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量第一!千年老二,要翻身了?
01
粵蘇差距繼續縮小
目前,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前三季度GDP已經有29個地區公布了數據,僅剩下新疆、西藏未披露。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省市自治區統計局
從數據可以看到:
第一,去年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海南,前三季度增速領跑全國,高達9.5%。
第二,目前公布數據的29個省市自治區中,15個跑贏了全國5.2%的平均增速,1個持平,13個跑輸。
第三,粵蘇魯浙頭部四巨頭中,浙江增速領跑。廣東跑輸了大盤。
第四,江蘇增量全國第一,且增速與增量全面超越廣東,在此基礎上,江蘇再次縮小了與廣東之間的差距。
第五,北方第一省山東的高光時刻仍在持續,與浙江的差距在拉大。
第六,陜西、黑龍江增速墊底,江西速度仍沒有提起來,增速在目前公布的省市自治區中倒數第三。
02
江蘇能超越廣東嗎
粵蘇之爭,是中國區域角逐賽中最有看頭的一組,兩個超級大省相愛相逐了幾十年,廣東始終壓著江蘇一頭。
但從最近幾年的走勢來看,江蘇的確看到了超越廣東的可能性。
改革開放之前,江蘇的GDP同樣位居第二,但當時的第一不是廣東,而是上海。廣東的崛起是在90年代開始的。
上世紀80年代江蘇,依靠蘇南模式大力發展,曾短暫位居過第一。但后來在改革春風之下,珠三角中的廣州、深圳強勢崛起。1989年,廣東正式超越江蘇,奠定了其中國經濟第一強省的地位。
同時,江蘇退居至第二席位,這種廣東第一江蘇第二的格局,一直維持到如今。
而且過去的33年,大部分時間里廣東都在拉大與江蘇之間的差距。
1989年廣東領先江蘇59.54億元。1990年差距擴大破百億,1997年差距擴大破千億,2000年擴大至2000多億,2007年擴至5000多億,此后幾年差距略有縮小。
到2016年差距又開始拉大,2019年是廣東與江蘇GDP差距最大的一年,當年廣東領先江蘇9330.1億元。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廣東、江蘇統計局
但從2020年開始,差距又不斷縮小,去年兩者之間的差距縮小至6242.98億元,相比于2019年的差距跌了三分之一左右。
今年上半年到如今的前三季度,江蘇仍在縮小與廣東之間的差距。
以前三季度來看,去年前三季度廣東領先江蘇3070.52,現在差距縮小至2981.63。盡管縮小量不是很大,但趨勢一直在維持著。
那么,江蘇是否能夠超越廣東?本號認為,還是比較難。四季度廣東可能會大反彈。去年四季度,珠三角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低基數之下,珠三角四季度會帶動廣東強勢反彈一下。
江蘇這兩年能夠不斷縮小與廣東之間的差距,主要是因為兩個大省在抵御不確定性沖擊時的防范能力不同,江蘇的模式抵御能力更強一些。
江蘇下轄的13個城市個頂個的能打,人送外號“十三太保”。
江蘇13個城市之間的實力是次第減小,而廣東與大多數城市則是強的太強,弱的太弱,中間的實力是斷崖式的。
正因為江蘇是均衡發展,雞蛋沒有放在一個籃子里,所以在穿越疫情周期的三年里,影響相對較小。
這一點,可以從去年兩個省所轄城市的GDP增速表現上一覽無遺。
江蘇13個城市,去年GDP增速在4%以上的城市有三個,最低的也有2%。
而廣東看似有雙中心(深圳、廣州),倆輔助(佛山、東莞)但從上帝視角和幾不均衡的發展現狀來看,實則也是單中心發展,珠三角視作一個城市。
單中心在防御能力上明顯偏弱。
去年,廣東21個城市,增速最高的只有3.3%,增速最低的為-1.3%。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如今疫情已經結束,今年的深圳一路狂奔,成為了廣東省最大的確定性。當然,廣州增速還是偏慢,但四季度在低基數之下應該會反彈不少。
此外還有東莞,上半年東莞的增速在萬億GDP城市和廣東21個城市中均墊底,東莞已經成為粵蘇之間全年差距維持還是縮小的關鍵。
03
山東依舊維持高光
傳統產業占比大、迭代慢讓北方第一強省、中國第三強省山東,在過去十多年的角逐中,慢了下來。
傳統產業占工業總量的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的70%。“兩個70%”,曾是山東產業結構的現實,也是被稱為“大象經濟”的原因——產業笨重、轉型緩慢。
盡管山東仍舊是中國經濟第三、北方經濟第一強省,但話題感始終與其經濟地位不匹配,即便排名比它靠后的浙江、福建等省,整體存在感都要比山東強一些。
在轉型路上的后知后覺讓山東發展相對遲緩。過去二十年,不斷被廣東江蘇拉開,被浙江逼近。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省統計局
20年前,山東與廣東、江蘇幾乎在同一起跑線上,與廣東只相差1122億,與江蘇相差不足百億。20年后,廣東與山東之間的差距被拉大至4.17萬億,江蘇與山東之間的差距擴大至3.54萬億。
20年前,山東領先浙江近2882億,到2014年時差距更是擴大至1.9萬億,然而到2022年被縮小至9720億。
在這種背景下,2018年,國務院批復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山東由此成為我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而設定區域發展戰略的省份。
2018年至2022年,五年時間,山東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路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今年年中的GDP增量已經是最好的說明。
