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開機后只有tcl logo怎么辦
前沿拓展:
本文由極果體驗師 喜力 原創
逮到一個標題黨
第一次用這么標題黨的標題來做標題,是不是很繞。
看完蘋果發布會整個人都蔫兒了幾天,2017可以說是手機屏幕邊到邊的元年,明年也許就是手機AR的元年了。
回頭看電視機,2017同樣是TCL發力的一年, 在產品和服務競爭都非常復雜的北美市場, TCL通過超高性價比以及和Roku的整合推出的一系列RokuTV, 競爭力非常強,比如55P608(國內木有這個型號,和國內55P6是對標型號)獲得了比如DigitalReviewed這樣權威平臺的肯定,被評為北美年度最值得購買的電視之一。
回到這次TCL X、P、C三個系列全新機型(IFA 2017)的發布會,P家族添新丁P6. P6機型包含40、43、49、50、55、65寸六個尺寸的面板,組合成一個尺寸完整的小家族。P6的目標群體似乎比較清晰,針對的是成家有娃事業剛步入穩定期的80后(這句可能會有爭議, 地區不同情況也不同),對于更注重品質的同時又追求性價比相對趨于理性消費的一類群體,不盲目追求傳統國際大牌。 P6就是為此而生。
這次極果帶來的是55寸的P6機型的體驗,即55P6.
如果拋去品牌觀念做購物決策,相同價格看顏值,顏值各有千秋那就看品質,這個品質已經是刨去顏值和工藝部分之后的內在品質了, 比如非常重要的畫質水準。如果還是不能決定,那剩下的就是售后等環節的比拼了。 如果是技術宅, 可能還會加一個參考項, 面板本身的技術,或者說面板的類型和顯色驅動的實力。
哦我是不是忘了說什么?!
4K是必須的撒(嘿嘿.jpg)
靜態體驗
現在德邦把這個55寸的大家伙送到眼前了, 她是不是盤靚條順功夫又好,咱就從掀紅頭蓋開始啦。
這個木架花了好久才拆掉的,這份心意,關愛滿滿(以至于箱子跑偏了,2333)。 瓦楞紙箱的大小,基本就是電視機的大小啦。
裝上這兩根精致的小腳,整個安裝就算完成啦。 對于大尺寸屏,在安裝時需注意,屏幕朝下放在平整的表面,表面可以鋪一片平整展開的布料,這個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萬一有滑動的話會在邊框上產生劃痕。
來個大大的正面,簡約到家,55P6在息屏狀態下和曜石黑金屬一體邊框融合,整個電視看上去像一塊黑曜石。
后背視覺上是上下兩片,面板部分加上背板和邊框就是那個超薄的7.9mm的部分。
下半部分是機箱和音響部分, 音響沉在底部,喇叭方向朝向桌面。conchs sound音響技術上支持虛擬環繞聲,Dolby+DTS雙D解碼。
薄——在很多產品上一直都是一個賣點,比如當年大法Z系列筆記本,其他比如超薄平板,超薄手機,超薄手表等等。TCL 55P6雖然不是平板電視,但面板和外框的整體厚度為7.9mm, 全新的iPhoneX的厚度為7.7mm。
外框為一體成型的無縫金屬外殼,曜石黑,湊近看金屬外框有點像大理石的感覺, 表面光滑,表面以下有高光顆粒隨機分布,很有質感。
邊角處都采用了小圓角處理,手感溫潤。
正面邊框4.8mm。 如果說手機邊框能“開航母”, 那這個大尺寸屏幕和這個4.8mm邊框的比例, 這個邊框就是一個頭發絲的直徑大小咯。 而且人家是一體成型哦。
整個電視還有兩個點睛之處。
一是底邊有一條高光處理的斜角,光線對了, 這條斜角點亮視覺,并且把視線引導到斜角正中間下方嵌入式的金屬TCL logo。
第二點就是電源開關啦,——“智慧之眼”, 增加了點點兒靈氣。
接口部分,后背左側為信號接口槽,右側一小塊是電源線接口槽。
接口的排布非常規整,從上到下一排,這樣的排布也給厚度的壓縮做了貢獻。
從上到下: 1個USB,1個RJ45,三個HDMI,1個USB,天線接口,AV輸入套口,數字/模擬音頻輸出口。
電源線接口這塊, 如果考慮束線收納整理美觀的話, 感覺電源線可以安排到信號接口一側。
