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差點成了新中國首都,如今淪為四線小城
文|樂見Talk
編輯|樂見Talk
眾所周知,歷史上的每次朝代更迭,一定會產生新的首都。
當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時,首都到底選在哪里,也成為了新中國成立的頭等大事。
首都的確定要考慮諸多的因素,如相關的歷史、地理、文化、經濟、交通等問題,畢竟那是一國的“門面擔當”。
當時競爭備選的城市有11個,它們分別是西安、延安、洛陽、開封、重慶、成都、上海、南京、廣州、北京以及哈爾濱。
這些城市有各自的優勢與弊端,經過綜合考量,大家也都知道了結果,就是把首都定在了北京。
而這些備選城市中,有一座歷史名城,曾經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也是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做過八朝古都,盡享盛世與繁華。
但如今卻混成了三四線小城市,寂寂無名,早已沒有了昔日“世界第一”的風采。
它是哪座城市?而又是因為什么淪落到這般下場呢?
這座城市不是西安、不是南京,而是開封!
開封位于中國河南省中部,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的文化、政治、經濟中心。
它擁有悠久的歷史,在宋代達到了輝煌的頂點,當時被稱為“東京夢華”,人口達到百萬以上,甚至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這個城市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地理優勢,曾經被考慮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之一——但是,這個榮耀的計劃并未實現,首都最終確定為北京。
如今,這個曾經如此繁華的城市,已淪為四線小城。
如果以GPD來算,北宋的GPD占當時全世界總量的一半,這是個多么震撼的數字。
全盛時期的北宋,農業和商業的平衡發展被高度重視,政府并沒有將農業排斥在外,而是注重商業的發展。
同時還取消了曾經牽制人們生活的宵禁制度,很多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都充分描繪了當時開封的繁華景象。
像《東京夢華錄》等歷史記錄中描繪的一樣,叫賣聲此起彼伏,特別是開封虹橋,更是熱鬧非凡,絡繹不絕。
城市里到處都是熱鬧非凡的酒館、妓院、茶樓、戲院,以及各種小吃攤和手工藝品的攤位,每一個地方都人頭攢動。
在中國的封建王朝歷史上,如此的光景實屬罕見。
與此同時,工藝品也層出不窮,如金銀器物、甲骨、玉雕等各類手工藝品,價格適宜而且款式新穎,深受人們喜歡。
在文化上,北宋時期的開封更露出了豐滿的身影。
這個時代的教育制度非常發達,國子監、三館等名校云集,文人墨客比比皆是,文化藝術活動頻繁。
在位的皇帝對文化十分重視,進而助長了包括詩歌、繪畫、書法在內所有形式的藝術創作。
其中,十二世紀北宋期間的開封“清明上河圖”就是描繪當時城市生活并流傳至今的最好見證。
文化教育方面,白居易、歐陽修、蘇東坡等一批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詩詞和文章,世稱“汴梁文化”,為中國傳統文化積累了豐富的遺產。
當時還有句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個汴州指的就是開封,意思就是說當時的開封繁華的可以與天堂般的“蘇杭”媲美了。
在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方面,北宋的開封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政府實行了許多先進而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百官井等公共設施,全年無休的夜市,形成了日夜不息、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
開封城以其舉世矚目的繁榮,被譽為千年古都,東京夢華。
由于生活安定、經濟繁榮,導致人口大量聚集,有記錄顯示,開封市人口一度超過百萬,繼而贏得了“世界上最大城市”的稱號。
此規模甚至超過了同期的歐洲需聞名之都如威尼斯。
開封在當時縱觀全球無敵手,其商業活動、文化氣息及科技發明處于前列。
但為什么開封后來沒落了呢?不僅落選新首都,還淪為四線小城市呢?
