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亚洲一区欧美一区在线播|久久久久久性高|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歡迎來到同城快修-附近家電維修、家電清洗、家電安裝服務平臺

24小時家電維修熱線:

400—1558638

當前位置:主頁 > 空調 > 維修資訊 >

櫻花DVD代碼(櫻花代碼教程)

發布日期:2023-04-06 17:36:21 瀏覽:
櫻花DVD代碼(櫻花代碼教程)

前沿拓展:


2015-06-06 20:12

在SMZDM已近2年時間了,每天沒事瀏覽一番也已經成為了習慣。去年618期間開啟了大型眾測活動,投入了大量積分和金幣可惜一無所獲。近期隨著眾測規則的變化,更多地參與了申請各種豐富的產品的測試活動中,終于碰到了中意又正好比較了解的藍光刻錄機產品華碩BW-12D1S-U,認真填寫了眾測計劃后果然申請成功,淚流滿面,在此要先感謝SMZDM的信任和華碩給的機會。

身為一個數碼愛好者,接觸并沉醉于光存儲的世界已有十來年了,后來又有幸參與了知名光儲技術論壇CDBest的交流和管理中,期間過手的經典設備及介質不計其數。近些年隨著硬盤及閃存價格的大幅下降,光盤開始漸漸淡出主流市場,尤其是藍光設備,從誕生伊始就成為高端小眾的萬物,至今沒有也看不到有普及的趨勢。隨著市場的萎縮,無數風云廠商紛紛退出了戰局:身為標準制定人的SONY雖然收購了與NEC的合資企業Optiarc,但之后也隨著品牌戰略調整而完全退出了電腦用光盤驅動器的制造和銷售,專心于影音娛樂領域的應用了; 松下,另一個影音娛樂領域的巨擘,曾經也是OEM用藍光驅動器市場的最大供貨者之一,如今也完全退出半高(臺機用5.25驅動器)光驅的制造,只做slimtype(筆記本用薄型驅動器)的超薄機型了。如今的藍光市場,LG(HLDS)占據了大半的OEM份額,其次是臺系光存巨頭Lite-on。而在零售市場,口碑最好的莫過于日本先鋒,Pioneer作為DVD-R標準的締造者之一,從DVDRW時代起就成為了高性能高可靠的代名詞之一,憑借其過硬的質量和可靠的性能,即使可玩度遠不及同時代以專業刻錄著稱的Plextor,以豐富功能和質量測試見長的Benq等品牌,已然成為了DIYer心目中最值得信賴的光驅品牌。到了BD時代,隨著對手的減少,在小眾市場里更是幾乎成為追求性能唯一的選擇。

說了那么多,各位看官一定覺得很奇怪,明明今天眾測的是華碩的產品,為什么要扯那么多先鋒呢?其實有些資深用戶可能知道,從DVDRW時代開始,華碩的光儲設備就和先鋒有剪不斷理還亂千絲萬縷的關系。比如當年華碩非常暢銷的兩代DVD刻錄全能王DRW-1608P2S和1608P3S分別就對應先鋒的DVR-110和DVR-111,硬件基本一致,固件可以互刷,于是同時成就了一代經典。之后隨著先鋒的遷廠以及DVDRW業務的逐漸外包,華碩的后續DVDRW產品也有了不同的系譜,從1612BL開始的B系列半高機型大都貼牌自Liteon的對應型號,而22D1S這樣的D系產品則多半來自于LG的相關型號。那么,今天我們測試的這臺BW-12D1S-U究竟是什么出身呢?很高興地告訴大家,先鋒又回來了。有圖為證,從光驅的固件信息中可以看出這是一款來自先鋒的產品。而先鋒嫡系光驅專用的DVRFLASH工具也能很好地識別這臺BW-12D1S-U,這是其先鋒血統最好的證明。

