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亚洲一区欧美一区在线播|久久久久久性高|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歡迎來到同城快修-附近家電維修、家電清洗、家電安裝服務平臺

24小時家電維修熱線:

400—1558638

當前位置:主頁 > 空調 > 維修資訊 >

格力空調顯示f0怎么修(格力空調顯示F0怎么回事)

發(fā)布日期:2023-02-10 18:05:36 瀏覽:
格力空調顯示f0怎么修(格力空調顯示F0怎么回事)

前沿拓展:


(報告出品方:東吳證券)

1. 比亞迪:技術&供應鏈鑄就高壁壘,向上確定性較強

我們認為,本輪百年汽車行業(yè)的變革不僅是產品和技術的顛覆,更是全新組織管理 方式的誕生,但凡成功突圍的車企絕非一帆風順,往往考驗的是一家公司各個維度對大 風大浪的抗壓能力以及順應時代潮流的應變能力。依照我們分析一家整車企業(yè)的最新思 維框架:從底層的組織管理架構變革入手,分析公司在技術研發(fā)-產品定義-供應鏈管理 -渠道營銷等四大維度的變化,最終落腳于公司的爆款車型的輸出能力,并客觀定量反 映在當前公司的產品周期的銷量表現。綜合以上各大維度,我們認為,考慮比亞迪經由 成熟技術研發(fā)和供應鏈高度整合打造的較深護城河,公司同時在組織架構&產品定義& 渠道管理等方面迅速變革,整體產品銷量未來幾年持續(xù)高增長的確定性更強,基本面表 現較為領先。

1.1. 歷史復盤:技術為本,以汽車業(yè)務為核心多點開拓

比亞迪發(fā)展可分為五大階段:1)1995~2003:以消費電池起家,進入國際巨頭摩托 羅拉與諾基亞供應鏈,成功香港上市;2)2003~2010:通過收購西安秦川初入汽車行業(yè), 收購寧波中緯開拓電驅電機研發(fā)生產,布局新能源全產業(yè)鏈,首款轎車 F3 上市后憑借 性價比優(yōu)勢銷量迅速增長;3)2010~2019:轎車市場合資車企產品價格下探大量涌入, 錯過國內 SUV 行業(yè)紅利,自主品牌進入平臺期,同時堅定新能源發(fā)展路線;4)2019~ 2021:“鯰魚”特斯拉引入中國市場,比亞迪把握市場變革,推出第三代電池系統刀片電 池,以首搭車型“漢”助力品牌破繭重生;5)2021 年至今:全面切換新能源,推出第四 代混動系統 DM-i/DM-p,及全新純電平臺 E 平臺 3.0,混動/純電雙發(fā)力。

1.2. 乘用車銷量復盤:堅定新能源發(fā)展方向,2020 年開啟全新周期

2003 年比亞迪收購秦川入局汽車制造領域,銷量持續(xù)呈上漲趨勢,內部結構持續(xù)優(yōu) 化。具體來看:2003~2020 年銷量上漲驅動力由總量驅動切換至結構驅動,新能源占比 持續(xù)提升,結構的優(yōu)化推升品牌銷量穩(wěn)定上升;2022 年 4 月開始全面切換新能源,在全 新車型系列與全新混動平臺同時發(fā)力下,總銷量攀升幅度明顯。

1)第一階段:2003~2006 年,銷量低于 10 萬輛。收購西安秦川后,比亞迪復制延 續(xù)秦川福萊爾車型,2006 年之前銷量均在 1w 輛左右,以福萊爾為主;2006 年比亞迪 F3 正式發(fā)力,迅速替代福萊爾成為比亞迪銷量主力車型。

2)第二階段:2007~2010 年,銷量由 10 萬輛向 50 萬輛進軍。2007 年比亞迪 F3 持 續(xù)放量,比亞迪銷量正式突破 10 萬輛大關;其后陸續(xù)上市轎車 F0/F6,2009 年三款產 品銷量猛增 160%,并于 2010 年突破 50 萬輛。

3)第三階段:2010~2020 年,銷量穩(wěn)定于 40~50 萬輛,字母系列逐步切換至王朝系 列,燃油車逐步切換至新能源,整體結構優(yōu)化。該階段細分來看:2010 年字母系列(F 系列)銷量達峰值后,開始逐步下滑。2013 年比亞迪推出王朝系列首款車型秦;2015 年 推出王朝系列宋/唐;2016 年在 SUV 行業(yè)紅利下,憑借宋和全新元兩款 SUV 放量,王 朝系列銷量實現同比大增 241%;2017 年王朝系列與字母系列銷量基本持平。2018 年在 新能源補貼刺激下,比亞迪基于王朝系列車型連續(xù)推出元/唐/宋 plus/秦/秦 pro 等 EV/PHEV 車型,并基于宋上市全新 MPV 宋 MAX,王朝系列銷量首次超越字母系列, 正式成為比亞迪銷量核心品牌,字母系列銷量持續(xù)下滑。

4)第四階段:2020 年~至今,全面切換新能源,EV/PHEV 雙向發(fā)力,DM-i/海洋 車型持續(xù)上市推動銷量不斷攀升。比亞迪以“王朝”+“海洋”兩大網絡為核心構建的銷 售網絡及車型系別逐步清晰,原有 E 系列純電以及燃油車產品銷量逐步降低,產品矩陣 逐步清晰化,運營更加高效。王朝網主要包括原有元/秦/宋/漢/唐等純電以及對應 DM-i車型(不包括宋 plus),秦 plus/宋 plus/唐三款 DM-i 車型持續(xù)熱銷;海洋網主要為海洋 生物系列/軍艦系列及原有 E 系列產品,海豚/海豹等全新純電上市,助力比亞迪新能源 銷量不斷突破。

1.3. 財務復盤:以汽車業(yè)務為核心,電子業(yè)務增量穩(wěn)定

分業(yè)務領域來看,手機組裝業(yè)務營收增長穩(wěn)定,汽車業(yè)務貢獻核心增量,占比持續(xù) 提升,儲能領域以及軌交領域為公司長期業(yè)務布局發(fā)展方向。

營收維度,汽車業(yè)務貢獻核心增量,長期增長空間最大。2008-2020 年比亞迪整體 營收從 277 億元上漲至 1566 億元,年均 CAGR 為 15.52%。從增速來看,手機部件及組 裝業(yè)務是比亞迪傳統業(yè)務,2008-2020 年年均 CAGR 為 14.44%,保持基本穩(wěn)定增長,增 速略低于整體營收;汽車業(yè)務貢獻核心增量,乘用車為比亞迪拳頭產品,汽車業(yè)務營收從 2008 年 89 億元上漲至 2020 年的 840 億元,年均 CAGR 為 20.56%,高于整體增速, 貢獻主要增量;二次充電電池以及光伏業(yè)務整體保持緩慢增長。從占比來看,汽車業(yè)務 營收占比從 2008 年的 32%到 2020 年提升至 54%,手機組裝業(yè)務占比從 43%下降至 38%, 二次充電電池業(yè)務占比則由 23%下降至 8%。

財務比率維度,整體保持基本穩(wěn)定。毛利率方面,比亞迪受益于上下游供應鏈的高 度垂直整合,2014 年以來汽車業(yè)務毛利率基本穩(wěn)定在 20%以上,2020 年達到 25%的較 高水平;手機部件及組裝業(yè)務毛利較低,整體相對穩(wěn)定,2015 年進入存量競爭市場后保 持 9%~11%;二次充電電池業(yè)務毛利率基本穩(wěn)定于 20%+。凈利率方面,2016 年凈利率 超過 5%,之后逐步穩(wěn)定在 2%-3%左右。資產收益率方面,ROE 變動較大,2009 年達到 25%+,其后保持較低水平。(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 組織變革:重整增強體制活力,加強人才引進培養(yǎng)

公司股權架構基本保持穩(wěn)定,截止 2022 年 4 月 22 日,前五大機構股東持股占比合 計 46%,前五大個人股東持股占比合計 30%,其中王傳福為最大個人股東,持股 17.64%。

2.1. 重整劃分事業(yè)群,汽車/電子/軌交/新能源四大事業(yè)群聚焦不同業(yè)務方向

重新規(guī)整事業(yè)群/事業(yè)部,根據業(yè)務領域劃分事業(yè)群,根據細分職能子板塊劃分事 業(yè)部。比亞迪目前旗下設有汽車/軌交/電子/新能源四大事業(yè)方向 yiji2 其他業(yè)務等幾大重 點事業(yè)群,分別涵蓋比亞迪汽車/軌道交通/電子加工以及新能源二次電池等相關領域, 各個事業(yè)群下再細分為研究部與銷售部門等幾大主體分類。自 2021 年以來,比亞迪汽 車業(yè)務重要性持續(xù)提升,其中營銷/銷售部門重要性進一步增強,新設海洋網銷售、王朝 網銷售、品牌及公關、售后服務四大事業(yè)部(隸屬于汽車業(yè)務事業(yè)群),直接對董事長 王傳福負責。

