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珍寶《永樂大典》展出 川大博物館又一重磅展覽開幕
視頻加載中...
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在文字發明以前,上古先民用結繩、甲骨契刻、金石鐫刻等方式,開創了源遠流長的記錄歷史。文字誕生以后,文化得以迅速擴張、延伸、傳承。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則又為文明的延續、文化的保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古籍,凝聚著先賢的智慧,是文化傳承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10月20日,“‘典籍中國’古籍保護與利用學術論壇”在四川大學博物館舉行,“冊府千華 錦水含章——四川大學古籍菁華展”拉開帷幕,“全國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四川站)”活動也同時啟動。
四川大學文科杰出教授、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霍巍出席開幕儀式(圖片由四川大學博物館提供)
八成展品為首次展出
兼具學術與美學價值
四川大學圖書館是中國西南地區歷史最為悠久、文獻規模最大的圖書館,擁有珍貴古籍特藏文獻26.8萬冊,是國務院命名的“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四川大學博物館是中國建立最早的綜合性高校博物館,是國內非常重要的古代紙張、典籍、書畫收藏機構。本次“冊府千華”系列展覽展出展品200余件,其中不乏四川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展覽涉及近200種文獻,其中既有名動一時的古籍善本,也有著名學者的重要著述,兼顧了古籍的學術價值和美學特性。
“冊府千華”系列展覽是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辦的全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古籍展覽之一。本次展覽也是四川大學繼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之后,作為西部首家高校獨立承辦該展覽。
展覽現場。攝影 劉可欣
展覽共分為三個單元,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典籍的藝術魅力和美育價值。第一單元“書史擷珍”以時間為線索,講述古代中國書籍發展源流,展示古代書籍版本特征和藏在文字里的中華文化基因密碼。第二單元“蜀黌蕓編”以書籍為媒介,著重刻畫四川大學的歷史,展現川大人對蜀學傳承做出的不懈努力。第三單元“藝韻千年”聚焦古籍中的美學元素,呈現古籍中俊逸的書法、細膩的描繪、傳神的雕刻,在別具匠心的創意和精益求精的刻畫中感知華夏文明的和諧大美。展廳還設有沉浸式文化體驗區,采用現場古琴演奏、古籍誦讀等展演結合的形式帶觀眾深度體驗傳統文化的內涵與魅力。
《四川全圖》展出(局部)。攝影 劉可欣
本次展覽亦呈現了不少珍品,例如西南僅存一冊、堪稱四川大學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的明內府抄本《永樂大典》,海內孤帙的《清初四川通省山川形勝圖》(簡稱《四川全圖》),“敦煌寫卷”,黃炎熙抄本《聊齋志異》等。據四川大學工作人員介紹,展品中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文獻為首次展出,包括四川大學學者林思進、龔道耕、趙少咸等人批校本、稿本等。
“在川大珍藏的古籍中,我們用心地選擇最能夠代表川大品格的展品,展出了不少川大學者的批校本、稿本,字里行間的蠅頭小楷,可以看出前輩學者的嚴謹治學精神,至今仍令人心生感佩。并且,不少展品還有內在的聯系,比如由同一家族中流傳下來的不同古籍,這又體現了蜀學中的傳承精神。”四川大學圖書館古籍特藏中心副主任丁偉在介紹本次展覽時,如此形容。
《永樂大典》 攝影 劉可欣
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
多元活動展現古籍之美
在本次活動現場,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介紹,“冊府千華”國家珍貴古籍系列展覽和“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活動是推進新時代古籍保護工作,培養古籍保護后備力量,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活動旨在通過展覽和文化活動的形式呈現常年束之高閣的珍貴古籍,是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的體現。本次“冊府千華 錦水含章——四川大學古籍菁華展”突破了傳統的展陳思路,增設多元化沉浸式文化體驗活動,體現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傳統古籍不朽的藝術魅力。
張志清 攝影 劉可欣
張志清在封面新聞記者的采訪中還提到,“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已經推行了16年,雖然已經在全國30多所中高等院校中,建立起了以培養碩士生為主的相關課程,但是在本科設立相關專業的學校仍舊較少。“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從今年起,決定在全國開展‘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的活動,四川大學就是第一站。我們希望能夠看到包括四川大學在內的高等院校,充分發揮科研優勢,館院融合,尤其是在科學修復方面,能夠借助更加科學、多學科結合的手段,在古籍保護和人才培養上獲得更多的成果。”
學生觀看古籍修復過程
“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活動是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落實《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創新古籍人才隊伍建設機制,面向大學生開展的普及古籍保護知識、培養古籍工作后備力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全國性活動。2023年共有8個省市啟動該項活動,四川大學為首批入選該活動的高校。
黃炎熙抄本《聊齋志異》。攝影 劉可欣
揭幕儀式后,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座教授、原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陳力主持了“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四川站)”第一課。中華書局總編輯、四川大學校友尹濤帶來了《解碼古籍:版本質量、網絡資源與學術研究》的主題分享。
在深入挖掘古籍中美學元素的同時,四川大學還攜手四川省圖書館和成都中醫藥大學,在展廳外設有多元化研學活動和沉浸式文化體驗,共同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傳承與發揚。研學活動共設6個項目,包括古籍修復技藝展示、古籍元素雕版刷印、用花箋紙制作書簽、現場制作流蘇香囊、古典詩句摘抄和展覽元素印章打卡。參與者不僅可以親眼見證破損古籍書頁重煥新生的全過程,還能親手操作、體驗古籍雕版刷印和手工傳拓技藝,感受古籍之美。
“冊府千華 錦水含章——四川大學古籍菁華展”將持續兩個月,展出至2023年12月20日。由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省古籍保護中心)和四川大學共同推進的“古籍保護進校園(四川站)”活動,還將在成都多所高校陸續開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 霸州市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問題)10-13
-
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解決方案:詳細排查與修復步驟)
2024-08-27
-
施耐德空調售后服務電話(如何聯系施耐德空調的售后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6
-
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如何聯系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服務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