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12月最強寒潮剛剛過去,2024年會有更多極端天氣嗎?
12月中旬以來,我國集中出現了寒潮、雨雪、低溫、冰凍等各類冬季災害性天氣,中央氣象臺用“天氣形勢異常復雜”來總結。據氣象部門介紹,剛剛過去的這一輪寒潮是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12月最強的寒潮。
回顧2023年,寒潮、高溫、暴雨、沙塵暴等極端天氣頻現,氣溫、降水等數據屢破紀錄。極端天氣原本是描述罕見天氣的專業詞匯,但如今,極端天氣頻發似乎已經成為新常態。2024年,還會有這么多極端天氣嗎?
多地出現“最冷12月中旬”
“寒冷”是近期大部分人的感受。據氣象部門統計,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遼寧、內蒙古、黑龍江剛剛經歷了最冷的12月中旬。
以北京為例,此次寒潮、低溫天氣接連破了多項紀錄。氣象高級工程師尹炤寅介紹,從低溫極值看,17日的-15.5℃為有氣象記錄以來12月中旬第三低,僅次于1951年12月19日、20日。從平均氣溫看,12月中旬平均氣溫-7.0℃,是歷史最低。從最低氣溫的持續時間看,12月16日至23日,代表“北京溫度”的南郊觀象臺連續8天最低氣溫低于-12℃,排名歷史并列第二長。
“從0℃以下天氣持續時間看,12月10日23時32分到25日10時44分,觀象臺的氣溫均低于0℃,累計時長接近350小時,歷史第一。”尹炤寅告訴記者。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12月13日至16日,在今冬最強寒潮的影響下,我國約32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出現10℃以上的強降溫。寒潮降溫后,補充冷空氣依舊源源不斷,使氣溫保持在低位運行。
12月中旬以來,全國共有78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的最低氣溫跌破12月歷史極值;山西、河北、內蒙古、湖南等地12個觀測站最低氣溫突破當地建站以來歷史極值;華北、黃淮、東北地區和內蒙古的區域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
降溫和暖濕氣流碰撞出雨雪。12月10日至19日,降雪天氣從華北、黃淮等地鋪展至江淮、江南北部。12月25日,廣州甚至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場降雪。
持續的低溫使積雪難以融化,華北、黃淮地區長時間被積雪覆蓋。北京南部、天津南部、河北中南部、山西大部、河南北部、山東北部和半島地區等地積雪深度有10~20厘米,山東半島局地超過50厘米。此外,低溫和降水結合,貴州、湖南以及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湖北東部、河南中西部、山東西部、福建中部等地出現凍雨。
雨雪低溫天氣考驗著道路交通,以及供水、供電、供暖。12月13日傍晚,山西省運城市發生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運城市垣曲縣的4條輸電線路發生故障,導致當地大范圍停電。
山東半島地區遭遇“冷流暴雪”,威海文登22日8時積雪深度達到74厘米,突破山東積雪深度歷史極值(54厘米,2005年12月13日),煙臺最大積雪深度也在50厘米以上。積雪壓塌農戶的大棚,也嚴重影響交通出行。在煙臺,卡車排著隊往海里傾倒積雪。
由于持續低溫,供熱系統不斷加大供熱保障力度,管線連續高溫高壓運行,多地出現熱力管線泄漏情況。
全球變暖和極端寒潮并不沖突
這場猛烈的寒潮并不多見。國家氣候中心二級研究員周兵介紹,12月14日至17日,我國中東部經歷的寒潮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略強于2008年12月4日至7日的寒潮過程,為1961年以來12月的最強寒潮。
目前,12月最強寒潮和持續10天的冷空氣已經告一段落。12月25日后,氣溫將全面轉暖。近期,北京的氣溫也在緩步提升,“從概率角度來說,今冬北京很難再出現如此長時間、高強度的低溫。但是,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持續加大,‘冷暖快轉’的情況還是很可能發生的。”談及今冬北京還會不會出現極端嚴寒,尹炤寅依舊將氣候變暖作為影響變量加以考慮。
從全國范圍來看,今冬后半段,北方地區可能再次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強降雪過程,江南、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可能發生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
全球變暖背景下,為何近期出現強寒潮?周兵解釋稱,此次寒潮和近期的冷空氣活動是全球變暖或暖冬的一個“小插曲”。
國家氣候中心介紹,談及某年或某個月份偏暖,不是通過單次天氣事件來定的,而是通過對比整段時間的氣溫平均值,是否顯著高于或低于歷史同期來確定。例如,今年秋季11月3日至7日,我國大部地區出現一次寒潮天氣過程,這個時段內氣溫斷崖式降低,但如果計算整個秋季的平均氣溫,則發現是1961年以來最高,所以是“最暖的秋季”。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北極增溫、西風急流減弱,一系列相互影響后,導致冷空氣更容易南下,寒潮等冷事件頻發。也就是說,整體氣溫是偏暖的,但冷暖起伏更加明顯,冷和熱都很極端。因此,全球變暖和極端寒潮的出現并不沖突。
中國是氣候變化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雖然增溫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極端寒潮強度并未減弱,強冷空氣或寒潮影響范圍還會增大。
極端天氣是否會常態化?