公司核心管理高層均為比亞迪創(chuàng)立元老,擁有多年技術及渠道銷售管理經驗,管理 運作經驗豐富。

2.2. 供應鏈拆分,引入市場化競爭增強活力

拆分核心供應鏈,設立獨立公司具體負責。針對不同網絡銷售渠道、三電系統及車 燈車身等供應鏈部門、汽車金融等進行拆分,設立獨立子公司,通過市場化管理引入競 爭。如原有汽車零部件供應鏈不同事業(yè)部拆分獨立為弗迪系子公司,包括弗迪動力、弗 迪電池、弗迪精工、弗迪科技、弗迪視覺等。

2.3. 施行員工持股/股權激勵,加強對核心人才吸引力

人員組成結構方面:自 2017 年以來,比亞迪公司員工數目不斷增加,細分結構上, 行政/財務人員占比有所降低,銷售/研發(fā)人員占比明顯提升,公司資源不斷向渠道營銷 和技術兩大維度傾斜。

股權激勵方面,2022 年的全新員工持股計劃,進一步增強凝聚力、留住核心人才。 公司早在 2015~2018 年就已實行員工持股計劃,2020 年旗下比亞迪半導體也實行股權 激勵,激勵對象覆蓋核心高管團隊。2022 年的員工持股計劃涉及人員范圍更廣,公司職 工監(jiān)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共 14 人,占比 7%;中層管理人員、技術/運營/營銷/綜合等核心 員工共 11986 人,占比 93%。本輪股權激勵共計 48 個月,分三期解鎖,分別在第 12/24/36個月,每期解鎖股票比例為 30%/30%/40%,公司層面需分別達到三個目標:2022 年營 收增長率不低于30%,2023年營收增長率不低于20%,,2024年營收增長率不低于20%。 本輪費用合計 18.5 億元,2022~2025 年分別攤銷 5.42/8.00/3.86/1.22 億元。(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 技術研發(fā):強化電動智能硬件壁壘,補齊軟件短板

3.1. 電動化:三電全棧自研,混動技術領先

3.1.1. 電池:刀片電池高安全+長壽命+低成本,優(yōu)勢明顯

動力電池可分為能量型&功率型兩種。1)能量型:大電池容量+低放電速率,多用 于純電車型,如 2022 款漢 EV 電池容量 85.4 kWh,最大續(xù)航里程 715 km;2)功率型: 小電池容量+高放電速率,多用于混動/插混等車型,如 2022 款唐 DM-i 電池容量 45.8 kWh,最大純電續(xù)航里程 252 km。二者主要差距在于放電倍率,即充放電電流/額定容 量,可分為低倍率(<0.5C)、中倍率(0.5~3.5C)、高倍率(3.5~7.0C)、超高倍率(>7.0C)。 放電倍率越大,充放電越快,功率型鋰電池正常可達 15C,能量型則一般不超過 2C。放 電倍率的需求最終落腳于電芯材料:功率型電芯極片由于電流密度較大,為確保結構穩(wěn) 定,活性層厚度更薄,能量密度更低,成本更高。

比亞迪動力電池技術發(fā)展已歷經三次迭代。1)第一代電池配備比亞迪王朝秦/宋等: 采用復合模組進行電池組裝,電芯容量從 100Ah 升級到 135Ah;2)第二代電池配備 E 系列車型:專攻扁平化&單層模組特性,從而實現電池系統模塊化,可覆蓋多車型;3) 第三代電池(刀片電池)首搭 2020 款“漢”,將陸續(xù)拓展至其他產品:結構上主打平整 化+高空間利用率,利用磷酸鐵鋰電池本身高安全、長壽命(4500 次循環(huán),三倍于三元 電池)、低成本的優(yōu)勢,結合創(chuàng)新性結構設計(電芯以 CTP 技術直接集成至電池包,省 卻模組),從而提升能量密度和續(xù)航里程、增加電池強度。

性能表現層面,刀片電池采用磷酸鐵鋰方向,輕松通過針刺實驗,安全性能領先, 且續(xù)航也處于前列。高安全+長續(xù)航特性解決用戶需求痛點。刀片通過 CTP 疊片提升體 積利用率提升續(xù)航,能量密度 140~150Wh/kg;目前搭載刀片電池車型的最長純電續(xù)航 為漢 EV 的 715 km,已達到三元鋰電池車型的水平。自 2020 年以來,刀片電池逐步應 用至比亞迪王朝系列以及海洋系列等旗下所有產品上,性能得到普遍認可。

電池管理技術層面,比亞迪自研 BMS 系統確保高安全,熱管理技術保證長續(xù)航。 1)全新電池管理系統保證刀片電池高利用率。BMS-active 儲能系統屬于公司推出的擁 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新第三代電池組管理方案,通過有效控制電池組電流,確保電池可 利用率高于 99.9%,從而提高系統安全性、降低成本。2)熱管理技術解決低溫續(xù)航痛點。 寬溫域高效熱泵系統+動力電池直冷直熱技術,指利用電動力總成主動產熱,回收乘員 艙、動力電池、電動力總成的余熱,為熱泵提供輔助熱源,降低采暖能耗損失,實現-30~ 60℃寬域工作溫度,冬季續(xù)航最高提升 20%,而普通熱泵空調僅能在-10℃以上正常工 作。該技術目前已搭載至漢 EV、E 平臺 3.0 的海豚及元 PLUS。脈沖自加熱技術,指通 過將電池包一分為二,相互充放電,通過脈沖技術自行加熱,預計搭載至即將上市的海 豹車型。

產能供給端層面,比亞迪持續(xù)擴建動力電池生產基地,產能快速爬坡,并引入外部 客戶開拓長期空間。公司已在深圳/西安/青海/重慶/長沙/貴陽等多地建立生產基地,2020 年投產 65GWh,2021 年新增投產 70GWh,已有產能合計 135GWh;預計 2022 年將新 增投產至少 80GWh,2023 年將新增投產 225GWh,屆時累計產能將達 440GWh。產能 的大幅提升帶來規(guī)模效應,有望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弗迪系動力電池已進入外部全球 車企供應鏈,目前外部客戶主要有一汽紅旗、中通客車、長安汽車、豐田汽車、福特汽 車、PSA 等,有望帶來全新增量。

市場需求層面,隨產能開拓,比亞迪動力電池裝機量與行業(yè)市占率同步提升,磷酸 鐵鋰類型占比與乘用車裝機占比亦有提高。1)從公司來看,截至 2022 年 3 月裝機量最 高達 4Gwh,2021 年全年裝機量 23.6Gwh,僅次于寧德時代,乘用車裝機量占比整體提 升穩(wěn)定于 95%以上;內部結構上,隨著 2020 年公司刀片電池上市并搭載自身產品出貨, 比亞迪磷酸鐵鋰裝機量占總量的比例不斷提升,2020 年 1 月占比 9.4%,2022 年 2 月已 提升至 96.4%。 2)從行業(yè)來看,2020 年以來比亞迪整體市場份額由 15%逐步波動提升 至 22%左右,其中乘用車行業(yè)份額也基本保持同頻變化;細分結構來看,磷酸鐵鋰動力 電池市場份額上升尤為迅速,自 2020 年至 2022 年 2 月,份額從不足 5%提升至 46%。

3.1.2. 電驅動技術:自研電驅/電控核心部件,八合一集成化技術領先

(一)電驅動系統板塊:比亞迪電驅動系統由分立式發(fā)展至“3+3”模式,目前已 發(fā)展至多合一高集成度生產平臺。1)第一代電驅動為分立式,由高壓模塊獨立布置; 2)第二代電驅動為“4+2”模式,高壓電控四合一與電動總成二合一;3)第三代電驅動 為“3+3”模式,充配電三合一與動力總成三合一;4)第四代電驅動為八合一模式,為 全球首款量產的集成八大部件的深度集成動力模塊,包括驅動電機+電機控制器+減速器 +整車控制器+車載充電器+電池管理器+高壓配電箱+直流變換器。

第四代八合一電驅動系統基于 E 平臺 3.0 開發(fā),目前已搭載至 E3.0 首款轎車海豚 及首款純電動 SUV 元 PLUS,核心優(yōu)勢為輕量化、小型化、高效率、高智能。動力部件 高度集成化使得體積減小 16%,重量降低 10%,整車最大功率 270kW,綜合效率從 86% 升到 89%。系統零部件的縮減也進一步優(yōu)化 NVH 表現,最大轉速為 16000r/min,但系 統噪音低于 76dB。

