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孤單的城市!遼寧廢棄小城,巔峰時幾萬人,如今只剩十幾位老人
#暑期創作大賽#
這里曾經人聲鼎沸,號稱“小上海”,現在卻荒無人煙,只剩一座座空宅,無聲訴說著當年的燈火輝煌。這就是遼寧葫蘆島南票礦務局大窯溝煤礦,一個因煤而興又因煤而落的小城鎮。
2006年底,位于遼寧葫蘆島的南票礦務局正式宣告破產。隨著礦務局一起消失的,還有當年的駐地大窯溝煤礦,這里高峰時住著幾萬煤礦工人和家屬,燈火輝煌車水馬龍,但現在卻是空屋遍地荒無人煙,偌大一片住宅區,只有十幾位不舍得離開的老人。一座小城的落寞,仿佛是整個東北的縮影。
南票地處遼西,葫蘆島西北部,1958年,國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在這里建設了南票礦務局,一個省屬國有重點煤炭企業。1960年南票礦務局建成投產,至正式宣告破產,不足50歷史。這50年從輝煌到沒落,就如整個東北的遭遇一樣。
建設礦務局的這個時間,正處于蘇聯第一批援建中國工業企業的時期,南票礦務局是否有蘇聯援建的影子,現在已經無從得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礦務局建成后,這里就成為煤的世界。
從地下挖出的煤,源源不斷地運往其他城市,推動了其他城市的發展,卻挖空了南票的地下。南票這個名字,最初還是來源于清政府。據當地人稱,當年乾隆皇帝甩出了兩張“龍票”(即現代意義上的開礦執照),一張落在朝陽北是為北票,一張落在朝陽南就成了南票。
1905年,廣東人在南票成立通裕煤礦公司,挖了20多年,到1928年被奉天礦務局接收。“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這里又被日本人搶走,此后幾十年,挖出的煤成為日寇繼續推進侵略戰爭的資源。
直到新中國成立后,這里才重新回到中國人手中,并在1958年開始重新建設了現代化煤礦。1960年礦區建成之后,這里仿佛就成了黑色的世界,地面上到處都是高聳的煤山,空氣中也充斥著煤的味道和顏色,就連路旁的水溝里的水,都被煤染成了黑色。
這就是一片煤的世界,不過在當地用煤的地方不多,這些幾乎鋪滿了整片大地的煤,都通過一列列的火車運往外地,送到其他經濟發達的城市用來發電。幾十年來,南票煤礦挖出的煤,大部分都運到了外地,支持著其他城市發展。
南票礦務局下轄10多個煤礦,蜿蜒的坑道在地下延伸出很遠的距離,隨著越來越多煤炭被挖出運走,這里的地下逐漸被挖空,大片的采空區導致地殼不穩定,整片地區都存在巨大的地質隱患。
在那個講究奉獻,主張全國發展一盤棋的年代,南票地區稱得上是掏空了自己的身子,支持了其他地方發展,而自己在短暫的繁華過后,迎來的卻是長久的落寞。
當時挖煤,依靠的主要還是人力,因此礦區駐地,會聚集大量的煤礦工人及家屬,南票礦務局駐地所在的大窯溝煤礦,自然也不會例外。
巔峰時期,這里有煤礦職工及家屬2.2萬多人,還有1萬多退休的老職工,總人數超過3萬人,大窯溝也因此非常繁華熱鬧,學校醫院、商場公園、體育館娛樂中心等應有盡有,城市配套設施一樣不落。
20多年前,南票商廈建成,成為當地最熱鬧的購物中心,雖然名叫“商廈”,其實也只是一座三層高的樓房而已,總面積3萬多平米,一樓賣各種吃的,二樓賣生活和娛樂用品,三樓則是服飾和家居。
商場雖然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給當地居民提供了巨大便利。晚上或者周末,這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作為一座小城鎮,大家都在一個礦區上班,很多人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事,相互之間非常熟悉。
商廈對面就是當地有名的西山公園(現改名九龍公園),這是南票人平時休閑的最佳地點。以前人們還不知道廣場舞的時候,傍晚的公園就是大家納涼的好去處,不下礦的工人們,帶著一家老小來公園休憩,老人聚在一塊聊天,小孩在一起打鬧,就是一幅絕美的市井畫。
后來廣場舞興起之后,老人們開始在公園廣場上跳起廣場舞,還有練交誼舞、太極拳的人群……從早到晚,各色人群在這里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座小小的公園留下了全城人的生活印記。
煤礦上的工人們,住著礦區提供的房子,從最初的平房,到后來的樓房,礦工們的居住條件越來越好,生活也越來越富裕。四五層高的樓房整齊劃一,到了晚上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從山底平地一直蔓延到半山腰,這座因煤而興的小城,逐漸迎來它輝煌的頂點。但輝煌過后,剩下的只有無盡的落寞。
