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民政局回應“禁止制造銷售紙錢”,移風易俗豈能靠“一禁了之”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清明將至,近日,南通市民政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一則《禁止制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通告》引發外界熱議。對此,江蘇南通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地是從精神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的角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來推進這個事情,當然選擇在清明時節這個時間點,確實容易引起老百姓的一些誤解。(據3月27日央廣網)
南通這一新規,一石激起千層浪。事關清明祭掃,當地市民當然非常關注,南通市12345工作人員表示接到大量市民電話反饋意見,同時也引發網友熱議,相關話題登上了社交平臺熱搜榜。
(來源:南通發布公眾號)
而當地民政局這位負責人的解釋,讓人更加迷惑不解。他表示,可能是老百姓沒有吃透(文件),或是發布方沒有解釋明白,“我們是從市場行為強調禁止制造和銷售,沒有說(禁止)使用這個環節。”
這意思就是說,商家如果制造銷售冥幣紙錢、紙人紙馬等殯葬用品,就會受到處罰,不但東西會被沒收,還可能要并處制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但是沒說不準普通民眾使用。這兩者要說不同,也的確有不同,畢竟這只是個地方規定,市民不在本地買紙錢燒,也可以去外地買或網購紙錢來燒。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規定除了讓本地經營與通知相關的殯葬用品的店家猝不及防地倒閉,還有什么意義呢?既無法倡導文明祭祀,也不能凈化空氣環境。
南通市這一規定之所以引發廣泛不滿,一來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刀切”式地禁止制造銷售殯葬用品,不符合民情民意,沒有顧及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哪怕是推行文明祭掃,防治污染,消除隱患的初衷沒有錯,也實在有些簡單機械,操之過急。
二來也因為,通告中直接將紙錢冥幣等殯葬用品,定義為封建迷信用品,對于民眾情感是一種傷害。燒紙錢祭祀先人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不應該被一律劃為封建迷信陋習,民俗與迷信有非常明顯的區別,民俗通常是群體性的行為,與特定的節日、慶典或生活事件相關,被社會廣泛接受和遵循,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有助于維持社會穩定,促進情感交流;而迷信則一般是個人出于某種私人目的而進行,有可能導致認知偏差,對個人身心健康和社會安定秩序造成危害。做民政工作,不應該將兩者混為一談,否則就容易引發爭議,造成混亂。
南通南方市場,銷售冥幣紙錢等用品的商家(來源:央廣網記者 楊夢奎 攝)
事實上,這些年來很多地方都曾經根據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2012年修正本)》中“禁止制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的規定,做出更細化的地方性規定,但對于“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卻并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定義。一些地方曾出臺規定,沒有禁止焚燒紙錢,但是禁止在城市道路、廣場、河邊、樹林、草坪等公共場所焚燒,以免引發火災,造成污染;也有一些地方允許銷售黃紙、元寶等傳統祭祀用品,但是禁止銷售使用仿照人民幣樣式的冥幣以及紙別墅、紙名牌包等表達低級趣味、違背公序良俗等封建迷信用品,這樣的規定更為細化和精準,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更能讓人接受。
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一些習俗的確會逐漸被淘汰,或是發生變化,倡導文明祭掃,維護公共安全,改善環境質量,弘揚新風正氣,都是良好的愿望,也是努力的目標,但在推廣和實施的過程中,也要保留對傳統民俗的尊重,循序漸進,徐而圖之,讓大家真正從內心去接受新的方式和風氣,主動踐行文明祭祀的新理念,而不是用一紙禁令,生硬地改變民眾延續多年的生活習慣,這樣不但難以有好的執行效果,還會引發民眾的不理解和不支持。
目前,江蘇省民政廳表示,已經關注到相關問題,希望能盡快給個說法,讓南通市民能安安心心在清明節以合適的方式祭祀先人,慎終追遠。這起風波也再度給社會以啟示:推進移風易俗,就得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一點懶都偷不得,“一刀切”更是使不得。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佳源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故障)10-10
-
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如何獲取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以解決空調問題?)
2024-08-26
-
DB空調拆機電話(如何獲取DB空調拆機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6
-
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如何聯系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以解決我的空調問題?這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