(二)電機板塊:自研永磁同步電機,采用同異步雙電機融合架構;自研發(fā)卡式扁 線電機提功率降損耗。

首先,根據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的轉子與定子是否同步、是否含有永磁材料(釹鐵硼), 可將電機主要分為:感應電動機(即交流異步電動機)、永磁同步電動機。感應電機結 構簡單、成本低,但尺寸大、重量重、效率低,代表車型有特斯拉 Model S/X、蔚來 ES8 等。永磁同步電機功率密度高、能量轉換效率高(約 90%-95%)、能耗低,但研發(fā)制造 成本較高,且高溫下永磁體有退磁風險,代表車型有特斯拉 Model 3 等。比亞迪 2008 年 開始自研永磁同步電機,目前為國內唯一可完全自研該電機的主機廠。

整車的四驅架構方案需搭載前后兩臺電機,永磁同步電機效率表現更好,但空載損 耗更高,而交流異步電機恰好相反。E3.0 平臺首次采用永磁同步電機主力+交流異步電 機輔助融合架構:日常工況,異步電機斷開,僅同步電機工作;加速工況,雙電機共同 發(fā)力。兩種電機互補,兼顧電機高效率與空載低損耗,實現四驅動力+兩驅能耗,將搭 載至即將上市的海豹四驅版本。

其次,根據纏繞在電機定子鐵芯上的銅導線形狀,電機又可分為:圓線電機、扁線電機。扁線電機效率高、損耗低、散熱性能優(yōu)、功率密度大、噪音低、更輕便,且有效 材料成本比圓線低 8~12%,疊加整車性能提升與電耗優(yōu)勢,可降低整車成本的 15%, 在規(guī)模量產時更具成本優(yōu)勢。比亞迪自研發(fā)卡式扁線電機,槽滿率提高 15%,且利用超 薄高性能硅膠片優(yōu)化磁路設計,降低電機鐵損,大幅提升散熱性能,整體驅動電機額定 功率提升 40% ,電機最高效率可達 97.5%。

扁線電機行業(yè)滲透率快速提升,眾多高端車型搭載扁線,預計 2025 年滲透率可提 升至 90%~95%。特斯拉于 2021 年交付并搭載國產電機的 Model 3/Y、比亞迪的 DM-i 車型和 E 平臺全系、大眾 MEB 平臺、現代 E-GMP 平臺、蔚來 ET7、智己 L7、極氪 001 等明星車型均采用扁線電機。

(三)電控板塊:IGBT 技術不斷迭代,SiC MOSFET 自研成功。

IGBT 半導體器件為電控核心組件,在中國 IGBT 市場被英飛凌和三菱等國外廠商 主導的背景下,比亞迪于 2005 年入局 IGBT 研發(fā),2018 年推出 IGBT 4.0,2021 年升級 至 IGBT 6.0 。截至目前是國內唯一擁有 IGBT 完整產業(yè)鏈的車企。SiC MOSFET 為行 業(yè)未來主流方向,同規(guī)格下尺寸僅為硅基的 1/10,導通電阻為其 1/100,總能量損耗可 下降 70%。比亞迪于 2018 年成功研發(fā),成為首個自研 SiC MOSFET 的自主品牌,2020 年首搭漢 EV 四驅版,2021 年搭載至 2021 款唐 EV、E 平臺 3.0 旗下海豚和元 PLUS。 預計 2023 年實現比亞迪旗下電動車 SiC 基對硅基全面替代,提升 10%整車性能。

產能方面,IGBT 產能充沛且持續(xù)提升。早在 2019 年 3 月,比亞迪 IGBT 芯片晶圓 產能即已達到 5 萬片/月,年供應新能源汽車 60 萬輛。但 SiC 產能相對不足,已開始建 設車規(guī)級產線。2020 年下半年,漢 EV 由于 SiC 產能不足造成新車交付異常。2022 年 比亞迪半導體招股書披露,擬募資 3.12 億元用于建設年產能 24 萬片的車規(guī)級 SiC 晶圓 生產線。

3.1.3. 800V 超高壓快充:布局 SiC 電控等核心升級零部件

800V 超高壓快充技術升級趨勢下,全車電氣系統核心零部件耐壓強度/絕緣性等要 求進一步提升,電池、電驅動系統、車載 OBC/DCDC 等充電器以及熱管理系統、PTC、 空調等用電器件均需升級,零部件價值量進一步提升。在 800V 超高壓下,工作電流更 小,進而節(jié)省線束體積、降低電路內阻損耗,變相提升了功率密度和能量使用效率,在 功率不變前提下,預計續(xù)航里程將增加 10%,充電速度將提升一倍以上。

在具體應用層面,比亞迪純電平臺 E 3.0 推出全新一代 SiC 電控,采用自主研發(fā)的 全新 SiC MOSFET 電控模塊、高性能氮化硅陶瓷及集成 NTC 傳感器,使整個電控單元 功率密度提升近 30%,電流最大 840A,電壓最大 1200V,電控最高效率達 99.7%。 800V 技術將首搭 E 3.0 旗下即將上市的海豹車型,實現充電 5 分鐘,最大續(xù)航 150 公里。

3.1.4. 混動技術: DM-i/DM-p 雙平臺戰(zhàn)略分別聚焦節(jié)能+性能,領先市場

比亞迪早在 2003 年就開始布局插電混動系統,當前產品已升級至第四代 DM 系統。 1)第一代 DM 技術,注重節(jié)能,雙電機串并聯架構,搭配 1.0L 自吸三缸發(fā)動機,實現 純電、增程、混動(包括直驅)三種驅動方式,屬于經典的“P1+P3 電機架構”。2)第 二代 DM 技術,兼顧性能+節(jié)能,基于多速 DCT 的并聯架構,屬于“P3P4 電機架構”, 搭配 1.5TI 渦輪增壓發(fā)動機,首次構成“P3 電機+P4 電機+發(fā)動機”的三擎四驅動力總 成。3)第三代 DM 技術,以性能+節(jié)能+平順為目標,基于多速 DCT 的混聯架構,在發(fā) 動機前段 P0 位置加入 BSG 電機,并配備更強勁的 P4 電機,屬于“P1+P3+P4 電機架 構”,電驅系統實現“高壓三合一”+“驅動三合一”。4)第四代 DM 技術,提出雙平臺 戰(zhàn)略,DM-p & DM-i 雙平臺側重點不同,DM-p 主打高性能,滿足追求速度的消費者; DM-i 主打高性價比,滿足追求經濟性的消費者。

DM-p 由 DM3.0 升級而來,采用三擎四驅“P1+P3+P4”(如唐 DM 高性能版) ,配 套 DCT 雙離合變速箱。代表車型漢 DM-p 百公里加速低至 3.7s , NEDC 純電續(xù)航達 202km。本次升級核心目標為優(yōu)化 NVH 與平順性,雙離合變速器從 6 速升級為 7 速, 縮小速比差,提升平順性;優(yōu)化所搭載的 1.5T/2.0T 發(fā)動機,調整鏈條、軸瓦等部件,減 小系統噪聲。

DM-i 設計理念雖繼承自 DM1.0,但架構技術變化巨大,通過三大自研核心技術打 造高性價比。增加大功率電機和大容量電池,使發(fā)動機成為動力輔助部件,實現“多用 電,少用油”。自研發(fā)動機控制系統、電機控制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等,核心組件有驍云 插混專用發(fā)動機(1.5L 主打經濟,1.5TI 兼顧高性能并配置 DM-i C 級車)、EHS 系統 (混動專用變速器,峰值功率有 132/145/160kW 三種規(guī)格)、 DM-i 專用功率型刀片電 池等。整車虧電油耗低至 3.8L/百公里,可油可電綜合續(xù)航里程突破 1200km,百公里加 速達到 7s 級,比同級別燃油車快 2-3s。目前主要搭載秦 PLUS、宋 PRO、宋 PLUS、 唐、漢等,價格逐漸升高,但省油經濟性能表現均領先。

對比比亞迪 DM-i 混動技術與長城/吉利以及日系混動技術方案:比亞迪以單檔 EHS 變速箱配合驍云專用插混發(fā)動機,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全市場車型百公里油耗的最低水平, 技術領先。并且,隨漢/唐等高價格帶 DM-i 產品上市,大容量電池搭載上車,純電續(xù)航 進一步增加,更好實現“短途用電,長途用油”的節(jié)能出行方式。

作為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插混技術領軍者,將比亞迪 DM-i 和理想增程式兩種混合 動力技術路線對比來看:二者均含有發(fā)動機、雙電機、電池組,成本基本相同,最大差 異在于發(fā)動機的作用。理想增程式中,發(fā)動機只負責發(fā)電,不會直接驅動車輛,技術壁 壘相對較低;比亞迪 DM-i 中,發(fā)動機不僅要發(fā)電,在必要時還可直接參與驅動車輛, 其主要技術壁壘在于不同路況下動力源的切換。

