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評分驟降:電影藝術不必作為出氣筒
□岳小萌 (中國人民大學)
近日,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登上了熱搜。這部1995年上映的電影自上映以來就斬獲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世界級獎項,并在各大國內外影視平臺上均斬獲一致好評。電影沉重地講述了一名身在波蘭的德國人奧斯卡·辛德勒在二戰時雇傭了1100多名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并幫助他們逃過被屠殺的劫
但最近,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風評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根據觀察者網10月20日報道,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輿論的轉變,其實與當下巴以沖突有著緊密的聯系。從10月8日以色列正式開展軍事行動開始,目前巴以沖突已造成5200人喪生,結合最近互聯網平臺上發布的巴勒斯坦加沙地區被轟炸的慘象與兩國之間的歷史淵源,輿論開始一邊倒地聲援巴勒斯坦并質疑以色列目前殺害無辜百姓的做法與當初猶太人被屠殺有何區別?在此背景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也自然難逃悠悠之口,被怒刷低分。一部馳名
我們不得不承認,《辛德勒的名單》中含有大量猶太人被屠殺的電影畫面,這部商業大片中所含有的刺激觀眾感官、令人感動的敘事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觀眾的同情與憐憫,特別是紅衣服小女孩的出現,作為黑白電影中的唯一一抹亮色,使人印象極為深刻,所以他被質疑有替猶太人說話之嫌無可厚非。
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所傳達出的意義,即是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賦予人們力量去直面道德的困境,思考個體的責任,呼吁和平的可貴,反對戰爭,反對殺戮,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讓我們得以窺見人性光輝的窗口。
但如今,將其打以1星的評論卻是以一種摻雜著政治情緒的煽風點火式評論,也許還未仔細看過電影,就隨波逐流地對整個猶太人群體充滿了敵意與仇視,甚至發表一些極端言論,并認為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在片面宣揚猶太人的苦難,荼毒世界人民思想的工具。我們都清楚地知道,哪怕身處同一種文化與環境之下,人與人之間都是不同的個體,將整個民族進行負面的定義,與不理性的“地域黑”“種族歧視”如出一轍,更是偏離了電影呼吁人道主義的核心,將種族層面的善惡進行二元對立。
面對此次的巴以沖突,我們很難用誰對誰錯來進行評判,但通過給藝術作品惡意打分來宣泄情緒,表明自己立場的方式是不可取的、非理性的。我們真正需要秉持的,是拋開人云亦云,聚焦于電影藝術本身,而不是讓電影成為政治情緒的出氣筒。
- 霸州市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問題)10-13
-
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解決方案:詳細排查與修復步驟)
2024-08-27
-
施耐德空調售后服務電話(如何聯系施耐德空調的售后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6
-
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如何聯系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服務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