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東館|中國古代青銅館率先進入試開放
2月2日起,上博東館中國古代青銅館將率先進入試開放,為觀眾呈現海內外體系最完整的中國古代青銅器陳列。
上海博物館作為享譽世界的頂級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也是全球中國古代藝術門類最齊全的博物館,目前文物門類超過33大類,藏品總數超過102萬件(套),珍貴文物近14.5萬件(套),擁有海內外體系最完整的中國古代藝術通史陳列,是展示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
基于此,上博東館立足藝術史高度,拓展展覽內涵,將原有藝術專題展做通、做全、做精,以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全景式大格局,打造中國古代藝術通史陳列,更好講述深厚的中華文脈。上博東館珍貴文物的展出比例將從人民廣場館的4%左右提高到10.5%。
其中,青銅館、書法館、繪畫館、印章館是海內外唯一的常設通史陳列,陶瓷館、貨幣館也是海內外體系最完整的通史陳列之一,與雕塑館、玉器館等八個常設展廳堪稱八部“中國古代藝術史教科書”。
上博的中國古代青銅館最早展出于1973年,為國內外第一個專題陳列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藝術館。本次開放的東館青銅館為50年以來的第六次陳列改建。本次改陳在陳列結構、展品選擇、闡釋說明、視覺環境等多個方面,都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更新迭代,展現出上博在收藏與研究方面“守正創新”“強基固本”的專業精神。其中,青銅器制作技術版塊增加了多種技術手段內容,輔以多媒體視頻、互動游戲、專題展示等,向觀眾直觀闡釋更多相關知識點。
守正創新的陳列結構
最新陳列共有八個板塊:萌生期、育成期、鼎盛期、轉變期、更新期、融合期、復古期、青銅器制作技術。整個陳列精選500余件展品,反映了公元前18世紀夏晚期至公元19世紀中葉清中期的3600年間,中國古代青銅器發生、發展、演變的歷程,是目前海內外唯一的體系最完備的中國青銅器通史陳列。
青銅器萌生期、育成期、鼎盛期、轉變期、更新期的“五期說”,是馬承源先生對夏商周青銅藝術發展和分期的概括和總結,自1973年上海博物館青銅器最早的陳列就開始運用,本次陳列沿用這一馬先生的重要學術思想。
萌生期為夏代,此時的青銅器已經具有禮制內涵,標志著中國業已步入文明社會。育成期為商代早、中期,這一時期的青銅器在黃河、長江流域多有發現,奠定了中國古代青銅藝術鼎盛繁榮的基礎。鼎盛期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此時的青銅藝術輝煌燦爛,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的高峰。轉變期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銅藝術發展由繁縟轉向質樸簡率,耳熟能詳的列鼎、編鐘就出現于這一時期。更新期為春秋中期至戰國,此時青銅藝術再次出現高潮,青銅器區域特征明顯。
東館青銅館在原有的體系上增加了兩個部分:第一是融合期,秦至五代,展示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對青銅器發展的影響;第二是復古期,北宋至清中期,展示了自宋代以來仿造夏商周三代的復古禮器,反映了統治者倡導以儒學為核心的價值觀以及對后世和東亞的影響。
板塊內部也進行了調整:更新期青銅器原來是將所有器物按照器類陳列,隨著學術研究的推進,現細化為中原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草原文化五個單元;青銅器制作技術板塊分為銅礦石的開采和冶煉、青銅器鑄造技術、青銅器的合金成分及復合金屬技術、青銅器表面裝飾及處理技術四個單元,時代也配合青銅展陳延伸至明清時代。
新增近百件展品
原陳列中的絕大部分展品將繼續展出,如鎮館之寶大克鼎、犧尊、子仲姜盤等。同時新增近百件展品,包括夏晚期的綠松石牌飾和單翼鈴、鑄有早期青銅器銘文的甲壺、戰國的商鞅方升、新莽的同律度量衡詔衡桿和詔版、北宋的大晟編鐘、明代的噴水魚洗等。