3.2. 智能化:基礎硬件優(yōu)秀,軟件積極學習

3.2.1. 智能硬件——以車規(guī)級 MCU 等芯片半導體為基礎

比亞迪在智能化硬件領域積淀了較深的技術和生產經驗,核心體現在子公司比亞迪 半導體的智能化芯片設計制造等方面,包括車規(guī)級 MCU&DMS 夜視系統與 360 度全景 等產品的研發(fā)和生產以及在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和封測等環(huán)節(jié)積累的經驗與能力。

3.2.2. 智能座艙:自研 DiLink 系統,不斷升級迭代

比亞迪堅持座艙領域從硬件到軟件操作系統的全棧自研,DiLink 系統目前已經歷 四次迭代,包含 Di 平臺、Di 云、Di 生態(tài)、Di 開放、DiUI 用戶操作界面五大板塊。

1)Di 平臺:車機自動旋轉智能 pad,根據軟件的應用場景和交互方式提前預判, 進行智能自動旋轉。2)Di 云:基于移動互聯網、車聯網、大數據和 AI 所打造,通過云 平臺,為用戶提供全面的網聯應用。3)Di 生態(tài):以比亞迪 DiLink 智能網聯系統為依托 所打造的超級生態(tài)鏈,集合了海量汽車 APP 生態(tài)。4)Di 開放:Pad 以安卓系統為基礎, 通過 API 方式給廣大開發(fā)者提供軟件對接口與整車對接。5)DiUI:從視覺界面、操作 邏輯維度,對包括主桌面、語音、空調以及內置軟件等多方面進行深入設計。

3.2.3. 自動駕駛功能落地:DiPilot 系統實現 L2 級別輔助功能

比亞迪 DiPilot 輔助駕駛系統于 2020 年 H2 首次發(fā)布,分為 DiDAS 駕駛輔助技術 與 DiTrainer 教練模式兩大模塊,搭載于漢車型。1)DiDAS 駕駛輔助,包含 ACC-S&G 停走型全速自適應巡航系統、CSC 彎道速度控制系統、FCW 前向碰撞預警系統、AEBCCR 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VRU 行人識別/保護系統、EBA 緊急制動輔助系統、ESS 緊急制動提醒系統、LDWS 車道偏離預警系統等功能。后期可通過升級實現 ICC 智能領 航系統、ICA 集成式自適應巡航系統、TJA 交通擁堵輔助系統、RCTA 后方交通穿行提 示系統、RCW 后向碰撞預警系統等。2)DiTrainer 教練模式,可根據駕駛者行為、駕 齡及路況、天氣等進行評測,選擇性開啟輔助駕駛功能,具備自學習和自進化能力,持 續(xù)提升駕駛安全。3)此外還支持遙控泊車等功能,并通過兩次 OTA 解決停車難問題。

系統硬件方面,DiPilot 由 8 顆短距離超聲波探頭、4 顆長距離超聲波探頭、4 顆高 清全景攝像頭及 1 個控制器組成。

3.2.4. 未來戰(zhàn)略規(guī)劃:多方戰(zhàn)略合作,迅速學習追趕

比亞迪持續(xù)通過聯合合作模式迅速布局軟件領域,迅速追趕補齊短板。近期的戰(zhàn)略 合作有:1)2021 年 3 月,戰(zhàn)略投資地平線,基于“芯片+算法+工具鏈”構成的基礎技 術平臺,在智能駕駛 AI 處理器、智能駕駛計算平臺、視覺感知算法、多模態(tài)交互等多 方面展開合作;2023 年比亞迪部分車型搭載征程 5 系列芯片。2)2021 年 11 月,與自 動駕駛軟件領域初創(chuàng)公司 Momenta 成立合資公司“迪派智行”,面向高等級自動駕駛布 局。3)2021 年 12 月,與速騰聚創(chuàng)達成戰(zhàn)略合作協議,2022 年 2 月正式領投速騰聚創(chuàng)。 4)2022 年 2 月,選定百度作為智能駕駛系統供應商,百度為比亞迪提供量產的行泊一 體化 ANP 智能駕駛產品及人機共駕地圖。5)2022 年 3 月,宣布與英偉達達成合作,比 亞迪將于 2023H1 開始在部分車型上搭載英偉達 DRIVE Hyperion 平臺,實現更高級別 的車輛智能駕駛功能。

3.3. 純電平臺:電動智能持續(xù)進步,助力 E 3.0 平臺持續(xù)升級

比亞迪純電平臺 E 系列平臺迄今已迭代至第三代。1)E 平臺 1.0:2009 年發(fā)布, 綜合續(xù)航里程為 300km,百公里加速<10 秒,最高車速達 140km/h。2)E 平臺 2.0:2018 年發(fā)布,又稱“33111”,指驅動三合一、高壓三合一、一塊多合一控制器(實現儀表、空 調、音響、智能鑰匙等 10 個控制模塊的集成)、一塊智慧屏(搭載 DiLink 智能座艙系 統)和一塊長續(xù)航高性能電池,實現高度集成化與一體化控制,減輕整車重量,提升整 車效率及可靠性。3)E 平臺 3.0:2021 年發(fā)布,以智能、高效、安全、美學為核心看點, 首款量產車型海洋系列海豚已于 2021 年 8 月上市,首款純電動 SUV 車型元 PLUS 已于 2022 年 2 月上市,未來還將在緊湊 A 級、中型 B 級及大型 C 級平臺上推出相關產品。

E 平臺 3.0 四大核心優(yōu)勢助力車型動力再升級,智能化再提升。

1)智能:采用全新集中電子電氣架構,分為智能動力域、智能車控域、智能座艙域 和智能駕駛域四個域控制器,自主研發(fā)軟硬件解耦車用操作系統 BYD OS,采用面向服 務的軟件架構(SOA)。

2)高效:標配全球首創(chuàng)的八合一電動力總成+發(fā)卡式扁線電機,功能模塊系統高度集成節(jié)省空間,體積減小 16%,重量降低 10%,功率密度提升 20%,綜合工況效率高達 89%。搭載寬溫域高效熱泵系統+首創(chuàng)的動力電池直冷直熱技術,實現-30℃到 60℃的寬 域工作溫度,冬季續(xù)航里程最高可提升 20%。首創(chuàng)電機升壓快充技術,支持 800V 高壓 快充,可實現充電 5 分鐘,最大續(xù)航 150 公里。自主研發(fā)的高性能 SiC 電機控制器,與 傳統 IGBT 電控相比,功率密度提升近 3 倍。采用高性能四驅架構,即永磁同步電機+ 交流異步電機融合架構,達到四驅動力+兩驅能耗的效果。

3)安全:標配刀片電池,刀片電池+托盤+上蓋組成三明治結構的高強度電池包, 形成類似蜂窩鋁板的堅固結構,與車身融為一體,使刀片電池成為車身傳力結構的一部 分,利用電池本身的堅固性,整車剛性優(yōu)勢提升明顯,具備全球法規(guī)的五星安全能力。

4)美學:前后懸短、軸距長、空間利用率高、重心低、風阻低。以海豚為例,作為 A0 級兩廂車,軸距卻超越多數 A 級車的 2700mm,且整車風阻系數(Cd)可低至 0.21, 僅低于奔馳 EQS 的 0.20 Cd 和全新特斯拉 Model S 的 0.208 Cd,接近風阻極限。

4. 供應鏈管理:全產業(yè)鏈高度垂直整合&橫向開拓

我們以比亞迪的汽車業(yè)務為起點,從汽車業(yè)務向上一級/二級供應商鏈條進行梳理, 可以發(fā)現:比亞迪以電池業(yè)務為中心,向上向下垂直輻射并橫向開拓,實現產業(yè)鏈完全 覆蓋。公司從中游業(yè)務電池起家,向上向下雙向開拓,投資上游鋰礦,并向下拓展汽車 /新能源儲能及電子加工等不同領域,進而憑借自身積累的制造經驗,向汽車相關智能化 零部件及上游 IGBT 等半導體領域拓展,最終形成整體覆蓋上-中-下的成熟配套體系。

比亞迪供應鏈配套子公司主要為:比亞迪半導體、比亞迪電子、弗迪系公司(弗迪 科技、弗迪電池、弗迪精工、弗迪動力、弗迪視覺/比亞迪照明)。

除了公司內部供應鏈,比亞迪的部分汽車零部件產品也陸續(xù)引入外部供應商,包括 音響功放/HUD 等汽車電子相關、車燈、熱管理等細分子板塊,具體公司包括上聲電子、 德賽西威等,利用“鯰魚效應”加強市場化競爭,增強體制活力。