那么,這款又到底是先鋒哪一代的機器呢?于是樓主又要開始從蛛絲馬跡去追索下去了。

從華碩的官方信息及相關IT資訊網站查詢可知,BW-12D1S-U其實早在2011年就已經上市,其最早的固件版本號位E101,從國外專業論壇的myce相關資料看,應該是同時代先鋒主流型號BDR-206(S06)的克隆型號。這次拿到的這臺BW-12D1S-U外殼上標注的生產日期為2015,固件版本為E401。照理說相關的先鋒OEM原型BDR-206早已停產,應該不會有新生產的產品供應了。但是刻錄軟件Imgburn又透露了一個訊息,這是一臺支持BDXL規格的藍光刻錄機。

但是實際上先鋒BDR-206本身并不支持BDXL這個規格,先鋒第一臺支持BDXL規格的藍光刻錄機是6X的BDR-206M,是作為非主流型號在BDR-206之后發布的新規格支持型號,和BDR-206并不是同樣的硬件。從BDR-207(S07)這代開始,BDXL才成為了主流型號支持的規格,因此可以判斷,目前新版本的BW-12D1S-U至少是貼牌自先鋒BDR-207以后的型號。鑒于目前先鋒主流的型號已經到了16X的BDR-S09(209)這代,之前12X的205/206/207以及15X的BDR-S08(208)均已陸續停產,因此也不能排除是使用更新的先鋒高速型號采取固件限制的方式來生產新的BW-12D1S-U的可能性。當然,考慮到目前BW-12D1S-U對于BDXL規格的支持比較有限,不能正確識別SONY的BD-RE XL空盤,與207及未更新1.40版本固件的S08情況類似,這點后文會再詳細敘述。所以綜上判斷,這臺BW-12D1S-U貼牌自先鋒BDR-207(S07)的可能性最大。在此先給各位用戶一個忠告,切勿隨意下載該型號刻錄機的固件進行升級,因為同一個型號對應了不同的硬件版本,刷錯固件會導致機器無法正常工作。雖然對廠商這種不換型號的做法有些意見,不過在華碩的支持網站搜索后發現官方也并沒有放出任何該型號的固件升級程序下載,看來官方也有認識到這個潛在的可能會造成問題的可能性。

那么在搞清楚BW-12D1S-U的前世今生之后,就開始常規的開箱及測試環節吧。

記得眾測產品是在確認信息后過了一個周末就收到了,靜靜地躺在前臺的收件區。SMZDM御用的順豐,字跡娟秀的快遞單,一切都看過很多次的眾測報告的開頭差不多。。。等一下,怎么沒有值得買的御用封箱帶?感覺不是親生的。。。

迫不及待地開箱后,用氣泡紙好好包裹著的刻錄機就在那里了,看得出來小編包得很用心,再次感謝。其實光驅是相當精密的機械設備,尤其是藍光光盤的軌距已經到了0.32μm的標準,光頭和定位組件受到顛簸影響只要有輕微的移位,輕則讀寫功能變差,重則盤毀機亡。

不得不說,華碩在產品設計上還有頗有建樹的,BW-12D1S-U的外箱采用全黑的底色,大幅的產品寫真,突出了規格和接口的配置,包括支持的解碼格式及產品獲獎情況等,讓人感覺這是一款專業的產品。

打開外箱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張眾測說明,詳細列舉了各種注意事項及要求。但是,為什么沒有小編的親筆簽名阿?

刻錄機主體又是一層軟發泡紙包裹,應該是為了防止拋光的表面有磕碰劃傷吧。

褪去層層包裹后本體終于出現了,獨居匠心的切角線條和一顆類似鉆石切割設計的LED設計讓產品本身多了一點時尚的感覺,使得原本冷冰冰的IT設備變成更生活化。而完全拋光的前面板以及簡潔的Logo設計則使得產品更顯得精致。

底面使用類似的設計,四角安裝了橫置時需要用到的橡膠腳墊,對穩定機器和降低噪音應該會有不小的幫助。而標簽上則可以看到,這臺機器是2015年2月才生產的,但這和之前該型號目前為先鋒BDR-207的克隆型號的推斷并不矛盾,因為標簽只能說明這是在2月份完成組裝并出廠的而已。

