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雨子- 金庸誕辰100周年:我們還能否拍出優秀的武俠片?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聆雨子】
今天是金庸先生誕辰100周年。
金庸先生(資料圖)
寫下這句話,我才意識到:多久沒聽見過這個名字了?
近年在高校講課,遭遇最大的措手不及,莫過于“當你拿著金庸古龍舉例,學生們表現得如此陌生”。
此份令人沮喪的經驗,可拿來印證整個文娛圈里,更大范圍的趨勢和現象:過去十來年,不知多少部經典武俠IP的翻拍劇折戟沉沙、撲街大敗,不知多少部新生武俠IP的改編劇來去匆匆、不留一星波瀾。
看來,我們是不是再也不需要武俠了?
別忙,情況自去年起,又有了些改變苗頭。
盤點下2023的熱播劇集,《鵲刀門傳奇》《蓮花樓》《長月燼明》《一念關山》《云襄傳》《我有一個朋友》……都算武俠題材,也都有可觀的收視率和熱議度。
再往前數,還有《山河令》《少年歌行》《有翡》《雪中悍刀行》《異人之下》以及重拍后的《飛狐外傳》……
步入2024,已能在各種劇集立項列表中、各路“今年擬關注劇目”前瞻展望中,發現越來越多武俠元素的影子,大廠牌如正午、華策,大平臺如騰訊、芒果,都有參與其中:《英雄志》《流水迢迢》《七月雪》……還有整合多部名作后推出的系列劇《金庸武俠世界》。
除了電視劇,在大銀幕上,徐克執導的、一度被傳要進春節檔的《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吳京新作《刀》、袁和平的《鏢人·風起大漠》,同樣招人期待。
看來,我們是不是又需要武俠了?
衰微與異變:武俠發生了什么?
“再也不需要”和“又開始需要”之間,看似矛盾,實則,此兩種論調并發,本身就很說明問題——當前武俠處于可進可退的拐點上,經營著讓人生疑的繁榮:立項、拍攝、開播數量上的小小炸裂,尚不及兌現為真正的復興。
上邊羅列諸多知名作品,卻均是基于商業意義上的相對成功,要挑出哪個冠以“口碑爆棚、一致好評”的品質意義上的絕對肯定,卻真是難尋。可見這波雨后春筍里,還沒長起一棵參天大樹——真正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價值感的一流作品。
《蓮花樓》全網熱搜第一時,依舊曝出“融梗”爭議;《長月燼明》能引得CCTV6下場吐槽其缺乏邏輯、“只會讓神仙談戀愛”;《一念關山》好容易出圈刷屏,討論點竟是“男主太丑”,也夠讓人哭笑不得。
《一念關山》里男主摘下面具……
它們遠未提供內容滿足和情緒滿足,暫時都停留在“造梗滿足”和社交滿足階段。
“內容滿足和情緒滿足”,何以提供不了?武俠的遺憾背后,自然是武俠的異變。
顧名思義,武俠者,武+俠。那就分頭來看。
“武”是一切的大前提與出發點,就像無數個0前邊的那個1。
但一目了然,如今的鏡頭前,能打的人固然少了,想學打、敢真打、愿意打的人也快沒了。
新一代明星們,就像大家掛在嘴邊的“小鮮肉”昵稱一樣,無論出于愛惜羽毛的自憐、還是出于賺快錢變現的欲念,都很難再愿意投入精力,去進行肢體拳腳的訓練,更勿論冒著受傷風險在拍攝現場真刀真槍,萬一不留神再破個相毀個容——誰都知道,那才是愛豆們真正吃飯的家伙。
固然可用特效、替身與后期包裝制作實現一部分代換,但所謂“練武者的精氣神”,有時根本糊弄不了,舉手投足軟綿綿、說話聲音軟塌塌、眼神里沒有熱度和力量,連文戲都能暴露“你壓根不是個習武之人”。
結果就是,一部部彌漫著“舞蹈教學般的慢動作打斗”的“武俠劇”,前赴后繼地被懂行者認證作“來碰瓷”的“偽武俠”。
2019版《倚天屠龍記》片段
這是“武”的衰微。
更深遠的衰微,則發生在“俠”上。
