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吹出上萬只螨蟲?這實測數據我看傻了
前幾期內容分享過關于除菌抑菌功能在洗衣機、冰箱選購過程中的重要性,那些寄生的細菌與微生物讓人膽戰心驚,最重要的是對人體健康具備很強的威脅性。當然,首先需要強調家電具備除菌抑菌功能不代表一勞永逸,該清洗還是要清洗,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狀態。今兒我們來重點講一下關于空調(掛機)內機不清洗究竟能有多臟?以及如何清理和選購。
去年筆者家里也對空調進行了大清洗,我的原則是每個自然年清理一次,并且是找專業的清潔空調師傅進行清理,每次排出的水都是黑色的。不過忘記拍照記錄了,所以網上找到了老爸評測出品的的一組具有代表性數據,直接驚到我了!!!原來10年未清洗的老空調竟然如此嚇人(赤雞)!
空調內機究竟有多臟?
因為細菌無法直接可視化,所以老爸評測是用一塊面包片(無防腐劑)對準10年老空調送風口進行采樣,另將空調清洗后再次用面包片進行測試,時長為10分鐘。并放置在無菌密封袋中,經過七天的等待,面包的情況變成了下面這樣:
(圖片來源:老爸評測)
我們能夠看到未清洗的面包片已經被滅菌腐蝕的滿目瘡痍,另外兩個不同的樣板多少帶一點霉斑。畢竟十年老空調,看樣子已經腌制入味了。但是,這只不過是一臺空調的測試結果,冰山一角中的一角!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的結果顯示,在對60多個城市的空調系統風管積塵量和積塵細菌含量的檢測中,存在嚴重污染的風管占47.11%,中等污染的占46.17%,合格的僅占6.12%。
另外,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室內環境與健康分會對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家用空調進行調查發現,國內88%的空調散熱片細菌總數超標,84%的空調散熱片霉菌總數超標,空調散熱片上檢出的細菌最高可達每平方厘米91259個,超過標準(每平方厘米細菌總數≤100個)近40倍,最嚴重的超標近百倍,數據讓人觸目驚心。
而這種情況的出現,答案非常簡單,就是不清洗空調內機所造成的,而大部分人可能對清洗空調的概念都還很模糊。首先不清洗空調會讓細菌、微生物在空調內機的溫床下不斷繁衍,再通過風口將細菌吹向室內進行二次污染,對人體進行侵害。另外,堆積的灰塵還會堵在積水槽,造成漏水情況出現,同樣還會加劇空調老化,直接影響到使用的質量與壽命。
如何清洗空調?
首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專業的清洗人員對空調做一次深度保潔,這是最省事省力的,如果覺得怕花錢還不放心,那就只能自己拆機清洗了。
清洗前需要首先切斷電源,確保操作的安全性,打開空調外殼,首先看到的是過濾網,過濾網可以用濕抹布進行擦拭,我習慣是擦完之后晾干再將殘余網面中結塊的贓物清掃干凈。
再往后就是蒸發器和風輪,也是比較重要的清洗部分,通常需要將清潔劑均勻的噴灑到表面,可以多噴一些,讓清潔劑充分覆蓋,一般20分鐘左右,清潔劑的活性物質就能將污垢瓦解,隨后可以用濕毛巾來擦拭干凈,不能直接用水清洗,因為有可能將水滲入到電器部件和電路板造成產品功能故障,最后將空調風量調到最大讓污水從排水管排出去就完成了。當然,我還是推薦第一種方法。
除了以上幾種外,還可以選擇購買自清潔功能的空調,這樣最大程度幫助你保持空調內機的潔凈程度。
關于空調選購的口訣
1.能效
首先考慮的是1級能效,最省電環保,而且要看清楚能效標志是否為新一級能效,也就是2019年的能效標準,比2013年版的更加省電節能。
2.循環風量
循環風量越大,你的空調制冷制熱效果就會更好,尤其是開機階段的過渡期,對冷熱交換的要求最高,當然也要中和性價比問題。
3.外機重量
行內人都會說空調外機的重量越大越好,因為重外機的熱換器更加完整,你的內機性能就越高,如果輕的話,可能在熱換器上做了減法或者用其他技術代替了部分,但高配比的熱換器才是王道。
4.濾網&自清潔系統
濾網建議選購帶有銀離子這種吸附性強的,也可以阻擋毛發等其他雜物防止進入內機。自清潔系統是很好用的“懶人黑科技”,幫我們日常清潔空調內部,但是這是輔助功能,建議半年做一次深度保潔,拆機的那種。
寫在最后:
初春已至,尤其北方的天氣干燥悶熱,空調作為我們生活中的剛需家電產品發揮著強大的功效,目前也沒有其他更好的產品能夠將其代替。所以為了你自己的健康著想,還是要多多注意家電產品存在的問題,無論是空調、冰箱、洗衣機,如若只是使用但未經保養,最終帶來的健康威脅也只有你自己來承擔,另外,對空調外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有機會我們也聊聊關于空調外機的二三事。
(8152745)
上一篇:tcl檢查是什么(TCL鑒別)
-
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如何聯系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8
-
兩米金箍棒展出引熱議 周大福門店:巡展非賣品
2024-08-27
-
長虹lt26720黑屏故障(長虹LT26720液晶電視黑屏故障的診斷與解決方案)
2024-08-27
-
Vertiv空調廠家售后維修電話(如何獲取Vertiv空調廠家的售后維修服務電話號碼?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