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華收獲幾許?|鳳凰聚焦
布林肯終于得以訪華,雖然這已接近拜登第一個美國總統任期的尾聲。回想當初因為一個氣象氣球,導致布林肯原本在今年2月份的訪華行程被取消,這一次,布林肯訪華之前,美國國內又爆出了所謂“中國在古巴竊聽美國”的消息。不過,布林肯還是抵達了中國。又要對華溝通,又要在行前故意對外放低預期,布林肯這次糾結的北京之行結果究竟如何?
01
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訪華行程,登上回程的班機。作為5年來首次訪問中國的美國國務卿,這次遲來的行程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 高志凱:
“布林肯與秦剛和王毅進行了會見,總的來說談得還可以,沒有談崩。另外,在有些重要的問題上還是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國家主席親自跟他見一面,可能是更加有助于中美關系正常、健康發展,避免中美關系突然之間可能發生失控、脫鉤等這些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安東尼·布林肯,2021年1月26日履新第71任美國國務卿,成為拜登內閣成員,在美國總統繼位順序中排名第四。
浙江外國語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褚殷:
“美國的國務卿是美國政府的第三號人物,他不是技術官僚,在歷史上,國務卿經常是總統最有力的競爭者。美國很多很有名的總統都是先做國務卿,實際上布林肯來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有太多自己職務以外的政治理想了。”
今年61歲的布林肯是美國資深外交官。8年前,2015年2月,履新常務副國務卿不久的布林肯,將首次出訪目的地定在了東亞,先后訪問了韓國、中國和日本。當時美國總統是奧巴馬,拜登為副總統。當時他也在中國短暫停留了兩天時間。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王孝松:
“從他上一次訪華到現在,已經有8年的時間,當時2015年的時候,奧巴馬擔任總統,他是副國務卿。他來到中國之后,實際上也是一個不太愉快的基調,當時中美關系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緊張,他來到中國仍然說要在亞太區域內符合美國的利益等等,所以在當時留給中國各界一個不太友好的印象。”
2020年11月,剛剛當選美國總統的拜登宣布了新的外交和安全團隊成員提名名單,他說“在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方面,我們已沒有時間可以浪費。我需要一支在我上任第一天,就做足準備幫我們重新奪回美國關鍵席位的團隊。”而布林肯幾個月以前就被美國多家主流媒體預測為國務卿人選。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王孝松:
“這兩個人在90年代就有互相合作的基礎和背景了,拜登在和奧巴馬競爭的時候,布林肯實際上是拜登競選團隊的重要成員。最后奧巴馬當選之后,拜登當了副總統,布林肯就當了副國務卿。但是實際上,他能當副國務卿應該也是拜登在里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到現在可以說有知遇之恩,拜登在年紀很大的情況下當選了總統,重用了自己當時的老同事、常年合作伙伴關系的布林肯來做他的國務卿。”
此次布林肯訪華,美國媒體關注度非常高。相較之下,中方卻冷感許多。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偉:
“在美國當前的對外交往中,發展對華關系、管控對華關系,肯定是每一屆政府所重點關注的對象。一方面,美方高調宣布希望能夠訪華,另外一方面卻又在南海、人權問題、科技制裁等方面屢屢對華施壓,體現出了嚴重的言行不一,所以我們中方的反應一直是相對來說比較冷的。”
啟程前往中國前,布林肯在華盛頓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他此行的三個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王孝松:
“三個目標,一方面就是要消除誤解,熨平雙方的分歧,使得雙方交往的通道不斷地打開、更順。這確實體現了現在美方的訴求,因為中美雙方實際上都看到了這樣一個類似于冷戰的緊張局面,不利于雙方,也不利于世界。”
在布林肯訪華行程確定之前,中美關系日趨緊張,6月15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接受媒體采訪時形容其為站在了“懸崖之上”。他表示,如果目前緊張局勢繼續下去,臺灣海峽很可能會“發生軍事沖突”,臺海緊張也被外界視為美方急于促成布林肯此行的重要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王孝松:
