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陷入復蘇危機,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尋找確定性?樓繼偉、苗圩等大咖這樣說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指出,當前世界陷入復蘇危機,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全球糧食和能源安全受到威脅,全球供應鏈瓶頸問題待解……如何穿過短期動蕩迷霧,看清長期局勢,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多位政界、業界大咖,在9月24日舉行的主題為“尋找不確定性下的確定性”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2秋季峰會上建言獻策。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指出,經濟全球化近期可能遭遇波折,但長周期看,最終還會有所改進。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表示,戰勝全球制造業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根本甚至是唯一的途徑就是全球各國團結合作,在互利共贏基礎上,共享發展機遇。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寧吉喆則認為,要堅持以確定性政策措施對沖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樓繼偉:產業補貼意識形態化必然失敗,經濟全球化長周期內將改進
樓繼偉指出,過去40年左右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使各國更大限度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同時為各國人民帶來了多樣化的商品和服務選擇。但在當前環境中,西方主要國家財政貨幣政策失當、地緣政治軍事沖突爆發、西方主要國家將產業補貼意識形態化等,都直接沖擊了全球化基礎。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才是真道理,樓繼偉表示,過于依賴政府作用,代替市場,早晚失敗。
“貿易保護主義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貿易保護主義本身就是問題。”樓繼偉指出,經濟全球化近期可能遭遇波折,長周期看,最終還會有所改進。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深度融入全球化體系。“中國是全球化最主要的受益者之一,也是全球化最堅定的支持者和捍衛者。”樓繼偉表示,面對短期內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中國的態度十分明確,那就是: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持全球化,堅定不移地融入和推進全球化。
具體到金融服務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樓繼偉建議,要加強金融機構支持力度,還要加強金融市場體制機制建設。
在加強金融機構支持力度方面,一是要培養中資金融機構的市場競爭力,讓其成為真正獨立的市場主體。二是要進一步加強雙向開放和對內開放中的平等原則。三是要切實強化政府對金融機構的服務功能。
在加強金融市場體制機制建設方面,一是外匯、證券、商品期貨等相關金融市場要加快創新,為資產管理行業提供多元化交易服務和風險對沖工具;二是要尊重國際金融市場的規則和管理,加快金融市場開放的體制機制建設;三是在擴大金融業開放的同時,要加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特別是離岸金融市場上的創新和在岸市場國際板塊的建設;四是要充分發揮政府對金融市場的規制和監管作用,防范產生系統性風險。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我們將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樓繼偉強調,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進入新階段之后,中國將繼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將繼續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同為全球化回歸凝聚更多確定性,共同為世界經濟的繁榮穩定注入力量。
苗圩:全球制造業處于重構中的非平衡狀態,團結合作仍是解決不確定性的唯一途徑
全球制造業正在發生著極為深刻的變化,某種程度上處于重構之中的非平衡狀態。苗圩認為,“總的來看,過去幾年制造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中不確定性表現的最為突出的一個領域。”其中,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直接推動了制造業的深刻變化。
一方面,疫情對世界范圍內的要素配置、生產組織、物流運輸、人員流動等都受到巨大沖擊。各國、各企業由此開始更加重視供應鏈安全。“制造業供應鏈的內在邏輯也從過去的單純追求效益,向兼顧效率和安全的轉變。”苗圩指出,這種觀念上的轉變將在今后很長時間內深刻影響全球制造業的發展格局。
另一方面,智能制造、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推動產業體系走向重構;地緣政治的博弈更加明顯,大國之間如何平衡競爭與合作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全球制造業的前景。
“在紛繁復雜的變化中,‘中國的機遇’是不會變的”,苗圩指出。2010年-2021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在全球占比持續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地位更加凸顯,制造業增加值在全球的占比在原有的基礎上又上升了一個臺階,2020年的時候達到接近30%。與此同時,美國推動的制造業回流這個效果并不明顯,2010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占全球比重為16.9%,2015年上升至17.3%,之后起起落落,2020年仍為17.3%,回到2010年水平。日本、德國制造業同期全球占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日本從2010年的11.3%降至2020年的7.4%;德國從2010年的6.3%下降至2020年的5.2%。
苗圩認為,從過去十年的數據來看,外資并沒有離開中國,更談不上與中國的脫鉤。貨物貿易進出口量從2012年的24.4萬億人民幣增加到2021年的39.1萬億人民幣;同時,近3年,我國在吸收外資方面實現了引資的總量、增當的幅度、全球的占比三連升,實際利用外資額從2019年的1381.34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443.69億美元,再到2021年的1734.80億美元。
“通過這三組數據,我想大家都會有所思考、有所啟發——在今天這樣一個不確定性越來越大的世界當中,仍然有著一些確定的發展空間和增長機會。”苗圩說。
此外,中國的消費潛力蘊含巨大市場空間,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也創造出新的市場空間,苗圩表示,“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既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機遇,這難道不正是我們正在苦苦尋求的確定性嗎?”