回想上世紀最后二十年里武俠的流行,那個改革開放之初、充滿向往與激情的時代里,讀者與觀眾的青春期、國家與社會的青春期,仿佛雙位一體,與武俠的最初相遇恰好發生在大家對公正、對真愛、對俠義、對天道、對四海一家天下大同最能萌發憧憬與向往的時刻,在我們最需要英雄夢想也最富于想象力的時候,武俠負責輸送和提供那些東西、使其適時進入了我們的文化人格與經驗。
誰都不能否認,武俠是所有題材里最依賴超越性價值、最與雄心壯志豪氣相關的一種。
那么時至當下,我們都變老了、油膩了、內卷了、疲憊了。太多旁騖擠占了內心,無論稱為“務實”還是“功利”,大環境與群體心態里浪漫主義的退行,注定壓縮著“義薄云天”、“俠肝義膽”的附魅空間。
十年前孩子們言必稱想創業當老板,十年后孩子們言必稱想上岸考公務員,唯一的共同點是,都要一個物質意義的、實際意義的最優解,再沒誰思緒飛揚、幻想繽紛、夢見去做個浪跡天涯的俠士。
于是你在熒屏上屢屢看見對權錢無處不在的崇拜,小人物、弱者的邊緣化,商戰劇里全是精英霸總、宮廷劇里全是嬪妃爭寵、家庭劇里全是人均北上廣中產向上、玄幻劇全是天族魔族皇室貴胄,英雄不問出處在哪里?仁者(而非王者、霸者、富者)無敵又在哪里?
誠然,也不能一概而論說以前的武俠時光都完美無缺,畢竟,武俠也有它的時代局限和認知局限,武俠里也附著著不少陳腐的、需要被淘汰的價值:愚忠、男性中心主義、迷戀以暴制暴……
但總不至于,剔除它們的同時,順手剔除了整個武俠。
內核與價值:武俠蘊藏著什么?
上面的內容似已回答了第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再也不需要武俠了?”
但還有第二個:“我們是不是又開始需要武俠了?”
既然時移世異、“武”與“俠”雙線下行,那武俠何以衰而未絕,反而顯出復蘇火苗?
說明“變”的背后,肯定賡續有“不變”。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上海,武俠概念剛剛出現時,它即是資本趨之若鶩的“賺快錢”熱礦,定位“武俠神怪片”的《火燒紅蓮寺》系列三年拍出十八部,結果沒了武俠、只剩神怪,連民國政府審查機構都判定其“形狀怪異、驚世駭俗”。
低級趣味蔓延到六十年代,低谷和誤區里越走越深。直到香港邵氏影業出了張徹和胡金銓兩位大導演,在刀光劍影里注入書卷氣和文學意脈,才將之從不務正業的代名詞里解救而出,作為一種文化學概念和精神譜系,被重新看待。
沒錯,內在的精神譜系和文化操守,這成了后來武俠人的至高追求,直至代表武俠電影最高成就、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李安的《臥虎藏龍》,仍在儒道文化的境界營造、天人合一的東方美學、人文底蘊的注入里砥礪不懈地前行探索。
而在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等名流大師組成的黃金時代里,大家更一次次驚艷于,武俠遠非消遣娛樂所能概括,它孕育了極多的層次營養:梁羽生受業于國學大師饒宗頤和嶺南三大家之一的詹安泰,金庸作品遍涉經濟、軍事、宗教、中醫、茶道、卜卦、星象、博物學、歷史地理學和民族志,古龍筆下滲透著禪宗、道家、存在主義、魔幻現實主義、意識流等無數種東西方思潮。
無論小說文本還是影視劇作,我們都能感受到《天龍八部》的希臘式悲劇哲學,《笑傲江湖》的社會學隱喻,《雪山飛狐》的多聲部羅生門結構,《碧血劍》對真正主角的虛寫與側寫,《鹿鼎記》更是用一個最不像俠客的“反俠客”完成了自我解構……這些都是武俠在哲學高度、文學深度、文藝學思想的厚度、文化學傳播的力度上,寶貴的突破。
這也使武俠終于得到學院派認可、進入了正統文學史視野,乃至開宗立派、撐起獨立的研究范疇與研究理論,慢慢被建構成經典和群體記憶。
