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化療相關骨髓抑制超萬人臨床調研報告發布
新京報訊(記者王卡拉)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日前公布我國首個超萬人大樣本的化療骨髓抑制流行病學調研報告——《明見丨中國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及臨床管理現狀調研報告》(下稱《明見》)。《明見》顯示,化療后發生骨髓抑制的總體比例為44.2%,在未發生骨髓抑制前進行干預,有較好的未雨綢繆效果。
《明見》項目的項目組長之一,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姜文奇教授介紹,《明見》是我國首個腫瘤化療相關骨髓抑制(CIM)及臨床管理現狀調研,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委會發起,本次調研,歷時近一年,覆蓋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的超10000名化療患者以及305名全國主任級腫瘤科專家。
“《明見》調研數據給我們幾個主要啟示。首先,中國腫瘤患者化療相關骨髓抑制的發生率較高,臨床醫生需要引起重視。”姜文奇教授表示,萬余名接受問卷的腫瘤患者中,化療后發生骨髓抑制的總體比例為44.2%,即腫瘤化療患者約每兩人中,有一人可能發生骨髓抑制。三分之一左右的患者會發生多系血細胞指標降低;三系骨髓抑制,即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均下降的患者占比為11.2%,即超過1/10的患者在化療后發生了全血細胞的降低。
其次,《明見》數據顯示,在未發生骨髓抑制前進行干預,有較好的未雨綢繆效果。姜文奇教授介紹,臨床上對骨髓抑制預防性手段,最常用的單一預防藥物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47.9%),其次是全系骨髓保護藥物曲拉西利(19.9%),此外還有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等。已發生骨髓抑制的患者,下一個治療周期使用預防性手段,如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曲拉西利、促血小板生成素,則患者再發生骨髓抑制的比例明顯下降。
《明見》項目執行組長,江蘇省腫瘤醫院沈波教授介紹,調查結果顯示,患者端實際統計的骨髓抑制發生以及接受預防的情況,與醫生端對預防性用藥的觀念存在差異。
“大部分醫生樂觀估計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對后續化療的影響,盡管92.8%和61.6%的專家表示會對中性粒細胞減少(CIN)和血小板減少(CIT)進行預防性干預,但實際接受預防治療的患者比例僅有79%和36.2%。預防不足會導致更多患者發生骨髓抑制,尤其是血小板減少,在三系血細胞減少中,對患者化療的影響最大,會導致更多的化療延遲或減量。該問題值得廣大臨床醫生關注。”沈波教授認為,這一偏差可能與咨詢醫生抽樣均衡性、患者經濟情況或各地醫保報銷政策支持情況等有關。
“本次調研同樣發現,一些新興藥物的研發和上市為CIM的管理帶來新的思路,特別是某些尚無指南共識推薦的臨床問題,例如血小板減少的一級預防和腫瘤相關性貧血的預防等。新型CDK4/6抑制劑曲拉西利在化療前使用,可有效降低CIT和CRA的發生率,顯示出了多種傳統骨髓抑制防治藥物無可比擬的優勢。”沈波教授說。
《明見》顯示,當前我國仍然缺乏普適性的骨髓抑制風險評估模型,一定程度上影響預防的實施;在預防用藥過程中,醫生對于藥物的選擇與指南推薦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急需更加規范化的診療模式,從而切實改善腫瘤患者的整體生存獲益和生活質量。
校對 翟永軍
- 佳源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故障)10-10
-
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如何獲取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以解決空調問題?)
2024-08-26
-
DB空調拆機電話(如何獲取DB空調拆機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6
-
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如何聯系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以解決我的空調問題?這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