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個嫌疑人》:集體走紅的陣容,消失的“人”
作者:王 彥 孫彥揚
《第八個嫌疑人》被市場稱為“歐皇”電影,因為它改編自新中國成立后最大的武裝劫鈔案,駭人聽聞的原型事實和犯罪類型片,在院線里都有天然關注度;更因為它從四年前完成到如今上映,“熬”到了一個演員集體走紅的最佳時機。
拆解影片陣容:大鵬近幾年的電影路越走越寬闊,導演、演員花開兩朵,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的加成,讓他的新作未映先熱。林家棟從早年香港無線電視藝人訓練班入行,30多年收獲了香港電影金像獎等榮譽,從《愛君如夢》《葉問》《寒戰》到《殺破狼》,在內地也累積了相當的觀眾緣。張頌文和孫陽則是今年能用“爆火”來形容的兩張王牌,前者因為《狂飆》里的高啟強一躍成為國民級演技派,后者因暑期檔大熱影片《孤注一擲》里阿才一角,躋身“頂流預備隊”。一言蔽之,沖著題材和陣容走進影院的觀眾不少,自9月9日上映以來,《第八個嫌疑人》累計票房輕松破兩億元,大大領先同檔期影片。
幾位演員的表現也算不負期待。為了更貼近人物,大鵬苦練粵語,開機前增肥20斤,又隨著劇情推進迅速減肥30斤,演出了兩重身份下截然不同的兩張臉。拋掉顏值負擔的孫陽,以細節準確還原內地公安干警形象的林家棟,及至張頌文、齊溪甚至其余五名劫匪的飾演者,都貢獻了合格的表演。然而,演員的努力難以兌換口碑的上揚。一部斬獲過表演大獎的影片,因為劇本的薄弱功虧一簣。究其根本,這個故事里“人”消失了。
缺失的動機與情感,拼湊不出的“人”
1995年,“12·22番禺搶劫運鈔車案”震驚全國。兩分鐘、九槍、三條人命、1500萬元現金、主犯潛逃21年等要素,都是案件公開的信息,于電影則是事先張揚的真相底牌。尤其當2001年播出的電視劇《驚天大劫案》脫胎自同一樁案件,故布疑陣、拆解真相,并非《第八個嫌疑人》的故事著力點。如導演李子俊所言,“我們更想去探討他們逃亡的過程、他們的想法”,影片懸念的重心不在案件本身,而是那些困在案件里的人。
可惜,《第八個嫌疑人》劇本從對的起點出發,卻因為對人物塑造力有不逮,最終沒能抵達一個真正有血有肉有欲望有掙扎的人。
主犯陳信文,他是父親口中“憑才智可以有所作為”的可塑之才,是堂弟心目中“因自己沒什么知識,共享哥哥的才華名利”的仰仗。這樣一個聰明人執掌建筑工程公司,什么樣的工程困頓令他深陷絕境而難以自拔?又是怎樣走投無路、非此不可的選擇,觸動他決心鋌而走險,策劃驚天大案?片中匆匆帶過的所謂“自尊”命和世間財,缺乏足夠充分的說服力。再看堂弟陳欣年,義無反顧跟著陳信文走上亡命路,21年間,他的死心塌地也好,無條件成全也罷,內心深處可曾有過掙扎猶疑,電影里只閃現了他為莫志強之死的一瞬哀嚎。至于其余五個劫匪,他們初始的工作、身份大相徑庭,憑什么全都豪賭一生走上以身試法的道路,都沒能在創作中展現合理動因,淪為推動情節的全員“紙片人”。
今年初,《狂飆》之所以引發追劇熱,因為觀眾目睹了故事里的高啟強從賣魚郎走向犯罪深淵的步步錯;再往前,《掃黑風暴》里賀蕓的命運之所以引人唏噓,因為角色身上人性的本真連通了人之常情。合格的犯罪類型片,往往能讓觀眾看清惡之花是怎樣一點點在人性的縫隙處滋長、開放;從犯罪心理的探究來講,只有講清楚普通人與惡的距離,他們是如何在善惡交界處游離而逐漸誤入歧途、直至動彈不得,才能對觀者有所警醒。
啞聲的“戲劇之槍”,被消解的正道之光
網友有個頗為集中的吐槽之問:“張頌文只是個打醬油的?”似乎是對所偏愛演員戲份的不滿足,本質卻直指劇本對角色塑造的潦草。
契訶夫的著名理論值得重申,假如戲劇的第一幕里墻上掛有一桿槍,那么在第四幕,這槍一定要打響。《第八個嫌疑人》的墻上掛了不少等待鳴響的槍。比如張頌文飾演的警察何藍兩次買梨,水晶梨對案件偵破或對人物關系的建立,都有機會作為戲劇的“槍”。比如林家棟飾演的警察王守月,他花了大功夫分辨喜帖,然而這番周章對追索嫌疑人的功效可能不如他誤打誤撞闖入了劫案密謀現場。又比如陳信文借“莫志強”的身份重新社會化的過程中,他的隱沒與不甘、其妻楊芳的崩潰到抉擇,戲劇之槍悉數啞聲,變成虛晃一槍的噱頭。
更糟糕的是,無巧不成書的劇本結構方式消解了21年間追兇不棄的深沉力量。朋友圈轉發的一條新聞,便把陳信文的蹤跡推送到王守月面前;信口一聲“老鄉”,就能說服素昧平生的楊芳把自己帶進家門……如果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有著真實原型的可溯之源,那么一群普通警察在21年寒來暑往、朝來暮去中縱然走過“彎路”、遇過挫折,依然從不言棄,恐怕才是被“巧合”掩蓋的真相。
《第八個嫌疑人》展現了如是兩邊陣營:一支缺失了人物前史、剝離動機與情感的亡命小分隊,他們為劫案草率集結,又因稀碎的計劃和高調的揮霍而迅速被捕;另一方是虛張聲勢的警隊精英,在被抽離了21年時間的重量后,最終突破全憑命運眷顧——突兀的情節或許源自案件的荒唐原型,但對一部從真實中得來的電影而言,挖掘偶發罪案背后的必然動因、還原終極一擊前的百轉千回、從犯罪發生學的視角探尋犯罪心理,以起警世之效、弘正道的光,這才是改編自真實案件的創作應有之義,也才稱得上好劇本與好表演相得益彰。(王 彥 孫彥揚)
來源: 文匯報
- 霸州市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問題)10-13
-
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解決方案:詳細排查與修復步驟)
2024-08-27
-
施耐德空調售后服務電話(如何聯系施耐德空調的售后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6
-
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如何聯系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服務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