再看后側,接口是標準的USB 3.0 Type A的接口,相對于Type B來說,雖然Type A并不常見而且體積較大,但是其連接穩定性最好,所以對于這種不經常移動的桌面設備來說就十分合適了,而開關則是相對不太常見的左右撥動鍵。另外還有各種工業標準的標識及顯眼黃色的激光產品危險警告。

除了主機外,盒子里還附帶了必要的各種附件,相關說明,軟件光盤及質保書。不過卻并沒有看到之前其他網站評測時所提到的紅藍3D眼鏡,在包裝和說明的附件列表種也沒有找到,可能是后續版本已取消這個配置,畢竟紅藍3D基本屬于積累的存在。

簡單介紹一下各個附件,首先是電源適配器和電源線。電源適配器十分小巧,正面有藍色LED的電源顯示,電源接口是標準的空心圓柱2針的設計,由業內首屈一指的臺達代工制造。標簽顯示了該電源由業內首屈一指的臺達代工制造,100V-240V寬幅電壓支持,12V/3A的單路輸出則說明了刻錄機需要的另外一路5V供電是由外置盒內部的電源轉換芯片來實現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4針的外置電源可能造成的插錯導致短路的情況。電源線則是標準的國標2眼,還貼心地配置了尼龍捆綁帶,在主體的電源接口端同樣也有提供。

然后是數據線,一頭是標準的USB3.0 Type B,供連接電腦接口,另外一頭是之前提到的USB3.0 Type A,連接刻錄機端使用。雖然沒有屏蔽磁環等奢華的配置,但是線材還是比較長,較粗且柔軟,應該能滿足不同使用場合的需求。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豎置用的底座,這個附件可以說是產品的點睛之筆,不規則的棱角外形十分契合機器主體的設計風格,與機器底部的凹槽插緊后就能十分穩當地把主題樹立起來放置了,其實用過半高外置光驅的人都知道,橫向放置需要占用很大的桌面面積,特別是連接筆記本時受到接口方向的限制,很可能會對使用鼠標或連接其他設備產生影響,而豎置則能很好地節約桌面空間,并能相對減少機器震動帶來的桌面共振現象。底座還在一側的擋板上還清晰標注了該型號主要支持的各種規格及速度,很好地補充了設計中需要表現的信息。

Duang~Duang~Duang,合體成功,是不是比橫置時更多了點感覺呢?

雖然這已是完成體,但是還是需要通電狀態才是這臺機器最美的時刻,LED的幽幽藍光從晶瑩的一角透出,和機器整體硬朗的線條感渾然一體,并且與同樣是藍色的讀寫燈及電源指示燈相映成趣,似乎是在強調這是一臺有設計感的藍光機的這個事實。而三角形狀的LED亮燈上Ice on Fire的標識又給產品增添了神秘的氣息。

到這里,開箱及外觀設計的部分就告一段落了。可以看出來,華碩在產品的外觀設計上頗花了一番心思,獨特的外形及LED部分的設計,加上豎置底座的配置,使得產品和市面上的其他產品相比顯得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有強烈的華碩元素的設計感包含在內。而精致的細節和豐富的配件,則讓產品可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所以對于這臺BW-12D1S-U的總體設計,我十分欣賞,如果滿分是10分的話,基本上可以給到9.5的高分了。

接著就是產品測試的部分了,先簡單介紹一下測試平臺。由于條件限制及還原外置應用環境的考慮,本次測試都是在2臺筆記本電腦上完成的,分別如下:

Windows平臺: SONY VAIO PRO 13, Haswell平臺, i5-4200U/ 4GB DDR3/ 128G PCI-E SSD/ USB3.0*2。 系統為Windows 8.1, 刻錄軟件為Imgburn 2.5.8, 測試軟件為Opti Drive Control 1.70。

Mac平臺: Macbook Pro Retina 13, Ivy Bridge平臺,i5-3210M/ 8GB DDR3/ 256G SATA SSD/ USB3.0*2。 系統為OS X Yosemite 10.3.3, 使用系統集成的刻錄功能完成刻錄。