4.1. 上游:IDM 模式制造芯片,投資鋰礦開拓上游

4.1.1. 投資電池鋰礦,保證電池原材料供應

2017 年,布局青海鹽湖資源,擬建設 3 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但進度緩慢, 目前仍處中試階段。2021 年,布局西藏扎布耶鹽湖資源,西藏礦業(yè)萬噸碳酸鋰項目預計 于 22 年 4 月開工,23 年 9 月底建成投產,包括電池級碳酸鋰 9600 噸/年、工業(yè)級碳酸 鋰 2400 噸/年、氯化鉀 15.6 萬噸/年、銣銫混鹽 200 噸/年,建成后預計西藏礦業(yè)碳酸鋰 年產能將達 1.7 萬噸。2022 年,密集布局鋰資源。1 月智利鋰礦項目被當地法院遺憾叫 停;3 月擬戰(zhàn)投盛新鋰能,該公司于 22 年 4 月與銀河鋰業(yè)簽署協議,每年采購鋰精礦 6 萬噸,且擬規(guī)劃新建 6 萬噸鋰鹽的印尼項目,預計 23 年投產;同月底,子公司比亞迪 汽車工業(yè)聯合四川路橋成立礦業(yè)公司,預計要與寧德時代爭奪四川鋰礦資源。

4.1.2. 比亞迪半導體:以車規(guī)級半導體為核心快速開拓布局中上游

比亞迪半導體前身為比亞迪項目部之一,2020 年 4 月更名并成為獨立子公司,2021 年 6 月開始啟動深交所 IPO 計劃,目前仍在受理中。公司以車規(guī)級半導體為核心,定 位于高效、智能、集成。1)高效方面包括 IGBT、SiC(碳化硅)等功率器件;2)智能 方面指 MCU,包括車規(guī)級 MCU、工業(yè)級 MCU 等;3)集成化路線是比亞迪半導體未來 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主營業(yè)務產品包括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 IC、智能傳感器、光電 半導體、制造服務,應用領域包含汽車半導體、智能車載、消費電子、家電領域、工業(yè) 領域、工程應用、光伏逆變。截止 2021 年 6 月底,公司共有 3243 名員工,其中研發(fā)技 術人員 753 名,占員工人數的 23.22%。

智能化趨勢下全球車用芯片需求量不斷增長,行業(yè)層面市場空間廣闊。比亞迪半導 體從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 IC、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fā)生產及銷售,屬于半 導體行業(yè)。1)市場規(guī)模方面,全球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穩(wěn)步上升。據 WSTS,2020 年全球 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為 4,404 億美元,預計 2021 年將達到 4,883 億美元,其中集成電路 占比 82.1%、傳感器占比 3.6%、光電子器件占比 9.0%、分立器件占比 5.4%。2)競爭格局方面,半導體產業(yè)集中度較高。據 Gartner ,2020 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商的銷 售額占比超過 55%,仍以海外頭部企業(yè)為主導,包括英特爾、三星、SK 海力士、美光 科技、高通等。3)國內市場方面,半導體市場需求持續(xù)釋放,潛力巨大。“十三五”是我 國半導體行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能電網、汽車電子、移動 智能終端、網絡通信等應用持續(xù)落地,帶動半導體需求持續(xù)釋放。據 WSTS,2020 年中 國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為 1,515 億美元,同比增長 5.1%,占全球市場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 已成為全球最大和貿易最活躍的半導體市場。

(一)主營業(yè)務一:IDM 模式制備 IGBT 等功率半導體。

公司核心業(yè)務為功率半導體,采用包含芯片設計、晶圓制造、模塊封裝與測試、系 統級應用測試的全產業(yè)鏈 IDM 模式。2005 年開始組建 IGBT 研發(fā)團隊,研發(fā)經驗豐富。

1)IGBT 模塊:芯片設計方面,采用元胞精細化+復合場終止的設計方案來保證高 可靠性、高耐流和高效率;晶圓制造方面,掌握柵極精細化加工工藝+超薄片背面加工 工藝;模塊封裝測試方面,使用針翅狀直接冷卻的封裝結構+雙面散熱封裝技術來提高 散熱效率。目前公司基于高密度 Trench FS 的 IGBT 5.0 技術已實現量產,正在布局新 一代 IGBT 技術。據 Omdia 統計,以 2019 年 IGBT 模塊中國市場銷售額計算,公司市 占率 19%,僅次于英飛凌,全球廠商中排名第二,國內廠商中排名第一,2020 年仍保持 該地位。

2)SiC 器件:比亞迪半導體為全球首家、國內唯一實現 SiC 三相全橋模塊在高端 新能源車型電驅動控制器中規(guī)模化應用的功率半導體供應商。

3)IPM 模塊:以 2019 年 IPM 模塊中國市場銷售額計算,公司位居國內廠商第三, 2020 年保持國內前三。

截止 21 年 H1,功率半導體業(yè)務營收 4.65 億元,主營貢獻率達 38.07%,位居業(yè)務 首位,單個產品價值量為 421 元。

產能層面,比亞迪半導體自有 IGBT 產能 220 萬套+,已批量引入外協產能,主要 為比亞迪集團內部供應,同時有部分外供客戶。2021 年 H1,比亞迪半導體自有產能 130 萬套,產量 110.52 萬套,產能利用率達 85.02%,產銷率 99.88%,接近 100%。2021 年 12 月初,比亞迪宣布引入車規(guī)級 IGBT 外部供應商,已正式下單士蘭微車規(guī)級 IGBT, 訂單金額達億元級,斯達半導、時代電氣、華潤微等也獲得訂單。公司 IGBT 業(yè)務主要 客戶為比亞迪集團、小康汽車、宇通汽車、福田汽車、瑞凌股份、北京時代、英威騰、 藍海華騰、匯川技術、天河星。

(二)主營業(yè)務二:Fabless 經營模式設計智能控制 IC。

公司采取 Fabless 經營模式,專注于集成電路研發(fā)、設計和最終銷售環(huán)節(jié),產品生 產通過委外方式進行,無自有產能。外供客戶主要集中于工業(yè)以及家電消費領域,逐步 向汽車開拓:美的、格力、格蘭仕、科沃斯、九陽、蘇泊爾、中銘電子、芯夢成、天河 星、荿芯科技、繼泰電子。

1)電源 IC 分為電池保護 IC 與 AC-DC IC。電池保護 IC 方面,2007 年公司即實 現對國際一線手機品牌的批量出貨,多節(jié)電池保護 IC 曾獲“中國芯”優(yōu)秀市場表現獎 和最具潛質產品稱號。AC-DC IC 方面,公司目前正在開發(fā)支持 QC 3.0/2.0 協議與 FCP 協議的快速充電芯片,支持輸出功率 100W,能實現 30mW 的低功耗。

2)公司 MCU 芯片可分為車規(guī)級與工業(yè)級,兩種芯片均已量產出貨,并分別實現 從 8 位到 32 位的技術升級,車規(guī)級 MCU 有望貢獻未來重要增量。

國內 MCU 市場廣闊,需求持續(xù)上行,但 MCU 國產化不足,國內廠商市占率極低。 2020 年國內 MCU 總銷售額超 650 億元;預計 2025 年市場規(guī)模將達 1000 億,其中車規(guī) MCU 比例將達 35%,工業(yè)級 MCU(性能和可靠性等維度衡量)比例約為 40%。但細分 廠家來看,截止 2020 年底,國內 100 余家 MCU 廠商僅貢獻 30 億左右銷售額,只占 5% 的市場規(guī)模,MCU 國產化低。隨著比亞迪半導體的入局和突破,將逐步打開國產工控 和車規(guī)級 MCU 的大門。

比亞迪半導體 MCU 部門擁有 300 余人研發(fā)團隊,完全掌握 8051/32 位 ARM 處理 器設計與應用、電容傳感器技術、數字/模擬信號處理技術,MCU 產品現已申請 328 件 國內外專利、201 件發(fā)明專利。車規(guī)級 32 位 MCU 芯片獲得“2020 全球電子成就獎之 年度杰出產品表現獎”,工業(yè)級 32 位 MCU 芯片同樣由車規(guī)級半導體設計團隊研發(fā)。未 來預計將推出車規(guī)級 8 位超低功耗系列 MCU,及高端 32 位 M4F 內核 MCU 等產品。 截止 21 年 5 月,公司車規(guī)級量產裝車超 1000 萬輛,是中國最大的車規(guī)級 MCU 芯片廠 商;車規(guī)級與工業(yè)級 MCU 芯片累計出貨已突破 20 億顆。