不過再看左邊, 確實也沒有空間留給電源接口了。
實際使用下來發現這點完全不是問題, 如果電視通過wifi連接,音響用內置音響的話, 左側不需要接一根線,一根都不需要。 這樣的話整個電視往外接的就只有一根電源線,所以非常好整理。 如果外接音響,信號源用網線或者HDMI接口,整理起來需稍稍花些心思。
TCL 55P6還預留了VESA擴展接口配件(兩個塑膠轉接柱),可以根據自己需求和喜好把55P6掛在墻上。
55P6不含腳架的重量為13.8kg,選擇支架時需注意承重規格。
好了,插上電源, 按下電源鍵,嚯!瞬間開機啊。 額, 入戲過頭了, 差不多兩三秒時間,就進入TCL畫面了。
哇,這畫面,好!我去看電視啦,測評結束,明年再見。
第一次開機的畫風確實是這樣的,因為要先看下電視屏幕是否有壞點啊啥的,第一次開機是用HDMI連接的筆記本,結果沒忍住,當時就默默的把剛下完的BlueRay原盤版的「13 Hours」看了一遍,爽。
然后試功能啊啥的把wifi配對了,然后場面突然失去了控制,被小伙伴AirPlay投屏玩農藥,深夜從某個寫字樓某個辦公室傳出來一聲聲的
“哦~~~爽”
“好大,哦~~~太爽了”
很正經的畫面。留下我在風中凌亂。默默地收起相機開始考慮接下來怎么辦。
畫面
電視打開之后選完節目剩下的就是看畫面,畫面控制的越好我們的視覺體驗就越好,當然相應的肯定要求越高價格就越高。 那么這個主打性價比市場的55P6是怎么樣的呢。倒杯咖啡,繼續。
決定畫質的,簡單的分成兩部分。一是硬件本身,然后是色彩引擎也就是顯色驅動軟件部分,兩部分聯合作用。
硬件部分,避不開一個話題,就是現在分庭抗禮的兩個陣營——QLED和OLED。這是一個可以寫成論文的話題,幸虧,找遍了所有能找的地方都沒有確證55P6采用的是什么面板,只能靠經驗啦。
從定價上來看,直接可以排除QLED和OLED了,這個價位不大可能買到55寸的兩種面板, OLED是直接排除,QLED,如果新機發布就這個價格,那實在太親民了。
再一點佐證,TCL是站的QLED陣營。
55P6為全新發布的新成員, 且不說是否有可能是TCL放一個重磅炸彈給這個價位的55寸使用QLED(量子點),雖然TCL真有可能干這樣的事兒,那自然是福利了。
我們退后一步, 目前的量子點技術的瓶頸是電色(光)轉換,目前的量子點技術還是需要背光光源的,量子點本身更多的作用是作為遮罩來顯色。 這樣一來,其實就可以理解為液晶。
就目前來說, 量子點更大的優勢應該是價格優勢,而對面的OLED的缺點是價格使用壽命和顯色上的限制最終還有目前產量的限制。理論上的量子點技術有著更好的顯色優勢,只是目前的技術限制住了量子點真正的優勢, 當前的量子點應該還屬于一個過渡性的產品。
這里已經延伸太遠了。
說這么多,想說的一點是, 在價格限定條件下,面板不是決定畫質的唯一條件。
傳統的液晶在強大而優秀的顯色驅動下,一樣能實現很驚艷的色彩和畫質表現。
當前的55P6, 權且將她當做LED背光的VA屏來看,在Q畫質引擎的加持下, 能有什么樣的表現, 是這次體驗的重點。
電視,哪怕造型再丑,畫質好了那也是極好的。
如果畫質好,造型又好看,那就是錦上添花啦。
現在55P6花兒是有了,本身是不是錦緞呢?
55P6
從Q畫質引擎針對畫質增強的著手點開始。
先從Q畫質引擎的弱關系開始, 首先是尺寸和分辨率。
55寸的面板,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畫質觀感, 并且在比如通常家庭的客廳面積允許情況下, 也就是觀看電視的人機距離按照3米左右為極限距離的設定, 則在分辨率上,2K基本已經能夠滿足需求, 55P6提供了4K的分辨率,那自然是更好的了,而且也是目前的主流規格。
配上4K之后,只要不是像用臺式機一樣當顯示器近距離使用,已經不會看到明顯的格線。(比如下圖我們新系統開發接近尾聲進行前端排查,就征用了55P6,后面站了一排人,出場費太低,不給他們露臉?)