“最敏感的可能就是臺灣問題,在布林肯來之前,美國在臺灣以東地區進行了聯合軍事演習。它拉著加拿大、法國和日本搞了一個四國軍演,這實際上就是要給布林肯助威壯膽,其實也是一個不太友好的姿態。”
02
今年2月,媒體披露,美國將增加部署到臺灣的軍隊人數,并加強對臺灣軍隊的訓練計劃。3月,美國批準了價值6.19億美元的售臺武器,這是拜登政府第九次對臺軍售。
今年以來,布林肯已經在多個場合發表了關于臺灣問題的涉華言論。而臺灣問題,恰恰是中美關系的紅線和底線。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偉:
“今年年初,拜登不小心說出了美國可能會幫助協防臺灣這樣的嚴重侵犯一個中國政策的表述,我覺得布林肯只不過是在執行拜登的外交政策。包括美國國會現在一直在推動與臺灣關系法案,不斷把美國與臺灣的關系進行實質化。美國國防授權法里面其實已經涉及到大量的資金是對臺灣來進行軍事幫助的,已經從暗地里變成表面上了。我覺得這不僅僅是布林肯本人的表述,其實反映的是拜登政府對于臺灣問題的真實態度,甚至比特朗普時期走的要更遠,也要更惡劣。”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王孝松:
“它要對中國周邊戰略環境進行改造,實際上就是想在臺海問題上對中國施壓,想在中國周邊對中國形成包圍之勢,所以說這種侵略主義、霸凌主義、長臂管轄的姿態昭然若揭。”
而近期發生的中美兩國在南海和臺海的接觸,進一步阻礙了互信。
5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17艦編隊在南海進行例行性訓練期間,一架美軍RC135偵察機闖入訓練區域進行偵察,為此解放軍派出一架裝載實彈的殲-16戰機攔截。
同時,美國與它的北約盟友加拿大在臺海方向再掀波瀾。就在奧斯汀發表演講當天,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稱,一艘美軍導彈驅逐艦和一艘加拿大護衛艦“蒙特利爾”號當日過航臺灣海峽。這是美國海軍時隔近半個月再次穿航臺灣海峽,在加拿大軍艦上的加拿大環球新聞網記者稱,兩艘軍艦“險些碰撞”,最近距離僅166米。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回應:美加軍艦過航臺灣海峽并公開炒作,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依法依規處置。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軍方還是希望促成防長奧斯汀與中國防長李尚福的會晤,遭到中方的明確拒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王義桅:
“美方一直到今天還制裁我們的國防部長李尚福,沒有取消制裁,怎么會談,所以美方實際上也是作秀。美國不能說一方面不斷地在騷擾中國的軍機,侵犯中國的領空領海,制造各種各樣的沖突,然后又說要去管控分歧,分歧本身就是由于美方造成的。換句話說,美國在不斷地制造這種危險的游戲,看中國是否還能遵守它所謂的規則。”
經歷這一系列事件后,被稱為“白宮第一軍事幕僚”的布林肯訪華,中美雙方都沒抱有太大的期望。布林肯在來華的途中,還在與日韓外長通話。曾前來鋪路的助理國務卿康達表示,并不預計此行會達成一系列可交付的成果。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偉:
“美方很重要的一個教訓就是在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時候,雙方的核彈都已經對準對方重要目標的時候,這個時候雙方之間建立溝通機制就顯得很重要了。很重要的一個點,布林肯希望來訪華,不是說因為中美關系改善了,而是因為中美關系的競爭到了一個美方覺得就要升級為對抗,就要失去控制的程度,他希望能夠給這樣的競爭進行降溫。他希望更多的是由他來制定規則來進行博弈,這是美方急于訪華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它不放棄打壓中國,不放棄制裁中國的一個原因。”
03
去年11月的G20峰會,中美兩國首腦在巴厘島會晤。當時,雙方達成共識,兩國的外交團隊保持戰略溝通,開展經常性磋商。同時在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等多個領域達成了一致。這次會晤被外界評價為“小陽春”。不久,為了落實元首共識,布林肯官宣2023年元宵節訪華。
然而,2023年初的氣球風波,是橫在中美之間的一只黑天鵝。它不僅打斷了巴厘島峰會上,中美營造的“小陽春”局面,也徹底斷送了布林肯開年的訪華行程。兩國關系一度十分緊張,官方對話幾乎中斷。
氣球風波讓中美關系回到冰點,對華強硬的聲音,在美國政壇不斷出現。美國對中國在經貿領域、科技領域、關鍵技術領域的封鎖,愈演愈烈。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王孝松:
