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北郊燃氣灶維修(西安北郊燃氣灶維修)
前沿拓展:
六十年前我出生在山西省臨猗縣峨嵋之巔嶷山腳下一個偏僻的鄉村里。從記事時侯起,村里人過的就是那種“點燈用油,犁地靠牛,一天兩頓飯,燒火沒有炭,吃面推磨轉,吃水池泊擔”的窮日子。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心發慌”。日子再窮,生米總得做成熟飯,所以家家都有一個做飯的地方,村民把那叫“飯廈”。記得那年爺爺給父親和叔叔剛分了家,原來那個三分地不到的小四合院里便有三個飯廈。爺爺和奶奶用的是原來的老飯廈,在院子南邊那兩間屋子里,我家和叔叔家的飯廈分別在北房與東西廂房之間的寬不足兩米夾縫的屋檐下,小小飯廈,三面臨墻,上面有房,就像一個小窯洞,靠里面支個案板就占去了一半的空間,靠出口的門邊壘起個土鍋臺,燒火時人的半邊身子都在房檐外邊,那時沒錢拉煤,燒的柴火不是玉米高粱桿就是棉花柴,每做一頓飯都把人張結得手忙腳亂,灶膛里冒出的煙嗆得人兩眼流淚,鼻子發酸。不到半年,那小飯廈被煙熏得黑咕隆咚,苦日子過得如黃連。“黑飯廈,土灶臺,灶火窩子沒有炭,面甕里面沒米面,巧媳婦難做兩頓飯。”是當時貧困生活的真實寫照。
后來叔叔在我家的場園里劃了新院基,我家也翻新了原來的舊房子,父親專門蓋起了一間新的灶房,原來的土鍋臺變成了“回風灶”,這種灶用磚和水泥砌成,灶臺上貼了瓷瓦片,與灶臺相通的是后背墻上做了個大煙囪伸向房頂,灶口裝上活動的鐵門,做飯時,點燃柴火,打上煤炭,閉上灶門,利用煙囪空氣的吸力,使灶火燃燒旺盛,燒水做飯方便了許多。
時間進入到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家又先后添置了煤氣灶、電磁爐,做飯時只需扭動開關,那藍色的火苗就會噴射出來,需要時雙灶齊開,做飯炒菜兩不誤,從此,母親再不為了兩頓飯而整天圍著鍋臺轉了。
改革開放四十年,使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我家的櫥房已通上了天然氣,裝上了集成灶,除此之外,還增添了微波爐、智能電飯煲等現代炊具,煮飯燒菜實現了燃氣化和電器化。正是:昔日做飯煙熏火燎淚汪汪,今日不見炊煙裊裊但聞菜味香,農民的日子過得真是吃著甘蔗上樓~~節節甜,步步高!
圖文:王守忠 編輯:王亮
拓展知識:
- 霸州市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問題)10-13
-
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美的定頻空調E3故障解決方案:詳細排查與修復步驟)
2024-08-27
-
施耐德空調售后服務電話(如何聯系施耐德空調的售后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6
-
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如何聯系Fujitsu空調官方售后服務以解決常見問題和故障?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