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過去了,“泰坦尼克號”為何仍舊危險重重?
綜合路透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外媒報道,,6月19日,一艘參觀“泰坦尼克”號水下殘骸的私人潛艇失蹤,載有5人。美國和加拿大政府19日展開搜救行動。據英國天空新聞網20日報道,美國海洋學家大衛·加洛博士接受該媒體采訪時分析,失蹤的“泰坦尼克”號殘骸觀光潛艇可能已經“內爆”,被撕成碎片。
圖源/Alamy
1912年4月10日,“永不沉沒的巨輪”泰坦尼克號迎來首航,碼頭匯集親人摯友,帶著遠航的美好幻想。一等艙貴族談笑風生,暢談國家政治;三等艙平民酣暢淋漓,暢享平民舞曲。然而,所有的熱鬧,都在數日后被冰山撞的七零八碎。
4月14日晚,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不到三個小時,搭載了2224人的“泰坦”帶著1514人的遺憾沉入海底。面對“永不沉沒”這般龐大的溢美之詞,人們不曾有過一絲“泰坦”將沉沒的設想。
數百年來,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一直處在文學幻想的中心,存在于人們心中,直到1985年美法科學家定位到泰坦尼克號,直到曠世絕戀《泰坦尼克號》被搬上大熒幕。探險家紛紛想一睹殘顏,25萬美金搭載潛艇,潛入深海穿越時光。
為何在一百多年后,泰坦尼克靜臥海底時,它的身旁仍舊危險叢生呢?
光線消失
光線容易被水吸收,很難照亮超過1000米的水下,因此海面下1000米,永遠處于黑暗。泰坦尼克號所處區域已達水下3800米,被稱為“午夜區”。有探險家曾表示,他們在黑暗之中下潛了兩小時,海床反射潛艇燈光之后,他們才看到光亮。
然而,燈光亮度有限,只能照亮附近幾米。在這種條件下,探險人員很容易在海床迷失方向,探險變得極為艱難。所幸,過去幾十年,科學家對泰坦尼克進行過高清掃描,拼湊出了泰坦尼克號附近的地圖。只要有物體進入視線,就能大致掌握方向,哪怕沒有光線,探險人員也能使用聲納技術定位。
某些潛艇駕駛員會使用慣性導航技術,這一技術工作時不依賴外界信息,不向外界輻射能量,不易受到干擾,能夠自主導航。此次失蹤的潛艇,搭載了最先進的慣性導航技術,配備了聲學感應器,能夠估算潛艇下潛深度,以及下潛速度。
盡管有技術加持,找準航向也并非易事。辛普森系列動畫創作者邁克·里斯曾搭載過潛艇,抵達泰坦尼克附近。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里斯表示,“觸到海床時,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我們在海底胡亂摸索,知道泰坦尼克肯定就在附近,但是那里實在太黑了。泰坦尼克離我們只有500米,但我們找了90分鐘。”
圖源/Alamy
壓力襲人
下潛越深,物體受到的壓力越大。泰坦尼克號位于水下3800米,壓強約為4000萬帕,為水面的390倍。斯德哥爾摩大學海洋研究員羅伯特·布拉西雅克表示,“4000萬帕大約是輪胎所受壓強的200倍,所以潛艇的外殼一定要足夠堅固。”這艘潛艇的外殼由碳纖維和碳制成,可以抵抗水下4000米壓強。
洋流沖刷
人們所熟悉的洋流,多為海面洋流,而深海其實也存在洋流。盡管深海洋流不如海面洋流強勁,但也會影響到大片海域。深海洋流可能由海面的風導致,可能由深海潮汐導致。由于深海溫度和鹽度不同,導致各處水的密度不同,也可能產生深海洋流。
研究人員對泰坦尼克附近海床展開研究后,了解到泰坦尼克號殘骸所處海床受到西部邊界潛流影響。這種洋流會導致流沙,并使得沉積物呈帶狀,科學家可以依據此類信息估算洋流強度。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所觀察到的沉積物大多由較弱的洋流導致。
泰坦尼克號殘骸所處區域東側,泥沙泛起,物品隨著沉船散落,這些說明,附近存在東西向洋流。科學家表示,沉船內部的洋流呈南北向,可能是因為船內物品改變了洋流方向。許多專家認為,洋流最終或帶起大量泥沙,淹沒泰坦尼克號殘骸。
吉哈德·謝菲特(Gerhard Seiffert)為一名深海考古學家,此前帶領團隊到達泰坦尼克號殘骸附近,拍下高清掃描圖。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謝菲特表示他認為泰坦尼克附近的洋流強度不大,不足以給潛艇造成威脅。謝菲特稱,“附近洋流可能會影響我們制作地圖的精度,但我不認為它會威脅到潛艇。”
殘骸生銹
起初船體撞上海床,遭受嚴重損毀。在海底沉睡數百年后,泰坦尼克號漸漸衰老。微生物附著船體,鐵銹成了冰柱狀,船體遭到微生物“蠶食”。科學家認為,細菌活動強度變大,導致船體退化時間提前40年。
謝菲特表示,“由于腐蝕,泰坦尼克號的殘骸每年都在退化。但是只要同鐵銹保持安全距離,不直接接觸,身上沒有傷口,就不會造成太大安全威脅。”
圖源/Alamy
沉積物涌動
盡管這種事件發生概率極小,但是此前,的確發生過沉積物涌動事件,導致海床上的物體受損。最嚴重的一次發生于1929年,地震導致紐芬蘭跨洋電纜被切斷。這種事件安全風險很高,但尚無證據表明“海洋之門”潛艇失聯與此類事件有關。
過去幾年,研究人員發現,在遙遠的過去,泰坦尼克號殘骸附近海床曾發生過水下山體滑坡。大量沉積物順著大陸坡傾瀉而下,形成了“不穩定走廊”。科學家估算,上次發生這種災難性事件,約為一萬年前,并導致沉積物沉積超100米。不過,這種事件很少發生,大約每一萬年,甚至每十萬年才發生一次。謝菲特表示,不可能是這個因素導致潛艇失蹤。
潛艇搜救工作仍在繼續,此前究竟發生了什么,仍然未知。不過已知的是,目睹泰坦尼克號的誘惑不曾減少,可惜誘惑越大,風險越高。或者說,風險越高,誘惑越大。
希臘神話中有十二泰坦,他們曾統治世界,之后遭到以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神族推翻,十二泰坦全部隕落。命名者以“泰坦”夸耀輪船之大,但若是追溯希臘神話,或許巨輪命運早已得到預示。而在一百年后,泰坦尼克號的“魔咒”似乎重現。
九派新聞實習記者 趙梓茜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理查利森數據:兩腳射門,兩次錯失絕佳機會09-09
- 歐意熱水器故障E7(如何自行修復)09-23
-
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如何聯系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8
-
兩米金箍棒展出引熱議 周大福門店:巡展非賣品
2024-08-27
-
長虹lt26720黑屏故障(長虹LT26720液晶電視黑屏故障的診斷與解決方案)
2024-08-27
-
Vertiv空調廠家售后維修電話(如何獲取Vertiv空調廠家的售后維修服務電話號碼?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