“制裁和打壓的狀態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們看到實體清單也是擴大得越來越多。而且在文化領域,美國今年也收窄了中國留學生的名額,特別是理工科的,現在申請美國的學校非常困難。這就是說,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科技,還是文化領域,美方實際上都沒有一個真正合作的誠意,都在極限地對中國進行打壓,進行制裁。”
自拜登上臺以來,美國就一直在推行“小院高墻”的科技戰略,華盛頓在精心挑選的關鍵領域對中國發起進攻,不斷限縮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空間。芯片、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都是交鋒的重災區。同時,拜登還積極拉攏盟友,打造芯片聯盟,試圖扼殺中國的芯片產業。
作為拜登內閣的重要成員,布林肯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次規劃訪華行程。5月,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維也納進行了近10個小時的會談。這是氣球事件以來中美最高層級的接觸。會后,中美政府均認為這是一次“實質性,建設性”的會晤。隨后,中美商務部高層又在美國碰面。在廣島G7峰會上,拜登直言,中美關系將“解凍”。這些接觸與表態都在一步步推動布林肯的訪華之旅。
訪華前夕,美國技術官員層級曾先行鋪路。美助理國務卿于6月初訪問了中國。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偉:
“一般來說,我們邀請他訪華都會表述為受中方邀請,美方的國務卿來訪華。但本次我們看到外交部給出的官方表示是,經過兩國共同商定確定布林肯進行訪華的行程。從這也能看出,這并不是一個選擇好的時點,而是經過不斷地努力才最終促成的一次訪華。”
04
為期兩天的訪華行程,布林肯首先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進行了會談,共進工作晚餐。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 高志凱:
“我覺得很重要的是開門見山,一下子就把中美關系的現狀給了一個確定。通過昨天這么長時間地談,還有工作晚餐等等,秦剛外長一定會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把中方就臺灣問題這個重中之重,中方的立場和美國講清楚。美國不應該再裝糊涂了,不應該再覺得冒犯、挑釁,中方還能和美方發展正常的互惠的關系。我對昨天和今天有一個重大的突破感到非常欣慰,就是布林肯代表美國政府邀請中國國務委員和外交部長秦剛回訪,秦剛外長也欣然答應,同意在雙方方便的時候對美國進行訪問。”
6月19日上午,布林肯與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會面。王毅說,中美關系陷入低谷,根源在于美方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導致錯誤的對華政策。布林肯表示美方致力于重回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確定的議程,期待同中方加強溝通,負責任管控分歧,在雙方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 高志凱:
“王毅主任再三強調臺灣問題,中國在臺灣問題上,沒有任何退讓的余地。另外很關鍵的強調了美國到處抹黑中國,到處說‘中國威脅論’,哪有‘中國威脅論’?我給你講講明白。所以我覺得應該從積極的方面看布林肯昨天和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秦剛的會談,看他今天和王毅政治局委員的重要會談,然后再仔細地聽一聽美國政府到底怎么說。更加重要的是要認真地看一看美國政府,尤其是美國軍方在今后幾個月乃至于今后幾年,到底是說什么話,走什么路。”
中美關系影響世界格局,而中美在不少的領域存在著重大或者至少是潛在的分歧,多方都希望兩國的關系能夠避免螺旋式地下降。而接下來中美能不能進入密集的外交節奏、能不能管控分歧、轉圜關系,的確是個考驗。
制片人:宋陽
編導:夏莎
編輯:王津捷
- 理查利森數據:兩腳射門,兩次錯失絕佳機會09-09
- 歐意熱水器故障E7(如何自行修復)09-23
-
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如何聯系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8
-
兩米金箍棒展出引熱議 周大福門店:巡展非賣品
2024-08-27
-
長虹lt26720黑屏故障(長虹LT26720液晶電視黑屏故障的診斷與解決方案)
2024-08-27
-
Vertiv空調廠家售后維修電話(如何獲取Vertiv空調廠家的售后維修服務電話號碼?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