之后若干年,內地一度厚積薄發,也曾涌現一批繼往開來的年輕作者,此即為“大陸新武俠派”,如小椴、鳳歌、滄月、步非煙等等,他們中包含了更多的女性作家、網絡作家、業余作家,其作品能兼收并蓄、博采諸種當下新銳意識,對現代人生存處境和精神困境抱以高度關切,在顯性維度上推動類型的拓殖,將傳統的奪寶、尋仇、個人由弱到強的成長加戀愛模式外,揉入神話、修真、黑幫、商戰等其它通俗文藝元素的補充,在隱性維度上更是出現了以抒情性、詩性、哲理性、精神分析性替換單線的情節性、可讀性之嘗試。
復盤自此,我們已不難奠定關乎“不變”的結論——不變的是內在追求,是自我高標準的認同,此方為武俠的生命線:
是“俠之魂”深埋在國人心中,耄耋老者,垂髫小兒,越是全員躺平的喪氣彌漫里,越是困頓迷茫的前路未明時,越呼喚血性、堅持、對困境和桎梏的沖決,越渴求再建崇高、再建超越性與神性。故而吾輩當前能親眼見證它回到公眾視野、醞釀著呼之欲出的王者歸來。
是“俠之神”塑造了武俠的每次高峰,將之與精神氣質的提振、文化修養的鍛造聯為因果,證實出讀者觀眾絕非那樣膚淺、絕不是僅僅為了“夠燃”才窮開心地圍觀武俠。故而武俠的歸來,萬不能停留在“天生的野路子上”——滿足于短視頻即時滿足的小打小鬧、網文日更十萬字的閱后即焚、五毛錢特效妝造的隔靴搔癢、古偶與流量愛豆的廉價收割。
“俠之魂”為“我們是不是又開始需要武俠了”給出肯定答復與信心?!皞b之神”為“我們是不是又開始需要武俠了”給出要求:高標準的踔厲奮發,切勿自己輕賤了自己、切莫放任著文化階位品級持續下沉,碎片、快消、奶頭樂、小寵物、工業化糖精,這種詞兒,注定和坐擁龐大世界觀的氣象崢嶸的武俠宇宙八字不合。
進化與革新:武俠接下來做什么?
前文所述,都是宏觀上武俠存在意義和存在方向之辨,現在,到了給出一些具體“可操作路徑”的時候。
可操作路徑,有的已經在走,有的眼見能走,有的且待去走。
可操作路徑的共同點,不外乎主動求變、與時俱進。
榜樣不遠,即便金庸,最初抱有較二元化的、較強調“華夷之別”的民族對立意識(“書劍三部曲”的反清背景和“射雕三部曲”的抗金抗元背景),到中后期卻能主動突破更新:《天龍八部》里幾位主角都不是漢人,通過喬峰的悲劇遭遇,向人類不同族群放下敵意、建立更廣泛的和平共存,表達了最真誠的希冀。
可見,前輩大師們,同樣在與時俱進中成長進化。
今日武俠,確也開始作出許多從無到有的創造:
比如類型嫁接與縫合,就像《蓮花樓》的懸疑劇外殼、《云襄傳》的權謀劇內核、《一念關山》的公路片結構。
比如風格更迭與嘗試,就像《鵲刀門傳奇》和《我有一個朋友》的平民視角敘事、喜劇元素和生活氣息。
比如問題意識的敏銳貼近性,就像《蓮花樓》里隱藏的“反內卷”思想,重視內心成長和自洽的精神修復主旨,就像《一念關山》的女性中心敘述。
比如娛樂手法的多樣化,打破男女戀愛型CP的單一圈層,師徒、兄弟、對手都可作為移情焦點。
這些都不是自我拆臺,而是不破不立的新生,所以這些作品會被大家知道。
這些都在起步之初,還要繼續完善優化,所以這些作品還不夠好,還可以更好。
此外,還有兩個易被忽略的,但在我看來更具動態活性、也更能導向參差多態的新域,且稱之為:“化整為零”和“遍擷眾長”。
武俠不僅是一種形而上的講法與套路、一些囫圇吞棗的僵化故事,它同樣可拆分成一些要素、還原為一些母題、析出一些創作思維,撒豆成兵,春風化雨在許許多多其它范疇的作品里附麗助推。
建國后若干年里的大量紅色經典,《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它們的角色塑造里,豈不到處都是武林俠士、草莽傳奇的色彩?近年屢創票房奇跡的主旋律大制作,《戰狼》系列、《紅海行動》、《長津湖》等,主角以一敵百、身入虎穴、被堅執銳、嫉惡如仇的品質行止,又何嘗不處處閃現著“俠之大者”的影子?