從輝煌到落寞,從車水馬龍到人去樓空,南票礦區駐地的繁華落幕,仿佛就是一夜間發生的事情。正所謂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會和你打。
從1960年之后,南票礦區的地下不斷挖煤,到21世紀初,地下的煤已經基本被挖空,出煤量越來越低,整片礦區也走到了盡頭。地底挖空之后,為了避免塌陷等地質災害,南票礦區的地底,全部都是充水浮起來的。
20世紀90年代,這里的礦工們經歷過一次下崗潮,到2006年,南票礦務局宣告正式破產,經歷過一次下崗潮的礦工們,這次徹底失業。留在礦區已經沒有前途,而且還存在地質隱患,人們陸續從這里搬離。
2015年,南票礦務局駐地進行棚戶區改造,剩余的還住在這里的礦工們,集體搬到了40公里外的打漁山,整個礦區只剩下幾十位不舍得離開故居的老人,依然堅守在這里。
曾經整齊的樓房,現在只剩下框架,門窗早已經被拾荒人拆走賣錢。原先整潔的小區大院,現在也是雜草叢生無人料理,人們搬走的這幾年,大自然的植物重新成為這里的主人,侵蝕著每一寸能生長的空間。
曾經人來人往的小區,如今已經聽不到人聲,到了夜晚燈火通明的小鎮,也變得黑漆漆一片,如果不是有樓房依然矗立在這里,這里仿佛從來就沒有過人類的蹤跡一樣。只可惜大片的樓房,孤零零矗立在這里,雖然框架完好卻只能被廢棄。
隨便走進一間房屋,依稀還能看到當年主人生活留下的痕跡,臥室、廚房、客廳,不同的印記,記錄著當年屋主的生活習慣。現在,整座小鎮只剩下十幾位老人,等這些老人老去之后,整座鎮將徹底回歸自然。
也許幾十年后,這些樓房會因為日曬雨淋和植物的生長而倒塌,一片殘垣斷壁,人類的痕跡逐漸被大自然抹平,一座小鎮的沉寂,就仿佛整個東北的縮影。
東三省富饒的黑土地,因為靠近蘇聯的原因,建國之后曾是我國最先發展的重工業基地,而且這里煤炭資源豐富,仿佛就是專為重工業而生。隨著國家發展,這里曾經也輝煌過,但隨著資源枯竭和經濟衰落,一切又回到最初的模樣。
2010年國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整個東三省的人口接近1.1億,然而在2020年國家進行第七次人口普查時,東三省的人口只有9800多萬。這就意味著,10年東三省的人口減少1100多萬人,相當于一個瑞典或葡萄牙的人口全體消失。
東三省人口大量外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計劃經濟時代,東三省憑借快速發展的工業和肥沃的黑土地,吸引周邊省份的人闖關東。后來其他省份的經濟發展起來之后,東北的吸引力下降,隨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原來闖關東的人,他們的孩子開始回老家尋根,近十幾年很多東北人返回山東,就是這個原因。
二是東北以前快速發展主要靠計劃經濟,而計劃經濟模式也給東北帶來了嚴重的官本位思想。后來市場經濟興起,東北思路一時轉換不過來,經濟發展比其他沿海省份,尤其是南方省份差距越來越大。經濟萎靡沒有機會,人口流失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三是受東北的氣候環境影響。東北地區緯度高冬季長,而且氣溫極低,漫長的冬季嚴重影響了經濟建設活動,經濟活力不足。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爭取更好的生活是每個人的追求,當地留不住人也就情有可原了。
東北老礦區和工業區,曾為新中國建設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現在如此落寞,確實讓人惋惜。現在東北可以使用海參崴港口作為出海口,無論是陸路還是海路,都已經暢通無阻,振興東北雖任重而道遠,但路雖遠行者將至,擼起袖子加油干,東北振興指日可待!
- 霸州市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問題)10-13
-
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解決方案:詳細排查與修復步驟)
2024-08-27
-
施耐德空調售后服務電話(如何聯系施耐德空調的售后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6
-
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如何聯系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服務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