以下大部分測試環節均在Windows平臺上完成,Mac平臺僅在最后進行OS X系統刻錄兼容性的測試。

第一部分,BD-R讀寫測試

第1張,TDK 6X BD-R,10P布丁桶裝,臺灣產。

MID為CMCMAGBA5,臺灣中環代工,12D1S給予了最高的12X的超速認證。

使用Imgburn刻錄,選擇最高速,為保證完整測試,盡可能填滿光盤容量。

順利完成,5X起步,CAV方式最終提速至12X,耗時11分30秒。

讀取曲線平滑,一樣的5-12X CAV方式。刻錄成功

第2張,還是TDK 6X BD-R,改用標稱的6X來刻錄。

P-CAV方式順利完成,5X起步很快就提升到預設的6X,然后之后一直是CLV的方式直到結束,耗時16分12秒。可以發現,6X刻錄的情況下,CPU占用和緩存穩定都要比12X好得多,雖然USB3.0的帶寬足夠滿足最高12X刻錄的需求,但是在同時進行多任務其他操作的情況下,為了刻錄穩定及成功率考慮,可以選擇稍微低一點的速度,

讀取曲線不知道為何2個起伏,可能是手碰到盤面有印記的原因,但是總體讀取沒有問題。

第3張,Maxell 4X BD-R,10P布丁桶裝,臺灣產。

MID為RITEKBR2,臺灣錸德代工生產,12D1S給予了10X的認證。插句題外話,市面上常見的所謂Ritek 10X藍光盤其實也是這貨,品質還不如為Maxell代工的卻敢標稱自己是10X,要知道目前藍光組織認證的最高速度的盤也就是6X,所以只能給它呵呵兩個字了。。。

P-CAV方式完成,5X-10X,耗時11分44秒,提速到10X后CPU占用率有明顯提高。

讀取曲線十分平滑,2-12X。雖然錸德盤的測試成績一直比較一般,但是讀取性能卻是有口皆碑,也算是從CD-R時代就開始延續的一個傳統吧。

第4張,繼續用錸德代工的Maxell 4X,使用8X刻錄。

還是P-CAV方式完成,5-8X提速,耗時12分59秒,和10X比相差不到2分鐘。可能是同時在進行一點下載操作,所以CPU資源占用波動比較大。

讀取一樣還是十分順利,贊一個。

第5張,Verbatim BD-R 2X Type LTH,10P布丁桶裝,新加坡產。

MID為VERBATIMw,12D1S沒有給超速認證,只有2X。順便科普一下,BD-R Type LTH是相對于常規Type HTL的新型藍光盤,使用和DVD-R類似的AZO偶氮有機染料替代Type HTL使用的相變合金材料(所有可擦寫光盤,如CD-RW/ DVD-RW/ DVD+RW等均使用類似材料)制造記錄層,主要由光盤巨頭三菱威寶(MKM)以及太陽誘電研發推廣,以期實現降低成本擴大產品市場的愿景。可惜事與愿違,LTH誕生數年來,價格比起HTL并沒有明顯優勢,而在刻錄速度和兼容性方面則有明顯劣勢,眾多較老型號的BD刻錄機及播放器并不能很好地兼容LTH藍光盤,而大部分刻錄機也沒有給LTH盤超速的策略,雖然Type LTH的盤目前一樣最高有6X的盤,但由于沒有超速認證,所以大部分只能以2X-6X的原始速度使用,一般情況下不推薦購買。

2X CLV方式完成,耗時長達47分11秒,讓我想起了很多年前擁有第一臺藍光刻錄機松下SW-5582時刻每張盤都是2X的感覺,開始刻了可以去吃個飯洗個澡再上個廁所,回來正好差不多刻完。。。

讀取很順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高的讀取速度也只有8X,LTH的兼容劣勢可見一斑。