以此思路來看今日許多成功的影視劇,武俠亦在其中或隱或現,以去年最火的《繁花》為例,它的若干戲劇支點:世外高人指路、逐漸走強的人生經歷、三個萍水相逢又各具神采的女子、重義輕利、亦敵亦友、最后的歸隱選擇,你是否在無數耳熟能詳的武俠故事里似曾相識?
當武俠實現了這樣無所不在的“文化輸出”,又有什么理由擔憂它的消失?
拋除刻板印象里的歧視,武俠的亞文化和流行文化特性,本身也是一種存在優勢。
這意味著生產渠道、靈感來源、傳輸端口的多樣性,意味著各種各樣的機會——其中有相當部分可能是其它文藝樣式所不屑、所忽略的盲區。
《雨霖鈴》來自論壇“同人文”再創作,《風靈玉秀》來自B站節目衍生片,《賽博英雄傳》來自科幻,《從姑獲鳥開始》來自“無限流”,《長安古意》《畫江湖之不良人》《少年歌行》都來自國漫的輸送。
此即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全媒體矩陣里,開啟自己的“農村包圍城市”。
中國文化史的書寫始終遵循著“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軌跡,先秦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雜劇、明清小說,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標志。
那是否也存在“一代有一代之武俠”:從《史記》中的《刺客列傳》,到《世說新語》里的周處除三害,到唐傳奇里的紅拂女與虬髯客,到《水滸傳》和《七俠五義》,到民國的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再到80年代的金庸和古龍?,F在,輪到我們了。
與其糾結這個時代要不要武俠、會不會繼續有武俠,不如拿出符合這個時代需求、體現這個時代特征與風采的武俠。
這才是所有武俠愛好者與創造者,共同的期許,共同的使命。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1紅心牌電飯煲故障代碼h(紅心牌電飯煲故障代碼h大揭秘)
- 2創維洗衣機dE錯誤代碼(創維洗衣機dE錯誤代碼分析)
- 3電視機顯示器燈閃爍是怎么回事(電視顯示器閃爍解析)
- 4光明GREE空調售后維修電話(如何快速聯系客服解決問題)
- 5遠大空調售后電話24小時聯系方式(如何獲取遠大空調24小時售后服務電話以解決
- 6冰箱溫控器調到最高也不啟動(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 7盾威保險柜24小時售后客服熱線(如何快速打開保險柜鎖的方法)
- 8Casarte中央空調售后服務電話24小時官網(中央卡薩帝空調的制冷方式有哪些常見
- 9麥克維爾空調售后維保(如何有效地進行麥克維爾空調的售后維保以延長使用壽
- 10樂聲洗衣機不甩干故障(解決樂聲洗衣機不甩干故障的詳細步驟與技巧)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服務(美的空調故障代碼e9怎樣解決常見的美的空調
2024-09-11
-
三菱重工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電話(三菱空調遙控器掉洗衣機里怎么辦應該如何正
2024-09-11
-
三菱重工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熱線(三菱空調外風機是什么電機三菱空調外風機的
2024-09-11
-
三菱電子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服務(壓縮機接線柱怎么換中心排列方式更換壓縮機
2024-09-11
-
廣州番禺夏普SHARP電視售后(電視機電源亮屏幕不亮了怎么辦)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