截止 21 年 H1,智能控制 IC 業(yè)務營業(yè)收入 1.76 億元,主營貢獻率達 14.41%。

(三)主營業(yè)務三:Fabless + IDM 模式制備智能傳感器。

智能傳感器業(yè)務可分為三類:CMOS 圖像傳感器+嵌入式指紋傳感器采取 Fabless 經營模式,無自有產能;電磁傳感器采用 IDM 模式,設計、制造和封裝均由公司完成。 外供客戶主要集中于消費電子領域:三星、TCL、傳音控股、恒宇源、芯夢成、荿芯科 技、藍伯科、天河星。

1)公司 CMOS 圖像傳感器包含車規(guī)級與消費級。車規(guī)級傳感器采用車規(guī)級 BSI 工 藝+車規(guī)級 IMBGA 封裝,具有優(yōu)異的星光級圖像效果和寬動態(tài)表現。消費級傳感器目 前已進入三星、TCL、傳音控股等知名品牌廠商的供應鏈體系。以 2019 年 CMOS 圖像 傳感器中國市場銷售額計算,公司在國內廠商中排名第四。

2)嵌入式指紋傳感器尺寸種類全面且可提供定制化服務。像素矩陣主要包括 256*360、208*288、160*160、120*120、96*96 尺寸,在大尺寸嵌入式指紋芯片領域表 現優(yōu)異。公司自主研發(fā)指紋比對算法,結合特征點算法和圖像算法,大幅提高識別率, 利用算法 DSP 芯片完成指紋比對功能,主要面向智能門鎖市場。且可根據下游客戶需求 為客戶提供“嵌入式指紋傳感器芯片+算法 DSP 芯片+主控 MCU 芯片”的整體方案。

3)電磁傳感器方面,車規(guī)級多合一電流傳感器可根據下游電驅動控制器廠商的專 業(yè)化需求進行定制化研發(fā)生產,產品精度、線性度、響應時間均達行業(yè)領先水平,產品 性價比較高。角度速度位置類傳感器可適應復雜的環(huán)境,實現高精度測量,非接觸式設 計使得產品壽命更長、噪聲更低。

截止 21 年 H1,智能傳感器業(yè)務營收 2.66 億元,主營貢獻率 21.79%。

(四)主營業(yè)務四:車用 LED 光電半導體,逐步向消費領域擴張。

公司為國內少數可量產前裝車規(guī)級 LED 光源的半導體廠商,已自主完成大部分零 部件、模組的生產環(huán)節(jié)。LED 光源制造主要滿足車規(guī)級 LED 光源的應用需求,配合倒 裝結構芯片和熱壓共晶技術,實現對中高功率 LED 光源市場的覆蓋。公司光電半導體 主要內部供應給比亞迪集團,外供客戶較少,目前僅有云蟻智聯等。

截止 21 年 H1,光電半導體業(yè)務營收 2.27 億元,主營貢獻率 18.57%,位居公司第三。

(五)主營業(yè)務五:制造與服務業(yè)務,8 英寸晶圓制造產能正擴充。

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功率器件和集成電路的晶圓制造、封裝測試、LED 照明合同能 源管理服務,其中晶圓制造業(yè)務為重點。截止 21 年 H1,制造服務業(yè)務營收 0.87 億元, 主營貢獻率達 7.17%。

目前公司已具備 6 英寸晶圓制造生產線,可提供肖特基二極管、靜電保護 IC、CMOS 和光電二極管晶圓制造服務。正在擴充 8 英寸晶圓制造產能,2020 年,長沙 IGBT 項目 投資 10 億元,擬建設年產 25 萬片 8 英寸晶圓的生產線,達產后可滿足年裝 50 萬輛新 能源汽車的產能需求;2021 年,濟南晶圓產能建設項目投入 30.5 億元購買晶圓制造設 備,達產后將形成年產 36 萬片 8 英寸硅基功率器件產能。已擁有封裝測試產線,主要提供電源 IC 等集成電路的裝測試服務,聚焦于 QFN/DFN 形式的封裝測試。

4.2. 中游:弗迪系及其他子公司覆蓋多樣零部件

4.2.1. 電動化領域:以弗迪電池&弗迪動力為核心

弗迪電池具備從礦石到梯次利用的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開發(fā)能力。橫向來看,產品 涵蓋 3C 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梯次利用等多領域;縱向來看,向下游覆蓋整車 動力電池及儲能用二次電池等領域。

弗迪動力原為比亞迪旗下事業(yè)部,自 2003 年起致力于開發(fā)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及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作為國內核心零部件廠商 ,核心產品有發(fā)動機、變速器、 驅動總成、充電配總成、電機、電控等。

4.2.2. 智能化相關:以弗迪科技為核心

弗迪科技為國內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掌握大量汽車電子和底盤技術,涵蓋乘 用車、商用車、軌道交通三大領域。

4.2.3. 其他零部件:弗迪精工(弗迪模具)、比亞迪照明(弗迪視覺)

弗迪精工已有近 20 年的模具設計研發(fā)制造+車燈研發(fā)生產經驗,擁有專業(yè)的白車身 及零部件焊接生產線,連續(xù)多年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認定。

比亞迪照明(弗迪視覺)致力于 LED 半導體照明產品的研發(fā)生產,主營業(yè)務為汽 車 LED 大燈,被譽為“中國燈廠”。

4.3. 下游:汽車+電子+儲能+軌交多業(yè)務加強協同效應

依托自身在電池&制造加工等領域的完善布局,比亞迪向下游進一步開拓汽車+電 子+儲能+軌交等不同領域。

4.3.1. 汽車:弗迪系公司零部件自給率領先,供應配套完善

汽車領域,比亞迪以弗迪系五家核心子公司為支撐,以電池+電驅動系統為核心, 車身、底盤、動力、駕駛、座艙五大板塊比亞迪均可實現完善配套生產,為汽車領域乘 用車、商用客車/專車、叉車等細分板塊生產供應提供堅實保障。

4.3.2. 儲能:海外進展順利,全球市場進一步開拓

儲能行業(yè)前景廣闊,發(fā)展迅速,國內儲能市場起步,蓬勃發(fā)展。隨可再生能源發(fā)電 占比提升,消納、輸配、波動等問題顯現,儲能的剛性需求逐漸顯現。根據《儲能產業(yè) 研究白皮書 2022》數據,2021 年,全球新型儲能市場累計投運規(guī)模首次突破 25GW, 新增投運規(guī)模 10GW,同比增長 67.7%。中國新型儲能市場累計規(guī)模 5.73GW,新增規(guī) 模首次突破 2GW,同比增長 74.5%,中國儲能市場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規(guī)模化發(fā)展。

比亞迪作為電動車領軍企業(yè),同步積極布局新能源全產業(yè)鏈。早于 2008 年,比亞 迪已經進軍儲能業(yè)務;依托自身電池優(yōu)勢,考慮到海外儲能業(yè)務進展迅速,比亞迪儲能 發(fā)展重心由國內逐步拓展海外,成為海外市場儲能系統出貨量最多的中國企業(yè)。2021 年 公司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yè)務收入 165 億元,同增 36%,營收占比總業(yè)務 8%左右。

市場方面:海外市場開拓順利,歐洲市場亮眼。公司儲能產品出口至美德日澳等多 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 2019 年比亞迪戶用儲能在歐洲市場的出貨量市占率排名第二,僅 次于 Sonnen 。2020 年公司儲能電池海外出貨 438MWh,國內領先;儲能系統出貨 213MW,僅次于陽光電源。比亞迪與金風科技達成戰(zhàn)略合作,對儲能技術等新能源解決 方案等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跨界共贏。

業(yè)務開拓布局方面:綁定金風科技開拓國內市場,投資入股阿特斯,加速全球儲能 布局。2020 年 7 月,比亞迪與金風科技戰(zhàn)略合作,借助比亞迪在上游電池以及金風科技 在下游建設運營領域的布局推動國內市場儲能業(yè)務進展;2021 年 9 月,比亞迪入股阿特 斯,阿特斯太陽能是全球最大的和擁有電站項目儲備最多的公共事業(yè)規(guī)模太陽能電站項 目開發(fā)商之一,有望進一步推動比亞迪儲能業(yè)務下游開拓。

比亞迪儲能領域電池/BMS/EMS/PCS 等全業(yè)務制造領域覆蓋,位居市場前列。具 體業(yè)務覆蓋維度,比亞迪儲能板塊以電池為核心,儲能系統全領域覆蓋。儲能系統是以 電池為核心的綜合能源控制系統,主要包括電芯、EMS(能量管理系統)、 BMS(電池 管理系統)、 PCS(雙向變流器)等多個部分,其中電芯是儲能系統的核心,成本占比 約 67%,PCS/BMS 占比 10%/9%。行業(yè)地位方面,根據 CNESA 全球儲能項目庫數據, 2021 年儲能電池全球出貨量名列中國企業(yè)第三,僅次于寧德時代和鵬輝能源;全球儲能 PCS 提供商名列中國企業(yè)第三,僅次于陽光電源和科華數能;海外市場儲能系統集成商 名列中國企業(yè)第二,僅次于陽光電源,深度整合儲能全產業(yè)鏈實現行業(yè)頭部開拓崛起。

