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樂油煙機北道維修站(太太樂油煙機售后維修服務)
前沿拓展:
太太樂油煙機北道維修站
油煙機的種類比較繁多,主要功能就是排除廚房的油煙,減少做飯時的油煙對人體的傷害。坂本一敏
【編者按】1975年,日本近畿旅行社中國旅行部成立,開始長達27年的中國旅游業(yè)務。中日恢復建交后,坂本一敏成為首批進入中國開發(fā)旅行線路的日本人。
坂本一敏畢業(yè)于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哲學系,專攻美學美術史方向。就職于日本近畿旅行社后,他就開始負責中國相關業(yè)務并首度訪華。那之后他一共到訪中國290余次,走遍了中國各個省、市和自治區(qū),去過中國2000多個地方,最重要的是,吃遍了中國各地的特色面條。為了收集資料,他吃了3000多碗中國面,近百種面食。可以說,從一碗碗面中,他見證了中日友好,也見證了中國的巨變。
他去了黃土高原,嘗試了油潑面和抿節(jié)面,前往西安、黃陵、延安、米脂、佳縣和榆林,品嘗豆面、莜面和紅面,在長白山與地道的延吉冷面過招,在呼倫貝爾吃地道蒙古刀削面。貴陽行,他嘗試腸旺面,在青海,他吃過羊腸面和1元錢的四川燃面。甚至尼姑面和馬肉米粉,這些連大部分中國人也沒吃過和聽說過的面食,他也替我們嘗了嘗。因為大部分行程發(fā)生于1990年代,因此書中配合了大量作者沿途拍攝的膠片照片,具有特別的顆粒感和時代感。
經(jīng)出版社授權,本文節(jié)選坂本一敏1996年前往絲綢之路南道,與“拉條子”這種獨特的新疆面食遭遇的獨特經(jīng)歷。
和衛(wèi)局長約好的絲綢之路之行
1990 年1 月到1994 年4 月,我一直在北京的事務所工作。那期間正好趕上甘肅省旅游局的衛(wèi)孺牛局長來中央黨校學習。他是個很直爽的人,我們倆比較合得來,在北京時經(jīng)常一起吃飯。衛(wèi)局長說他喜歡吃咖喱飯,我就叫他來我在北京的住所,讓太太做咖喱招待他。我和衛(wèi)局長曾經(jīng)約定,趁都在北京的這段時間,一起去敦煌以西,即所謂的絲綢之路南道旅行,可是還沒等成行,我就調(diào)任回國了。
從敦煌繼續(xù)向西延伸的絲綢之路分為經(jīng)哈密的北側道路和經(jīng)玉門關過樓蘭的道路。從樓蘭再往前就又分為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北的天山南路和沙漠以南的絲綢之路南道。經(jīng)哈密去往吐魯番、烏魯木齊一線很早就對外國人開放了,但是從樓蘭開始途經(jīng)米蘭、且末、民豐一帶直到1994 年3 月才終于有一部分開放,那里的交通狀況不容樂觀,從日本到絲綢之路南道的旅行至少要有10 天的時間,所以我調(diào)任回國后,旅行計劃一直沒能實現(xiàn)。最終實現(xiàn)與衛(wèi)局長的約定是在我回國后兩年,即1996 年的黃金周假期。這一年,前后假期調(diào)整可以連休12 天,于是我利用其中10 天,實現(xiàn)了旅行的約定。此外還有一個緣由,這一年我在籌備一條用時20 天的新路線,即從敦煌出發(fā),環(huán)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周,再回到敦煌。因此實地考察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4 月25日出發(fā),我先在北京住一晚,第二天經(jīng)由西安飛到敦煌。從蘭州開車到敦煌的衛(wèi)局長、常立新等中方人員在等著我。住宿的酒店是敦煌賓館,我的房間是北樓210室,據(jù)說是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曾經(jīng)住過的房間。
4月28日,我們一行人向著絲綢之路南道出發(fā)了,出發(fā)前吃了美味的牛肉拉面。