HDR
簡單粗暴的理解。
首先,假設亮度不變,通過加強全局中灰對比,也就是在亮度已經固定的情況下,把亮度分成更多的灰階,通過加強中灰對比來強化畫面中所有的細節。 但是這樣一來,因為對發光底板的遮罩越多,所以視覺上畫面會變暗,并且飽和度會降低。
這時候,如果能將畫面亮度提高,那么之前視覺上丟失的亮度和飽和度就會被補充回來。
第二點,如果亮度能提升非常大,就能產生更多的可控制的灰階,也就是說畫面包含的細節能更多,在提升細節的同時,還能補充更多的飽和度。當然,同時就需要更精準的控制。
亮度的作用,把從黑到白理解成一條直線,在直線上畫等距離的刻度。 那如果直線越長,就能畫更多的刻度。 這樣理解亮度的作用,應該比較直觀了吧。
這樣,基本就能明白HDR的決定因素了, 飽和度和中灰對比,然后兩者都離不開亮度。 目前制約HDR效果的因素也就是亮度。 所以面板能展現的尼特系數(亮度)越高,就越需要更精準的混合顯色和對對比度的控制。同樣的,面板就更貴。
在亮度提升空間有限的條件下,就需要更精準亮度對比度顯色組合的控制,55P6的Q畫質引擎干的就是這個活兒。
精銳色域控制,看著很彪悍的命名,可以理解為更精確的色準控制(這一點應該是相對整體畫面的控制),色域越廣,越需要精準的控制。
高亮度精控技術,灰階控制,也就是實現更精確的灰階控制。
智能局域控光技術, 這一點可以理解為與對比度相關的控制。 關于這一點,可以從官方宣傳文案中看出,分72區控制, 可以說在這個價位的面板來說,這個分區的量非常良心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
關于這一點, 理論上要實現最精確的控制, 最理想的就類似OLED,每一個顯色單元后面安排一個獨立的照明分區。
當然, 這是理論上最理想的樣子, 就實際生產來說,這樣之后首先是成本, 然后是恐怖的發熱量, 所以早前都有個位數的分區。 55P6這里55寸的面板,72個分區,這個價位, 良心了。
當然,能實現更精細的動態對比,就靠更精準的控制啦。 條件越好就越需要節制。
這是一篇體驗文,為毛搞得跟個科普一樣呢。樓主的出發點比較簡單粗暴,希望通過這一次體驗TCL 55P6的的機會,能帶來一些以后能通用的吹牛點,出門跟人吹牛有點料。
你體驗就體驗費那么多話干嘛。
無圖無真相啊。
我只能強忍著自己看到畫面時的激動地心情,慢慢來。
從圖片底欄菜單內容區分模式。
這幾張圖片基本把之前的分析內容走了一遍,明亮和柔和模式可以認為是相對于標準模式通過增強和降低對比度和亮度實現,電影模式大約可以認為是相對于HDR降低了明度,減弱了暗部對比度,去模仿電影院的視覺觀感。
同時HDR模式明顯相對于標準模式,全局的局部對比度都加大了,并且全局的局部飽和度都增加了, 說明Q畫質引擎已經在最大亮度上限的情況下做出了對畫質改進的最大努力。 如果同場都用統一的比如50%亮度作對比,并且打開55P6的夜間模式,HDR的優勢就會比較明顯。 但是那樣自己做限定范圍就比較麻煩。 所以對這些圖片的區別的理解就需要結合前面的分析部分的原理啦。
個人實際日常使用中結合深夜模式,讓屏幕自動調整亮度,大概是目前總結出來的最理想的使用姿勢。
回到開頭,畫面很爽。 只能大概示意一下啦。
普通4K和4K HDR對比,大概就是這感覺。沒法描述更多。
在視頻準備上,俺同時準備了6K和8K的UHDR視頻, 但因為是mp4格式的, 都無法播放,還有不少4K UDHR格式的mp4同樣無法播放,TCL一如既往的對mp4格式的支持不是特別友好。
但像目前比較容易得到的比如藍光原盤m2ts格式,完全不用擔心使用。如果是用播放器外接播放,那就更不用擔心格式的兼容性問題了。
當視頻支持Dolby Audio時,55P6支持雙D, 在播放時能自動識別并在右上角提示。
夜里的爆炸場面最能體現HDR的優勢, 對高光和暗部的控制,當然首先視頻本身畫質要有保證,比如這這里電影屏攝全都是藍光原盤。
上圖為HDR模式, 下圖為電影模式,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電影模式微微的降低了對比度,暗部稍稍有些藍色傾向,加強了“電影質感”。
跟觀影相關的還有音頻, 55P6支持雙D,音頻選項打開電影模式, 整體聽感,就類似于在電影院,只不過不像影院那么講究, 聲音位置比較靠前, 混響加的比較多,有虛擬環繞當然感覺。 作為一個電視,挺不容易啦。 如果有更高要求的話, 可以自行解決。
