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的空間哲學,高顏值運動導向有戲嗎?
文|七號-宋
小米SU7上市在即,釋放信息越來越多。最近關于它的空間尺寸的討論很熱鬧,網友吐槽一臺C級車后排不能蹺二郎腿。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很快出來澄清:“那是因為前排座椅被調到了最后。”
從盧總專門展示的視頻看,小米SU7空間中規中矩,比早前展示效果要好。建議盧總可以再爭取點空間,別穿皮鞋,穿個板鞋,腿部會更自如。
依我看,沒什么好爭辯,小米SU7長4997mm、軸距3000mm,C級平均水準的表現。車內空間估計和寶馬5系標軸差不多,要說強在哪,應該就是后排地板純平。
有人想拿空間尺寸這點說事“我說吧,小米汽車沒技術,空間結構工程搞不定!”
大可不必這么著急就下定論。
我認為小米汽車的造車邏輯很明確,就是要開發新的純電豪華運動哲學——獲得突出的L113(Dash to Axle)尺寸以及行業最大的前備箱(105L)。
小米SU7達到目的使出了三種手段
為了獲得突出的L113(Dash to Axle)尺寸以及行業最大的前備箱(105L),小米SU7其實做了一套針對性的開發方案。我把它整理為“三種手段”。
1、錙銖必較的風阻系數,不玩傳統方案
想要L113長,就得A柱靠后,這并不符合純電時代的造型設計優先級。最佳的流線型要像“水滴”,比如廣汽埃安ENO.146概念車的風阻系數就被壓低至0.146Cd。
純電車的風阻系數錙銖必較,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為的就是稍微降低點能耗。
又或者理想MEGA和別克GL8,前者擁有了0.215Cd的風阻系數,而后者則是0.29Cd。
純電車相比于燃油車,更強調風阻系數。
如果堅持A柱后移方案,就要求小米SU7要做更多開發工作。比如它采用了28°前風擋、17°大溜背的造型,將風阻系數降低了10Counts;車身的G4連續曲率降低了1Count;車頂中間的鵝卵石形激光雷達,高度降低2mm,使得整車風阻系數下降4Counts。
相比而言,行業內極少有同類車型還會采用無邊框水滴形后視鏡,這種設計將迎風面積減小20%,將風阻系數降低了2Counts,同時,小米SU7的8組風道、17個真風口,也進一步降低了風阻系數,這都是妥妥的跑車設計邏輯。
綜合這些后,小米SU7的風阻系數達到0.195Cd,而純電轎車普遍在0.22~0.29Cd區間。
2、L113≠超大前備箱
影響L113最主要的因素是發動機的布置方式,在縱置發動機時代,因為發動機會占用很多縱向空間,所以L113長很常見。在橫置發動機時代,由于發動機位置幾乎都會在前軸之前,所以L113可以更靈活。進化到純電動汽車時代,干脆沒了發動機,前艙可利用空間就更多了。
不過汽車各項設計之間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L113長并不代表就能擁有超大前備箱。小米SU7是有國內最大的前備箱,而大前備箱也會擠占一部分車內空間。具體參數是:小米SU7為105L、Model S為89L、保時捷Taycan為84L、小鵬P7為66L。
小米SU7采用了臥式傾斜布置的散熱器,整體斜躺著放在車底,不占用垂直空間。
這一設計和特斯拉Model 3相似度很高,只不過小米SU7的散熱器尺寸更大。
3、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
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可以增加車內的頭部空間,并且因為電池包利用率高,對車身地板的尺寸要求可得到緩解。
去年底,小米汽車申請的“電池及車身一體化結構、車輛”專利公布,根據具體申報信息可知,電池及車身一體化結構包括車身和動力電池包,車身包括兩個門檻梁,兩個門檻梁沿車輛的左右方向間隔設置,每個門檻梁上均設置有電池包安裝部。
動力電池包包括電池包殼體(殼主體和橫梁),殼主體與電池包安裝部連接,橫梁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位于兩個門檻梁之間,橫梁集成在殼主體的頂部并與車身連接,殼主體的頂部用作車輛的地板面板。
和 CTP 無模組技術相比,CTC 主要通過將地板面板和電池包上蓋合二為一,減少了二者之間的縫隙和連接所需零件。比如比亞迪e平臺3.0,加持CTB技術之后,比亞迪海豹在相同的車身高度情況下,車內垂直空間增加了10mm。
小米SU7不僅利用CTB技術將車身豎向空間利用率提升10mm的高度,還通過電芯倒置技術實現了多模塊共享底部空間,進一步釋放7mm的高度。
為什么其他家不這么做
更修長的L113、如此大的前備箱,行業內是因為克制,還是做不到,有沒有工程學上的考量呢?
我想這其中的關鍵原因在于,前儲物箱更像是“時尚單品”,有沒有很重要,但實際有多大就不太關鍵了。而且其他家也在疑惑,小米SU7既然有了這么大的儲物箱,就應該考慮物品在前備箱內發生摩擦和闖動異響,但它發動機蓋未配備隔音棉,是不太能理解的。所以其他家會想,與其費這么大勁,還可能讓用戶不滿意,干嘛不給座艙內多留點空間呢?
另外,這些對運動性不會有實質性提升,更多是美學原因考慮。
在車身縱向尺寸上,影響運動性的關鍵參數是軸距,也就是下圖中的L101。
在極端情況下軸距越長,前輪和后輪之間的時滯就越多,駕駛時上下振動的幅度會降低,因此長軸距的車不僅是空間大,乘坐體驗往往也會更好。不過長軸距的汽車很難做小轉彎,所以操控性會打折扣。
但L113只是作為軸距的一段,它的長短并不會直接影響軸距的變化。
當然,對于一款既需要運動顏值、又需要空間的車型而言,如果既能實現長L113,也能控制一個合理的軸距尺寸,肯定是再好不過了。
這時候,大家不妨通過一個粗略的小技巧來判斷下。一般來說,一臺車屬于長軸車還是短軸車,可以通過軸距/輪距的數值來劃分,接近“1”,越有短軸距車屬性;接近“2”,越有長軸距車屬性。比如寶馬3系長軸版,軸距2961mm,前輪距1583mm,數值為1.87;短軸版,軸距為2851mm,前輪距1583mm,數值為1.80。
按這個計算,小米SU7軸距3000mm,前輪距為1693mm,數值為1.77。保時捷Taycan的軸距2900mm,前輪距為1710mm,數值為1.70。僅就這個數據指標看,小米SU7是綜合的各種需求后的產物。
輪距越長,對操控平穩性越有利,軸距越短,對操控也有利,所以二者的數據越接近,它越有“短軸車”的屬性。
總結
我們也說不清,小米SU7到底是從造型設計角度出發,為了高顏值選擇拉長Dash to Axle,還是選擇從前備箱空間出發,間接推動了Dash to Axle的增加。不管是哪種動機,總之,它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縱觀行業,嘴上說豪華運動,但身體像小米這么實誠的好像不多……過往一些年都在說汽車年輕化、運動化,到底是新手抓住了機會,還是老手擺了新手一道,小米SU7會是一塊很好的“標定物”。
- 佳源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故障)10-10
-
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如何獲取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以解決空調問題?)
2024-08-26
-
DB空調拆機電話(如何獲取DB空調拆機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6
-
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如何聯系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以解決我的空調問題?這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