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GDP排名前十的城市,重點布局了哪些未來產業?
·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在對重點產業的嗅覺方面表現出了相似的敏銳度,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新材料、量子技術、深海空海開發、類腦智能等產業成為規劃中的高頻詞。
“用明天的科技鍛造后天的產業。”在描述未來產業時,經常會提及這句話。未來產業面向未來社會需求、由當下尚未成熟的技術突破驅動、可能會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未來產業一直受到各方廣泛關注,上海、深圳、浙江等各省市均積極布局未來產業,力圖增強發展動能,重塑區域競爭優勢。
近日,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梳理全國GDP排名前十城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和南京關于未來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探究其重點布局的未來產業有哪些?(*此次排名根據官方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城市GDP十強為: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和南京。)
澎湃科技梳理發現,盡管表述有所差異,各大城市在對重點產業的嗅覺方面表現出了相似的敏銳度,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新材料、量子技術、深海空海開發、類腦智能等產業成為規劃中的高頻詞。
需要說明的是,我國目前關于未來產業尚無統一定義,不同城市在規劃中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有所不同,此次梳理僅針對規劃中明確說明為“未來產業”的領域。此外,由于應用場景與劃分標準的不同,同一技術會被劃分在不同領域之下,如北京市將量子信息技術列在未來信息領域之下,而上海市則將量子技術列在未來智能領域之下。
未來信息領域最熱門,其中人工智能成重要發展方向
人工智能是未來產業中的高頻熱詞,尤其伴隨著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產業熱潮來襲,我國多地加速發布關于支持人工智能產業政策文件。澎湃科技梳理發現,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均從政策層面明確指出要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比如,北京提出重點發展通用人工智能,圍繞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數據和通用人工智能布局,推動以人為中心的人機物三元融合,引導人工智能領域新型研發機構加大技術輸出,發揮好“鏈主”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
上海繼2022年發布《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后,于2023年11月再次印發《上海市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通知,其中明確提出,要推動上海大模型創新發展,營造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生態,加快打造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廣州則提出重點發展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運載工具、智能終端等智能產業以及智能工廠、推動“ 人工智能+ 制造” 等應用服務領域發展。
南京市強調加強全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推動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重點在工業制造、醫療健康、智能交通、城市治理等重點領域應用推廣。
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重點關注的未來產業領域有哪些?制圖:王亞賽 整理:喻琰 王亞賽
七所城市積極布局氫能產業和新型儲能
氫能是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有效途徑。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包括氫能在內的能源電子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在地方布局方面,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杭州、蘇州、南京、重慶六所城市相繼推出鼓勵發展氫能和新型儲能的相關政策,多個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在政策中強調推進氫能和新型儲能實現多領域場景應用。
如北京市在其2023年9月發布的《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將在房山、通州、昌平、大興、懷柔、延慶、經開區等區域,重點發展氫能、新型儲能、碳捕集封存利用等細分產業,實現氫能在交通、工業、發電、供熱等多領域全場景示范推廣應用。
澎湃科技注意到,相較于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強調氫能與新型儲能實現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江蘇省因儲能行業發展較早,更強調打造完整儲能產業鏈架構。
2023年1月28日,江蘇省南京市發布《南京市加快發展未來產業六大專項行動計劃》,其中強調,著力打造包括儲能產業上游原材料和基礎設備部件生產、中游技術系統集成、下游市場應用及回收再利用在內的完整儲能產業鏈架構,加速培育發展“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產業鏈,全力打造應用場景示范。
蘇州市則強調在氫能關鍵技術上加快創新和研發突破。如蘇州市發布的《市政府關于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的工作意見》中強調,重點突破低成本高效綠氫制備等產業鏈重點、難點環節。
腦機接口、腦科學、類腦智能成重點支持對象
“十四五”規劃將“腦科學”列為國家重點前沿科技方向。2023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把腦機接口作為培育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將不斷加強腦機接口應用場景探索,推動產業發展。
澎湃科技梳理發現,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漢、成都六所城市均提及要開展腦科學與腦機接口、類腦智能領域前沿研究。
北京市在2023年提出加速推進腦科學和腦機接口領域的前沿研究,攻關腦機接口芯片和電極開發、信息編解碼、雙向腦調控等類腦智能技術,加快腦機接口創新成果在臨床醫學、航空航天、智慧生活領域的成果轉化和產業應用。
上海、北京等地高度重視類腦智能產業發展,紛紛把布局類腦智能產業寫入當地“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中心規劃、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等。例如,在《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到,上海將加強類腦智能基礎研究前瞻布局,此外,上海市則希望以前沿突破、臨床應用為導向,推動腦機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細胞治療等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
深圳則加快布局打造全球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產業聚集地。2022年6月6日,深圳市發布《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其中提出重點發展腦圖譜技術、腦診治技術、類腦智能等領域,開展類腦算法基礎理論研究與前沿技術開發。2023年,深圳市正式對外宣布成立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產業創新聯盟。新聯盟的成立,意味著深圳打造全球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產業聚集地又迎來一個重要載體。
GDP前十的城市關注的未來產業領域有哪些?制圖:王亞賽 整理:喻琰 衛玉相
廣州、杭州等城市加速布局量子計算、量子通信
量子信息產業是中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家層面,“十四五”規劃重點提及在量子通信技術研發、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和實用化量子模擬機研制、量子精密測量技術上取得突破。
在地方布局層面上,澎湃科技梳理發現,不少地方積極布局量子信息產業新賽道。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武漢、成都七所城市均在當地重要政策文件中,提及積極布局量子信息產業新賽道。
圍繞量子通信、計算和測量三大方向,廣州市將聯合中山大學、中科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圍繞核心量子器件與量子計算芯片、專用與通用量子計算機、極限量子精密測量技術、量子加密通信、量子網絡及關鍵核心工程裝備等開展科技攻關。
浙江杭州和北京、武漢等地也將量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納入了當地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等重要政策文件,積極規劃布局這一新興領域,打造國內量子技術及產業發展新高地。
- 歐意熱水器故障E7(如何自行修復)09-23
- 理查利森數據:兩腳射門,兩次錯失絕佳機會09-09
-
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如何聯系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8
-
兩米金箍棒展出引熱議 周大福門店:巡展非賣品
2024-08-27
-
長虹lt26720黑屏故障(長虹LT26720液晶電視黑屏故障的診斷與解決方案)
2024-08-27
-
Vertiv空調廠家售后維修電話(如何獲取Vertiv空調廠家的售后維修服務電話號碼?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