如果不考慮自己建設單獨的音響系統, 就55P6本身的聲音表現,已經足夠使用了。
內容生態
一個電視,說完了畫質,就松了一大口氣了。 另一個大頭就是內容啦。
TCL,一個老牌廠商,一直在奮斗,作為北美成長最快的電視品牌, 老家的市場自然是不可能忽略噠,后院哎。 而且現在內容生態都是各家的努力的重點。 就拿眼前的55P6來說, 在內容上的豐富程度和細分內容,足夠天天趴著看個爽啦。
每個大板塊下都有細分內容, 比如專門的環繞聲專區,4K專區,同步院線等等。同時菜單支持自定義。
最吸睛的也應該是最便利的,要數「全球播」啦,最新的熱門電影,都能在家爽而不用去影院啦, 而且價格比電影票便宜多了。
為什么要說最吸睛的是全球播呢, 這里忍不住提一下看電影的成本, 這一點也是內容生態建設打的痛點。
如果是去影院看電影,打車最方便, 如果自己開車,還要考慮是否需要提前搶占車位,通常為了趕在播放之前到,還要稍稍提前到達影院,在到影院放映廳之前的準備中就已經可以按照1小時的時間消耗了。 電影本身的時長,不想錯過任何畫面還得不能去廁所,運氣不好還會遇到周圍自己不喜歡的觀眾。結束之后回家消耗的時間。
一部電影按照正常2小時計算,前后再各自1小時,那看一部電影就4小時消耗了。
而且現在影院看片基本都是趕趟子,反而成為某種負擔。 現在最貴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了,即使是純休閑去看電影,遇到不順也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心情。 在家看電影就不會遇到上面所有的問題。
所以個人認為最吸睛的就是這個全球播啦。
流媒體畫質,比如4K專區都是支持4K的, 只要有wifi,帶寬夠用, 外加注冊TCL會員,就可以看啦。 相對全球播, 專區里的內容相對滯后。
其他比如電視、娛樂等流媒體,主流的最高還是1080P畫質,沒有再高, 不過,難道還不夠用么?
最后關于自帶內容還有一點好處,就是不需要再外接盒子啦,只要有wifi,就跟用手機一樣方便,最主要的是,電視機后面整潔啊,除了電源線沒有任何其他線連接。 處女座救星。
PS:啰嗦幾句
要通過各位眼前看到的屏幕來體驗遠在我桌子上的您見都沒見過的一個電視機上的畫面,還要盡量保持讓您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我眼前看到的樣子, 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如果把所有原理和操作依據都解釋一遍,可以寫大概5篇博士論文的長度了, 可以寫書了。 (感興趣的話可以看樓主在極果的另一篇和色彩管理相關的簡化版測評)
簡單一句話,總的來說就是在綜合考量下對色彩管理知識的逆向使用。 (屏攝有一點——摩爾紋的干擾,我已經很努力啦。)
但即使是這樣,由于網頁圖片尺寸受限, 拍攝之后輸出時候的圖片壓縮的二次計算方式,然后極果平臺對圖片展現時候的壓縮方式,還有因為要照顧到所有看到這篇文字的您眼前的屏幕的普適性,選用了帶標簽的sRGB輸出。
即使是這樣,還是無法在平臺上用圖片來準確還原我眼前的畫面。單單一個拍攝時候的摩爾紋干擾就夠要命的了。
這里頭就用55P6來驗證前面提到的這些點,如果能夠比較完美的驗證上面提到的,那也能反過來證明55P6自身如何啦。
圖片沒有做任何銳化操作,除非還嫌摩爾紋不夠麻煩。 而且縮圖本身是具有視覺上銳化的效果的,不過有個前提,就是面板的像素密度要夠用,要不然縮圖也不會有銳化效果。
屏攝
首先,所有圖片拍攝的屏幕亮度是100,就是最高亮度。
不同模式下屏幕的明暗是有差別的,為了防止對比畫面中出現過爆或者嚴重欠爆的情況,我將單獨制作的配置文件和配套的調整設置全部統一,暗部以最暗的圖的最暗的部分,亮度以最亮的圖的最亮的部分,在同一個的限定范圍內進行對比。 然后最后再單獨放出HDR圖接近真實視覺感受的圖片。 因為這樣條件下的HDR畫面在明度和飽和度上是吃虧的。
樣圖的選擇首先是有大光比的,那么有華麗燈光的夜景最合適了, 然后是細節豐富的,然后要色彩也豐富的,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選圖。