周兵介紹,剛剛過去的12月最強寒潮天氣過程屬于一次極端事件。極端事件也稱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概率一般小于5%或10%。但近年來,“極端”二字頻頻出現,氣溫、降水等數據破紀錄十分常見。
本周已經是2023年最后一周了,回顧今年,極端天氣頻現:強沙塵暴、臺風“杜蘇芮”和華北歷史級特大暴雨、臺風“海葵”和華南特大暴雨、江蘇強龍卷風、夏季極端高溫、小麥夏收區“爛場雨”……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介紹,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其實每年都會有很多,這是由我國面積廣闊、地理復雜、氣候多樣、季風氣候特點共同決定的。“每年都會有,只是種類和強度會有不同。”
如果問2023年我國哪里的天氣最極端,周兵認為,京津冀地區的天氣最具有顯示度。春季,京津冀的沙塵暴天氣沉寂多年后又開始增加;初夏到7月,連續4輪高溫熱浪洗禮、140年一遇特大暴雨引發海河流域洪澇災害;秋季,早期有極端偏暖的氣溫,11月開啟了3輪寒潮強降溫過程。
未來,極端天氣是否會成新常態?周兵認為,用不著等到未來,現在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已經成為了新常態。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出現頻率發生變化,呈現頻發、廣發、強發和并發趨勢。極端天氣早已不罕見。
張濤認為,在2024年,高溫、暴雨、干旱、臺風、強對流、寒潮、沙塵暴、大霧等天氣,一個都不會缺失。至于總數會不會越來越多、極端性會不會越來越強,目前的學界共識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長期看很有可能呈現上述趨勢,但并不是每年都會這樣,整體上是螺旋式上升、往復式增加的。單問2024年的極端天氣是否比2023年多,這是不確定的。
此外,氣候進一步變暖,將加劇區域面臨更大氣候風險。未來中國平均氣溫繼續上升,增幅總體上從東南向西北逐漸變大,北方增溫幅度大于南方,青藏高原、新疆北部及東北部分地區增溫較為明顯。極端強降水和重大干旱事件仍呈增加態勢。
當極端天氣成為新常態,應該如何科學應對與防御?周兵表示,面對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強發等新特點,當前我國應對極端事件的風險管理能力與新時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還有差距和短板。
他建議,在體系建設上,要將防范氣候變化風險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強化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建立氣候安全早期預警體系。要加強氣候變化風險防范科學研究,提高氣象災害風險管理能力,還要加強防災減災科學傳播力度,提高公眾災害風險防范意識。
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編輯 白爽 校對 賈寧
- 1紅心牌電飯煲故障代碼h(紅心牌電飯煲故障代碼h大揭秘)
- 2創維洗衣機dE錯誤代碼(創維洗衣機dE錯誤代碼分析)
- 3電視機顯示器燈閃爍是怎么回事(電視顯示器閃爍解析)
- 4光明GREE空調售后維修電話(如何快速聯系客服解決問題)
- 5遠大空調售后電話24小時聯系方式(如何獲取遠大空調24小時售后服務電話以解決
- 6冰箱溫控器調到最高也不啟動(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 7盾威保險柜24小時售后客服熱線(如何快速打開保險柜鎖的方法)
- 8Casarte中央空調售后服務電話24小時官網(中央卡薩帝空調的制冷方式有哪些常見
- 9麥克維爾空調售后維保(如何有效地進行麥克維爾空調的售后維保以延長使用壽
- 10樂聲洗衣機不甩干故障(解決樂聲洗衣機不甩干故障的詳細步驟與技巧)
-
珠海西門子SIEMENS洗衣機維修服務電話(洗衣機一進水就報警)
2024-09-11
-
美的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服務(美的空調故障代碼e9怎樣解決常見的美的空調
2024-09-11
-
三菱重工空調廠家24小時服務電話(三菱空調遙控器掉洗衣機里怎么辦應該如何正
2024-09-11
-
三菱重工中央空調廠家24小時熱線(三菱空調外風機是什么電機三菱空調外風機的
2024-09-11
-
三菱電子空調廠家24小時人工服務(壓縮機接線柱怎么換中心排列方式更換壓縮機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