這次旅行成員有我、我的朋友巖佐、北京的康戰(zhàn)義、蘭州的常立新,還有衛(wèi)局長和蘭州金城賓館的總經(jīng)理、旅游局的人,一共7個人。分開兩輛車,其中一輛是為這次旅行新買的。此去所到之地沒有手機信號,兩輛車上都備有無線對講機以方便聯(lián)絡。
行駛在輸油路上
按照地圖計算了一下,第一天的行程是690公里。先走上了陽關大道,至今我已經(jīng)經(jīng)過很多次陽關。路的左邊是連綿不絕的鳴沙山。過了去陽關的三岔路口,上了去喀什的道路,這是一條從未走過的路,讓我心情激蕩。離開敦煌1小時之后,從甘肅省進入青海省,經(jīng)過了叫阿克塞的小鎮(zhèn)。車上顯示儀顯示此地海拔2300 米。在這里,車向西拐,離開了大路,再一直前行,就是從格爾木到拉薩的青藏公路。我尋思著什么時候順著這條路去趟拉薩。
11點,到了冷湖鎮(zhèn)。在這里稍事休息,加油,吃飯。沿著路,餐館一溜排開,距路邊也就50多米。我們找了一家相對比較干凈的,吃了白皮面。所謂白皮面,就是米飯的替代品,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就著菜吃。
油沙山油田的油井
白皮面(冷湖鎮(zhèn))。白皮面里什么都沒有,只是水煮過的面。像吃米飯那樣,就著菜吃,或者把菜澆在面上拌著吃。
到這里的道路狀況出乎意料地好。之所以這么好,是因為要把西邊開采出的石油運送到東邊的敦煌,青海省石油管理局就鋪設了這條路。正因如此,油田以西的路況仍然很糟糕。
再次出發(fā),車行駛在戈壁灘上。路況還是很好。我在地圖上尋找自己所在的位置,沒有這條路。可以理解,這條路是石油管理局剛剛建好的。道路類似于從四邊形對角線延伸,使我們到達這天的目的地花土溝少跑了不少。
我們從冷湖鎮(zhèn)出發(fā),走了3個小時,能看到周圍油庫多了起來,這里是油沙山油田。到達花土溝是下午4點,從敦煌到這里是600公里,比計劃少走了90公里。
可是,已經(jīng)預約的酒店說沒有房間了,甘肅省的一行人在前臺交涉了一個小時,還是沒能拿到房間。在這期間,北京來的康戰(zhàn)義不知從哪里領來一位男士,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可以了。問了得知,他去二樓找到了正睡著的酒店負責人,畢恭畢敬地請求了一番,我們成功拿到了房間。好不容易到手的房間在二樓,爬樓梯時,我突然感覺喘不上氣,一個趔趄。我覺得很奇怪,看了一下高度計,花土溝的海拔是2900米。
第一次踏上若羌之路
第二天,4月29日。一夜無夢補足了精神,我在酒店周圍散散步。昨晚強風四起、沙塵飛揚,猶如西部片場景的小城,現(xiàn)在一下子平靜了。我在附近的集貿(mào)市場看到“蘭州牛肉面”的招牌,趕緊進去瞧一瞧,有饸饹湯面,我點了這個當作早餐。即便叫饸饹面,用的還是小麥粉,只不過用饸饹床作為壓面的工具而已。這天剛好停電,電動的小饸饹床動彈不得,只得手工把面壓出來。
這一天的目的地是若羌。其實,我當時所在的公司正在策劃的旅行路線就包括這一段,所以我這次旅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實地考察可行與否。這次與我同行的人中誰都沒有走過這條線,道路狀況如何、有無餐飲等,沒有一個人清楚。不出所料,從酒店出發(fā)后不久,就變成了坑坑洼洼、很糟糕的路。道路伸向阿爾金山中。經(jīng)過一個半小時,我們跨越了海拔3000米。像覆蓋著白雪一樣的大山近在眼前,讓人產(chǎn)生少有的窒息感,那是石棉礦山。在日本,石棉被指定為致癌物質(zhì),在這座礦山勞作的人們安然無恙否?正思考著,車已經(jīng)由青海省進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了。
30分鐘后,真正的雪山出現(xiàn)了,在行進方向的左側,大概是阿爾金山脈的一座山峰吧。右側是遼闊的湖水和草原。這個時期,草還是干枯的,夏天到來的話,我想這里一定風光無限。看著湖水,一時間,心一下子沉靜了下來,不一會兒,又進入山路。已過下午1點,我們到達似乎海拔最高的地方,休息。下起雪來了,氣溫也降到了0攝氏度,顯示海拔為3600米。景色壯觀,但是冷得不能在外久留,大家合影留念后趕緊回到車里。