第6張,Maxell BD-RE DL 2X, 雙層50G,散裝YLJ,日本產。

從MID獲知為TDK代工生產,支持的刻寫速度當然是標稱的2X。

可能由于盤片本身是YLJ的緣故,雖然刻錄的時候顯示沒問題,但是讀取換層點附近的區域失敗,讀取曲線比較奇怪。USB3.0接口使得突發速率高達67.5MB/s,完全可以滿足12X藍光讀寫要求的54MB/s的數據傳輸速率。

常規BD-R讀寫部分暫時到這里,由于事先準備的BD-RE DL用來抓鏡像再刻錄的原盤鏡像文件損壞無法讀取,所以暫時沒法進行DL盤的讀寫測試了,容后有機會再補上。總結一下這部分的測試,使用的都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光盤,12D1S對各種光盤的兼容性不錯,讀寫能力出色,也提供了比較寬松的超速策略,用戶可視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速度來刻錄。

第二部分,BDXL驗證測試

如前文所述,這臺12D1S是支持BDXL規格的。BDXL是SONY,松下,夏普等多家廠商新發布的多層藍光標準,把藍光盤的容量從本來單層25G雙層50G一下子提升到了三層100G四層128G的水準,目前三層100G有BD-R TL和BD-R TL產品,而4層128G則以壓制盤為主。接下來開始驗證12D1S對于BDXL的支持度究竟怎么樣?

第1張,SHARP BD-R TL 4X,3層100G容量,單片厚盒裝,日本產。

這張盤之前使用先鋒超薄外置藍光刻錄機BDR-XD04C刻錄,而12D1S很好地識別了,可以看到支持的刻錄速度最高到8X的超速認證。由于ODC軟件支持的限制,讀取曲線無法正常顯示,經過測試讀取是完成沒有問題的。

第2張,SONY BD-RE TL 2X,3層100G可擦寫,5片薄盒裝,日本產。

在BDXL標準誕生之初,BD-R TL只有TDK一家在做,各家的產品基本都是貼牌TDK的,而BD-RE TL則有且僅有松下的一種產品,售價高達9980日元一張,按照當時的匯率要接近700元,堪比最新藍光刻錄機的價格。

而后索尼大法居然一反常規地扮演了價格屠夫的角色,出了自有MID SONYET2的BD-RE XL產品,單張價格2000日元,5片裝僅7000日元左右,可謂性價比超高。可惜的是,經過測試,當時市面上主流的BDXL機器中,LG的相關型號BH14可以很好滴兼容次盤,而作為藍光驅動器業界領袖的先鋒主流型號S08居然無法識別該刻錄盤,讓人唏噓,直到近半年后,先鋒推出了S08/208系刻錄機的1.40版固件才提供了該盤的支持。而之前的機器由于沒有更新固件則無法刻錄該盤,但可以正常讀取已刻錄完成的盤片。

很可惜,經過測試,12D1S無法識別該空盤,狀況和1.30版之前固件的S08類似。然后放入一張使用1.40版固件先鋒BDR-S08XLB刻錄的盤試試吧。。。

很順利地識別了,讀盤情況良好。不過刻錄速度這邊顯然存在識別錯誤,目前BD-RE無論是單層雙層還是三層一律只有2X且沒有超速認證,唯一不尋常的是部分LG的藍光刻錄機可以以奇怪的2.4X來完成刻錄。

由于手頭沒有新的BD-R TL 100G光盤了,寫測試暫時無法進行。經過這部分測試可以得知,雖然12D1S對于BDXL規格的支持并不完整,無法識別最新的SONY BD-RE XL光盤,但是讀取任何有內容的BDXL盤是沒有問題的,而這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已經足夠了。