闡釋說明簡明易懂
此次改陳,單元說明和器類說明的所有文字均更新為中英雙語,生僻字皆標有漢語拼音。同時,青銅器制作技術部分增添多種技術手段,直觀地闡釋各種難懂的知識點,具體表現為以下三點:
1、依據生產場景對銅礦石的開采和冶煉單元中礦井坑木、采礦工具銅斧與石錘、煉銅爐爐壁進行展陳,配以青銅礦冶畫卷(長條屏),以二級菜單形式將15個知識點置于其中,極大地拓展了知識點,使觀眾能夠更好地了解相關知識。
2、對商周時期主要的陶范鑄造技術,以五個獨立展柜形成相對獨立的展區展示“執簡馭繁——商周青銅器的制作技術”,配以五個多媒體視頻,通過CT檢測分析技術揭示出重要的鑄造技術手段。
3、青銅器的合金成分展示中,配以《鑄器之謎配比之道》的互動游戲,在互動中了解合金配比與器物性能的關系。
視覺環境幽遠寧靜
展廳基本色調為深綠色,作為1986年在河南南路16號館舍第四次改建時定下的經典色調沿用至今。改陳后的燈光照明將著重突出青銅器的莊嚴肅穆,使文物造型輪廓更優美、紋飾更清晰、觀賞舒適度更高,同時渲染整個展廳幽遠寧靜的氛圍。此外,展柜全部采用低反射玻璃,極大地降低了反光帶來的干擾。
收藏與研究成果充分轉化
青銅展廳的陳列是上海博物館多年來重視學術研究和文物征集等基礎工作的成果轉化。展品的選擇和說明闡釋等方面皆能體現出上博人在收藏與研究方面“強基固本”的持續努力。“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博物館的“基本”正是文物及其相關學術研究。在學術研究方面,上海博物館致力于建設更具學術高度、創新活力、社會影響的“大科創”模式,鼓勵新視野、新技術的學術創新。近三十年來,包括上海博物館在內的學人對秦漢及其之后的青銅器進行深入研究,對這一時期的青銅器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奠定了展陳新增板塊的學術基礎。CT檢測分析技術等文保科技也被運用到展陳中,直觀展示了商周青銅器的制作技術。
七十余年來,上海博物館面向全社會征集的文物數量及質量十分可觀,加之近十年間對藏品基礎工作建設的大力推進,全面豐富了館藏文物資源,極大程度上完善了藏品體系,在展品挑選時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學術研究的進步,能夠為藏品征集提供方向,有效完善和豐富藏品體系。藏品體系的豐富,則拓寬了研究人員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視域。二者相輔相成、互哺共育,共同打造體系完整、脈絡清晰、史料翔實、敘事生動的中國古代藝術通史陳列,為上海博物館東館成為“世界看中國”的重要窗口打下扎實穩固的基礎。
新增部分重點展品信息
鑲嵌獸面紋牌飾
夏晚期(公元前18世紀—前16世紀)
鑲嵌獸面紋牌飾或用于佩戴,使用時與鈴相伴。器身以青銅鑄出主體框架,呈四角鈍圓,略呈亞腰形,兩側各有對稱環鈕;其上綠松石拼合鑲嵌出獸面紋,制作精巧,絲絲入扣,歷經3000余年而保存較好,體現了當時高超的青銅器鑲嵌工藝和綠松石加工技術。在河南省二里頭遺址曾出土過類似的器物。
甲壺
商中期(公元前15世紀中葉—前13世紀)
壺是盛酒器。此壺長頸,腹如球體,肩部設有兩個橫置的鈕。壺蓋和肩部飾龍紋,腹部飾獸面紋。紋飾用陰刻的細線勾勒,獸目圓凸,為典型的商代早、中期裝飾風格。圈足內側鑄銘 “甲”,這是最早的青銅器銘文之一。
龍形磬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初)
磬為擊奏樂器。整體呈龍形。背脊置鳥形曲棱,下設長方形孔,用以懸掛,腹下置曲踞狀足部。設有十個乳釘狀枚,腹部中央的大枚為奏擊點,龍首部設一枚為目,其余沿邊緣排列,兩面紋飾相同。青銅磬屬于長江流域青銅器。
豫角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角是祼酒器。設蓋,器口呈弧形,卵形腹下承扁三棱形錐足。腹部一側設犀牛首鋬,反面相同位置飾犀牛首浮雕,運用犀牛首是此器最大的裝飾特色。蓋面飾獸面紋、犀牛首紋。腹部兩側飾外卷角獸面紋。器、蓋同銘二行七字。
商鞅方升
戰國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