面對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苗圩認為,根本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徑就是全球各國的團結合作,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共享發展的機遇。
寧吉喆:以確定政策措施對沖不確定因素,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和不穩定的經濟運行,寧吉喆建議,要堅持以確定性政策措施對沖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力爭實現最好結果。具體來看:
一是提振發展信息,引導市場預期。“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看到希望,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寧吉喆強調,從歷史上看,中國有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前兩年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成功經驗;從現實和未來看,中國有正確的發展理念指導,有勤勞智慧的14億人民,靈活多變的1億多市場主體,有長期積累的物資技術基礎和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有世界上潛力最大的消費市場和蓄勢待發的內需動能……因此,“我們有理由保持戰略定力,提振發展信心,堅定辦好自己的事,堅持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堅持以改革開放為經濟發展增動力,爭取今年我國經濟發展達到較好水平。”
二是加大政策力度,實施逆周期調節。寧吉喆認為,當前經濟運行中周期性矛盾、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矛盾相互交織,經濟持續下行帶來的周期性問題,以及疫情阻礙增長的放大效應變成突出的矛盾。進一步落實3月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5月份出臺的扎實穩住經濟6方面33條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實8月份新出的19項穩經濟接續政策。從這一系列政策,以及壓實地方政府責任等方面全面發力,推動經濟運行盡快回歸正常軌道。
三是依靠市場主體,增強發展動力。寧吉喆指出,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在嚴峻復雜的形勢下,政府要實施逆周期調節,企業也應實行逆周期的投資經營,發揮企業和企業家的能動性。
四是面向經濟轉型,開拓增長領域。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推動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是長遠發展的方向,也是當前增長的機遇所在,是尋求不確定性下的確定性的重要領域。寧吉喆指出,1-8月份,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高技術產業的投資同比增長20.2%;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一倍以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已經突破11億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屬全世界第一;工業機器人銷量去年中國達到27.1萬部(臺/個),同比增長50.1%,占世界總銷量55.6%;同時,網絡通信、工業互聯、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新領域、服務業新領域都存在商機,近期即可實現。
五是不斷擴大開放,增強系統的確定性。“今后幾個月,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需要進一步落實好穩外貿、穩外資政策,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推動重大外資項目進一步落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國際雙邊、多邊合作和區域合作,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寧吉喆表示。
金立群:脫鉤和碎片化是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