接下來是下山,下山途中,路況漸漸變得惡劣起來。不像是路,倒像是舊河床,或者是道路被洪水沖毀后的遺跡也未可知,到處橫著巨大的巖石,如果不是四輪驅(qū)動就絕對無法通過這條道路。一直到下午兩點以后,沒看見一個人影,餐館什么的更是全無蹤跡。終于看到護路工的家,我們跟人家要了熱水,拿自帶的康師傅方便面、酒店的煮雞蛋、炸雞作為午餐。大概是在坑坑洼洼的路上把肚子搖晃空了,這樣的一餐顯得美味無比。餐后,我們沿著尚未解凍的米蘭河前行,走了40分鐘,終于又見人煙,立著“新疆建設兵團三十六團場”牌子的三岔路口出現(xiàn)了。三岔路口向右,是去米蘭古城遺址的路。
至此,海拔1000米在高度上已經(jīng)沒有什么令我擔心的了。接下來將要面臨的,是自古以來就令人聞風喪膽的被稱作“黑色風暴”的沙塵暴。
當時米蘭古城遺址尚未正式對外國人開放,要得到特別許可才行,即便有了許可證,要去遺址,還要繳納300元。此外,外國人的話,每帶一臺相機需要額外繳納200元。
米蘭遺址,是由斯坦因發(fā)掘的,最為有名的是色彩濃重的希臘風格的“有翼天使”壁畫。不知為什么,應該稱得上是米蘭的象征的佛塔,在廣闊的遺跡中顯得如此瘦小。穿過遺跡北上,就是迷失之湖羅布泊,再向前就是樓蘭。這次我們沿反方向,向若羌行駛。這一日走了425公里。
我們在若羌賓館吃晚飯,主食仍是拉條子。這一根面,很長很長。用筷子夾起面站起來,面都不會斷。制面時,大概是左手拖著又粗又長的面劑子,右手不斷拉抻制成的吧。
米蘭佛塔
拉條子(若羌)。拉條子是由一根面劑子拉成的,沒有斷口,是長長的一整根。若羌拉條子里面沒有配菜,可以叫白皮面。
沙塵暴中奔赴且末
第三天,4月30日。我在早晨散步時聽說,酒店前有一家從四川來的女士開的餐館。雖然也能做拉條子,但是我要了一碗滿滿是湯的肉絲面片。只因為大師傅是四川人,所以滿滿都是川菜常有的花椒味。
這一日,我們就要出發(fā)了,在絲綢之路南道上,從保留著古老地名的若羌到且末。不過,古時候的絲綢之路在遙遠的北邊,已經(jīng)被湮沒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里了。
出了被綠色環(huán)繞的綠洲城市,周圍景色一下子變成了黃色調(diào)。天氣還算好,但是天并不藍。刮了一夜的風還沒有停,依舊漫天沙塵。這個地區(qū)每年從4月到5月是強風季節(jié),細沙塵漫天飛舞,完全看不見前方,所以會迷失方向。這種沙暴被稱為“黑色風暴”,自古就令人恐懼。
出了若羌1小時后,在我們參觀瓦石峽古城時天氣還好,在江尕勒薩依僅有的一家餐館(房子也僅此一間,主人是電話線管理員,兼職經(jīng)營餐館)吃拉條子的時候開始,風大了起來。車外,沙塵猛烈得讓人根本睜不開眼睛,我趕緊把事先準備的風鏡取出戴上。
日本產(chǎn)四輪驅(qū)動在狂沙與沉沙中幾度拋錨,走走停停,下午4點多,我們和后一輛車失去了聯(lián)絡。對講機也失去了作用。風越來越大,可見度僅在5米左右。沙塵狂舞,根本看不清路與沙漠的界限。大概30分鐘后,我們終于通過對講機知道了那輛車的位置,于是調(diào)頭返回去找。原來,后面的車因為看不見我們的車,在該拐彎的路口沒有拐,繼續(xù)直行,所以走丟了。
調(diào)頭走了一段我們又停下來,準備等沙塵暴減弱一些再走。得知兩臺無線對講機取得聯(lián)絡時直線距離也就10 米左右,僅僅這個距離,彼此已經(jīng)不在視野之內(nèi)了。
到達且末的酒店已經(jīng)晚上6點了。行駛距離410公里。風勢沒有漸弱,酒店四周高大的白楊樹在風中搖曳,發(fā)出“咻咻”的聲音。
肉絲面片(若羌)。湯汁有花椒味,問過得知,大師傅是四川人。
拉條子拌面(江尕勒薩依)。江尕勒薩依僅有的一家餐館的拌面,編花繩式拉出的面入鍋,非常好吃,可是沙塵透過墻壁的縫隙吹進面里,斷送了美味。
戈壁灘中駛向且末古城遺址、民豐
5月1日。酒店周圍一家餐館都沒有,早餐吃面的想法幾乎化成泡影,好在酒店餐廳里有“揪片”(面片),類似日本的面疙瘩湯,可不怎么好吃。
