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再生稻實現超高畝產1318.97公斤
科技日報訊 (范巧紅 溫錦勝 記者謝開飛)記者11月16日獲悉,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的再生稻示范基地近日傳來喜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紹忠等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測產專家組,對福建農林大學承擔的“優質再生稻科技成果示范推廣”項目示范片進行測產驗收。結果顯示,經折算,實收干谷最高畝產為606.94公斤,平均畝產為551.17公斤,加上頭季平均畝產767.8公斤,今年再生稻一種兩收實現超高畝產1318.97公斤,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我感到非常震撼,沒想到再生稻的再生季產量這么高!”康紹忠院士表示,全程機械化再生稻栽培技術有利于緩解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是一種值得南方稻區采用的稻作模式。福建農林大學林文雄教授團隊在開展機收再生稻關鍵技術攻關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其技術體系進行了多年的大田實驗示范,增產效益顯著,可以在福建同類地區大面積推廣。
再生稻是我國南方很多省份提高復種指數、穩定稻谷總產的一個重要措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動南方省份發展多熟制糧食生產,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再生稻。傳統的再生稻頭季需要人工收割。隨著勞動力轉移和人工成本增加,人工收割頭季再生稻的模式不為農民所接受,而常規機械收割頭季稻對稻樁碾壓破壞嚴重,影響稻樁腋芽萌發二次抽穗和再生季稻的最終產量。
“全程機械化再生稻是一種對栽培技術要求很高的稻作制度。”林文雄教授介紹,為了讓農民掌握再生稻種植技術,幫助種糧大戶重拾種糧信心,2015年福建農林大學團隊與建陽區農業農村局在水吉鎮和平村建設了千畝示范片進行技術推廣和成果轉化。示范基地通過再生稻種植良種良法相結合、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有效解決了機收再生稻低位芽萌發率低、機收碾壓減產嚴重等難題,極大提升了再生稻的產量和質量,已經連續8年實現畝產超噸糧目標。
“現在種田沒有以前那么辛苦了,從耕地、施肥、插秧、收割再到稻谷烘干,水稻種植基本上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水吉鎮種植大戶李家壽說,得益于福建農林大學科技團隊的技術指導,再生季稻畝產增產約300公斤,而且再生稻米質優、口感好,市場上供不應求,等再生季全部收割完,準備種些冬季蔬菜,收益會更高。
“該項技術不僅能增產增收,還能減少碳排放。”林文雄說。經測算,應用該技術的再生稻較常規早晚稻種植模式節水15.1%,單位稻谷產量的CH4、CO2排放量分別減少34.11%、20.40%,減少施肥量20%。
同期舉辦的再生稻綠色豐產高效栽培學術研討會上,南方10省從事再生稻研究的專家圍繞新時期再生稻超高產栽培的理論與實踐展開了深入的學術交流,共促我國再生稻產業實現新發展。
來源: 科技日報
- 佳源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故障)10-10
-
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如何獲取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以解決空調問題?)
2024-08-26
-
DB空調拆機電話(如何獲取DB空調拆機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6
-
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如何聯系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以解決我的空調問題?這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