商鞅方升是量器。左壁刻有銘文三十二字,記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商鞅鑄造了容量為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為一升的標準升。底部銘文為秦始皇廿六年詔書。此器是中國度量衡史上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菱紋盒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整器呈扁球形。蓋設羊形鈕,腹兩側置獸首銜耳環。紋飾均以鏨刻而成,蓋面、器腹的主要裝飾菱形紋。蓋沿與口沿刻有一獨角瑞獸,上下圖案相合,則鈕和兩耳處于平衡狀態,這是為了講究器物的對稱性而做的特別標記。
中宮雁足燈
西漢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
上端為燈盤,呈圓環凹槽形,中柱為獨立的雁足,足爪下有圓形座。雁足腿部關節形象逼真,給人以穩健之感。從燈盤所刻銘文可知,此燈自銘為“雁足燈”,制造于建昭三年,為皇后的中宮所有,后賜予陽平侯家。
同律度量衡詔衡桿和詔版
新始建國元年(9年)
青銅衡桿,桿身作扁長方體,上面正中鑄一扁平狀鼻鈕;左右兩端底面鑄有懸鈕,與桿身成垂直設置,寬與桿身厚相等,中有圓形小穿孔,橫桿桿身一側的中部刻新莽“同律度量衡”篆文詔書,共20行81字。青銅詔版,近正方形,正面刻新莽“同律度量衡”篆文詔書81字,分9行,每行9字。銘文章法整齊,字大而凝秀端莊,字長約2厘米,多數寬1.2-1.4厘米。同律度量衡詔衡桿和詔版對我們理解新莽時期的政治和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晟蕤(ruí)賓中聲鐘
北宋政和(1111―1117年)
北宋徽宗時期由掌管宮廷音樂的官署——大晟府所制作的大晟編鐘中的一件。據記載,編鐘的形制、紋飾是仿制當時出土的春秋晚期宋公戌鐘,共鑄12套。正背刻有“大晟”“蕤賓中聲”銘文,其應是中聲第七件。
噴水魚洗
明(1368–1644年)
洗,古代盥洗用具,盆底飾有四條浮雕鯉魚,又稱魚洗。當盆中注入清水,雙手反復摩擦洗口的耳沿時,魚洗不僅會發出“嗡嗡”聲,而且位于魚嘴處的水面上會激起水花,產生噴水奇觀。這是由于雙手摩擦洗耳時為青銅洗的振動提供了振源,青銅洗的振動可分為垂直洗壁的橫向振動和沿著洗壁的縱向振動。當橫向振動從青銅洗的雙耳激發并相向傳播時,其剝離出的橫波會產生干涉并形成駐波現象,即產生波腹和波節,波腹為振幅最大處,波節為振幅最小處。在波腹位置,洗壁大幅度的振蕩并拍擊水面,進而激起劇烈的水花形成噴柱,而浮雕鯉魚正好被安置于波腹處,因此看上去就好似游魚擊水的效果。
供稿丨辦公室
初審丨孫路遙、石維塵
終審丨湯世芬
版權聲明
上海博物館(微信號:上海博物館)發布的圖文均為版權作品,僅供訂閱用戶閱讀參考。其它網站、客戶端、微信公號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獲得授權,并注明“上海博物館”版權信息。敬謝!
聯系電話:021-63723500
- 方太消毒柜怎么解鎖(方太消毒柜解鎖方法)01-30
- 伊朗克爾曼恐襲事件遇難者上升至91人01-06
- 1凡帝都空氣能服務電話(凡帝都空氣能服務:一站式解決您全方位的空氣問題)
- 2美的豆漿機e1故障(美的豆漿機e1故障處理方法)
- 3法瑪奇智能鎖忘記密碼怎么開鎖(法瑪奇智能鎖忘記密碼解鎖新方法)
- 4長城保險柜售后客服電話-400全國免費咨詢熱線(長城保險柜售后客服電話-400全國
- 5SUPOR空氣能24小時服務熱線官網(SUPOR空氣能24小時服務熱線官網)
- 6酷豐指紋鎖廠家電話(酷豐指紋鎖廠家電話查詢)
- 7惠城東芝電視售后維修電話(電視21寸的怎么那么少)
- 8光明貝格爾空氣能24小時人工服務熱線(如何快速聯系客服)
- 9福田大金空氣能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如何快速聯系客服)
- 10重慶雪人SNOWKEY制冰機售后(制冰機有上門安裝嗎)
-
Meluck空調廠家售后服務電話號碼是多少(如何獲取Meluck空調廠家的售后服務電話
2024-08-27
-
志高空調變頻的故障p2(全面解析與解決志高空調變頻故障P2問題:專業技巧與步
2024-08-27
-
中國含金量最高的6枚奧運金牌,2枚在巴黎奧運會!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