第三部分,DVD/CD讀寫測試

雖然光盤逐漸趨向小眾,但是藍光畢竟不太普及,偶爾需要經行數據交換及保存的情況下,DVD和CD仍有其用武之地,接下去就經行簡單的DVD/CD讀寫測試。

第1張,三菱櫻花DVD-R 16X,25P布丁桶裝,臺灣產。

MID是經典的MCC 03RG20,三菱威寶自有碼,可以看到12D1S給了正常的16X認證,并沒有像之前DVDRW時代一樣從18X一路超速到了24X。

16X CAV方式順利刻完,耗時5分48秒,和刻錄BD時不同的是,緩存的波動比較大,這可能是不同的緩存機制和刻錄方式造成的,

讀取順利,一樣最終提速到16X完成。

第2張,三菱櫻花DVD+R 16X,25P布丁桶裝,臺灣產。

MID是國內用戶更加熟悉的MCC 004,三菱威寶自有碼經典中的經典,一樣只有16X認證。

其實在光盤刻錄技術的發源地日本,DVD+R一直被作為一種異類看待,市場上大部分都是DVD-R的產品,用戶也大都會選擇使用DVD-R。而在中國,情況則完全不同,DVD+R似乎成為了主流。這應該和DVD+R在制造和刻錄上都相對更容易一點有關,大部分非日系的刻錄機都對DVD+R支持更好,而小廠也更多地生產DVD+R的產品。

CAV方式6-16X完成,耗時5分56秒,最后16X階段緩存波動有點大。

讀取一樣很順利地完成,6X-16X CAV。

第3張,飛利浦DVD+R DL 8X,10P方盒裝,臺灣產。

MID為CMC MAG D03,臺灣中環代工,12D1S一樣沒有給到超速認證,最高支持標稱的8X。

刻錄以Z-CLV的方式進行,換層前提速正常,5X起步,1G不到就提速到了8X。換層后持續一段8X后就降到4X直到結束,暫時還沒有弄清楚這是機器本身的策略就是這樣的呢,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降速。耗時21分04秒。

讀取比較順利,在換層點附近成功提速到了12X,換層后逐漸下降速度。

第4張,Victor DVD-R DL 8X,10P軟袋裝,日本產。

MID為TYG11,日本太誘產,支持的刻錄速度最高為8X,沒有超速認證。

讀取十分順利,最高達到了12X。不過可以看到,即使是一樣的USB3.0接口,讀寫DVD時的突發速率23MB/s遠低于BD時的67MB/s,這也是造成刻DVD時緩存波動較大的原因之一。

第5張,Ritek CD-R 52X,50P布丁桶裝,江蘇昆山產。

Ritek自有盤,雖然品質不如臺灣產的,但是昆山產的CD-R也算是國產盤中還堪一用的產品。認證速度只有40X,沒有給到最高的48X,有機會會再探究一下是不是只有TY的CD-R才有48X的認證。

CAV方式18-40X完成,刻錄的OPC波動十分頻繁,耗時3分08秒。

讀取曲線則很有意思,近似CAV的階段性提速,說像Z-CLV也不為過,最高讀取速度也沒有達到48X。

最后是3種DVD可擦寫盤的識別情況,時間關系就不進行讀寫測試了,CD-RW由于暫時手邊沒有US/US+規格的24X/32X高速盤,所以也就不測試了。

威寶DVD-RAM 5X,單片厚盒裝,日本產,松下代工生產。12D1S正常識別,最高支持5X刻寫。

威寶DVD+RW 8X,單片厚盒裝,臺灣產。三菱威寶自有碼MKM A03,正常識別,最高支持8X刻錄。

三菱DVD-RW 6X,單片厚盒裝,臺灣產。三菱威寶自有碼MKM 01RW6X01,識別正常,最高支持6X寫入。

簡單總結一下12D1S對于DVD/CD的支持就是中規中矩,除了對于12X 高速DVD-RAM和32X US+ CD-RW支持缺失外,基本上都達到了業界承認標準的盤片最高速度,基本令人滿意。

第四部分,Mac平臺兼容測試

雖然12D1S的規格注明支持的是XP/Vista/Win7等系統,但是因為刻錄標準和接口都是通用的,相信在Mac平臺下應該也能很好地工作,最后一部分就簡單測試一下在Mac平臺下的讀寫情況。

