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空調顯示po是什么意思(美的空調正常使用出現po是什么意思)
前沿拓展:
在看到 VOGUE 一組關于真我 GT 2 Pro 的宣傳照后,我腦海中蹦出了「清新脫俗」這個詞。
純白色,只有白色的真我 GT 2 Pro 在近年形形色色后蓋配色的機海之中尤為特別。它就好像國宴「開水白菜」一般,初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味道卻百轉千回。
就如同這道經典川菜,真我 GT 2 Pro 沒有用流光溢彩和五光十色來表達設計感,而是把一則「普通」的色彩,用不同的「工藝」呈現出來。
而在摸到真機之后,清新脫俗的印象更突出了,而這也不僅指的是外觀,而是包括了其他的規格和配置。
或許是最「靜寂」的設計和配色真我 GT 2 Pro 這次后蓋的設計算是一種「逆潮流」。
當下,很多廠商在外觀設計上比較偏向多層工藝疊加各種材質,在配色上也多是兩兩疊加做成漸變。多重 buff 之下,第一時間往往很容易抓住眼球,但當類似的產品成為主流之后,就變成了「亂花漸欲迷人眼」。
此時再看真我 GT 2 Pro 的純色,仿佛在一片浮躁的氛圍之中獨享了一份清靜,很佛。
從最開始的 真我 X 大師版,再到去年的真我 GT 大師探索版,真我與深澤直人合作已經變成常態,如今這「大師」的設計語言和風格已然成為真我的一則設計標簽。
真我 GT 2 Pro 的「大師·紙」和「大師·森」兩種樸素的顏色也來自于深澤直人。「紙」的原色為白,而「森」原色為綠,無需思考,腦海中便會自動為這兩種配色的名字打上印記。
在回歸樸素配色的同時,機身材質也回歸,后蓋材料取自紙張,經過一系列的工藝提取制成,官方稱之為生物基材料設計,并通過 ISCC 環保認證。
在我們印象里,紙是脆弱的,但質感卻是溫和的,真我 GT 2 Pro 并沒有延續「脆弱」,而是學到了「溫和」。它有紙張的溫和親膚感,在耐用性上實則也與其他材料相差不大,至少在我體驗的這段時間,真我 GT 2 Pro 依然如新。
拋開后背獨特的材質,以及素雅的配色,其他部分就比較真我了,攝像頭模組依舊是麻將配合大小眼,不過好在分布的很是有序,還挺耐看。
而正面則是一塊「直屏」,而且是基于柔性屏材質做出的「直屏」,由此,屏幕的黑邊控制的要更好一些。
整體來說,即使把生物基材料拿走,真我 GT 2 Pro 的設計依然足夠的「獨特」,它的獨特不在于各種「閃亮」buff 的疊加,而是在于對于「潮流設計」的獨立思考。在此之上,加上首發的生物基材料,就像是畫龍點睛了。
或許是唯一的旗艦級直屏為什么「直屏」的呼聲這么高?
我在各種社交媒體上找了一些論據,不容易誤觸、方便貼膜、App 邊緣變色/扭曲、顯示不全,算是幾大訴求。
屏幕邊緣顏色失真,曲屏暫時無解,但日常使用影響不大。而對于邊緣誤觸,成熟的定制系統都可以自行去屏蔽(或者優化),在去年我幾乎用的全部是曲屏,「誤觸」幾率寥寥。
對于「貼膜」、「扭曲」和「顯示不全」算是大曲率曲面屏(瀑布屏)的使用痛點,因此去年很多產品的屏幕都做了微曲面,以求減少顯示不全和扭曲的問題,至于「貼膜」,只能出廠前提前給你貼好。
但問題并沒有解決,無論是微曲還是大曲(不是酒),只能貼「塑料膜」并用膠水作為中介牢牢的固定在彎屏上。
塑料膜的硬度不夠,指甲劃過總能留下它來過的痕跡,更別說其他的保護性了,且透光率也不如鋼化膜。
而曲面屏呢,它給產品帶來了「足夠高」的沖擊力,從設計上把黑邊隱藏,更抓眼球。歸根到底直屏和曲屏的較量更像是理性與感性的糾結。
用了近一年曲面屏旗艦的我,在把小而美的數據轉移到真我 GT 2 Pro 后,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屏幕「凹進去」了,視野一下子打開了,邊緣更清晰了。
在邊緣處,真我 GT 2 Pro 的屏幕并非是一直到底,而是有了一定的過渡,在滑動返回與多任務切換時,并不會有頓挫感,在這方面,它并不比曲面屏差。
整機手感上,真我 GT 2 Pro 背部是有很大的弧度來貼合手掌,配合 8.18mm 的厚度和 189g 的重量,拿在手中也不會有撐手和硌手。