“關于未來沒有任何確鑿的預測”,金立群表示,美聯儲現在對穩定物價的關注壓倒了其他一切政策目標,未來美聯儲將會更加果斷地加息。市場預期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在今年年底將會超過4%,市場預期歐央行將會加息到2%。金立群判斷,央行在給貨幣政策“松綁”上面,應該不會操之過急,貨幣政策在2023年全年將會趨緊狀態。
“好消息是,通脹下降是早晚的事情,我們將會迎來利率正常化和更好的市場環境;壞消息就是經濟很可能會受到影響。”金立群明確,現在最關注的是穩定物價,其次是財稅增長和就業。“這造成的影響將是全球性的。因為眾多發展中國家本來復蘇的步調就不一致,而美聯儲的政策行動就會加大這些經濟體實現復蘇的難度。不同的國家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不一樣。更多的低收入國家,憑一己之力解決這些問題是不可能的。”
因此,必須要超越國界制定解決方案共同合作。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打造確定性,需要加強全球范圍內的合作,必須敦促各個經濟體繼續置身事內。金立群強調,對經濟最大的威脅是脫鉤,還有全球經濟的碎片化。
陳文輝:放眼長遠,從底層邏輯發掘不確定中的確定性
“很多投資人花大力氣研究神出鬼沒的‘黑天鵝’,我認為這無異于賭場擲骰子、拼運氣,很難戰勝市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陳文輝直言,在不確定性中,要將時間拉長,眼光放遠,從事物發展的底層邏輯入手,發現確定性。
他認為,當前資本要多一些耐心和定力,看準長期趨勢積極布局,其中,可持續發展,數字化和“雙碳”,長壽時代與老齡化社會到來,更加關注健康、個性化和低碳的新消費觀等長期確定趨勢,可能蘊藏著投資機會。
居偉民:新舊動能轉換孕育新的重大投資機遇,財富管理應堅持長期理念
中投公司總經理居偉民認為,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全球經濟形勢和地緣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金融市場更加動蕩脆弱,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顯著上升。
在不確定的挑戰中,全球科技和產業革命加速醞釀,全球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調整關鍵期,孕育著新的重大投資機遇。
其中,以5G技術、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新增長點蓬勃興起;全球主要投資機構聚焦清潔交通、綠色金融、綠色科技等領域調整投資方向,不斷拓展能源轉型和綠色環保等產業的投資邊界;區域合作為國際投資合作提供新平臺;全球產業鏈在關鍵行業、重點環節可能出現多元化、區域化、本土化傾向。
居偉民認為,財富管理需要擁抱全球經濟金融大變革、大調整,才能有效應對挑戰、把握機遇。具體來看:
一要堅持長期投資理念。居偉民指出,面對劇烈市場波動,以主權財富基金和養老金為代表的長期機構投資者,通過承受短期的市場波動,把握長期趨勢,努力追求更高的長期投資回報。2017至2021年,主權投資機構的投資持有年限已從6.9年增長至9.7年,對獲取長期穩定收益的偏好更加明顯。
二要優化資產配置結構。居偉民指出,面對新的投資環境,傳統股債等公開市場資產回報走低,以私募股權和實物資產等為主的另類資產越來越受到重視。“以主權投資機構為例,其另類資產的配置比重從2014年11.9%升至2020年23.8%,其中實物資產占比超過一半。在通脹中樞抬升的新形勢下,預計另類資產將繼續受到追捧。”
三要抓住新興領域主題投資機遇。居偉民認為,今年以來,在通脹高企和緊縮貨幣政策的形勢下,成長型資產估值承受更大壓力;但隨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不斷深入,相關行業主題投資前景良好,科技、醫療、新材料、新基建等領域中,具有良好成長性的企業仍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此外,還要積極關注可持續投資。居偉民指出,目前全球已有33家主權投資機構在投資管理框架中加入可持續發展因子,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存量已超過750億美元。
責編:羅曉霞
校對:祝甜婷
- 延安維修油煙機(延吉油煙機維修電話號碼)11-22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成都科華空調售后維修電話(中央空調濟南)
2024-09-12
-
合肥蜀山美的熱水器售后電話(怎樣快速聯系售后客服)
2024-09-11
-
三菱空調總部熱線電話(三菱空調電路板上顏色是紅色的二極管起什么作用三菱
2024-09-11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售后服務官網熱線(壓縮機為什么要抽真空壓縮機為什么要抽
2024-09-11
-
美的中央空調全國服務電話(美的空調開不起來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