系統正確識別了刻錄機,并顯示了主要的支持規格。

放入一張TDK BD-RE后,系統正確識別了這是一張BD盤。

再看一下詳情,系統支持12D1S刻錄功能,并且正確地識別了插入的TDK 2X BD-RE盤片。

使用系統集成的刻錄功能測試一下,目前OS X采用千進位制的計算方式,因此可用容量顯示的和廠商標示的一致為25GB。

隨便拖入一些文件,大約占用了5G左右的空間。

確認光盤名稱及刻錄速度,然后可以開始刻錄。

準備文件,寫入引導區。

開始刻錄,進度條走得很快,2X寫滿一張25G藍光盤大約需要45分鐘,由此推算,5G左右的文件將耗時8-10分鐘左右。

刻錄已經完成,進入驗證階段,也就是通過讀取來和原文件進行比對,對于刻錄來說這是相當重要的一步,Windows平臺的Imgburn軟件也默認開啟了刻錄后驗證的功能。

還差一點點了。

順利完成,光盤內容和刻錄文件夾一致。

看看光盤屬性,容量5.5GB,已關閉光盤不可繼續寫入。

由于近些年基本不在Mac平臺進行刻錄工作,以前常用的Roxio Toast也長久沒更新過了,不知道對新的BD驅動器支持如何,因此就不進行其他軟件的刻錄嘗試了。從以上簡單的測試可以確認,12D1S在Mac+OS X平臺上使用毫無問題,完全可以正常工作。相信在通用USB驅動和相關軟件的支持下,實現在各Linux發行版本及其他更小眾的系統下工作應該也不會有困難。

綜合以上四部分的測試結果看,華碩BW-12D1S-U是一臺相當用心的機器,外形突破常規,結合了時尚的設計元素,給桌面帶來了新的亮點,而在各種光盤介質的支持及讀寫功能上,基本都達到了很好的水準。雖然作為一臺發布已經超過4年的機器來說,12X的藍光支持規格顯然稍有落伍,但是考慮到其外置應用的環境以及目前藍光光盤標準最高實際只有6X的事實,12X已經實現超速一倍,刻錄一張25G藍光盤的時間控制在了12分鐘以內,已經相當令人滿意了。因為目前無光驅筆記本已逐漸成為主流,而臺機也開始越來越少地配置光驅,因此外置刻錄機應該還有其需求的市場,希望華碩能加快研發進度,推出更新更好的產品,不要再一臺機器賣5年了。另外,這臺機器宣傳的所謂2D轉3D,各種解碼等都是靠附帶的軟件實現的,光驅本身并沒有輸入接口,無法脫離電腦使用,這對于用戶來說就顯得意義有限了,不如省下軟件的成本提供比零售價999更友好的價格或者其他更加有趣的功能。最后在對于產品的型號上,建議廠商應該更嚴肅對待,不同的硬件版本使用同一個型號容易給消費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這點在其他品牌其他型號上也都有發現,如果固件升級程序的校驗再沒有做好的話,很容易造成硬件的損毀,希望廠商在研發的時候能注意到這個問題。

最后,再次感謝SMZDM以及ASUS給予的試用機會,這是一次美妙的體驗。也感謝各位值友耐心看完我這么多廢話,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指正,期待下次再見。

致尊敬的編輯大人:由于本次測試的篇幅大大超出了之前的預想,多花了一點時間來完成,不得已超出了限定的遞交時間,還請諒解,歡迎指正,感謝幫助,

拓展知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久爱www人成免费网站|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久久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一区|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网站|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 国产精品69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hd|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九九影院午夜理论片少妇|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免费啪视频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久久久| 精品自拍一区在线| 产精品人妻一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福利电影|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真实乱子伦清晰对白| 9420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1页青草 |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麻豆| 免费永久在线观看黄网站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999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97色伦图区97色伦综合图区|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a片| 欧美一区二区坐爱视频| 欧美日韩视频亚洲第一区| 西西人体午夜视频无码| 又色又爽又高潮免费视频国产| 亚洲6080yy久久无码产自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