這一天的行程是由且末到民豐。風還沒有停,我們向著且末古城出發(fā)了。只有且末是離過去絲綢之路南道最近的城鎮(zhèn),卻沒有像樣的路通到且末古城,我們只好在戈壁灘中向前挺進。我們拜托酒店的一位負責人做向?qū)ьI路,他之前去過那里很多次,可是到了出發(fā)時間,這個人遲遲不出現(xiàn)。司機對路線一無所知。剛巧這一天是勞動節(jié),又是古爾邦節(jié)。我們忐忑不安地等了20分鐘,那人出現(xiàn)了,終于可以放心地上路了。
玄奘、馬可·波羅都曾到訪且末古城,然而去那里的路是沙漠之路,沒有向?qū)墙^對無法辨認出的。聽說這條路上至今都散落著陶片、織物片,稍稍挖掘就可以出土些什么。
出了且末綠洲4分鐘后,胡楊林映入眼簾。光禿禿的胡楊林風景,令人心生畏懼。胡楊是650萬年前就生存在地球上的古老植物,據(jù)說世界上90%的胡楊都在中國。
在一個有餐飲街(確切說是4間土坯房)的地方,我們吃了拉條子拌面作為午餐。面是手工制成的,番茄、辣椒調(diào)味適中,味道相當不錯。
查看這一帶的地圖,安迪爾古城遺址就在附近,但是這次時間不夠,所以沒有去成。進入民豐之前,我們走了一段耗費3年時間,1995年才全線通車的沙漠公路。這條路正好把塔克拉瑪干沙漠分成兩半,由北道的輪臺至南道的民豐,全長550公里,是一條鋪裝完備的道路。對于直面生死、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斯文·赫定來說,完成這樣一條道路,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吧。鋪設這條道路,也全仰賴于沙漠中發(fā)現(xiàn)的油田。晚上6點40分,我們終于抵達民豐,全程300公里,算是比較輕松的一天。
民豐的酒店里,除了拉條子,還出現(xiàn)了稀有的米飯。把自帶的即食牛肉咖喱倒入面和飯里,得到了隨行人的好評。
揪片(且末)。同是小麥粉做成的,為什么拉條子好吃,揪片就不好吃呢?小麥粉的味道很濃,是燙面疙瘩,也叫面片。
拉條子拌面
和田的“玉古勒”
5月2日。這一天是從民豐到和田。民豐有斯坦因發(fā)掘過的民豐尼雅遺址,非常有名,但是地處離城中心100公里以外的沙漠里,只為游覽而去的確有點勉強。從這里到喀什,一路是知名的綠洲城市,路況也非常好。
花費了1個小時多一點,我們先到了于田——曾經(jīng)的克里雅。這里有種獨特的風俗習慣,女人頭上戴著一頂茶碗大小的喇叭形小帽,叫作“太力拜克”。我非常想見識一下,就跑到城中,看到偶有經(jīng)過的女士戴著那個。
我們在策勒的雄鷹餐廳吃午飯。和一路所經(jīng)過的不同,這是家很氣派的餐廳。大家據(jù)自己所好,分別點了拉條子拌面和炒面兩種。這里的拉條子,是兩手翻花繩似的制作方法。大家每樣都吃一半,兩種都是番茄口味,味道不錯。
和田城東邊,白玉河緩緩流淌。和田過去叫于闐,這條河也曾叫于闐河,是玉的著名產(chǎn)地。通常每年7 月,雪水融化帶著玉石流入河中,10月枯水期開始采集。現(xiàn)在是5月,還不是采玉的季節(jié),我就撿了幾塊白色的像玉的石頭做紀念。
從于闐國都城的約特干遺址發(fā)掘出的黃金制裝飾品曾在日本展出,知名度很高。滄海桑田,如今那里是一片田地。但是即便在今天,土溝里隨便挖一挖,就會有古錢幣被發(fā)掘出來。在郊外,還有一處被稱作“于闐的西城”的瑪利克瓦特遺址,還有一些看似建筑物的遺留。只因和田有機場,所以與別處綠洲不同,這里人口眾多,商業(yè)發(fā)達。特別是與日本箭羽紋相近的艾德萊斯絲絹和絲毯,聞名中國。
這一天走了350公里。晚上去夜市找面。有種面叫作“玉古勒”,面里有種出產(chǎn)在和田叫“恰瑪古”的蔬菜(對心臟有好處的藥)。面和恰瑪古一起放在鍋里煮,放鹽調(diào)味。端上桌之后,根據(jù)自己的口味撒上孜然、胡椒、香菜。有趣的是,吃這種面不用筷子,要用勺子。
玉古勒(和田)。面里有和田特產(chǎn)恰瑪古。面的粗細似蘭州拉面,熱湯,要自己調(diào)味。第一次遇見要用勺子吃的面。
讓我眩暈的卡拉庫里湖
