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炸裂了!Midjourney新版發布:比照片還真實
自ChatGPT走紅以來,以“聊天”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協作工具們受到了各行各業的關注,讓AI寫首詩、發封郵件,或是做一份計劃書,這些工作已經成為AI聊天機器人的“日常需求”。
但似乎,人們遺忘了AI還具有創作文字以外的內容,比如,一幅畫。
(圖源:Jason Allen)
2022年8月,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藝術比賽宣布了一名令人驚喜的獲獎者,這位獲獎者名為杰森·艾倫,他既不是專業的畫家,也不是自由藝術家,而是一款桌面游戲的CEO。他的獲獎作品《太空歌劇院》,由新型AI繪畫工具“Midjourney”創作而成。
《太空歌劇院》是一幅神奇的畫作,它結合了古典與科幻的元素,將17世紀歐洲的歌劇院場景與極具科幻的太空相融,畫中身穿華麗服飾的貴婦們站立于穹頂之上,漫游于太空之間,極具魔幻色彩。這樣一副“神奇”的畫作,竟是出自AI之手。
(圖源:Midjourney)
沒錯,Midjourney,這款完成度極高的AI繪畫工具,正在開啟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新世代。
Midjourney為何突然走紅?在《太空歌劇院》獲獎之前,Midjourney其實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即便它擁有不俗的內容創作能力,但依然只在AIGC愛好者的小眾圈子里流行。可以說,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讓Midjourney走進了大眾的視線。
2021年,OpenAI發布了第一代AI繪圖工具DALL E,使用文字描述,即可生成一張圖像,打開了AI繪圖的新世代。由于是初代工具,DALL E的表現并不完美,很多場景都沒法真實呈現,或者說,這個工具創作的作品,看起來依舊是一張來自人工智能生成的圖片。
這樣的結果并不讓人意外。自2020年以來,不少小眾AI繪圖工具走紅,基本遵循了“臨摹”、“描述生成”和“參考生成”這三種工作模式,早些時候在短視頻平臺“抖音”上很火的“AI一件變裝”,正是基于參考生成實現。即使是有參照物、有一定的描述,這些AI工具依然很難令人滿意。
(圖源:Twitter@weplash)
AI繪圖之所以“一眼假”,主要還是兩個部分:光影和手指。
與人類作畫不同,AI繪圖工具沒法了解到用戶所描述的場景里光源的正確走向,以Stable-Diffusion、Lora這樣的熱門繪圖工具為例,它們處理光影的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左右光源不分,導致產出的作品不夠真實。同理,手指的幾何形狀十分復雜,沒有一定的規律,AI工具很難有針對性的處理。
這些問題,在V5版本的Midjourney上全都被解決了。
上周,有網友利用Midjourney制作了一系列“情侶合照”,因過于真實的場景塑造和人物表情,走紅網絡。不少網友表示,在得知它是由AI工具創作之前,只覺得是一張平平無奇的照片。像“一張照片”,在某種意義上,詮釋了Midjourney的成功。
網友們大開腦洞地將馬斯克與煉鐵工廠組合到了一起、把愛因斯坦帶到了熱鬧非凡的音樂節、甚至幫中國男足“拿下”了卡塔爾世界杯的冠軍。天馬行空的想法,如今只需文字描述就能做到。
Midjourney,真正智能的AI繪圖工具Midjourney能夠大獲成功,除了對細枝末節的精準把控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對場景的還原。
前面提到,AI制圖之所以能被人們快速識別,細節的成敗是關鍵,但實際上,作品的風格十分重要。從網友的一些作品中不難看出,Midjourney擁有根據場景自動調色的能力。
(圖源:微博@藤原小直)
舉個例子,當你嘗試生產一張90年代的照片時,你是否會對照片的質量有所顧慮,畢竟在那個年代,膠卷相機才是主流。而膠卷相機往往沒有那么清晰的畫質,對曝光的控制也比較差勁,這樣的風格被攝影玩家稱為“膠片感”。Midjourney在接到關于年份的描述時,會主動匹配用戶的需求,不會讓一張高清圖片出現在“90年代”的場景描述之下。
這正是Midjourney的精妙之處。