配置文件的制作基礎是下面兩張圖展示內容。具體操作就不再解釋了,色彩管理中一小部分內容的逆向使用。
然后是用U盤插機身USB播放UHDR 4K視頻, 使用播放中的暫停畫面來作為對比對象。 這樣的目的首先是看解碼的暫停方式,然后是和后面的1080藍光原盤的畫面對比,看4K的UHDR和1080藍光原盤的畫面對比。
特色功能
遙控器
遙控器小巧玲瓏, 這算不算特色。邏輯簡單,操作方便。
微信互動
TCL的老功能,掃描綁定微信之后,可以通過微信控制電視,并且可以使用手機選擇內容直接控制播放。完全取代遙控器。
小T
TCL家的人工智能小T, 就類似于出門問問家的問問, 蘋果家的Siri,在使用方面的體驗就是使用語音控制幾乎所有操作。 上面微信互動說完全取代遙控器, 就這一個bug,沒有小T的遙控器,那都不叫遙控器。
首次使用需要配對,配對非常方便。 然后按住語音鍵,比如
后退20分鐘, 然后就真的后退1200秒,是不是很爽。
就是沒想到1200秒之前是這個畫面。
快速開機
快速開機是默認開啟的, 作為一個電視機的可選功能,可以關閉。 開啟之后,每次開機進入畫面的時間就是差不多兩三秒的樣子。 非常迅捷啦。
終于到最后了
一個電視體驗,差不多就這樣啦。
超窄邊框超薄的一體成型金屬外殼,作為外觀的一個大亮點,畫質上支持4K HDR,實際表現又是一大亮點, 內容生態的豐富程度和已經比較成熟的完整度,都是廠商為了用戶粘性做出的努力, 除去外觀,畫面,最產生粘性的就是內容和便利程度啦。
TCL的整個產品結構和生態咱并不敢托大的說都知道, 單純從眼前的這個55P6來說,結合當前的預售價格。 咱大概明白了為什么TCL成為近年北美成長最快的電視品牌了。 正如最開頭說的。
OK,首尾呼應,再上最后一張折騰死自己的實拍圖(小黑板的上字是打上去的,不是手寫的 2333), 打完收工。
-----------------------END-----------------------
各路極客大神教你科學剁手不吃土,每天分享最新黑科技尖貨、實用搞機小知識!
快來右上角關注號【極果網】上車吧~
拓展知識:
- 麥客維爾故障碼(麥克維爾怎么消除故障碼)01-02
- 牟平維修空調(牟平家電維修電話號碼)01-24
- 1海信42k11p怎么折開(海信42K11P:全方位展示超清畫質)
- 2電視頻道沒了怎么恢復(快速解決方法)
- 3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號碼查詢(Fardior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查詢)
- 4艾木歐防盜門沒電打不開怎么辦(艾木歐防盜門沒電無法啟動?解決方法總結)
- 5ENS指紋鎖售后熱線(ENS指紋鎖售后熱線-專業解決您的問題)
- 6打電話顯示關機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手機無法接通問題)。
- 7v500hk1 cs5故障維修(v500hk1 cs5故障維修指南)
- 8創維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怎么調試(創維電視遙控器調試指南)
- 9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林內空氣能售后服務官網熱線)
- 10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朝友精工保險柜24小時售后電話 - 完善24小時保
-
三菱電機中央空調廠家客服電話人工服務(三菱空調過濾網怎么拆下來清洗視頻
2024-09-12
-
三菱中央空調廠家售后維修電話(中央三菱空調冬天制暖效果怎么樣該如何提高
2024-09-12
-
特靈售后電話24小時聯系方式(特靈空調漏電故障快速排除該如何應對?)
2024-09-12
-
特靈廠家全國統一服務熱線(特靈空調電流變大的原因是什么特靈空調電流變大
2024-09-12
-
成都通用GEAppliances燃氣灶售后維修電話(燃氣灶有火花但打不著怎么維修)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