5月3日,行程即將結束,我們從和田前往喀什。沙塵漫天飛舞,導致始終沒能得見的昆侖山脈終于露出真容。風好像停了。路上來往的卡車多了起來,行人也漸漸多起來。路兩邊,高大成熟的白楊樹整齊地排列著伸向遠方,完全感受不到這里已經(jīng)是邊境地帶。
翻過皮山,到葉城的登山賓館吃午飯。這里吃的當然還是拉條子拌面。從葉城向南有一條路,沿這條路經(jīng)過西藏的岡仁波齊,可以到達拉薩。而且,從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中國一側登頂?shù)牡巧疥犚?jīng)過此路,必須在這里用餐,所以賓館起名為登山賓館。
從這里再向前,就是莎車、英吉沙等綠洲城市,都是我在讀過西域探險的書之后深深印在腦中的地名。一鼓作氣走下去,我們在晚上7點到達喀什的酒店。這一天行駛距離是560公里。從敦煌出發(fā),6天時間共走了2600公里。
當晚,同行的衛(wèi)局長為首,甘肅省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旅行社的人,還有一路長途駕駛的司機師傅與我頻頻舉杯。我大概興奮過度了吧,竟有些喝多了。本來約好了再去喝第二輪的,不承想一進屋我就昏睡過去,連衣服都沒脫。后來聽說,他們來叫我時,看我睡得正香,就沒叫醒我。這頓大酒,嚴重影響了第二天我在卡拉庫里湖的游覽。
去卡拉庫里湖,漢族人需要辦通行證。我們是前一天才決定去這里的,所以同行的漢族人沒能辦成通行證,最后只得維吾爾族的艾斯凱爾和我們兩個日本人一起去了。
因為去年的洪水,道路遭受嚴重的破壞,車前后左右劇烈地晃動。路斷掉了,我們就在河里走了一段。海拔漸漸升高,身體感覺有些異樣。卡拉庫里湖在海拔7 546米的慕士塔格峰腳下,海拔3600米,和富士山差不多的高度。我完全沒有感覺到已經(jīng)來到了如此高度,全賴前一晚的一場大酒。
卡拉庫里湖
拉條子拌面(葉城)。除了番茄味的,還有一種很受當?shù)厝藲g迎,以羊肉為主料的拌面。
終于到了卡拉庫里湖。兩座高峰被云霧遮擋住了,看不到蹤影。即便看到了,就我當時的身體狀況來看,估計也沒有余力欣賞風景了吧。我感覺越來越不妙,幾乎站不住了。搖搖晃晃奔向廁所,在里面坐了很長時間。即便到了午餐時間,我也一點食欲都沒有。同行的人特意讓廚房給我做了多湯的掛面,喝下這湯,感覺身體漸漸恢復了正常。云,沒有散去的跡象,我們只得早早離去。和來時一樣,路況很糟,但是身體舒服了很多。到達喀什后,和昨天完全沒有兩樣。當晚舉行告別宴會,我沒有接受教訓,又喝了一頓。
這次旅行,讓我再次領略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魅力所在,同時,也讓我充分認識到了無處不在、無不美味的拉條子的可貴之處。
《只為一碗好面:一個日本人在中國30年的尋面之旅》;坂本一敏 著 ;中信出版社;2020年11月
責任編輯:徐穎
校對:徐亦嘉
拓展知識:
- 霸州市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問題)10-13
- 1大金冷氣故障代碼a3(大金冷氣故障代碼A3解析指南)
- 2空調(diào)繼電器壞了出現(xiàn)什么問題(如何判斷及更換)
- 3凱福將指紋鎖售后服務中心(凱福指紋鎖服務中心:專業(yè)售后服務一站解決)
- 4樂開指紋鎖售后電話(樂開指紋鎖售后電話:快速與貼心的服務!)
- 5步陽防盜門打不開怎么辦(步陽防盜門無法開啟應對策略)
- 6創(chuàng)維G6圖像模式怎么調(diào)(創(chuàng)維G6圖像模式指南:如何實現(xiàn)最佳中心調(diào)節(jié)?)
- 7奧克斯柜機空調(diào)故障代碼e4(奧克斯柜機空調(diào)故障代碼e4:疑難排解及解決方案
- 8小米電視換屏幕多少錢(維修費用詳解)
- 9西門子洗衣機報e17故障(西門子洗衣機E17故障解決方案)
- 10十大不建議買的燃氣灶排名(哪些品牌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