在直屏形態下,真我 GT 2 Pro 用的是旗艦水準的屏幕,6.7 英寸 2K 分辨率,LTPO 可變刷新率,E5 材質,10.7 億色,Display Mate A + 認證,該有的都有了。
在剛剛過去的 2021 年,即使不算旗艦,搭配直屏的產品屈指可數,直屏的呼聲也相當大。開年第一款「旗艦」,真我 GT 2 Pro 用了一塊成本、素質雙高的直屏,算是回應了近來市場的需求。而直屏愛好者們,也有了旗艦級的新選擇。
或許是最冷靜的驍龍 8沒出意外,真我 GT 2 Pro 搭載的是高通新一代驍龍 8 移動平臺,而意外的是,它對功耗調校上的選擇。
驍龍 8 跟去年的驍龍 888 同樣用的是三星工藝,只不過工藝制程更新到 4nm,并且 CPU 超大核、大核、中核組成的三叢(1+3+4)架構均獲得換代更新。CPU 升級思路比較簡單,就是用功耗來換取性能,正所謂「多花一分錢多買一分貨」。
而 GPU 上,從之前工程機來看,它的提升較為明顯,新一代的 Adreno 圖形處理器有著更優的性能,官方表示相對驍龍 888 會有 60% 的提升。
綜合來看,不計功耗比的話,驍龍 8 的理論上的升還是比較明顯,但具體的表現還是要看廠商對功耗的控制,以及對峰值性能的取舍了。
無論是需要時峰值性能的軟件跑分,還是持續輸出的高負載游戲,真我 GT 2 Pro 在輸出時,有兩條紅線,一條是溫度,一條是功率。
在安兔兔、GFX Bench、GeekBench 一輪轟炸之后,內部溫度最高出現在 CPU、GPU 全開狀態下,CPU 核心溫度直接來到 60℃,經過機內散熱結構的傳導,機身并不燙手,但溫升的存在感還是挺足。
安兔兔跑分過程中 CPU 全開,并且 CPU 溫度達到 60℃. 圖片來自:perfdog
而到了游戲中,真我 GT 2 Pro 則沒有這么激進,穩字為先。國際服的《原神》中,CPU 內核溫度控制在 55℃ 以下,X2 超大核頻率不超過 1.7GHz,大部分時間會控制在 1.5GHz,遇到復雜計算場景時,更多依靠的是大核心和小核心,并且 GPU 負載維持在 71% 左右(最高來到 85%)。
《原神》中,真我 GT 2 Pro 驍龍 8 CPU 表現. 圖片來自:perfdog
如此選擇的結果則是,真我 GT 2 Pro 功耗控制在 4.4W 之下(整機預計 6W 左右),機身僅有一點點溫感,平均幀率也僅有 45fps,一旦出現大量貼圖和不斷刷怪的情況下,畫面會有稍許可見的卡頓。
在游戲中,真我 GT 2 Pro 依然有很多特色設置。
與之相反,在《王者榮耀》這類國民級手游中,真我 GT 2 Pro 對驍龍 8 的調度更為活躍,超大核心 X2 全程維持在 2.4GHz,中核心和小核心反而要悠閑不少,GPU 也不過才有 30% 的負載,功耗則在 2.7W 上下。
不算跑分這種非常規使用場景下,真我 GT 2 Pro 對驍龍 8 功耗輸出的選擇趨于「穩」和「持久」,而非是「火力全開」。
如此來說,真我 GT 2 Pro 整機的功耗表現以及溫控也更穩,沒有劇烈而持久的溫升,整機較為溫潤。當然了,在需求極致性能的《原神》面前,表現略有那么一點保守。
或許是花活最多的相機真我 GT 2 Pro 的影像模塊采用了三攝雙閃的配置, 主攝是經典的 IMX766,超廣角則是三星 JN1,雙 5000 萬組合,而第三顆攝像頭則是一枚 200 萬像素的「顯微鏡」。
真我 GT 2 Pro 這套攝像頭組合,沒有「長焦」,2 倍主要靠主攝裁切,但超廣角鏡頭多了兩個玩法。
加上最大 40 倍的「顯微鏡」,以及在真我 GT 大師探索版上「街頭」模式,真我 GT 2 Pro 的相機在功能上有著很多的花活。
整體使用感受來說,雖然沒有潛望攝像頭提供 5x 的長焦,但裁切而得的 2x 細節保留的尚可,日常還算夠用。
當然了,5x 或者長焦鏡頭并非是「偽需求」,在游玩時一套滿配的攝像頭絕對會帶來更高的成片率。只是,如此的模組配備也會擠占機內有限的空間和帶來額外的重量,有利有弊。
真我 GT 2 Pro 取了輕薄的機身和大電池,舍去了原生的 2x、3x 以及 5x 長焦。
安排在次級菜單中的超廣角鏡頭 150° 模式.