當然,匹配風格對于V5版本的Midjourney來說,還算不上什么真正的主菜。Midjourney現在可以按照用戶的需求,模擬不同攝影設備的攝影效果,例如“shot on Canon R6 with 50mm f1.4”,此處包含了相機型號為佳能R6,50mm焦段與f1.4光圈等信息。Midjourney可以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模擬出所需的效果。
(圖源:微博@甘信堯)
不得不說,Midjourney這項功能不僅是“惹”到了繪畫創作者,還同時“惹”到了光學設備制造商,同時讓兩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失業,很難不讓人感到擔憂。
AI繪圖越來越逼真,真的沒問題嗎?當人們還在討論人工智能作為輔助工具,會不會一步一步搶走大部分基礎從業者飯碗的時候,AI繪圖暴露了巨大的問題。
3月28日,Midjourney正式宣布關閉所有免費賬戶通道,并通過官方平臺發布公告稱,將對由Midjourney生成的圖像進行嚴格監管。為何勢頭正盛的Midjourney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原來,有人利用它生成的照片,制造了假新聞。
(圖源:Instagram@blastmagazine)
此前,有新聞平臺發布了一則“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被捕”的快訊,圖片上,特朗普被美國警察挽住雙臂前行,配合文字描述,不少網友真的以為特朗普被捕了。隨后,經證實,這張圖片由AI生成,且文字描述也為虛假消息。
事實上,越發逼真的AI制圖工具,必然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仔細研究這張“假新聞圖”,不難發現,無論是光影、構圖還是人物神態,幾乎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這樣的圖片制作簡單,造假成本極低,且能引起的輿論空間深遠,對新聞業界造成的影響巨大。
(圖源:Instagram@blastmagazine)
另一方面,AI繪圖的數據也不是憑空而來,訓練其數據模型需要用都大量圖片,而這些圖片的來源也存在不小的版權爭議。早些時候,Stability AI的母公司Stable Diffusion被全球最大的圖庫公司Getty Images告上法庭,指責其使用不正當手法訓練旗下的AI制圖工具,涉及商業侵權。同樣地,這些AIGC創造的圖片,版權可以來自于擁有獨立版權的作品,歸屬權難以辨別。
盡管人工智能正在快速發展,其背后存在的問題還有非常大的討論空間,版權、道德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爭議不斷。AI制圖距離被廣泛應用,還差臨門一腳。
寫在最后可以預見,在人工智能輔助工具的加持下,人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方便,AI生成文字、AI制圖,這一切都變得更加簡單化。但愈發真實Midjourney也拉響了人工智能“入侵”生活的警報。
現階段的Midjourney,已經可以做到“以假亂真”,這是一件好事,同時也是一件壞事。好的方面,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與文字描述,創作更加真實的畫作,即便自己在繪畫方面沒有掌握任何一項技能,這也并不是難事;而壞處是,這些看似真實的作品,擁有極高的可信度,影響著人們的判斷能力。
(圖源:Twitter@techhalla)
無論如何,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創作變得不再有門檻,但創作的核心其實一直沒有變,那就是想法與創意。Midjourney看似強大,但無法脫離用戶提供的描述,自主地創作作品,這就是為何自AIGC誕生以來,不少利用AI工具創作作品的用戶,依然可以被稱為藝術家。
所以說,只要創意不斷,強如Midjourney也搶不走你的飯碗。
-
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如何聯系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8
-
兩米金箍棒展出引熱議 周大福門店:巡展非賣品
2024-08-27
-
長虹lt26720黑屏故障(長虹LT26720液晶電視黑屏故障的診斷與解決方案)
2024-08-27
-
Vertiv空調廠家售后維修電話(如何獲取Vertiv空調廠家的售后維修服務電話號碼?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