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館》,三集小短劇何以成“爆款”
□寇智偉(重慶大學)
近日,三集自制小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成為全網爆款,不少觀眾表示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沒有一個中國人,能笑著從大英博物館里走出來。”沒有特技加持,也沒有復雜的故事線,卻因立足現實引發強烈共情。短片采取擬人手法,講述了在大英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出逃尋鄉的故事。(8月31日 京報網)
盡管該劇并非大制作,但是大量網友仍被該劇展現的情懷所吸引。
從結果來看,《逃出大英博物館》無疑是成功的。無論是某社交平臺上千萬的討論熱度,還是在微博屢屢登上熱搜榜單,甚至引起官方媒體的注意,這樣的成績,足以羨煞旁人。然而,在驚嘆之余,我們也不禁思考,為什么這樣一部三集小短劇,能產生這么巨大的影響力,成為9月份的爆款呢?
答案就在該短劇要表達的主題上。《逃出大英博物館》講述的是中國文物歷經輾轉,在國外尋找歸國之路的故事。其表達的,是國人對流離海外的中國文物回歸的期盼。那些文物,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流淌著中國人古老的血脈。
那些背井離鄉的寶藏,映照了那段“落后就會挨打”的屈辱歷史,是每一位中國人心中永恒的傷痛。劇中“玉壺姑娘”黝黑的臉龐、倉皇不安的眼神、回鄉的熱切,無不令人動容;看到我們流失在外的文物如此遭遇,每一位觀眾都如鯁在喉,熱淚盈眶。這些看似小小的細節,足以勾起我們心中的回憶,激活我們共同的文化印記。
“民族弱則文物失,國家強則文化興。”流失文物踏上歸途,見證的是中華民族從屈辱顛沛到繁榮富強的歷史腳步。如今走在民族復興康莊大道上的我們,對自身的文化無比認同。守護文化基因,堅定文化自信,早已成為我們共同的信念和目標。《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兩位創作者,以流失文物回歸為主題,正是抓住了人們心中的文化之弦,奏響了文化價值的樂章,連接了人們的歷史記憶與情感鏈條,引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無論何時何地,文化是連接一個民族最堅實的紐帶。文載于物,族髓附間。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基因和血脈,不管是小短劇還是大制作,只要肯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潛心發掘民族文化深處的價值,引發人們的文化和情感共鳴,就會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可,取得市場效益和價值認可的雙重成功。
上一篇:熱水器水溫高(該如何調節水溫)
- 佳源燃氣灶維修(如何自行解決常見故障)10-10
-
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如何獲取艾柯空調廠家服務電話以解決空調問題?)
2024-08-26
-
DB空調拆機電話(如何獲取DB空調拆機服務的聯系電話?)
2024-08-26
-
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如何聯系SUODI空調售后維修中心以解決我的空調問題?這
2024-08-25