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科普書籍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金融時報》12月18日文章,原題:科普書籍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 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從創造智能手機等日常物品,到應對疾病、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重大挑戰,科學帶來的許多變化都是非常有益的。但這些變化往往也有潛在的缺點和爭議,需要民眾用辯證性眼光去看待,比如人工智能會不會搶走我們的工作?會不會用假新聞顛覆選舉?我們能以多快的速度過渡到凈零排放?為了就所有這些問題展開關鍵的公開辯論,我們必須有一批具有科學素養的民眾。如今,在很多民眾對科學存在懷疑以及錯誤信息遍布的情況下,培養他們的求知欲和科學基礎知識更為重要。
近日,英國首相蘇納克在英格蘭一所中學的科學課上與學生一同觀看煙霧通過棉絮的實驗,并與學生互動。(視覺中國)
政府決策要尊重科學
通常,具有科學頭腦的人和那些選擇不接觸科學的人之間存在著分歧。作為一名學者,我花了30年的時間教授如何根據數據進行嚴謹的推理——根據你所知道的事情,評估你不知道的事情存在多少不確定性。
這種科學方法的真知灼見促使我成為循證決策的倡導者,并將其帶入到政府工作中(“循證決策”主張制定和修改政策時應根據科學性證據進行討論——編者注)。在那里,我與沒有科學背景的部長們開會,而他們說循證決策并不是他們所追求的,他們追求的是基于價值觀的政策制定。
這真的關系重大。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間,我不得不公開指責英國政府“以科學為準繩”的口號。我大聲疾呼,試圖減輕科學家被政客們卷入政治游戲的風險。政客們的職責是就重大事件的應對戰略做出重要決定,他們做什么都頂著所謂“科學”的名義,但根本不理解這門學科是如何運作的。
許多年輕人失去了對科學的興趣
讓我感到悲哀的是,我們的文化現在認為科學是困難的,這使許多人失去了對科學的興趣。英國科學協會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14歲至18歲的年輕人中,只有約1/3的人認為科學家啟發靈感,或者認為科學與他們的生活有關。
事實上,科學始終貫穿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業以及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應該具備能夠輕松接觸到科學的渠道。
印刷機的發明曾對啟蒙運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使知識民主化。因此,在這個日益以科學為中心的世界里,我們也更應該認識到科普讀物對民眾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科普讀物連接專家與公眾
優秀的科學著作在增加人們對該學科的了解方面一向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氣候變化、污染還是健康,人們真正關心的最新思想應該被更廣泛地討論,而一本通俗易懂的書籍往往有助于實現這一點??破諏懽魍軌虺蔀榭茖W界與公眾之間的重要紐帶,將開拓性以及技術性的研究成果傳達給主流受眾。
斯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等書曾在1989年入圍英國皇家學會的特里維迪科學圖書獎,這些書是為沒有物理學基礎的讀者寫的,后來成為了公認的經典宇宙學著作。優秀的科普讀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與世界。
一個社會必須對當今問題有深刻理解,這樣才更能以先見之明和務實姿態來應對這些問題。(作者是英國皇家學會會長阿德里安·史密斯,陳欣譯)
- 霸州市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問題)10-13
-
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解決方案:詳細排查與修復步驟)
2024-08-27
-
施耐德空調售后服務電話(如何聯系施耐德空調的售后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6
-
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如何聯系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服務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