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預言成真?定制化機器人成本不到十萬?
EX機器人CEO李博陽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鄭松毅
運營編輯 | 劉于嘉
8月16日,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經開區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備受矚目的仿生人形機器人集體亮相。
在今年大會的發布會上,人形機器人小七承擔了主持人的工作,搜狐科技注意到,其研發設計企業“大連蒂艾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EX機器人)”在今年的大會中提供了杜甫、李白等全新面孔與大家見面。
EX機器人CEO、中國機器人協會副會長李博陽在與搜狐科技等媒體對話時表示,今年的仿生機器人的肢體動作更加靈活,機器人面部表情也更加細膩。實現這兩方面技術突破的原因是,目前機器人的關節零部件已實現完全自主研發,不僅提升了零部件的制作精度,還為機器人自主開發了一套操作系統,可以同時控制機器人全身140多個電機和執行器。
“另外,機器人的仿真皮膚也是通過10多年的技術迭代,可以幾乎達到100%復制人物形象。質感提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精準的控制它的厚度,并能讓它跟機械機構做結合,這樣我們眨眼皺眉等各種表情都能通過它表現出來。”
很多人好奇仿生人形機器人的制造成本,李博陽介紹,“現在設備都已做到了模塊化的設計,也就是說做中小規模或定制化的生產是可以的,但定制化的成本比較高,高精度定制化的機器人成本會在百萬以上,如果是小批量生產的話是幾十萬,如果形成大批量的話(制造成本)有可能控制在10萬以內。”
他介紹,大模型的發展為機器人起到了很好的賦能作用。“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內容,形成了機器人自動做出表情,自動表達語言,以及自動做出動作的機器人體系。另外,大模型使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更加多元化。”
談及仿生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李博陽認為,人機交互需求強烈的場景,實際上都是機器人應用的場景。他介紹,該公司研發的仿生人形機器人是通用型機器人,適用于多種應用場景,包括教育、陪護、客服等。
特斯拉(TESLA)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曾大膽地預測“一個自然人或許都需要擁有兩個人形機器人。未來,全球機器人的數量很可能超過人類。”李博陽十分認同這個觀點,他說,“現在很多的應用產品都是一對一的,比如汽車,但機器人未來一定是一對多的,可能會有像掃地機器人這種專用機器人為人們服務,也同時會有通用機器人可以做管家以及伴侶。馬斯克說到的機器人數量超越人類,我覺得是不可逆轉的事情。”
展望人機共生的社會還有多久到來,李博陽認為,人機共生的序幕已經拉開了,接下來的3至5年內大家可能會在各種環境下都能用到機器人,未來10年或15年,機器人可能會走進千家萬戶。他強調,“這個機器人就不是像掃地機器人這種專用機器人,而是一種通用機器人的形式。”
以下為對話實錄(經整理編輯)
媒體: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下“仿生人形機器人”與其他機器人的區別是什么?
李博陽:機器人總的來說應該分成兩大類,分別是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是里面非常細分的一類產品,而仿生機器人又是人形機器人里面更復雜的一類產品。
仿生人形機器人涉及到的技術環節非常多,從仿真皮膚,機械機構的設計,到柔性執行器,再到整個機器人的控制系統,都需要進行研發。
媒體:今年的“仿生機器人”有什么新的技術突破?
李博陽:今年的仿生機器人的肢體動作更加靈活,機器人面部表情也更加細膩。目前機器人的關節零部件已實現完全自主研發,不僅提升了零部件的制作精度,還為機器人自主開發了一套操作系統,可以同時控制機器人全身140多個電機和執行器。
另外,機器人的仿真皮膚也是通過10多年的技術迭代,可以幾乎達到100%復制人物形象。質感提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精準的控制它的厚度,并能讓它跟機械機構做結合,這樣我們眨眼皺眉等各種表情都能通過它表現出來。
我們現在也在跟大模型技術做結合,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內容,形成了機器人自動做出表情,自動表達語言,以及自動做出動作的機器人體系。另外,大模型使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更加多元化。
媒體:制造這樣一個“仿生機器人”的成本是多少?普通人有可能做一個特別像自己的機器人嗎?
李博陽:現在設備都已做到了模塊化的設計,也就是說做中小規模或定制化的生產是可以的,但定制化的成本比較高,高精度定制化的機器人成本會在百萬以上,如果是小批量生產的話是幾十萬,如果形成大批量的話(制造成本)有可能控制在10萬以內。
從定制的整個技術路徑實現上來講,已經非常完備了,從對用戶進行3D掃面,到結構設計,再到知識圖譜的開發,然后與機器人的硬件做結合,這些是沒問題的。但是我們現在還不會去做這樣一個面向個人用戶定制的業務,一方面是定制的復雜程度比較高,再一個是它的制造成本也比較高,我們現在覺得還是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把機器人做出來,讓它服務大眾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方向。
媒體:“仿生機器人”目前應用場景有哪些?為社會解決了哪些問題?
李博陽:人機交互需求強烈的場景,實際上都是機器人應用的場景。我們研發的仿生人形機器人是通用型機器人,適用于多種應用場景,包括教育、陪護、客服等。
媒體:“仿生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是否會給人類帶來社會危機?它會不會取代人類的崗位?
李博陽:我們打造的機器人實際上已經多次參加過很多大會和活動,能替代人去做主持。去做迎賓。但比如像記者這樣的工作,隨機型比較強的工作,機器人還不能夠很好的完成。
媒體:展望一下,人機共生社會的到來還需多久?
李博陽:人機共生的序幕已經拉開了,接下來的3至5年內大家可能會在各種環境下都能用到機器人,未來10年或15年,機器人可能會走進千家萬戶。這個機器人就不是像掃地機器人這種專用機器人,而是一種通用機器人的形式。
媒體:馬斯克提出過一個大膽的設想:“一個自然人或許都需要擁有兩個人形機器人。未來,全球的人形機器人數量有望達到100億到200億,未來機器人的數量很可能超過人類。”目前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企業涌入到了機器人行業,有人認為機器人將是繼汽車、手機后的一個新商業風口,您怎么看?
李博陽:馬斯克說的理論我是非常支持的,現在很多的應用產品都是一對一的,比如汽車,但機器人未來一定是一對多的,可能會有像掃地機器人這種專用機器人為人們服務,也同時會有通用機器人可以做管家以及伴侶。馬斯克說到的機器人數量超越人類,我覺得是不可逆轉的事情。
現在還有很多不同領域的企業入局機器人行業,比如做汽車、做手機的企業都來了,我覺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機器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產品,它涉及到幾乎我們所有能夠想到的技術領域,機器人的發展需要多領域技術的融合。
我希望每一個不同行業的企業,能把他們最核心的技術融入到機器人產品中。像我們說做汽車的企業,在機械結構、核心零部件、包括自動駕駛用到的對周圍環境的感知這些技術方面可能更成熟。那么將這些技術融入到機器人中會有助于整個機器人行業的發展。
- 霸州市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問題)10-13
-
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解決方案:詳細排查與修復步驟)
2024-08-27
-
施耐德空調售后服務電話(如何聯系施耐德空調的售后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6
-
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如何聯系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服務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