開封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地區,瀕臨黃河。
然而,橫貫河南的黃河帶來了生命,也帶來了災難,并一直是決定我國歷代王朝興衰的重要因素。
公元605年,隋煬帝在開封修建大興城,使開封成為了帝國的政治中心。
此后五代十國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以及宋朝都選擇了開封作為自己的都城。
從地理位置來看,開封連接著華北平原和中原農耕區,地處全國的中心腹地,西通關中,東達海洋,南臨江淮,北靠河北,交通便利,被形象地稱為“四通八達”,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宏觀上,開封也位于當時的經濟文化發展的樞紐位置,更容易接受各地的新鮮事物,促進文化的交融交流,開辟社會視野。
其次,從農業角度來看,開封所在的中原地區農業發展水平高,糧食保證對一個王朝的穩固至關重要。
尤其是黃河,這條“母親河”滋養著歷代的王朝,成為了當時開封一度顯赫的物質基礎。
然而,就像雙面刃一般,黃河流域周期性的洪水災害與頻繁改道使開封的地理位置逐漸暴露出其種種弱點。
1642年冬,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圍攻開封,防守方為切斷叛軍糧源,決定破堤引黃河水淹城。
結果產生的巨浪既沒淹死反叛軍隊,大部分城內居民因此喪生,幾十萬人慘死。
有著千年歷史的城池也在這一災難中瞬間蕩然無存,更為致命的是黃河改道之后打通了大清帝國直達江南的水路,此后開封的地位更是搖搖欲墜。
另一方面,在軍事防御上,開封北接草原,易于防范游牧民族的襲擊,但同時也使其擋在了中央朝廷和來自北方的威脅之間。
這樣的地理位置越是在四周敵國環伺或動蕩不安的時期,優勢就能完全轉變為劣勢,使其常常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開封之所以能成為首都,其地理位置優越,農業豐饒是最主要的原因。
然而,過于依賴黃河,易受洪水威脅,加上周邊敵對力量的威脅,又正是導致了開封在歷史上反復興衰的根本原因。
北方侵患不斷,南方災害頻發,都是使得其地位忽高忽低的關鍵。
新中國初期,開封曾被視作首都的備選之一,但最后首都確定為北京。
而在全國發展進程中,大規模的資金、人力以及其他各類資源都會優先考慮投放在首都或其他重要城市,相較之下,開封則日漸顯得力不從心。
尤其是1954年,河南省省會的遷移事件對開封帶來了深遠影響。
從運河時期走向鐵路時代,鄭州被選為新的重鎮。
開封因此遭受到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很多開封人為了尋求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教育資源,紛紛選擇離開家鄉來到鄭州或其他的發達城市。
大量人口的流失使得開封在發展道路上變得異常艱難。
據統計,1992年開封的經濟增長速度位列全省末位,國民生產總值則排在全省倒數第四,人均生產總值更是處在全省倒數第六的位置。
到了1993年,開封市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5.2個百分點,工業產值增長速度甚至不及全省平均值的一半。
數據的連續下滑讓統計局的工作人員不得不自嘲:“過去查開封,從上往下看好找;如今找開封,從后往前數好查。”
這都能直觀地反映出開封城市發展面臨的嚴重困境。
時至今日,這個曾經極具繁華的城市只剩下一些歷史建筑和文物,歷史的記憶漸漸淡去,成為一座四線小城。
開封的衰落是地理位置固有弱勢、政權更迭的產物以及歷史洪水災害的連帶效應在一起導致的結果。
然而無論如何,開封仍有其獨特魅力。
被譽為“歷史博物館”的開封,無論是明倫堂、朱仝墓等蘊含深重歷史文化的建筑,還是剪紙、年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深深地體現了開封的歷史底蘊與獨特性。
同時也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文化資源,這些都賦予開封未來發展以極大的內生動力和吸引力。
對于接下來的發展,開封市應對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進行深度發展,進一步調整和改良其經濟結構。
同時,重視城市環境保護與治理能力的提升,為推動城市現代化步伐奠定基礎。
讓開封變成一個集現代風貌與舒適宜居于一身的城市。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 霸州市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問題)10-13
-
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解決方案:詳細排查與修復步驟)
2024-08-27
-
施耐德空調售后服務電話(如何聯系施耐德空調的售后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6
-
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如何聯系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服務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