤:雷蛇 獵魂光蛛 精英版
在延用多年黑寡婦蜘蛛系列的鍵盤設計后,雷蛇終于在這次獵魂光蛛上采用全新的外觀、外形,更為簡練和緊湊,配合磁吸式掌托,做到美觀與實用很好的結合,而美觀的呈現還在RGB燈光上,鍵盤全局鍵盤、機身甚至掌托上都帶有CHROMA幻彩系統,雷蛇在主流機械鍵盤上又讓大家見識到何為“燈廠”。
除外在的,內部也是雷蛇技術的展現,經過多年來的積累,雷蛇自家機械軸體已經很成熟了,而這次先的光軸雖算不上是個創新,但更能結合自家鍵盤的特點,以及考慮到游戲玩家的需求,所以實際表現也確實讓人滿意。
另外鍵盤加入獨立音量旋鈕、內置存儲和雷云3驅動等等改進,補足過往雷蛇鍵盤被詬病的短板,所以整體而言,獵魂光蛛終極版放在今年的高端、旗艦級游戲機械鍵盤中,毫無疑問是Tier 1級別。
相關閱讀:《雷蛇獵魂光蛛精英版機械鍵盤評測:“光”讓它幾近完美》
最佳高端游戲鍵盤:美商海盜船 K70 RGB MK.2 Low Profile RAPIDFIRE
美商海盜船的K70系列一直是中高端游戲機械鍵盤的標桿,近年也在不斷打磨改進,今年的MK.2屬于小改,但改掉的都是過去一些缺點,所以這個系列是在精益求精中,而作為這次新款的矮軸,在換用CHERRY在今年年初推出的MX Low Profile RAPIDFIRE后,為K70系列帶來不同以往的使用體驗。
外觀設計上雖然看似與普通K70鍵盤并無區別,但實質變化是可以明顯體驗出來,為了配合矮軸,機身變得更薄,整體更為緊湊,顯得更為精巧,而獨占CHERRY的MX Low Profile Speed則是給到了,可以讓你“真香”的表現,無論對于碼字還是游戲應用,它都能在最佳機械鍵盤中占得一席。
相關閱讀:《美商海盜船K70 Low Profile RAPIDFIRE鍵盤體驗:緊湊不僅是外在》
最佳有線游戲鼠標:雷蛇 曼巴眼鏡蛇 精英版
雷蛇今年的鼠標新品不少,但為人留下深刻印象還是曼巴眼鏡蛇精英版,這個鼠標雖然是個改款鼠標,但在外觀上還是有些許的改進,變得更為精致,更好握持,配合九區的CHROMA幻彩RGB燈光,真正是好看又好用
而重點是在性能方面,換用新的PAW3390旗艦級傳感器,給鼠標帶來更穩定、更優秀的表現,在同價位中成為了新的標桿,加上微動升級到50M,也算是解決雷蛇鼠標被擔憂的“雙擊”問題,所以這是一個大幅改進自身,真正成為讓游戲玩家、職業選手都可以信賴的優秀電競鼠標。
相關閱讀:《雷蛇曼巴蛇精英版體驗:燈廠家目前最值得入手的游戲鼠標》
最佳旗艦級無線游戲鼠標:羅技 G PRO Wireless
講真,今年羅技推出的新游戲鼠標都相當不錯,但要說到最好中的最好,還是當屬他們的新旗艦無線游戲鼠標:G PRO Wireless,即使放在今年的電競外設市場中,它都稱得上是佼佼者,今年無線游戲鼠標已經成熟,在Light Speed技術幫助下,G PRO Wireless提供了與有線基本一致的連接和穩定。
G PRO Wireless并非只是簡單地把原來G PRO改為無線連接,而是在外形上作了全新的換代,雖然鼠標看起來既不美觀也不人體工程學,但羅技宣稱這個外形是讓50名電競職業選手合作打磨過,得到了這群專業玩家們的一致好評,所以這完全是為手感而作的設計,鼠標為左右對稱形狀,可以換裝配重塊。
而性能方面,羅技自家HERO 16K提供了旗艦級傳感器的水準,讓G PRO Wireless對得起專業之名,應付各類游戲都表現出色,所以它是個硬核游戲玩家和職業選手,都難以抗拒的無線游戲鼠標。
最佳入門級游戲無線鼠標:羅技 G304
在羅技推出相對昂貴的G PRO Wireless之前,其實便推出了個G304,很多人都以為那就是無線版G PRO,因為它繼承了個G PRO備受小手游戲玩家們喜歡的外形設計,而且在內部方面,它也并非是簡單的把G102、G PRO變為無線,還換用了HERO 12K、支持LightSpeed這樣的羅技在旗艦鼠標上采用的技術。
最后羅技G304在價格上也是值得稱道的,雖然200元左右的定價,不算是超值級別的便宜,但在面向游戲定位的無線鼠標中,這是個非常合適的價格了。
最佳最有新意游戲耳機:雷蛇 影鮫 終極版
雷蛇影鮫終極版游戲耳機采用一體式鋁制框架、自適應頭梁、清涼凝膠耳罩等舒適設計,支持無線和普通3.5mm接口連接,支持THX SPATIAL Audio空間音效等,這些都屬于目前高端游戲耳機的基本特性,它在這些方面無可挑剔,而真正讓它能選為最佳的在于HyperSense超感技術。
雷蛇影鮫終極版選擇在耳機內置了來自LOFELT的L5驅動單元,配合智能數字處理器,可以根據游戲的音效產生相對應的立體震動效果,實測這個耳機確實帶來以往從未有過的新鮮體驗,而且不僅是游戲,日常音樂和電影也有效果,還可以用在游戲主機和手機上,適用性很強。如果說游戲耳機講聽聲辯位,還能怎樣玩出花來?雷蛇這個答案不得不服。
最佳旗艦級電競顯示器:華碩ROG SWIFT PG27UQ
華碩ROG這個電競顯示器其實不僅僅是最佳了,用最強也不為過,4K超高清分辨率下,達到144Hz高刷新率,支持G-SYNC HDR技術,這是目前最高規格的電競游戲顯示器了,甚至超出目前頂級PC能給到的性能支持,而顯示器在外觀上很ROG風格,配合背面的環形燈帶、投射logo燈、神光同步等,它絕對讓喜愛ROG的玩家感到誠意與信仰滿滿。
雖說在強大的硬件配置以及ROG品牌溢價下,這個顯示器要賣到近兩萬元的高價,但如果一個產品只讓人覺得它的價格值得糾結的話,那產品本身必定是無可挑剔的,所以最佳的名號實至名歸。
拓展知識:
- 廣州市煤氣灶維修點(廣州燃氣灶維修中心)02-24
- “深海一號”:深海重器勇往直“潛”09-30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三菱重工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電話(中央三菱空調E9報警如何解決常見故障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客服電話人工服務(美的空調網拆下來后怎么安裝安裝步驟詳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客服(中央美的空調關了風機運轉可能的原因和解決
2024-09-12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維修號碼(美的空調lock是什么意思啊美的空調的鎖?)
2024-09-12
-
開利中央空調24小時人工電話(開利空調顯示運行限制中什么意思開利空調運行限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