在這種關鍵時刻,9月2日,國務院再次發布了《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山東省的新舊動能轉換續力。
戰況如何?山東省統計局披露的2022年年末數據顯示:
新舊動能轉換強力突破。傳統產業持續優化,推動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1.3萬個。加速技改提級綠色增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223家,居全國第2位。新興動能增勢強勁,“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為32.9%,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四新”經濟投資占比超過一半,為54.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4%,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9.3個百分點。其中,鋰離子電池制造、集成電路制造、電子專用材料制造等新能源新材料相關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6.9%、38.6%和60.7%。軟件業務收入10657.6億元,增長19.2%。
今年,山東省發布了《山東省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明確提出: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特制訂本行動計劃。
作為全國也可能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山東省顯然不但要實現產業轉型,而且要做強做大產業集群,同時還要做時代的弄潮兒,站在產業的最前沿,成為新興產業強省,成為新興工業的扛把子。
在拉動經濟動能轉換之下,山東省的經濟增速也換擋加速。
去年上半年,山東省增速與增量均高于廣東、江蘇與浙江。去年全年,增速領跑四巨頭,增量僅次于江蘇。
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的增速依舊靚麗,高達6%,高于廣東、江蘇,僅次于浙江。
在全力開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追逐新興產業之下,山東或許可以不再被廣東、江蘇拉開差距,或許也可以繼續保持著對浙江的優勢,而不被反超。
04
江西依舊很慢
去年還是全國增速冠軍,一進入2023年立刻吊車尾,江西怎么了?
從今年一季度開始,江西GDP增速驟然下降,同比增速1.2%,排在31個省份末尾;上半年GDP同比增長2.4%,排名不變;而今三季報出爐,3.4%的經濟增速,比全國平均線低1.8個百分點,在已公布數據的省份中,位居倒數第二,只比黑龍江好一些。
從車頭到車尾,江西何以至此?
有人說,可能是因為今年是經濟普查大年。這個權作一個解釋吧。不過,截至目前南昌、九江、吉安、萍鄉上半年的GDP仍沒有公布,是事實。
九江官方對此解釋是:今年以來省統計局暫不反饋各設區市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固定資產投資排位。
2023上半年江西地市GDP數據/搜狐城市制圖
從數據來看,江西增速大反轉是受工業與出口拖累。
工業方面,一季度,江西第二產業增加值3177.0億元,下降2.4%。上半年增速也只有1.5%。
前三季度第二產業增速上升至2.7%,但仍偏低。而且規模以上工業中,38個大類行業中只有18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也即還有20個大類工業仍在下跌。
十大重點行業看,增加值增速從一季度的“五增五降”恢復至上半年的“七增三減”,現在又變成了“六增四減”。
出口方面,前三季度,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420.0億元,同比下降9.8%。其中,出口3168.2億元,下降16.0%;進口1251.8億元,增長11.0%。
當然,也要看到江西表現好的一面。
比如,前三季度固定投資增速高達10.8%,消費增長了6.1%,財政收入增長了4%。
另外,從增速來看,江西也有明顯復蘇跡象。一季度增長1.2%,上半年增長2.4%,前三季度3.4%。可見每個季度都比前一季度發展得好。
由此來看,江西正在逐漸走出增速泥淖。但是江西想要增強存在感,僅憑這些遠遠不夠。
個人認為,江西應該嚴格執行強省會戰略,效仿四川傾全力把南昌做強做大,以執牛耳的南昌為動力引擎,帶動江西在頂級賽道上去爭奪各種資源和政策紅利。
邏輯很簡單,中國的城市和地區發展,離不開好的政策。
- 佳源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故障)10-10
-
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如何獲取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以解決空調問題?)
2024-08-26
-
DB空調拆機電話(如何獲取DB空調拆機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6
-
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如何聯系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以解決我的空調問題?這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