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腳是人體的“血糖儀”!發出以下5個信號,一定要警惕→
血糖高了,癥狀通常不明顯,但壞就壞在,它對身體的傷害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腿腳就像人體自帶的“血糖儀”,這個部位出現變化,可能是在提醒你——血糖失控了。
那么,為什么說腿腳是人體的“血糖儀”呢?
血糖高,腿腳容易釋放信號
血糖超標時,運輸糖的“血管”往往最先受到損傷,其中,小血管受損導致的癥狀通常先于大血管出現。
在糖基化終末產物的不斷攻擊下,小血管的管壁內層被破壞,糖蛋白沉積在里面,讓血管壁的厚度遠遠高于普通人。
而腿腳離心臟較遠,血液循環會差一些,當高血糖導致血管管腔變小、病變較重時,缺血癥狀就會較明顯,因此,腿腳容易釋放信號。
另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足部潰爛壞死”是常見致殘原因,也是花費最高的慢性并發癥之一。
除了雙足血液循環差外,足部承重大、易滋生微生物,鞋子不合適造成摩擦,都會增加爛腳風險。
5 個癥狀提示血糖失控
我國糖尿病患者有1.41億人。相當于我們身邊,每10個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人。
還有一部分人雖然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血糖已經超標而不自知。
長期高血糖,如同“把內臟泡在了糖水里”。當腿腳出現以下跡象時,記得查查血糖水平。
1.傷口不易愈合
高血糖會使傷口得不到充足的營養,皮膚自我修復能力降低,一旦出現皮損,往往遷延不愈。
血糖失控時,還可能出現無痛性水泡。這種水泡好發于雙腿及足部,外壁薄,含有漿液,一般2~6周內會自行消退,注意不能抓撓。
2.瘙癢
血糖升高刺激皮膚末梢神經,就會導致瘙癢。這種癢主要發生在手腳部位,會有“蟻走感”,像是有螞蟻在皮膚爬行,到了夜間往往更明顯。
3.腿腳麻木
長期血糖超標,會對血管內壁產生不良刺激,出現“僵硬”的情況,阻礙正常的血液循環,引起腿腳麻木。
4.出現“糖斑”
也叫脛前糖斑,表現為小腿前側出現邊界清晰的褐色斑塊,不痛不癢,是糖尿病比較特異的皮膚病變。
5.皮膚皴裂
高血糖會損害自主神經,使皮膚因出汗減少而異常干燥。長期血糖超標還會使部分體液從皮膚流失,引起皮膚脫水,導致干燥。
控糖的兩個核心:降、穩
控制血糖,不僅要“降”低血糖水平,還要注意保持血糖的“穩”定。
因為血糖波動大,會導致并發癥加速出現,包括心肌梗死、腦梗等大血管病變,以及眼底出血、腎功能損害等小血管病變。
一個簡單的評測方法是:用一天內測得的最高血糖值減去最低血糖值,差值大于4.4毫摩爾/升,就說明今天的血糖波動過大。
當然,血糖也不是越低越好,成年2型糖友的空腹血糖控制在4.4~7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10毫摩爾/升以下,就能大大降低危害。
控糖重在堅持,以下方法有助降低并穩住血糖水平。
1.主食增加粗糧
將部分精制米面換成粗糧,有助延緩餐后血糖升高,比如薯類、玉米、山藥、糙米等。
2.吃“硬”不吃“軟”
食物越精細、越軟爛,升糖越快;而那些不夠軟爛、需要細細咀嚼的食物,更有利于穩定血糖。
3.放慢吃飯速度
吃飯細嚼慢咽,一餐飯吃30分鐘以上,有利于增加飽腹感,避免餐后血糖波動過大。
4.調整吃飯順序
先吃菜和肉,進食快一半時再吃主食,會使營養素直達小腸,且有飽腹感,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但如果先吃主食,再吃菜和肉,就容易引起血糖波動。
5.健康吃水果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需要關注GI和GL兩個值。
血糖生成指數GI:GI越高,血糖升高越快,消化吸收越快,餓得越快。
血糖負荷GL:GL值越高,對血糖影響越大,越不利于糖尿病人。
常見的高GI/GL水果有鮮棗、荔枝、葡萄、山楂,相比來說,蘋果、梨、桃等水果升糖較慢。
6.烹調方式簡單一點
比如,土豆做成泥,就比單純煮土豆的升糖指數高;白米粥煮開花后,就比不煮開花時更易升高血糖。
7.早飯、晚飯早點吃
早飯早點吃,有助預防低血糖,盡量在8點之前吃早餐;晚飯別太晚,有助減少胰島素抵抗,盡量在晚上7點前吃最后一餐。
8.將運動培養成一種習慣
運動不僅能降血糖,還可以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推薦有氧和抗阻運動聯合進行。
來源:科普中國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映武
- 聞見視頻里的香味!日企推出聯動式噴香機10-08
- 貴陽消毒柜維修(如何快速解決故障問題)11-18
- 海爾洗衣機e2故障(如何輕松排除)09-08
-
SINKO空調移機售后電話(如何獲取SINKO空調移機售后電話及了解相關服務流程?
2024-08-27
-
全球首套1-1復刻!黑悟空戰甲亮相大足石刻
2024-08-27
-
ROYAL空調售后服務(如何充分利用ROYAL空調售后服務以提升用戶體驗和滿意度?
2024-08-27
-
A股午前跌幅略有擴大,五大銀行股股價再創新高
2024-08-27
-
HSTARS空調廠家服務中心(如何聯系HSTARS空調廠家服務中心以獲取維修或技術支持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