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我國刑事犯罪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輕罪化明顯
來源:澎湃新聞
10月25日,最高檢發布了前三季度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介紹,二十余年來,我國刑事犯罪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比例從1999年的45.4%降至2023年1至9月的17.2%,犯罪結構呈現明顯的輕罪化,社會治理進入新階段。
最高檢介紹,為準確把握寬與嚴的辯證關系,科學確定出入罪標準。檢察機關充分考慮具體案件的危害程度和犯罪情節,2023年1至9月,對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犯罪嫌疑人不批捕21.5萬人、不起訴36萬人,依法做到“寬嚴有據、寬嚴有度、寬嚴相濟”。同時,推進非羈押強制措施的適用,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12.5萬件,確保逮捕措施規范精準適用。織密輕罪治理責任網,對不起訴案件向行政機關等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行政處罰等檢察意見4.5萬件,督促追究被不起訴人的行政責任,實現刑事處罰與行政處罰有效銜接。
最高檢介紹,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檢察機關將繁簡分流工作前延至偵查環節。2023年1至9月,依托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提前介入14萬件,同比上升3%,在引導取證的同時,提出后續捕訴分流的建議。一審公訴案件平均辦案時長44.6天,在案件量同比上升21.3%的情況下,辦案時長減少3.2天,通過提升辦案效率減輕當事人訟累。充分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效能,認罪認罰適用率達到90%以上,適用速裁程序28萬件,同比上升19.8%,從快、從簡、從寬的處理模式推動刑事訴訟模式向更有利于國家治理現代化方向轉型。
此外,檢察機關辦案中注重化解矛盾,修復社會關系。2023年1至9月,開展刑事和解5.4萬件,追贓挽損12.6萬件,把化解矛盾、修復社會關系貫穿檢察辦案全過程,促進社會內生穩定。嚴格落實《關于依法妥善辦理輕傷害案件的指導意見》,對涉嫌故意傷害罪且情節輕微、社會危害不大、已達成刑事和解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訴決定1.4萬人。為更好實現治罪與治理并重,檢察機關將輕罪治理延伸至輕罪發生前,2023年1至9月,在辦理刑事案件中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1.1萬份。
- 佳源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故障)10-10
-
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如何獲取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以解決空調問題?)
2024-08-26
-
DB空調拆機電話(如何獲取DB空調拆機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6
-
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如何聯系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以解決我的空調問題?這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