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去世,享年100歲
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
基辛格的咨詢公司在一份聲明中宣布基辛格去世一事,但沒有給出基辛格的死因。
1923年,基辛格出生在德國菲爾特(Fürth),父親路易斯在當地任教,與菲爾特的許多猶太家庭一樣,在希特勒和納粹黨崛起之前,基辛格家族在社區中享有穩固的地位。
在基辛格生命的前15年里,他親眼目睹了納粹政權的崛起。1938年,基辛格一家——母親、父親和兩個兒子——獲準進入美國。15歲時,基辛格將他的名字從“海因茨”改為了“亨利”。
基辛格的學習生涯并非一帆風順。在喬治華盛頓高中讀完第一年后,由于家中不穩定的經濟狀況,他不得不在一家剃須刷工廠找了一份全職工作。但他仍沒有放棄學習,白天工作,晚上參加夜校,并以這種方式獲得了他的高中文憑。畢業后,他進入紐約城市學院學習會計,后于1943年應征入伍。
二戰期間,基辛格在美國陸軍服役,在20歲時成為了美國公民。受益于美國退伍軍人法案,基辛格作為轉校生來到了哈佛大學,從學士學位讀到了博士學位。前亞美尼亞總統阿爾緬·薩爾基相(Armen Sarkissian)在《華爾街日報》上刊文指出,基辛格于1957年出版的《核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使他成為領先的地緣戰略家。在1960年出版的《選擇的必要性》一書中,他詳細闡述了對蘇聯武器“靈活反應”的想法,成為對肯尼迪政府外交政策最重要的外部影響之一。
1969年,尼克松任命基辛格為國家安全顧問。尼克松和基辛格進入白宮時,美國正深陷越戰,巴黎和談陷入僵局。“下周不可能再有危機,因為我的日程表已經排滿了。”他這句著名的調侃反映了當時全球政治時局的動蕩。美蘇冷戰、越戰升溫,基辛格的政治旅程機遇與風險共存。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飛往北京,尋求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這也為尼克松后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華之旅奠定了基礎。
1972年,尼克松總統在北京會見毛主席。這對世界政治來說無異于一場地震。基辛格和尼克松“打中國牌”的決定被廣泛認為是促使蘇聯在軍備限制談判中加強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幫助基辛格促成了美蘇之間的緩和政策。
同年10月,基辛格與越共領導人黎德壽起草了一份協議,當時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只有幾周時間,基辛格宣布“和平近在咫尺”。尼克松最后以49州的壓倒性優勢當選連任。次年1月,各方簽署了《巴黎和平協定》。基辛格和黎德壽也因此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黎德壽拒絕領獎,基辛格則宣布,他將把獎金捐給在越南戰爭中陣亡或失蹤的美國軍人的子女。
- 理查利森數據:兩腳射門,兩次錯失絕佳機會09-09
- 歐意熱水器故障E7(如何自行修復)09-23
-
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如何聯系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8
-
兩米金箍棒展出引熱議 周大福門店:巡展非賣品
2024-08-27
-
長虹lt26720黑屏故障(長虹LT26720液晶電視黑屏故障的診斷與解決方案)
2024-08-27
-
Vertiv空調廠家售后維修電話(如何獲取Vertiv空調廠家的售后維修服務電話號碼?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