在超廣上,所搭載的三星 JN1 也是今年首波旗艦們的均配。JN1 的優勢是 CMOS 體積更小,因而配合鏡組會呈現 150° 類似「魚眼鏡頭」的視角。
上:150°,下:普通超廣角
150° 模式下的「星球」模式。
150° 視角的新鮮度足夠,但唯一的問題是十分明顯的光學畸變,這與相機上的魚眼鏡頭類似,它更像是一枚「趣味」鏡頭,而非是嚴肅的記錄用。
顯微鏡頭也是同理,趣味性大于實用性,但翻看我的相冊,顯微鏡的出場頻率顯然要高于 150° 的超廣角。縱使顯微鏡并不算什么新規格新視角,但它的存在總會讓你拍拍看,算是一種獵奇心態在作祟。
拋開獨特的視角,具體到風格成像上,真我 GT 2 Pro 呈現的一貫是低對比稍高飽和的清亮風格,很討巧眼球。倘若需要更高的對比和風格化獨特的調色,切換為街頭模式就好。
主攝(陰天)
主攝 2x.
主攝(弱光).
室內 2x.
室內主攝.
街拍模式+街拍濾鏡.
真我 GT 2 Pro 這套影像系統的特點相當的明確,沒有長焦,卻多了很多趣味。在適用性上,這套組合也可以拿下 90% 的使用場景,并且還會額外的提供很多的功能,讓拍攝更好玩、更有趣。
或許是最不一樣的第一波新機正常中度使用,從 100% 到 20%,真我 GT 2 Pro 足以亮屏 5 小時以上,倘若你不玩游戲成績還會提升。這得益于內置的 5000mAh 電池,也得把功勞給驍龍 8 性能輸出調校上。
而在充電上,真我 GT 2 Pro 配備得是十分成熟的 65W SuperDart 快充,與此前的機型完全兼容,因此在補能速度上也很 65W,大概 30~40 分鐘左右就能充滿。
值得注意的是,真我 GT 2 Pro 依然不支持無線充電,不過考慮到大幅提升的續航水平,以及足夠輕薄的機身,并不是個大問題。
這臺手機有什么「缺點」?
在感嘆真我 GT 2 Pro 后蓋的手感,整機的重量,甚至也夸贊更好看的攝像頭模組設計之后,Jason 老師終于冷靜下來,問出了上述的問題。
沒有長焦,沒有無線充?是我的回答。
但仔細想來,這其實并不能算是「缺點」,產品并不是一道數學題,它沒有一套固定的公式和解法,也并非是每個單項做到最好然后疊加。
在產品誕生之路上,為了最終的結果,往往有著相當多的「取舍」,反而它更像是個邏輯題,存在著很多的「有我沒你」、「有你沒他」,在硬件技術獲得大突破之前,選擇和平衡一直是產品的主旋律。
真我 GT 2 Pro 舍掉長焦、無線充,而取回了輕薄機身、更大的電池更好的續航,以及足夠「美觀」的攝像頭設計,更為重要的是做到了 3899 元(首發 3699 元)的價格。更別忘了,真我 GT 2 Pro 還在設計和機身材料上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潮流
拓展知識:
-
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如何聯系AERMEC空調維修服務電話以解決常見問題?)
2024-08-28
-
兩米金箍棒展出引熱議 周大福門店:巡展非賣品
2024-08-27
-
長虹lt26720黑屏故障(長虹LT26720液晶電視黑屏故障的診斷與解決方案)
2024-08-27
-
Vertiv空調廠家售后維修電話(如何獲取Vertiv空調廠家的售后維修服務電話號碼?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