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黛玉葬花》到“陪”黛玉葬花
作者:王筱麗
舉起小屏,戴上XR眼鏡,在“三生石畔”“榮國府”“沁芳橋”等錯落有致的微觀場景目睹賈寶玉與林黛玉的相識相知……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國際消費電子展上,2023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示范“十佳案例”之一的沉浸式戲曲《黛玉葬花》與更多觀眾見面,并獲得了Z世代的不少關注。當傳統遇上科技,當經典碰撞未來,業內人士認為,演藝業態在新技術的加持下正在通往更多可能,也將為城市的文旅融合提供新思路與新路徑。
場景躍然眼前,新科技刷新觀演體驗
“大觀園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躍然眼前,仿佛唾手可得。”體驗完沉浸式戲曲《黛玉葬花》,一名越劇《紅樓夢》的忠實粉絲留下如是感言。走進當代風格的“大觀園”,觀眾戴上裝備,隨著熟悉的越劇選段響起,不一會兒就能看到紛繁的桃花花瓣飄落,林黛玉隨后挑著花籃走入視線中。林妹妹邊唱邊走,讓虛擬與現實的邊界逐漸模糊,觀眾仿佛與劇中人比肩同行,一道惜花憐花。
據項目負責人、上海戲劇學院創意學院教授張敬平介紹,沉浸式《黛玉葬花》利用了混合現實(MR)、投影、3D打印等技術,以及情境感知、自然交互、編輯現實等特性,為情景式舞臺裝置賦予“戲劇性”,以此打破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的隔閡。
從觀眾視角出發、設定最佳賞戲點、完善表演空間……沉浸式戲曲《黛玉葬花》以上海越劇院的越劇《紅樓夢》的舞臺演出版本為參考,圍繞“情之起源”“寶黛初識”“西廂定情”等八個主要情節展開。幕后精細龐雜的細節使完善的體驗成為可能,團隊將舞臺道具、布景及越劇演員的表演設計成虛擬的元素,合成在一個虛擬空間中,通過識別跟蹤技術定位現實中每一個裝置、建筑、道具的空間特征及定位信息,并將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進行疊加融合,從而實現觀眾在實體藝術裝置空間駐足時,推送相應的虛實融合的表演,讓觀眾盡情體驗、自主探索。
打破虛實界限,元宇宙也有劇場
在《黛玉葬花》之前,張敬平就已多次嘗試將虛擬現實和戲劇交織在一起,他曾與團隊打造過AR交互舞臺裝置《愛情書簡》和AR越劇《紅樓幻境》。此番再度牽手越劇,緣于張敬平對傳統文化的關注。雖然是計算機專業出身,但在上戲工作后他觀摩了大量國內外、不同門類的舞臺作品,看得越多越感受到任由社會變遷、技術變革,戲曲之美仍在文藝百花園中獨具風采。于是,他便決定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用好數字化方法讓科技助推一把傳統戲曲。
“虛實內容的疊加和虛實空間的混合。”張敬平這樣定義MR技術,他認為相比于全虛擬的VR,以MR為主導的戲劇體驗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戶的“失真感”。與此同時,混合現實情境下的非線性敘事將主導權交給了觀眾,“觀眾在場地中漫游,可以自由選擇觀演的路線和順序,由此也能享受到不同的效果”。
張敬平并不認為新技術會替代傳統舞臺表演,他更愿意將其視為現有形式的補充。至于未來的應用場景,他提到了關鍵詞——在地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地方固有的物理屬性和歷史面貌或許已經不復存在了,但其中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卻依舊存續,混合現實便可以一定程度上激活這份生命力。”他對記者表示,“MR將戲劇帶入非傳統的演出空間,這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擁有很大的潛力。”
有演出自然少不了排練,張敬平團隊以上戲昌林路校區新劇場為原型,開發了“元劇場系統”,該系統可以實現跨校區的劇目排練的合成與預演功能。相較于復雜的舞臺搭建,元劇場既是實體劇場的孿生,復刻了實體劇場的功能,同時也在多個維度上實現了實體劇場的延伸與拓展,是未來元宇宙中的演藝前沿和劇場形態。
“元宇宙的世界里有商場、社交場所,自然也有劇場。”張敬平表示,“MR設備便是進入元宇宙的一個入口。”或許在未來,就像買票進劇場一樣,觀眾們也會在某個指定時刻,攜帶平板或頭顯設備,來到一個虛擬空間,和數字人物互動,360度自由觀看演出。(王筱麗)
來源: 文匯報
- 空調顯示h5是什么原因(該如何解決)?06-01
-
A股午前跌幅略有擴大,五大銀行股股價再創新高
2024-08-27
-
HSTARS空調廠家服務中心(如何聯系HSTARS空調廠家服務中心以獲取維修或技術支持
2024-08-27
-
EMICON空調售后服務(EMICON空調售后服務:如何確保您的空調系統得到最佳維護和
2024-08-27
-
登高空調售后服務官網熱線(如何聯系登高空調售后服務官網熱線以解決常見問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