BMS 主要負責電池的監(jiān)測、評估、保護及均衡等;能量管理系統(EMS)負責數據 采集、網絡監(jiān)控和能量調度等;儲能變流器(PCS)可以控制儲能電池組的充電和放電 過程,進行交直流的變換。比亞迪在上游設備(包括電芯全產業(yè)鏈設備的制造以及 BMS/PCS/EMS 等領域)乃至中游的系統集成及安裝等全領域均有完善布局,國內目前 只有依托 LG 的科陸電子可比,未來有望充分受益儲能產業(yè)鏈電芯/電站等降本紅利。

電池外供&刀片電池下場應用,長期空間持續(xù)看好。

1)儲能系統核心技術開放共享,市場化轉型重新發(fā)力。比亞迪在儲能領域是全產 業(yè)鏈的“系統集成商”角色,從電芯到 PCS、BMS 等核心部件均為自主研發(fā)生產,除了 向電網等個別客戶提供電池外,比亞迪并不對外銷售其電芯和模組,只提供集成化的儲 能系統。2021 年比亞迪“伙伴計劃”推出后,弗迪系電池將對外供應,發(fā)力儲能電池市 場化銷售,進一步打開市場增量空間。

2)全新產品發(fā)布,刀片電池有望拓展應用,長期空間持續(xù)看好。2020 年 8 月,比 亞迪電網級儲能產品 BYD Cube 發(fā)布,占地僅 16.66 平方米,儲能容量 2.8MWh,相較 于行業(yè)內 40 尺標準集裝儲能系統,單位面積能量密度提升了超 90%。2021 年后,刀片 電池還將應用至儲能業(yè)務領域,等效 40 尺集裝箱面積的電池容量可超過 6MWh,儲能 電站的占地面積縮小至不到現有的一半,所有項目的土地、施工、線纜費用都隨之顯著 下降,從而推動整個項目成本全周期的下降。未來隨著刀片電池產能逐步投產釋放,儲 能業(yè)務出貨量及營收貢獻有望持續(xù)增加。

4.3.3. 電子:拓展下游加工,轉型精密平臺型制造商

比亞迪電子是全球領先的平臺型高端制造企業(yè),為客戶提供新材料研發(fā)、產品設計 及開發(fā)、制造、供應鏈管理、物流、售后等一站式服務。比亞迪電子前瞻布局包含手機 筆電、新型智能產品、汽車智能系統、醫(yī)療健康四大業(yè)務板塊,國際化的大規(guī)模自動化 生產線覆蓋模具、金屬、塑膠、3D 玻璃、陶瓷制造及電子產品制造等。

主營業(yè)務為智能電子設備組裝,營收穩(wěn)定增長。比亞迪電子板塊營業(yè)收入穩(wěn)定增長, 占比亞迪總體營業(yè)收入的比重穩(wěn)定于35%左右,毛利率近年整體穩(wěn)定在10%~15%左右。 結合比亞迪電子年報來看,電子板塊以智能手機及筆電設備組裝業(yè)務的營收占比貢獻最 大;零部件銷售占比次之。公司主體客戶包括北美大客戶及國內華為、小米、OV、三星 及英偉達等全球企業(yè)。比亞迪電子主營業(yè)務涉及汽車領域,主要生產智能網聯/智能座艙 以及車載通訊智能模塊為主的汽車電子領域零部件。

未來發(fā)展維度,組裝業(yè)務穩(wěn)定增長,汽車智能系統貢獻重要增量。1)組裝業(yè)務: 公司 iPad 出貨進展順利,產線爬坡帶動良率提升,維持相對穩(wěn)定毛利水平,且未來有望 不斷導入全新產品;安卓客戶實現進一步替代同行。2)零部件業(yè)務:公司金屬零部件出 貨量維持增長,玻璃同時受益于行業(yè)增長和份額提升,整體零部件業(yè)務的營收結構有一 定優(yōu)化,帶動利潤率水平提升。3)汽車智能系統:有望隨母公司產品迅速放量助力業(yè) 務收入快速增長。4)智能產品業(yè)務:公司電子煙/無人機/智能家居等下游多點開花。

4.3.4. 軌道交通:云軌&云巴發(fā)力未來城市交通市場

城市軌道交通業(yè)務是比亞迪未來發(fā)展的戰(zhàn)略方向之一。集團發(fā)揮已在新能源業(yè)務領 域建立起的集成創(chuàng)新優(yōu)勢,將電動車產業(yè)鏈延伸到軌道交通領域,成功研發(fā)出高效率、 低成本的中運量“云軌”和低運量“云巴”產品,配合新能源汽車實現對城市公共交通 的立體化覆蓋。

1)“云軌”是中國首條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跨座式單軌,為比亞迪歷時 5 年,耗資 50 億,組織 1000 多名工程師打造。運能 1~3 萬人/小時(單向),爬坡能力 10%。目前已成 為中國出海“新基建”。2017 年 8 月,比亞迪云軌在菲律賓伊洛伊洛市簽下海外第一單; 同年 10 月,云軌又進駐埃及亞歷山大。2020 年 1 月,比亞迪巴西薩爾瓦多云軌線整體 設計方案獲批;同年 5 月,巴西圣保羅云軌項目簽約,已于 2022 年 3 月正式下線。

2)“云巴”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小輛運輸交通工具,為比亞迪歷時 7 年,耗 資 100 億元打造,是繼“云軌”之后又一項重大軌道交通項目。運能 0.6~1.0 萬人/小 時,爬坡能力達 12%。目前擬“叩門”山東大基建。2019 年比亞迪云巴曾于威海溝通, 但未能落地;2022 年山東發(fā)改委披露濟南、青島兩地正在探索推動云巴項目。

5. 產品定義:王朝/海洋立足大眾市場,騰勢/高端品牌向上沖刺

以王朝/海洋/騰勢/高端四大品牌,比亞迪實現產品不同級別/價位全覆蓋。2021 年, 比亞迪全新梳理旗下產品矩陣,將當前在售車型分為王朝/E 網(海洋)兩大渠道銷售網 絡分銷。王朝網絡包括秦/宋/元/唐/漢等系列產品,海洋網包括原有 E 系列車型以及全新 的海洋生物系列(海豚/海豹等)和海洋軍艦系列(驅逐艦/護衛(wèi)艦/巡洋艦等)。除王朝和 海洋網絡定位 30 萬元以下大眾市場外,比亞迪即將全新發(fā)布的騰勢品牌定位 30~50 萬 元價格帶,首款車型 D9 定位 45 萬元以上中大型 MPV 產品,包含純電和插電混動兩種 燃料類型;此外還將發(fā)布全新高端品牌定位 50~100 萬元價格區(qū)間,首款車型或將聚焦 越野品類,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助力高端化進程。

詳細來看,1)王朝網絡,比亞迪以沉穩(wěn)大氣為設計指導風格,持續(xù)推進秦/元/宋/漢 /唐五大系列車型的更新換代,注重技術引領及極致性能體驗。預計未來全系搭載 DM-i 技術,一并實現 E3.0 純電生產平臺全覆蓋。

2)海洋網絡,從年輕人消費習慣出發(fā),在外觀內飾配置和渠道營銷思路上開拓新 穎方式。產品包含兩大序列:搭載純電 E 平臺 3.0 的海洋生物系列及搭載 DM-i 超級混動技術的海洋軍艦系列。目前首款車型海豚及驅逐艦 05 均已上市。

產品定義思路變革:中低端大眾市場走精品路線,并向上沖刺高端市場。

1)20 萬元以下中低端市場精品化路線,打造爆款產品。在插混領域,2021 年 1 月 發(fā)布 DM-i 系列第四代插混技術,3 月秦 plus/宋 plus/唐三款 DM-i 系列產品上市,銷量 穩(wěn)步上升,20 萬元以下的秦 plus 月銷量均迅速突破 1.5 萬,宋 plus 突破 2 萬月銷,均 達到對應細分市場爆款水平。在純電領域,老款 E 系列以及上一代王朝純電車型大部分 退出市場,秦 PLUS EV 全新改款搭載刀片電池迅速放量;E3.0 平臺 2022 年兩款全新產 品海豚/元 PLUS 上市后銷量迅速破萬,市場份額位居行業(yè)前列。

2)20 萬元以上中高端市場向上突破成果顯著。在純電領域,2020 下半年比亞迪全 新高端車型漢搭載刀片電池上市,對標特斯拉 Model 3 以及小鵬 P7,細分市場銷量僅次 于 Model 3,2021H2 以來月銷穩(wěn)定于 1 萬輛左右。在插混領域,唐 DM-i 上市以來銷量 穩(wěn)步提升,2021 年底月銷突破 8000 輛,2022 年達到 1 萬輛左右;漢 DM-i 于 3 月份開 啟預售,10 小時訂單量突破 1.2 萬輛,訂單火爆。深圳工廠 25 萬輛產能主要用于生產 漢/唐家族產品,保證充足供應。

3)騰勢/全新高端品牌 2022H2 有望發(fā)布,借助電動車市場爆發(fā)紅利,比亞迪品牌 形象進一步提升。2022 年騰勢品牌(原比亞迪與奔馳戴姆勒合資品牌)將全新重組,比 亞迪增持后持有 90%股份。今年上市重組后發(fā)布首款車型:大型 MPV D9,車長尺寸 5 米 2,軸距 3 米,搭載比亞迪刀片電池,擁有 DM-i 超級混動/純電兩套動力模式,預計 售價 45 萬元以上,將于騰勢全新渠道網絡門店銷售,布局高端豪華領域。此外,2022 年比亞迪還將發(fā)布自身全新高端獨立品牌,定位 50~100 萬元價格區(qū)間,由獨立團隊運 營,獨立銷售網絡;首款車型或將定位越野車,預計于 2023 年正式發(fā)布。

6. 渠道營銷:擴充渠道網絡,開展個性共創(chuàng)

當前比亞迪門店主體為各產品網絡渠道門店,門店形式為 4S 店、商超店、展廳并 存,以 4S 店為主。門店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最為密集,部分中西部地區(qū)次之;功能上, 4S 店具備銷售、零配件、售后服務、信息反饋功能;商超店多建在商場或購物中心,具 有展示、銷售功能;展廳多位于繁華商業(yè)區(qū),除銷售以外,還承擔展示品牌形象的功能。

從營銷維度,實現 3.0 向 4.0 時代跨越,由實現品牌價值逐步轉向實現用戶價值。 1)1.0 時代營銷:把工廠生產的產品賣給有支付能力的人,企業(yè)盡可能擴大規(guī)模,標準 化產品,降低成本吸引顧客。2)2.0 時代營銷:客戶即是上帝,企業(yè)滿足不同消費者的 訴求,市場成為聰明有選擇能力的消費者。3)3.0 時代營銷:價值驅動,企業(yè)在滿足用 戶訴求的基礎上,必須具備遠大的、服務世界的使命、遠景和價值觀,需提升至時刻關 注人類期望和價值的新高度。4)4.0 時代營銷:幫助用戶實現自我價值,一錘子買賣的 客戶變?yōu)闀r刻鏈接的用戶,營銷中心轉移至如何與消費者積極互動,尊重消費者為主體。

比亞迪如何做?抓準品牌技術標簽,逐步向滿足用戶精神需求的社群和共創(chuàng)模式轉 型。1)Logo 煥新:全新標識應用于國內乘用車市場,該 LOGO 由沃爾夫岡·艾格先生 帶領的比亞迪全球設計中心團隊設計。新 LOGO 視覺上呈現出鏈接更廣闊世界的感受, 以及“快速前進”的動感。2)開放聯動,改變用戶認知:與 B 站聯動,成立《刀里刀 氣研究所》,聯動了眾多 UP 主,例如半佛仙人,特效研究員等,硬是把黑科技刀片電池 講出花來。3)個性共創(chuàng):王朝品牌命名加強中國文化風宣傳,邀請眾多國風 UP 主助陣, 和網友一起為中華文化打 call;開放 APP 社區(qū),打造一站式的數字互聯時代有車生活。

7. 爆款輸出:技術加持,爆款車型逐步覆蓋全價格帶

7.1. 已有爆款分析:DM-i 經濟性領先,EV 安全+大空間優(yōu)勢明顯

漢 EV/DM-i&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等明星車型銷量表現亮眼。憑借自身 電動化技術和亮眼產品設計,比亞迪目前在 10~30 萬元主流價格區(qū)間的不同市場上均有 領先的市場表現。插混領域主要包括秦 PLUS DM-i 及宋 PLUS DM-i,單月峰值銷量均 突破 2 萬臺,未來驅逐艦 05、宋 pro、漢等產品爆款可期;純電領域主要是漢 EV 及中 低端市場的海豚和元 PLUS 等 E3.0 全新平臺產品,月銷均達到 1 萬臺以上。

從重點車型用戶畫像來看,1)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聚焦男性換購/首購消費,男性占比 90%以上,且宋 PLUS DM-i 換購占比更高,為 35%;秦 PLUS DM-i 首購 占比超 60%。2)海豚聚焦增購消費,占比超 40%,男女性別比例較為均衡,單身年輕 消費群體多以首購為主,占比 30%左右;3)漢 EV 消費以男性為主,占比 60%以上, 并絕大部分集中于家庭增購消費;4)漢 DM-i 消費核心聚焦家庭換購/首購,消費升級 為核心驅動。總結來看,比亞迪自身擁有 DM-i / EV 兩大新能源產品類型,DM-i 無里 程焦慮且油耗經濟性更高,多為換購/首購;EV 則主要聚焦增購類型。

DM-i 油耗經濟性優(yōu)勢明顯。我們分析燃油乘用車市場不同價格帶 SUV/轎車代表車 型:1)隨價格帶提升,車型整體尺寸增加,百公里耗油量整體呈現提升趨勢;2)同價 格帶同級別車型中 SUV 耗油量整體領先轎車;3) 20 萬元以下轎車/SUV 車型百公里油 耗處于 5.5~7L 區(qū)間,20 萬元以上轎車/SUV 車型百公里油耗處于 6~8L 區(qū)間。比亞迪 DM-i 系列產品定位不同價格帶,但百公里油耗量均處于絕對低位。

分不同價格帶來看,比亞迪幾款爆款車型優(yōu)勢明確。

1)10~15 萬元:秦 PLUS DM-i 等——油耗經濟性領先。細分市場特點方面:10~15 萬元細分市場消費者較為關注油耗經濟性能等性價比指標,高銷量明星車型均集中于同 空間的最低油耗值附近。比亞迪自身產品性能方面:油耗最低。比亞迪秦 PLUS/驅逐艦 05 DM-i 車型在空間尺寸基本相當的前提下實現油耗最低,可實現 3.8L 百公里油耗。

2)15~20 萬元:宋 PLUS 等——空間/油耗經濟性領先。該市場消費者同步關注空 間/品牌及油耗經濟性等多因素,宋 PLUS DM-i 成功開辟全新細分優(yōu)勢:大空間+低油 耗,銷量迅速上漲至該價格區(qū)間市場首位。未來有望進一步搶占皓影/榮放合資產品份額。

3)20 萬元以上:漢 DM-i——空間/經濟性領先。漢 DM-i 定位 20~30 萬元價格區(qū) 間,利用新能源汽車產品優(yōu)勢,內部空間較大,同時油耗較低,同樣開辟全新藍海市場。 上市后訂單火爆,未來有望進一步搶奪天籟、凱美瑞、雅閣等競品車型的市場份額。

7.2. 2022~2023 年新車計劃:重磅產品密集上市

2022 年重磅新車:宋 pro/驅逐艦 05 DM-i 等已上市新車逐步放量;還將上市海洋網 絡純電車型,E3.0 平臺中型轎車海豹及海洋軍艦系列護衛(wèi)艦 07,助力品牌均價和盈利 能力進一步提升。2023 年產品規(guī)劃:王朝網絡車型精簡向上,海洋網絡生物+軍艦兩大 序列產品矩陣進一步豐富;騰勢及全新高端品牌全新車型有望發(fā)布上市。

8. 盈利預測與投資分析

基于以下核心假設,對比亞迪 2022-2024 年盈利進行預測。1)收入同比增速分別 為+52%/+27%/+24%。2)公司綜合毛利率2022-2024年假設分別為12.45%/13.12%/13.73%。 3)管理費用占比 2022-2024 年假設分別為 2.50%/2.40%/2.30%;研發(fā)費用占比 2022-2024 年假設分別為 3.30%/3.20%/3.10%;銷售費用占比 2022-2024 年分別為 2.50%/2.30%/2.0%;財務費用占比 2022~2024 年分別為 3.30%/3.20%/3.10%。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拓展知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2020每日更新国产精品视频 | 内射喷水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色国产综合|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8|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婷婷97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日韩中文一区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手机| 人妻出差精油按摩被中出| 国产女人和拘做受视频免费| 欧洲美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高清一区区| 国产一女三男3p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 国产亚洲香蕉线播放αv38| 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毛片| 无码手机线免费播放三区视频| 国产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好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伦理|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麻豆| 女人被弄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亚洲| 精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日本一区二视频| 亚洲综合熟女久久久40p|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四虎熟女人妻毛片一区二区 | 大香蕉 视频一区|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老熟妇|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色欲久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